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獲1億美元融資 中國誕生AI芯片領域首個獨角獸

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所)陳雲霽、陳天石兩兄弟創立的寒武紀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宣佈完成1億美元A輪融資,由國投創業(A輪領投方),阿里巴巴創投、聯想創投、國科投資、中科圖靈、元禾原點(天使輪領投方)、湧鏵投資(天使輪投資方)聯合投資。

中國正在發力人工智能芯片,以縮小與全球科技巨頭的差距。

人工智能的“寒武紀”

大約6億年前的時代在地質學上被稱作“寒武紀”,大量無脊椎動物在短時間出現“生命大爆發”。中科院計算所陳雲霽、陳天石團隊將研發的全球首款人工智能處理器命名為“寒武紀”,也意喻著人工智能即將迎來大爆發的時代。

此輪融資令寒武紀估值達到10億美元。

根據寒武紀網站上的介紹,公司去年發佈的1A芯片是全球首個商用的能夠“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面向智能手機、安防監控、無人機、可穿戴設備以及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在運行主流智能算法時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傳統處理器。

寒武紀科技CEO陳天石解釋道:“目前深度學習的應用這麼多,但全都基於傳統的通用處理器,如CPU或者GPU。例如幾年前的一個老故事是,谷歌花了上萬個CPU去訓練貓臉識別模型。未來想要擴展至人腦規模的神經網絡,不論是CPU還是GPU,都不足以支撐。”

他表示,基於歷史的經驗,在智能時代,我們需要有一類專門的智能處理器芯片。陳天石說:“寒武紀就是一個專門針對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而設計的處理器,在圖像、語音識別領域比傳統處理器性能至少提高兩個數量級,集成度也是傳統處理器的數倍,讓手機等移動設備搭載人工智能芯片成為可能。”

針對通用芯片和專業芯片的區別,陳雲霽喜歡用“瑞士軍刀”和“菜刀”做比喻。他認為,普通的處理器就好比“瑞士軍刀”,雖然通用,但不專業,造成浪費,但是做菜的時候,還是菜刀得心應手,而專業的深度學習處理器就是這把更高效、更快捷的“菜刀”。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寒武紀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陳雲霽表示,寒武紀1A芯片可以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顯著提升計算機系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運算效能,可以超過傳統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芯片兩個數量級;二是終端產品的離線智能化,讓很多用戶數據不必上傳,保證了信息安全。

目前寒武紀終端處理器IP產品已衍生出1A、1H等多個型號,據陳天石透露,寒武紀A輪融資將用於推動寒武紀系列處理器在終端和雲端的產品化和市場化,促進各類終端設備的智能化,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雲端智能處理解決方案。

寒武紀正在緊鑼密鼓地將芯片推向市場。據陳天石介紹,商業化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終端,二是雲端。終端產品就是手機、智能眼鏡、手環等等,需要芯片去識別圖像、影音和文字。而在雲端,像科大訊飛、曙光這樣知名的雲端客戶,都已經是寒武紀的客戶。

中國芯片距離引領世界有多遠?

寒武紀團隊成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很多骨幹成員在校期間已開始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面對中國人工智能芯片引領世界的消息,業內人士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位中科大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寒武紀項目以中科院計算所為依託,起點非常高。而且該所曾孕育出像聯想這樣的企業,做一箇中國人工智能硬件的龍頭公司也很正常。”

中科院計算所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國立學術機構,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此前,中科院計算所已經成功研製了我國首枚通用中央處理器芯片“龍芯一號”。雖然“龍芯一號”曾被一些業內人士詬病,但仍然為中國芯片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你當然不可能要求它和英特爾競爭,但目前還是在一些領域有應用的。”上述中科大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Gartner研究副總裁、芯片行業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戰略,人工智能芯片在安防、軍事、視頻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都有用武之地,而且是剛需,訂單不用擔心,只要技術過硬,完全可以取代英偉達的人工智能開發板Jetson。”

不過英偉達一位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寒武紀和英偉達的芯片沒有很強的可比性,因為它是為專門目的而設計的集成電路(ASIC),就好像谷歌的TPU芯片就是為Tensor-flow設計的,會有侷限性。而英偉達的GPU具有更大的擴展性,能根據不同的應用需要編程,為不同的算法優化,也能經得起技術升級的考驗等等。”

“智能時代遲早要到來。”陳雲霽表示,“每個時代都有其核心的物質載體,比如工業時代的蒸汽機、信息時代的通用CPU,智能時代也將會出現這個核心載體。”

諮詢公司Tractica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25年,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深度學習芯片組市場收入,將由去年的5億美元飆升至122億美元的規模,複合年均增長率超過4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