蜀漢後期,為何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尷尬局面?其實原因很簡單

張飛 歷史 道史 2017-07-16

蜀漢後期,為何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尷尬局面?其實原因很簡單蜀國前期之所以能夠與吳、魏兩國分庭抗禮,主要還是歸咎於人才的保障,有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許許多多這樣的文臣武將。但實力方面仍比不上魏國,魏國不僅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地盤也是最大。在劉備死後,蜀國的局面就更加的不利了。人才出現嚴重缺失,特別是能上陣打仗的武將幾乎沒有,也就出現了“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
蜀漢後期,為何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尷尬局面?其實原因很簡單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地裡環境。劉備佔據的地方是蜀川,可這裡在古代開發程度是比較低的,生活物質水平都不高。雖然說土地肥沃,種糧很方便,但由於地處荒蠻,這裡的人口很稀少。不僅比不了北方的曹魏,連東吳都沒法比。在這樣人口稀少的環境中,出現人才的概率自然就低很多,再加上自然環境的影響,導致很多人才也不願意入蜀。蜀漢後期,為何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尷尬局面?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二,戰爭消耗。自從關羽打襄樊之戰後,劉備又發起了夷陵之戰。這兩仗雖然主帥不一樣,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慘敗!但凡打仗必有傷亡,可兩軍對壘中,死傷最慘的必定是戰敗方。可以說這兩仗蜀國不僅僅是損失點兵力,更重要的是折損了很多帶兵打仗的武將。先不說別的,連劉備、關羽等都是因戰爭導致最終的死亡,其他的將領就更多了!蜀漢後期,為何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尷尬局面?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三,內部矛盾。劉備死後,蜀漢出現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系,以及益州本土派系。表面上看似和順,實則相鬥嚴重。諸葛亮作為荊州代表,自然偏向用荊州籍的人才,而對於益州本地人才多是不重用。這樣不僅導致內部離心離德,而且造成人才培養不起來。最終使得蜀漢後期無人可用,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