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越窯 收藏 瓷器 北宋 文物 歷史 東晉 西晉 清朝 遼朝 老卞說鑑定與收藏 2019-06-03

注: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與文章內容沒有關係,敬請諒解!謝謝!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搞收藏的人都知道越窯青瓷是我國唐宋時期著名的一個窯口,生產的祕色瓷又是越窯青瓷中的佼佼者,因此文物、博物館和民間的收藏家,他們歷來都把越窯器物作為收藏的組成部分。過去在國外也有越窯製品拍賣,一件越窯祕色瓷器價格之昂貴也是眾所周知的。正由於越瓷價格昂貴,收藏者又想得到它,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仿製的越窯肯瓷就不聲不響地問世了,這些仿製者依仗著物稀為貴,投人所好來騙取錢財。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從收藏的角度來講,如果如此難得又非常昂貴的真品不易收藏,退而求其次去收藏一件仿品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對於這仿品卻也是得有一些要求,也不能隨隨便便一件仿品就行的,今天老卞就幾類越窯的仿品來跟大傢伙探討一下。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壺類

曾經發現過一件雞壺。仿者以五代越窯面貌設計,全器施青中泛灰釉,壺口較直,鼓腹,壺嘴為小雞頭,底部為松子狀支燒印痕。這種造型初看逗人所愛,但細看這器物造型不倫不類,泥點支燒是唐代式,露胎地方呈白色,拉坯成型在壺身中又沒有旋紋,光滑如新。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執壺

其仿品很多都是按照《文物精華》、《越窯圖錄》中的資料所造。有一位收藏家,收藏著大量的青瓷藏品,其中有很大一分屬於仿製的越窯器,不但有早期浙東青瓷中的西晉人物堆塑罐、東晉的雞頭壺而且還有唐執壺。典型的是喇叭口,扁帶狀把,腹作瓜稜,圈足。除了釉色仿的不像以外,明顯的破綻是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咀,這可能是仿者疏忽了。胎體更是無法作成灰白,開片泥痕也是新鮮可見,唐代泥點支燒的顆粒印痕仿不出來。這些仿唐執壺與之前挖掘出來的唐代眾多出土執壺造型作一比較也就原形畢露了。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盒類

曾有一件仿宋的粉盒,盒蓋模印菊花紋,底為矮圈足,製作光潤細緻,釉色呈淡褐色。其實紋樣呆板,子母口與足部刮釉,露胎部分為白胎。這裡值得指出的越窯製品除了五代、北宋時期碗類口沿刮釉成芒口,目的為鑲金銀扣之外,其他盒類從未有刮釉的工藝,胎也不可能是白色胎體,加上支燒印痕不合乎北宋式。還有一件粉盒,造型是北宋刻牡丹紋撇足盒,通體施青釉,可能是由於燒大勁了,釉面成拮皮狀。從造型看與真品越窯粉盒完全一樣。但該器釉色深鮮,盒內底劃一只飛鳥,支燒印痕呈圓狀。用熱水沖洗,色澤呈黑青,支燒印痕也不是宋式,盒內刻飛鳥在北宋所有盒中無此例,所以有點畫蛇添足了。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仿製品是玉璧底,內底有支燒的短小四條印痕,印痕白灰清楚,在外部也有四顆短條形印痕,俗稱“火石紅”。其實玉璧底碗出現於中唐,延至到晚唐,到五代時已演變為玉環底,此器既是唐式玉璧底器,內底外底泥點支燒應是豆狀或松子狀,這件碗是五代時的短條狀泥點印痕,便顯為仿製偽作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仿品也不少,典型的是一位收藏家收藏的一隻龍紋盤。該盤造型、釉色從口到底也較近似。但龍紋圖案與北宋標準器對照後,便使人產生疑點。主要是線刻龍紋的爪有五個,一般所見的五代北宋之際許多龍紋與遼代統和十三年龍紋大盤的龍紋均未見五爪龍,龍頭也有變形。此器從頭到五爪龍風格似清代。釉色過於“青”,支燒印痕按宋式應是長條形,而該器恰恰作點狀,仿製者雖然花了不少心機,但假的終歸是假的。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這類盤的仿越器較多,其中民國時期的一件仿品,底下刻“太平戊寅”款,支燒使用了八個泥圓形坨支燒,燒成後,土黃色的泥坨粘在底足上。這件瓷器不僅“太平戊寅”字體不像,而且也與一般北宋時採用的五或六個條形瓷土支燒斷然不同,且胎亦厚,釉色深沉。其最大漏洞是忽略了支燒窯具上泥點形式與排列。這類器物仿得數量最多,流傳亦廣。

那麼通過對上面幾類瓷器的仿品簡單的說明之後,總結這幾點仿品的大致的特點:

造型

上面說了許多仿品中造型大多按照出版的《文物精華》等書籍中有關越窯瓷器的照片而摹仿的。因此,從外觀上初看近似者多,但實際上造型的線條呆板,因為是臨摹,因而局部(細部)通過仔細觀察會有漏洞百出,仿造的人不瞭解為什麼要這樣製作與裝飾。所以我們在鑑定中就要從局部和細節入手。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釉色

由於仿造的人無法瞭解越窯釉的配方與化學成分,因此他們所施的釉完全是表面的湊合,加上仿製者燒製的窯爐,目前一般用電爐,雖有用窯爐燒的,但是火候氣氛也無法理解與掌握,所以燒出的製品釉色多為青深,沒有變化,有的因化學釉經過熱水衝燒就會使釉色泛色,這個特點十分明顯。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胎體

胎體所呈現的色彩與所用的原料有關,越窯所用的原料以當地的瓷土為多,而浙東的瓷土經過專家化驗證明含鐵量比較高,這便對最終顯示釉色至關重要。而仿造的人所用的原料往往是現代的高嶺土,因此所顯露的胎體為白色。這點辨別是較為容易,實際上也是仿品的一個特點。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紋樣

裝飾圖案對鑑定是否是仿品也很重要。因為每個時代使用的紋樣,其實也是反映了但是人們的信仰、風俗。凡是臨摹圖案,線條不可能流暢,構圖遠不如原作,這也是仿品之一個通病。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裝燒上藝

製品裝燒各時期均有其特徵,支燒印痕的形式與排列規律各不同,仿造的人往往忽視這方面的細節。有的也帶有印痕,但與時代不符合。也有用色塗上去作印痕,經過洗刷就不存在了。也有用白色瓷土(石灰)粘上去,但一刮就去掉。因此顯露有否從胎體反映的印痕,是鑑定的一個標尺。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製作技巧

製作技巧主要指拉胚、修飾、堆塑(貼)和紋樣的刻劃製造等。其中制(拉)坯遺留下來的遺痕是為我們鑑定真仿越窯的一個關鍵。唐宋越窯製品均採用拉壞成型,因此在執壺的內壁、底部、罐的內壁底部、瓶的內壁底部都遺留了拉坯時的旋紋與線割痕跡。而仿越窯製品在這方面根本做不像,內壁平整,底部極平,這恰恰成為仿品的一個特徵。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又如碗類,唐代、五代、北宋的圈足都不一樣。唐代圈足碗多以矮寬為特徵。五代晚期則以圈足外撇卷者為特色,這類當屬祕色器的作法,而圈足外撇者又不是挖出來,而是分段製作,粘上去的,然後再行修飾。北宋的碗,以“太平戊寅”典型器為例,碗類以秀巧的矮小圈足為多,那種高圈足是“太平戊寅”以後的產品。從拉坯、挖底的工藝過程所遺留的痕跡特徵,恰巧是仿品所沒有的。

越窯瓷真品與仿品的收藏鑑定

其實如今能夠真正收藏到真品越窯瓷的人不多,老卞是這麼認為的,凡是藏有真正越窯的要麼就是國家,能留存在民間的不會有人輕易的知道在哪,誰收藏的。那麼,這樣一來現在家裡藏有越窯瓷的,免不了藏的是仿品。懂收藏的就算是仿品也是老的。但也有一部分就是近代仿製的,只是還被矇在鼓裡而已。所以,從收藏的角度上說,即使是後期的仿品也是有收藏價值,只要不是純純的現代仿品就好。那通過今天老卞跟大家分享的這鑑定方法,希望對收藏越窯瓷的人有所幫助。當然,還有其他不同意見的歡迎留言,我們共同學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