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 吃瓜星球 • 第108期 —

策劃/文字-錫葫蘆

設計-涼白開

排版-養樂多

年輕人的消費觀不僅僅是及時行樂那麼簡單。其實作為年輕人,工資不多,資產沒有,朝爹媽要錢還要看爹媽臉色,可以說是非常貧窮的一個群體。

因此,我們年輕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省錢邏輯,既要保障面子,又要保障自己不至於窮到還不起信用卡。在這樣一種邏輯的指導下,人前小龍蝦、人後菜市場才是最優解的生活方式。

這套邏輯的具體表現形式有:

請客吃飯刷八百塊眼睛不眨一下,買雞胸肉有15塊一斤的和9塊9的一斤的,堅決選了9塊9那款;

兩千塊的鍵盤說買就買了,21塊9的外賣和19塊9的外賣選了19塊9的那個;

因為菜市場的土豆比超市裡的土豆便宜五毛錢,下班繞道一公里去了菜市場。

一般我們會覺得,菜市場是中老年人的地盤,年輕人更喜歡點外賣,就算買菜也要去超市或者用O2O送菜。連菜市場阿姨都知道,看人下菜碟,看見穿著整齊的年輕人,賣白菜就可以多加一塊錢。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 吃瓜星球 • 第108期 —

策劃/文字-錫葫蘆

設計-涼白開

排版-養樂多

年輕人的消費觀不僅僅是及時行樂那麼簡單。其實作為年輕人,工資不多,資產沒有,朝爹媽要錢還要看爹媽臉色,可以說是非常貧窮的一個群體。

因此,我們年輕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省錢邏輯,既要保障面子,又要保障自己不至於窮到還不起信用卡。在這樣一種邏輯的指導下,人前小龍蝦、人後菜市場才是最優解的生活方式。

這套邏輯的具體表現形式有:

請客吃飯刷八百塊眼睛不眨一下,買雞胸肉有15塊一斤的和9塊9的一斤的,堅決選了9塊9那款;

兩千塊的鍵盤說買就買了,21塊9的外賣和19塊9的外賣選了19塊9的那個;

因為菜市場的土豆比超市裡的土豆便宜五毛錢,下班繞道一公里去了菜市場。

一般我們會覺得,菜市場是中老年人的地盤,年輕人更喜歡點外賣,就算買菜也要去超市或者用O2O送菜。連菜市場阿姨都知道,看人下菜碟,看見穿著整齊的年輕人,賣白菜就可以多加一塊錢。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要宰的就是這樣的△

但其實這是一個誤會。

正是因為在別人面前花得錢太多了,所以才尤其需要在別人看不到的方面拼命省錢。年輕人對食材的價格不可謂不敏感,各種肉禽蛋奶價格爛熟於心,買顆白菜要兩根蔥,才是年輕人購物的真實操作。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 吃瓜星球 • 第108期 —

策劃/文字-錫葫蘆

設計-涼白開

排版-養樂多

年輕人的消費觀不僅僅是及時行樂那麼簡單。其實作為年輕人,工資不多,資產沒有,朝爹媽要錢還要看爹媽臉色,可以說是非常貧窮的一個群體。

因此,我們年輕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省錢邏輯,既要保障面子,又要保障自己不至於窮到還不起信用卡。在這樣一種邏輯的指導下,人前小龍蝦、人後菜市場才是最優解的生活方式。

這套邏輯的具體表現形式有:

請客吃飯刷八百塊眼睛不眨一下,買雞胸肉有15塊一斤的和9塊9的一斤的,堅決選了9塊9那款;

兩千塊的鍵盤說買就買了,21塊9的外賣和19塊9的外賣選了19塊9的那個;

因為菜市場的土豆比超市裡的土豆便宜五毛錢,下班繞道一公里去了菜市場。

一般我們會覺得,菜市場是中老年人的地盤,年輕人更喜歡點外賣,就算買菜也要去超市或者用O2O送菜。連菜市場阿姨都知道,看人下菜碟,看見穿著整齊的年輕人,賣白菜就可以多加一塊錢。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要宰的就是這樣的△

但其實這是一個誤會。

正是因為在別人面前花得錢太多了,所以才尤其需要在別人看不到的方面拼命省錢。年輕人對食材的價格不可謂不敏感,各種肉禽蛋奶價格爛熟於心,買顆白菜要兩根蔥,才是年輕人購物的真實操作。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如今的菜市場,老中青三分天下△

租住在朝陽區康家溝的新媒體工作者嚴老師工作三年,月薪過萬,最近開始頻繁出入於菜市場。因為她決定在工作到第五年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買套房了,朝爹媽要太多錢總歸是不好的,那麼,自己攢錢就成了一個需要被提上日程的話題。點一份外賣二十元起跳高油高鹽,自己做飯成本只要十塊就可以營養均衡。

在望京上班的小王月薪也差不多有一萬多,但是為了圖清淨他租了個一居室,於是一半的工資用來付房租。像以前那樣隨便點外賣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於是他也加入到了帶飯隊伍裡,開始在下班後走進菜市場。

這些情況都還算好的,雖然朋友圈裡大家都一副不愁吃穿的樣子,但實際上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還沒實現超市自由。有時候月底了去菜市場買菜都恨不得刷信用卡,假裝保溫杯養生偷偷裝公司的咖啡回家喝,這都是我們年輕人抽菸燙頭玩滑板的的背後不告訴你的事情。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 吃瓜星球 • 第108期 —

策劃/文字-錫葫蘆

設計-涼白開

排版-養樂多

年輕人的消費觀不僅僅是及時行樂那麼簡單。其實作為年輕人,工資不多,資產沒有,朝爹媽要錢還要看爹媽臉色,可以說是非常貧窮的一個群體。

因此,我們年輕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省錢邏輯,既要保障面子,又要保障自己不至於窮到還不起信用卡。在這樣一種邏輯的指導下,人前小龍蝦、人後菜市場才是最優解的生活方式。

這套邏輯的具體表現形式有:

請客吃飯刷八百塊眼睛不眨一下,買雞胸肉有15塊一斤的和9塊9的一斤的,堅決選了9塊9那款;

兩千塊的鍵盤說買就買了,21塊9的外賣和19塊9的外賣選了19塊9的那個;

因為菜市場的土豆比超市裡的土豆便宜五毛錢,下班繞道一公里去了菜市場。

一般我們會覺得,菜市場是中老年人的地盤,年輕人更喜歡點外賣,就算買菜也要去超市或者用O2O送菜。連菜市場阿姨都知道,看人下菜碟,看見穿著整齊的年輕人,賣白菜就可以多加一塊錢。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要宰的就是這樣的△

但其實這是一個誤會。

正是因為在別人面前花得錢太多了,所以才尤其需要在別人看不到的方面拼命省錢。年輕人對食材的價格不可謂不敏感,各種肉禽蛋奶價格爛熟於心,買顆白菜要兩根蔥,才是年輕人購物的真實操作。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如今的菜市場,老中青三分天下△

租住在朝陽區康家溝的新媒體工作者嚴老師工作三年,月薪過萬,最近開始頻繁出入於菜市場。因為她決定在工作到第五年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買套房了,朝爹媽要太多錢總歸是不好的,那麼,自己攢錢就成了一個需要被提上日程的話題。點一份外賣二十元起跳高油高鹽,自己做飯成本只要十塊就可以營養均衡。

在望京上班的小王月薪也差不多有一萬多,但是為了圖清淨他租了個一居室,於是一半的工資用來付房租。像以前那樣隨便點外賣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於是他也加入到了帶飯隊伍裡,開始在下班後走進菜市場。

這些情況都還算好的,雖然朋友圈裡大家都一副不愁吃穿的樣子,但實際上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還沒實現超市自由。有時候月底了去菜市場買菜都恨不得刷信用卡,假裝保溫杯養生偷偷裝公司的咖啡回家喝,這都是我們年輕人抽菸燙頭玩滑板的的背後不告訴你的事情。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穿滑板鞋背帆布包逛菜市場的年輕人△

而且就算是從數據上看,絕大多數年輕人也是酷不太起起來的。

去年全國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為8431元,但是,這些應屆生們畢業後半年內實際到手工資只有4609元。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是3822元。四五千的工資,還要租房,不管是在北上廣還是家鄉,都不是一個能敞開了去消費的水平。而在打拼數年工資上漲後,年輕人的人們也並不能迎來自己的好日子,畢竟要結婚買房了,其實這個時候才是真正把菜市場納入生活的時刻。

在我們的國家,2018年起,消費的故事已經從簡單的升級,變成了垂直與分層。與其處處追求光鮮,不如該買球鞋買球鞋,該吃榨菜吃榨菜。只是最近榨菜股暴跌,連榨菜的故事都講不動了。畢竟在資本的驅動下這兩年榨菜的漲價也是有目共睹,說起來,榨菜能有什麼增長空間呢?只能漲漲價這個樣子。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 吃瓜星球 • 第108期 —

策劃/文字-錫葫蘆

設計-涼白開

排版-養樂多

年輕人的消費觀不僅僅是及時行樂那麼簡單。其實作為年輕人,工資不多,資產沒有,朝爹媽要錢還要看爹媽臉色,可以說是非常貧窮的一個群體。

因此,我們年輕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省錢邏輯,既要保障面子,又要保障自己不至於窮到還不起信用卡。在這樣一種邏輯的指導下,人前小龍蝦、人後菜市場才是最優解的生活方式。

這套邏輯的具體表現形式有:

請客吃飯刷八百塊眼睛不眨一下,買雞胸肉有15塊一斤的和9塊9的一斤的,堅決選了9塊9那款;

兩千塊的鍵盤說買就買了,21塊9的外賣和19塊9的外賣選了19塊9的那個;

因為菜市場的土豆比超市裡的土豆便宜五毛錢,下班繞道一公里去了菜市場。

一般我們會覺得,菜市場是中老年人的地盤,年輕人更喜歡點外賣,就算買菜也要去超市或者用O2O送菜。連菜市場阿姨都知道,看人下菜碟,看見穿著整齊的年輕人,賣白菜就可以多加一塊錢。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要宰的就是這樣的△

但其實這是一個誤會。

正是因為在別人面前花得錢太多了,所以才尤其需要在別人看不到的方面拼命省錢。年輕人對食材的價格不可謂不敏感,各種肉禽蛋奶價格爛熟於心,買顆白菜要兩根蔥,才是年輕人購物的真實操作。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如今的菜市場,老中青三分天下△

租住在朝陽區康家溝的新媒體工作者嚴老師工作三年,月薪過萬,最近開始頻繁出入於菜市場。因為她決定在工作到第五年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買套房了,朝爹媽要太多錢總歸是不好的,那麼,自己攢錢就成了一個需要被提上日程的話題。點一份外賣二十元起跳高油高鹽,自己做飯成本只要十塊就可以營養均衡。

在望京上班的小王月薪也差不多有一萬多,但是為了圖清淨他租了個一居室,於是一半的工資用來付房租。像以前那樣隨便點外賣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於是他也加入到了帶飯隊伍裡,開始在下班後走進菜市場。

這些情況都還算好的,雖然朋友圈裡大家都一副不愁吃穿的樣子,但實際上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還沒實現超市自由。有時候月底了去菜市場買菜都恨不得刷信用卡,假裝保溫杯養生偷偷裝公司的咖啡回家喝,這都是我們年輕人抽菸燙頭玩滑板的的背後不告訴你的事情。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穿滑板鞋背帆布包逛菜市場的年輕人△

而且就算是從數據上看,絕大多數年輕人也是酷不太起起來的。

去年全國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為8431元,但是,這些應屆生們畢業後半年內實際到手工資只有4609元。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是3822元。四五千的工資,還要租房,不管是在北上廣還是家鄉,都不是一個能敞開了去消費的水平。而在打拼數年工資上漲後,年輕人的人們也並不能迎來自己的好日子,畢竟要結婚買房了,其實這個時候才是真正把菜市場納入生活的時刻。

在我們的國家,2018年起,消費的故事已經從簡單的升級,變成了垂直與分層。與其處處追求光鮮,不如該買球鞋買球鞋,該吃榨菜吃榨菜。只是最近榨菜股暴跌,連榨菜的故事都講不動了。畢竟在資本的驅動下這兩年榨菜的漲價也是有目共睹,說起來,榨菜能有什麼增長空間呢?只能漲漲價這個樣子。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年輕人是熱衷於省錢的,只是他們不說。誰都希望自己的青春是鮮衣怒馬,而不是柴米油鹽,但是生活的壓力擺在那裡,所以人前光鮮人後務實就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我們很難從數據上看出來年輕人是不是更愛去菜市場了,但是我們可以從電商數據上看一下,比如說拼多多。同樣作為大型自由市場,拼多多的客戶都是些什麼人呢?

截止到今年的年第一個季度,拼多多的新增用戶中有將近一半來自一二線城市。在用戶總數上,來自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佔到41%。在用戶年齡上,拼多多三十歲以下的用戶佔到73%。在職業畫像上,拼多多的一半用戶是公司職員、自由職業者、醫生律師等。

和許多電商平臺一樣,菜市場本身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競爭的平臺。不管是電商還是菜市場,決定它們看起來什麼形象的,都是經營此處的人,而不是這個地方本身。比如說同為菜市場,三源菜市場因為乾淨整潔,進口食品多,服務周全,就是網紅,年輕人不僅不會避之不及,還會特意坐上地鐵來這裡買菜打卡。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 吃瓜星球 • 第108期 —

策劃/文字-錫葫蘆

設計-涼白開

排版-養樂多

年輕人的消費觀不僅僅是及時行樂那麼簡單。其實作為年輕人,工資不多,資產沒有,朝爹媽要錢還要看爹媽臉色,可以說是非常貧窮的一個群體。

因此,我們年輕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省錢邏輯,既要保障面子,又要保障自己不至於窮到還不起信用卡。在這樣一種邏輯的指導下,人前小龍蝦、人後菜市場才是最優解的生活方式。

這套邏輯的具體表現形式有:

請客吃飯刷八百塊眼睛不眨一下,買雞胸肉有15塊一斤的和9塊9的一斤的,堅決選了9塊9那款;

兩千塊的鍵盤說買就買了,21塊9的外賣和19塊9的外賣選了19塊9的那個;

因為菜市場的土豆比超市裡的土豆便宜五毛錢,下班繞道一公里去了菜市場。

一般我們會覺得,菜市場是中老年人的地盤,年輕人更喜歡點外賣,就算買菜也要去超市或者用O2O送菜。連菜市場阿姨都知道,看人下菜碟,看見穿著整齊的年輕人,賣白菜就可以多加一塊錢。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要宰的就是這樣的△

但其實這是一個誤會。

正是因為在別人面前花得錢太多了,所以才尤其需要在別人看不到的方面拼命省錢。年輕人對食材的價格不可謂不敏感,各種肉禽蛋奶價格爛熟於心,買顆白菜要兩根蔥,才是年輕人購物的真實操作。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如今的菜市場,老中青三分天下△

租住在朝陽區康家溝的新媒體工作者嚴老師工作三年,月薪過萬,最近開始頻繁出入於菜市場。因為她決定在工作到第五年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買套房了,朝爹媽要太多錢總歸是不好的,那麼,自己攢錢就成了一個需要被提上日程的話題。點一份外賣二十元起跳高油高鹽,自己做飯成本只要十塊就可以營養均衡。

在望京上班的小王月薪也差不多有一萬多,但是為了圖清淨他租了個一居室,於是一半的工資用來付房租。像以前那樣隨便點外賣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於是他也加入到了帶飯隊伍裡,開始在下班後走進菜市場。

這些情況都還算好的,雖然朋友圈裡大家都一副不愁吃穿的樣子,但實際上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還沒實現超市自由。有時候月底了去菜市場買菜都恨不得刷信用卡,假裝保溫杯養生偷偷裝公司的咖啡回家喝,這都是我們年輕人抽菸燙頭玩滑板的的背後不告訴你的事情。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穿滑板鞋背帆布包逛菜市場的年輕人△

而且就算是從數據上看,絕大多數年輕人也是酷不太起起來的。

去年全國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為8431元,但是,這些應屆生們畢業後半年內實際到手工資只有4609元。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是3822元。四五千的工資,還要租房,不管是在北上廣還是家鄉,都不是一個能敞開了去消費的水平。而在打拼數年工資上漲後,年輕人的人們也並不能迎來自己的好日子,畢竟要結婚買房了,其實這個時候才是真正把菜市場納入生活的時刻。

在我們的國家,2018年起,消費的故事已經從簡單的升級,變成了垂直與分層。與其處處追求光鮮,不如該買球鞋買球鞋,該吃榨菜吃榨菜。只是最近榨菜股暴跌,連榨菜的故事都講不動了。畢竟在資本的驅動下這兩年榨菜的漲價也是有目共睹,說起來,榨菜能有什麼增長空間呢?只能漲漲價這個樣子。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年輕人是熱衷於省錢的,只是他們不說。誰都希望自己的青春是鮮衣怒馬,而不是柴米油鹽,但是生活的壓力擺在那裡,所以人前光鮮人後務實就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我們很難從數據上看出來年輕人是不是更愛去菜市場了,但是我們可以從電商數據上看一下,比如說拼多多。同樣作為大型自由市場,拼多多的客戶都是些什麼人呢?

截止到今年的年第一個季度,拼多多的新增用戶中有將近一半來自一二線城市。在用戶總數上,來自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佔到41%。在用戶年齡上,拼多多三十歲以下的用戶佔到73%。在職業畫像上,拼多多的一半用戶是公司職員、自由職業者、醫生律師等。

和許多電商平臺一樣,菜市場本身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競爭的平臺。不管是電商還是菜市場,決定它們看起來什麼形象的,都是經營此處的人,而不是這個地方本身。比如說同為菜市場,三源菜市場因為乾淨整潔,進口食品多,服務周全,就是網紅,年輕人不僅不會避之不及,還會特意坐上地鐵來這裡買菜打卡。

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菜市場?

三源裡菜市場裡按色彩碼放的魚△

而且三源裡並不是一個個例,不是說幾百個菜市場裡才誕生了一個三源裡,而是有著誕生網紅菜市場的土壤,才孵化出了三源裡。

常逛菜市場的人不難發現,菜市場這種地方也在變得更加乾淨規範,對年輕人更友好。所謂的消費降級,其本身並不是個消費者單方面向下尋找的過程,像菜市場、拼多多這樣的平臺,自己也始終在調整、規範自我,以求達到更好的購物體驗,畢竟大家的追求還是吸引顧客,留住顧客。

有篇文章建議過,如果一個人想自殺,就帶他逛菜市場,尤其是那種清晨的菜市場,清脆新鮮的蔬菜水果,豐盛飽滿的肉禽蛋奶,混合著空氣中早餐的氣味,可以一下子佔滿人的感官,瞬間把人帶回到人間煙火氣中來。讓被社交媒體與影音娛樂佔據的腦子放鬆出來那麼一會兒,感受到活著本身的滋味。

所以,不是菜市場和拼多多去拉攏年輕人,而是年輕人自己選擇了菜市場和拼多多。在菜市場這樣一種徹底自由開放的環境裡,雖然魚龍混雜,需要溝通的地方很多,但是隻要肯拉下面子,多問問多走走,就能獲得遠高於去超市等地方購物的收益。最重要是,繞過被包裝出來的溢價,直面商品價值本身,過真實的生活,才是年輕人既酷又實用的生存邏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