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張愛玲 胡蘭成 半生緣 婚姻 墨門書院 墨門書院 2017-09-29

她是民國走來的驚世才女,才情傲人。

她是式微的貴族小姐,卻又顛簸流離,

一生居無定所四處漂流。

她是十字街的傳奇。

她是,張愛玲。

1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張愛玲都是高傲的。

她最廣為流傳的一張照片是,束身旗袍、流蘇披肩、昂著高貴的頭,單手反叉在腰間,眼裡一片睥睨之色,默然而孤傲地看著凡塵往來。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她是可以如此展現睥睨之姿的。

她有著顯赫的家世背景,祖父張佩綸是光緒年間都察院的副都史,她的祖母是李鴻章的大女兒,外祖父是首任長江水師提督。

1915年,張家少爺張廷重與黃家小姐黃素瓊結婚,五年後,張愛玲出生。

1924年,張家分家,父親分到了不少的資產,而母親本身也帶著豐厚的嫁妝,所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富足和愜意,居住的是花園別墅。

2


世間好景,從來不長,父親結交了一群酒肉朋友,從此之後花天酒地、夜夜笙歌,上青樓,包小三,賭大元,抽鴉片。

再多的家業也經不起這些無節制無底線的揮霍,張愛玲家的家境以可感知的速度沒落潦倒下去。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張愛玲的母親)

而她的母親,早已不像傳統婦女那般,因為“嫁都嫁了”“孩子還小,要考慮孩子”這些理由而選擇忍氣吞聲或縱容不管,她的思想觀念已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丈夫並不是一切真理的標準,她絕不容忍他的諸多惡行,而是選擇干預和反抗——她說服了自己的小姑子,兩人一起選擇了遠渡重洋,出國留學。

3


母親出國那一年,張愛玲只有四歲。這一離開,就走了四年。

在小孩情感依戀期、人格初步形成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注和陪伴,可偏偏這時候,母親遠走他國,父親的存在和不在沒有任何區別。她,就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了,從小長出了一顆敏感的心。

8歲時,她的母親回來了。這時候的母親,比之前更有魅力,有著足夠的見識和豐富多彩的經歷,也像一道明亮的陽光,直接照進張愛玲的生活。而她的父親,也因為想要留下妻子,決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兒童時期的張愛玲)

這一段時光,應該是她孩童記憶裡最明媚的一段了——全家搬到了新的花園洋房裡,家裡有父親,有母親,有弟弟,還有狗有花有書。

她堅持地要把自己和弟弟的牆壁,刷成橙紅色,因為她喜歡橙紅色那種溫暖和親近的感覺,就算審美天賦極高的她明明知道高飽和的色度搭配在一起,可以說是審美的災難,她也堅持要塗抹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因為,橙紅色所帶來的溫暖和熱鬧,才可以承載她,丟失了很久很久的快樂。

4


世事從來不會輕易與人達成和解,快樂的日子也並不久遠,還沒過出滋味來,她的父母又起了不可調節的爭執,父親再度陷入了之前的黃賭毒裡,母親也不再願意花時間忍受這樣的家庭,二人離婚,母親再次遠洋出國,把一對子女留在前夫身邊。

她的父親,很快續絃,給兩個孩子找來一個後母。

後母並不是一個和善的人,小小的張愛玲,受到了不少的虐待和羞辱,不僅被後母責打,還被惡人先告狀,引來父親的一頓拳打腳踢,並被關了近半年的禁閉,還因此染上了痢疾。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少女時期的張愛玲)

還是少女期的張愛玲,絕望的說著“希望有個炸彈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願意”。

多虧姑媽的救命之恩,把這個孩子帶了出來,她在一個深夜,逃開了這個外表顯赫實則冷酷無情的家。

5


她的父母,並不相愛,最開始在一起,也僅僅是因為家世上的門當戶對,在精神層面上,兩人是差之千里。一段沒有愛的婚姻,是很難給孩子培養出一個有愛的環境的。

所以,張愛玲從小缺愛,也就讓她一輩子都在追逐著愛,又不斷地錯愛,失愛,活成了一片慘淡。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敏感且聰慧的她,少年得志,卻過早地接觸到了炎涼的世態和陰暗的人性,這一字一筆,都落於文字當中,瀰漫著一股帶著冷氣的蒼涼。

6


她在這汲汲世界裡,不斷地往外面擴散她的密語,她把自己的心都藏在這些不容易看懂的語言裡,悄悄地向全世界發送,小心地等待著那個能解開密碼的人。

而這個解開密碼的人,是胡蘭成,那個給了她一生情傷的男人。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張愛玲與胡蘭成)

那時的胡蘭成,比23歲的張愛玲大了14歲,已經是一個妥妥的情場老手。他有才,也有手段,作為一個才子政客,他在當時左右逢源,春風得意。

他在報紙上發表了《評張愛玲》一文,對張愛玲的才華大肆褒獎,字裡行間裡盡是對她的認可與推崇,在與張愛玲的交流溝通中,又句句切中要害,輕易地就把張愛玲這個未經情事的姑娘給俘虜了。

在張愛玲心裡,胡蘭成是懂她的。

她切切地欣賞著這個風光無限的男人,她也知道,這個男人欣賞她。

她以為,互相欣賞,就可以愛了。

7


可是世界上,有一種人,有著精絕之才,卻人品不堪。

張愛玲,不幸的,遇上了這樣的人,還一頭扎入了對這個人的痴愛之中。

她給他寫,“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在這段時間裡,她是沒有獨立的思想和自由的靈魂的,她的全身心都在愛情裡,變成眼盲耳聾心遺忘的人。

她沒去想,這個男人喪失良德到什麼地步,他不僅當了漢奸,還一直以風流自居,在情感上朝三暮四,放浪不檢點。

她只記得自己,“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不期而遇的人,於千萬年之中在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撿拾曾經的記憶”;她只記得自己,“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熟悉的過往與愛的默然邂逅”;她只記得自己,在那個人面前,輕輕地問了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裡?”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所以,1944年的8月,她與這個她愛的人,結為夫婦,簽訂終身。他們說,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是啊,他說要歲月靜好,他說要現世安穩,他說要一生一世一雙人,他說要護她長久的周全,可後來呢?她所有的大風大浪都是他給的。

8


婚後不久的胡蘭成,風流的本性也不再壓抑了。他先是在武漢愛上了護士小周,又在溫州愛上了人妻範女士。在面對趕來溫州的妻子對自己的詰問時,胡蘭成顧左右而言他,不知所語。

1947年,張愛玲寄了一封分手信給胡蘭成,“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附上三十萬的分手費,從此天各一方。

從“開出花來”,到“花已萎靡”,只用了三年時間。胡蘭成心裡高興,張愛玲走得傷心。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她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可偏偏,製造更多遺憾的,是愛情。

她以為互相懂得,就會是愛情。

她以為因為懂得,所以要慈悲。

她以為自己慈悲,就可以解脫。

9


1956年,她與一個美國非著名作家賴雅結婚,但也不再是因為有愛情了。那時的他們,只是兩個失了心的人,在這個涼薄世間裡各取所需,勉強搭夥。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她在《半生緣》裡寫著“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沒過太久,她的丈夫離世,從此她更是孤寂一人,遠離喧囂,異國他鄉孤獨終老。

她寫著風花雪月的浪漫,她過著一地雞毛的慘淡。

10


在脫離了“低到塵埃裡”的那個狀態之後的張愛玲,才好像找回了自己真實的樣子。她的文風有了改變,變得更加通曉世事,洞察了人性的弱點和世事的荒誕。她筆下的小說,是民國千般繁華下的滿目蒼涼。

她知世故,要不然也不會在《十八春》或《金鎖記》裡,把大戶人家的繁文縟節和人情往來,社會的世俗禮數描繪得如此生動。

可她不願世故,看透人間冷暖的她不願意再被世俗牽絆,一臉高傲與冷漠,閉門索居,遠離人群。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不是不會去附和這世界,也不是不懂如何去與世界斡旋。

是不喜,是不願,是再也不肯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是因為她不再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寄附在他人身上,而是長出了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無論身處何等境遇,都倔強地跟從自己的內心。

與自己和解,選擇去懂得自己,忠於自己,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得上如此傳奇的一生。

11


張愛玲: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她是塵世裡,最蒼涼的一個靈魂。

而,世間再無張愛玲。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