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思路來了!最新權威解讀

2019年廣東高考語文命題思路公佈啦!

附上最新權威解讀!

趕快來看看↓↓

2019年高考語文作文題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思路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五四運動100週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依託高考評價體系,推進高考內容改革,機制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性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充分體現高考語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鮮明導向和不懈追求。試題以德育為魂,積極迴應時代重大主題,展現五四運動百年來中國青年的愛國精神和接續奮鬥,突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輝煌成就,發掘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深刻內涵;試題以智育為基,持續深化新時代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精準落實高考評價體系,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及認知實際,在增長知識見識、注重能力考查、凸顯應用導向、突出情境設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試題助力體美勞教育,精心擷取素材,科學體現素質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所有試題均保持較高質量及合理難度。

一、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2019高考語文命題立足高考評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價值導向,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通過科學設計命題,厚植家國情懷,倡導品德修養,講述奮鬥故事,引導考生傳承愛國精神,接續時代奮鬥,譜寫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奮進之歌。

1.厚植家國情懷,培育追夢赤子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五四以來中國青年的百年奮鬥史書寫了無數愛國青年的青春風采。2019高考語文命題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將深厚的家國情懷以貼近現實、貼近考生的方式,生動地呈現在試題之中,營造極富時代特點和青春色彩的語境,彰顯高考育人功能。如全國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於祖國建設的新徵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鬥……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遊行後寫給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後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後的觀後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勳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試題向考生展開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19年)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2049年)的特定歷史時空,從中精心選擇五個標誌性歷史節點: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五四運動100年、新中國成立100年,突出各自的時代主題,啟示考生深刻領悟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深刻感受中國青年與祖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在創造青春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偉業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歷史,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厚植家國情懷。寫作任務設置五種身份,意在引導考生以參與者的身份設身處地體驗歷史,思考未來,激勵他們自覺接續奮鬥,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鬥風險,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民族的發展融為一體,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天津卷作文以“愛國情懷”為主題,選擇方誌敏、陶行知、黃大年的三則材料,分別表達對祖國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個人對國家、民族的責任,獻身人類歷史發展的人生觀、價值觀。命題主題鮮明,啟迪考生體悟愛國主義精神內涵,深入思考個人與國家、民族、人類的關係,感受理想信念對引領新時代青年接續奮鬥的重大意義。北京卷作文試題“2019的色彩”引導考生在時代發展的宏大背景下,將個人的成長置於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激發考生的時代責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強品德修養,鑄就時代先鋒

立德樹人,鑄就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先鋒,必須準確傳遞核心價值觀念,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教育。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從材料選擇、題目設置等方面充分挖掘優秀品德文化內涵,切實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榜樣人物的示範功能,對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養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汲取思想精華,優秀文化浸潤人。全國Ⅰ卷名篇名句默寫題要求默寫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中“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表達的是為國戍邊、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全國Ⅲ卷默寫題要求默寫《論語•子罕》中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喻示的是青少年要有堅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全國Ⅱ卷古代詩歌閱讀選取唐代詩人杜荀鶴的《投長沙裴侍郎》,詩歌表達了詩人立身剛直、不卑不亢、高潔耿介的品格。浙江卷簡答題材料《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孟子關愛社會、心憂天下;江蘇卷文言文閱讀材料《臨川湯先生傳》中的湯顯祖持身端潔、不慕權貴,上海卷文言文閱讀材料《項經傳》中的項經愛護百姓、敢於擔當,都是當代青年品德修行的榜樣。命題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利用傳統的優秀品格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提倡尊師重教,優秀品德感染人。全國Ⅲ卷作文試題“畫裡話外,師生情長”倡導尊師重教,引導學生品格修行。作文試題選取一則漫畫,通過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題,使考生在感受師生情誼、體驗情感溫度的同時,產生強烈共鳴。漫畫中老師的神情和言語飽含對即將畢業的學生的期待與希望、眷戀與不捨,考生可以從中解讀出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期待與祝福,領悟老師的奉獻精神、園丁品格和責任意識,教師作為榜樣人物的品德示範將在學生成長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講述奮鬥故事,激勵接棒青年

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鬥。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注入拼搏的精氣神,堅定其腳步、強健其精神,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一環。試題通過講述奮鬥故事、弘揚奮鬥精神,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感受新時代青年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激勵他們敢於擔當,勇於拼搏,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夢想的接棒跑者。

營造奮鬥情境,激勵奮鬥精神。全國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從五四青年奮起,到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再到民族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鬥,“奮鬥”的主線貫穿於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通過材料與任務驅動,營造真實的奮鬥情境,讓考生感知青年奮鬥與現當代中國歷史進程的相互關係,體會青年奮鬥精神的價值與意義,正面引導考生增強擔當意識,激勵奮鬥精神。上海卷積累應用題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鼓勵青年要有長期奮鬥、艱苦奮鬥的精神。江蘇卷古詩詞鑑賞題選用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通過精衛填海的故事,讚揚了堅定信念、全力以赴、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這些題目的設置也是在營造奮鬥情境,激發青年的奮鬥熱情。

講述奮鬥故事,砥礪奮鬥品格。全國Ⅰ卷名篇名句默寫李白《蜀道難》中“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兩句,隱含的是傳說中“五丁開山”的奮鬥故事。全國卷文言文閱讀三篇文章展現了賈誼、商鞅、吳起三位古代改革家的事蹟,他們銳意進取、敢於改革的精神對中國古代特定歷史時期產生過較大影響。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材料選用了魯迅的《理水》,小說塑造的大禹及其隨員正是“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實幹家、奮鬥者的真實寫照。命題設置還著意引導考生思考“中國的脊樑”,進一步強化奮鬥者形象。

感受奮鬥喜悅,增強奮鬥意識。全國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用1954年《人民日報》社論《努力修好武漢長江大橋》、2018年的報道《港珠澳大橋背後的科技支撐》和研究報告《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與實踐》三則材料,無論新中國修建的萬里長江第一橋,還是新時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橋,都是新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國家工程、國之重器,代表著不同時期的“中國速度”與“中國技術”,從中可以感受到我國橋樑建設由技術落後、依靠外國援助到技術領先、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歷史鉅變,使考生在閱讀材料過程中為新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悅,自覺增強奮鬥意識。

二、精準落實高考評價體系,持續深化語文科考試內容改革

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新時代高素質人才需求,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精準落實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增長考生知識見識,提高考生能力素養,凸顯語文學科的應用導向,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設計。在服務高校人才選拔的同時,引導基礎語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1.重視基礎,增長知識見識下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教育引導學生“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選取豐富素材,寓基礎性考查要求於知識、能力與素養的融會貫通,引導考生增長知識見識。

頂層設計,追求語文知識、能力與素養的融會貫通。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命題繼承以往成功經驗,並不直接設置單獨的知識考查試題。全國卷統一遵循頂層設計原則,分別設置現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四大模塊,以對語文學科最為核心的閱讀素養、表達素養及語文關鍵能力的考查為導向,將對語文必備知識的考查融會其中。命題引導考生系統掌握紮實的必備知識,諸如詞彙、語法、文化常識、標點符號用法,各種文體及相關的修辭、表現手法、論證手法等,並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優秀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整體佈局,萃聚古今中外,引導考生增長學識見識。試題取材覆蓋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學、藝術、歷史、科技等領域,內涵豐富廣博。全國卷三道文言文閱讀題均取材《史記》,全國Ⅱ卷論述類文本節選葉嘉瑩論杜甫,全國Ⅰ卷、Ⅱ卷文學類文本分別選取魯迅《理水》和莫泊桑的《小步舞》,經典薈萃,名家雲集。全國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要求考生對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祖國重要發展節點展開細節想象,全國Ⅱ卷、Ⅲ卷材料分別展示港珠澳大橋建成、“嫦娥四號”飛抵月球背面等反映國家進步的標誌事件,憶往思今,國強民新。此外,命題材料還涵括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書畫藝術等大量內容。命題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試題素材的載體優勢,使考生在應試答題的同時領略文化經典、銘記革命歷史、感受當代偉績,進而增長學識見識,增強四個自信。

2.凸顯應用,提高關鍵能力強導向

“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是新一輪高考內容改革的重點。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鑑賞、探究創新、語言表達等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凸顯應用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重視實踐,學以致用。

強化選材的實踐應用導向,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試題重點選擇既能體現語文學科特色,又與國家發展、科技進步、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素材,引導考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全國卷中,材料廣泛涉及港珠澳大橋、“一帶一路”、“嫦娥四號”等國家發展熱點,世乒賽、冬奧會等體育熱點,傳統音樂、中國書畫等文化熱點,壓力與肥胖、生物酶與飲酒等生活熱點。這種選材設計,有助於引導考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理解語文、應用語文,在應用語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參與社會、服務社會。

強化寫作的實際應用導向,適應現實生活需求。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高考語文的重要考查內容。2019年全國Ⅰ卷作文試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都明確規定考生必須採用演講稿、書信、觀後感及慰問信等特定的實用性文體。這些實用性文體與考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也更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國Ⅲ卷作文試題“畫裡話外,師生情長”雖未明確規定文體,但漫畫材料直接取材於每個考生都深有感觸的場景,有助於激發考生寫作熱情,抒發真實情感。三套試卷的作文試題對中學寫作教學釋放出強烈信號:寫作要立足實際生活需求,強調實際應用,避免言之無物、大而無當。

強化信息處理的實用能力,對接社會發展要求。信息處理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高考語文加大了對考生實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國Ⅰ、Ⅱ、Ⅲ卷均在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及文言文閱讀部分專門設題,重點考查考生面對不同問題情境時的信息處理能力。不管是面對文學審美還是實用求知,不管是對材料進行信息篩選還是邏輯推理,都與社會發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關。此外,全國Ⅰ、Ⅱ、Ⅲ卷在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第21題統一創新題型,要求考生對一則真實新聞報道進行關鍵信息提煉。這一創新題型引導考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信息的獲取、篩選、提煉和表達,有助於進一步強化信息處理能力的實用導向。

3.創設情境,聚焦學科素養求創新

學科素養反映核心價值,是以情境為載體對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綜合運用。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聚焦語文學科素養,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擴展素材選取範圍,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化設計,落實綜合性、創新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

將作答要求與人生體驗相結合,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全國Ⅰ卷作文試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學”寫一篇演講稿,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設置五個具體寫作任務,要求考生任選其中之一,準確把握歷史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體展開想象與思考,完成寫作。這些任務要求通過設置與真實生活高度接近的寫作情境,對考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清晰指示了語文素養提升的具體方向。全國卷三套試卷的第17—19題都是重點考查對詞語運用、語篇銜接、語病修改或標點符號的運用,但這種考查並非孤立、簡單、直接展開,而是被設置在具體的閱讀情境之中,有助於考生結合人生體驗進行理解,推動語文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考查的落地、落實。

將命題材料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創設綜合的探究情境。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第8題考查對魯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並不直接提問,而是借用教材中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的話,引導考生在魯迅的作品群中進行綜合思考。全國Ⅲ卷古詩文閱讀第15題要求考生將劉禹錫原詩與教材背誦篇目《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進行語言風格對比,使學生置身於劉禹錫的作品群這一特定情境中進行審美感知、理性思考的遷移和整合。全國Ⅰ卷論述類文本閱讀第3題考查對鐵凝原文內容的推斷,引入老舍的名言,也與之類似。這種綜合的探究情境創設可以幫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試題而教材,連點成面,在綜合思考中獲取新知,實現高考語文對創新性的考查要求。

將命題設置與生活現實相結合,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全國Ⅲ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第6題要求考生對“單車獵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願者”的說法進行分析。但“‘新型’的志願者”這一說法並未直接出現在材料之中,是命題結合生活實際而設定的特殊問題情境,考生必須結合生活實際才能理解考查內容。全國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第6題“為什麼說今天的中國橋樑已經成為體現國人自信心的一張名片”也引導考生從材料中遷移出來,結合中國當代的偉大成就來深刻理解考查內容。這些試題設置都著力於引導考生在更廣闊的視野中探究問題,在更開放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拓展了更大的空間。

三、強化體美勞教育引導,貫徹全面發展理念

2019年高考語文試卷貫徹“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充分體現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礎上,遵循德智體美勞五育之間的內在聯繫與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發展規律,進一步加強對體美勞教育的引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他們身體力行。

1.博採古今藝術,豐富審美體驗,彰顯美育化人功能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語文學科的特色和優勢。語文命題突出美育導向,遴選藝術經典,培養審美能力,以美啟真、以美向善,充分發揮美育促進素質教育的功能,引領考生培養健康情趣,涵養浩然正氣,昇華人生境界。

徜徉藝術經典,享受審美愉悅。2019年語文試題注重引導考生在藝術經典的審美薰陶中感受美、體悟美。全國卷中既有《鄒忌諷齊王納諫》人物的形象美,也有《阿房宮賦》雄壯的建築美,還有《赤壁賦》中婉轉悠長、延綿不盡的樂聲美,《題許道寧畫》的淡雅之美,《插田歌》中的勞動之美,北京卷《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的墨梅清姝氣質之美,天津卷《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的自然之美,都使考生獲得美的滋養。全國Ⅱ卷莫泊桑《小步舞》以其“含而不露”的寫作風格娓娓道來,塑造了酷愛藝術的舞蹈師夫婦形象,考生可以領略到文學大師深刻的藝術觀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以美啟真,洞悉人文歷史。文學藝術博大精深,潤澤後世。全國Ⅱ卷論述類文本摘編自葉嘉瑩《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闡釋了偉大詩人杜甫的“健全才性”及詩歌成就,使考生在審美陶冶中認識到成就一代詩聖的原因。全國I卷關於古琴藝術、Ⅱ卷關於國畫藝術的材料,以及江蘇卷的現代文閱讀《書家和善書者》、上海卷以音樂的“中國味”為主題的作文,加深了考生對民族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北京卷現代文閱讀《北京的“大”與“深”》,旁徵博引、情趣盎然,導引考生遊歷京城,品味深厚的歷史感與鮮活的生命力,既有感性體驗又有理性思考。

以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助於增強考生辨析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的能力,昇華人生境界。2019年語文試題將藝術審美與價值導向緊密結合,在完成審美能力考查同時,實現對考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面引導。天津卷現代文閱讀《薩麗娃姐姐的春天》一文,考生可以領略到呼倫貝爾草原春天的旖旎風光之美,感受薩麗娃姐姐的奮鬥精神,激發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嚮往。北京卷的微寫作題,直接考查對《吶喊》《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邊城》《紅樓夢》等名著的理解,啟發考生品味經典,思考社會,實現美育“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2.弘揚勞動精神,倡導勞動實踐,落實勞動育人理念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立足於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秀文化基因,歌頌勞動價值,弘揚勞動精神,展現勞動美好,引導考生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歌頌勞動價值,倡導熱愛勞動。全國Ⅰ卷作文試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這則作文材料既著眼於勞動思想的歷史溯源,也關注問題的現實呈現,以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勞動的箴言、警句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勞動精神的深刻闡釋作為總領,將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秀傳統與當下社會一些對勞動的偏差認識、錯誤態度進行對比,引導青少年學生對這一現象及勞動本身進行深入思考,自覺弘揚勞動精神,以期在全國青少年乃至全社會中形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參與勞動的良好風氣,充分發揮高考作文在推動勞動教育方面的導向功能。

思考勞動意義,展現勞動之美。勞動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辛勤、誠實的勞動都應受到推崇和尊重。勞動本身是美的,是創造幸福的。全國Ⅲ卷古代詩歌閱讀,節選自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具有民歌風味的《插田歌》,描述的正是農人田間勞作的美景,尤其是“農婦白紵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畫面,表達農民勞動的愉悅。江蘇卷現代文閱讀《表妹》,通過表現一對錶姐妹在溪灘浣衣的場景,讚揚勞動之美,引導考生思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3.關注體壇熱點,激揚體育精神,引領健體勵志風尚

體育在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體育教育有助於學生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今年語文試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體育觀念,弘揚體育精神,增強參與意識,深刻領會體育中包蘊的奮鬥精神和愛國情懷,充分發揮體育育人功能。

全國Ⅲ卷的語言文字運用題以第55屆世乒賽這一熱點賽事為素材,在命題設計上突出中國隊包攬5枚金牌、馬龍成為50多年來首位實現男單三連冠的選手等關鍵信息,意在展示國球的驕人成績,激揚剛健有為的體育精神,激發青年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全國Ⅲ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呼應奧運精神,從志願服務的角度鼓勵青年關注奧運、關注體育,增強參與意識,使體育精神落到實地。

全國漢語文試卷的作文試題“奧運我最愛”:

2019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0天。來安中學舉行“奧運我最愛”的主題班會。小華說:“我最喜歡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大偉說:“我最喜歡乒乓球運動員馬龍。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世界冠軍,像他那樣自豪地說‘IammadeinChina’(我是中國造)!”小齊說:“我最喜歡奧林匹克運動口號:‘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我沒什麼體育特長,但經常鍛鍊身體!”

試題迴應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倒計時1000天這一熱點事件,呈現奧運格言、奧林匹克口號以及運動員的豪言壯語,內涵豐富。其中“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格言,不僅是體育健兒崇尚的拼搏精神,更是人生追求的目標;而那句“我最喜歡乒乓球運動員馬龍。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世界冠軍,像他那樣自豪地說‘IammadeinChina’(我是中國造)”,則氣勢豪邁,鼓勵考生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奮發有為,奉獻祖國。

2019年高考語文全面貫徹黨的新時代教育方針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呼應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五四運動100週年的重大時代主題,持續推進高考語文科內容改革,健全高考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探索高考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方法,為服務高校科學選才、引導基礎教育改革方向做出積極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