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武聖岳飛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通曉兵法,為百年罕遇的良將,曾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戰中摧毀了金人的“柺子馬”、“鐵浮圖”,威懾敵膽。

金國四太子兀朮悲呼“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岳雲父子和部將張憲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成了中華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岳飛、岳雲父子遇難後,次子嶽雷、三子嶽霖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髮配流放嶺南;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

"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武聖岳飛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通曉兵法,為百年罕遇的良將,曾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戰中摧毀了金人的“柺子馬”、“鐵浮圖”,威懾敵膽。

金國四太子兀朮悲呼“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岳雲父子和部將張憲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成了中華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岳飛、岳雲父子遇難後,次子嶽雷、三子嶽霖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髮配流放嶺南;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家的傳承,主要在嶽雷、嶽霖這邊。

嶽雷這一脈傳下的岳氏後人在歷史上聲名藉藉;嶽霖這一脈卻代有傑出人物出現。

岳飛冤案昭雪後,嶽霖知欽州(屬廣西),曾得宋孝宗召見。

宋孝宗攔著嶽霖的手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浚、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

嶽霖道出江西,江西父老率其子弟來迎,紛紛流涕淚說:“不圖今日復見相公!”

嶽霖立志蒐集父親的文稿,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御札、手詔,以進行全面增刪和考訂。

文稿未成,嶽霖重病不治,只能將大任託負於三子岳珂。他對岳珂說:“子能成吾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武聖岳飛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通曉兵法,為百年罕遇的良將,曾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戰中摧毀了金人的“柺子馬”、“鐵浮圖”,威懾敵膽。

金國四太子兀朮悲呼“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岳雲父子和部將張憲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成了中華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岳飛、岳雲父子遇難後,次子嶽雷、三子嶽霖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髮配流放嶺南;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家的傳承,主要在嶽雷、嶽霖這邊。

嶽雷這一脈傳下的岳氏後人在歷史上聲名藉藉;嶽霖這一脈卻代有傑出人物出現。

岳飛冤案昭雪後,嶽霖知欽州(屬廣西),曾得宋孝宗召見。

宋孝宗攔著嶽霖的手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浚、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

嶽霖道出江西,江西父老率其子弟來迎,紛紛流涕淚說:“不圖今日復見相公!”

嶽霖立志蒐集父親的文稿,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御札、手詔,以進行全面增刪和考訂。

文稿未成,嶽霖重病不治,只能將大任託負於三子岳珂。他對岳珂說:“子能成吾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珂秉承父志,在嘉興金佗坊撰成編撰成《金佗粹編》二十八卷和《金佗續編》三十卷,該二書成為了研究岳飛和南宋歷史的重要著述。

岳珂這一支,世稱金佗支,主要以詩、文、書、畫傳家。

"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武聖岳飛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通曉兵法,為百年罕遇的良將,曾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戰中摧毀了金人的“柺子馬”、“鐵浮圖”,威懾敵膽。

金國四太子兀朮悲呼“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岳雲父子和部將張憲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成了中華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岳飛、岳雲父子遇難後,次子嶽雷、三子嶽霖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髮配流放嶺南;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家的傳承,主要在嶽雷、嶽霖這邊。

嶽雷這一脈傳下的岳氏後人在歷史上聲名藉藉;嶽霖這一脈卻代有傑出人物出現。

岳飛冤案昭雪後,嶽霖知欽州(屬廣西),曾得宋孝宗召見。

宋孝宗攔著嶽霖的手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浚、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

嶽霖道出江西,江西父老率其子弟來迎,紛紛流涕淚說:“不圖今日復見相公!”

嶽霖立志蒐集父親的文稿,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御札、手詔,以進行全面增刪和考訂。

文稿未成,嶽霖重病不治,只能將大任託負於三子岳珂。他對岳珂說:“子能成吾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珂秉承父志,在嘉興金佗坊撰成編撰成《金佗粹編》二十八卷和《金佗續編》三十卷,該二書成為了研究岳飛和南宋歷史的重要著述。

岳珂這一支,世稱金佗支,主要以詩、文、書、畫傳家。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將岳飛的武略傳承下來的是嶽霖長子嶽琮這一支。

嶽琮這一支由江蘇宜興陳渡遷到甘肅莊浪永秦堡,後稱永泰世系。

岳飛十六世孫嶽大舟在明萬曆年間先任廣西灕江衛指揮,後進駐甘肅臨洮。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嶽大舟之子嶽仲武贈榮祿大夫,傳十八世孫嶽文魁贈少保三等。

岳飛十九世孫嶽鎮邦很牛,任清代左都督紹興總兵。

嶽鎮邦牛,他的兒孫更牛。

嶽鎮邦的長子嶽升龍曾任四川提督,後轉任山東省總兵,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病逝,得朝廷追諡“敏肅”。

嶽鎮邦的次子嶽超龍曾任湖南提督,雍正十年(1732年)病卒。其子嶽鍾璜亦任提督。

岳飛後裔中,戰功最著,幾可追及岳飛的是嶽升龍之子嶽鍾琪。

嶽鍾琪出身於將門之家,“生而駢脅,目炯炯四射,魁奇沉雄,寡言笑”。

嶽鍾琪自幼勤學好武,“十餘歲博涉群籍,經史之外,說劍論兵,旁及天文地理”;與兒童嬉戲,常“布石作方圓陣,進退群兒”。長大後投軍,臨陣挾二銅錘,重百餘斤,多智略,御眾卒嚴、共甘苦。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作亂,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為大將軍,噶爾弼為定西將軍,嶽鍾琪為先鋒,進行征討。

"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武聖岳飛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通曉兵法,為百年罕遇的良將,曾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戰中摧毀了金人的“柺子馬”、“鐵浮圖”,威懾敵膽。

金國四太子兀朮悲呼“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岳雲父子和部將張憲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成了中華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岳飛、岳雲父子遇難後,次子嶽雷、三子嶽霖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髮配流放嶺南;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家的傳承,主要在嶽雷、嶽霖這邊。

嶽雷這一脈傳下的岳氏後人在歷史上聲名藉藉;嶽霖這一脈卻代有傑出人物出現。

岳飛冤案昭雪後,嶽霖知欽州(屬廣西),曾得宋孝宗召見。

宋孝宗攔著嶽霖的手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浚、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

嶽霖道出江西,江西父老率其子弟來迎,紛紛流涕淚說:“不圖今日復見相公!”

嶽霖立志蒐集父親的文稿,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御札、手詔,以進行全面增刪和考訂。

文稿未成,嶽霖重病不治,只能將大任託負於三子岳珂。他對岳珂說:“子能成吾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珂秉承父志,在嘉興金佗坊撰成編撰成《金佗粹編》二十八卷和《金佗續編》三十卷,該二書成為了研究岳飛和南宋歷史的重要著述。

岳珂這一支,世稱金佗支,主要以詩、文、書、畫傳家。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將岳飛的武略傳承下來的是嶽霖長子嶽琮這一支。

嶽琮這一支由江蘇宜興陳渡遷到甘肅莊浪永秦堡,後稱永泰世系。

岳飛十六世孫嶽大舟在明萬曆年間先任廣西灕江衛指揮,後進駐甘肅臨洮。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嶽大舟之子嶽仲武贈榮祿大夫,傳十八世孫嶽文魁贈少保三等。

岳飛十九世孫嶽鎮邦很牛,任清代左都督紹興總兵。

嶽鎮邦牛,他的兒孫更牛。

嶽鎮邦的長子嶽升龍曾任四川提督,後轉任山東省總兵,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病逝,得朝廷追諡“敏肅”。

嶽鎮邦的次子嶽超龍曾任湖南提督,雍正十年(1732年)病卒。其子嶽鍾璜亦任提督。

岳飛後裔中,戰功最著,幾可追及岳飛的是嶽升龍之子嶽鍾琪。

嶽鍾琪出身於將門之家,“生而駢脅,目炯炯四射,魁奇沉雄,寡言笑”。

嶽鍾琪自幼勤學好武,“十餘歲博涉群籍,經史之外,說劍論兵,旁及天文地理”;與兒童嬉戲,常“布石作方圓陣,進退群兒”。長大後投軍,臨陣挾二銅錘,重百餘斤,多智略,御眾卒嚴、共甘苦。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作亂,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為大將軍,噶爾弼為定西將軍,嶽鍾琪為先鋒,進行征討。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33歲的嶽鍾琪,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英姿勃發,鋒芒畢露,銼敵如破竹,銳不可擋。

嶽鍾琪曾僅帶600人就撫定裡塘、巴塘的反叛,殺散叛亂分子3000餘人,威懾敵膽,其他反叛各部相繼獻戶籍,請求歸降。

其後,嶽鍾琪帶4000人疾奔昌都。

彼時,叛軍已調集部隊扼守三巴橋,截斷了官軍西進的路線。昌都距叛軍駐地尚有600餘里,叛軍若毀壞了三巴橋,則難於飛越怒江天險。

面對這種險峻的敵情,如若向千里之外的上級請示,勢必貽誤戰機;如若揮軍急進,又違反軍令。

權衡再三,嶽鍾琪決定“宜乘敵未集而先發制之”,令30名士兵抄小道持檄晝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叛軍首領駐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曉以利害,令協助緝捕噶爾等人。

當夜,嶽鍾琪率軍挺進,擒殺數人,招撫六部數萬戶,打通了直達拉里的通路,為後續大部隊進軍鋪平了道路。

平叛凱旋,嶽鍾琪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賜孔雀翎。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族和碩部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企圖分裂青海和河西走廊的部分領土。

嶽鍾琪臨危受命,出撫青海。

在這次平叛中,嶽鍾琪利用敵人分散的特點,率領精銳騎兵,“一晝夜馳三百里,不見虜乃還,出師十五日,斬八萬級”。

出師僅十五天,就收復了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六七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領土,稱得上中國戰史上最有名的戰役之一。

"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武聖岳飛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通曉兵法,為百年罕遇的良將,曾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戰中摧毀了金人的“柺子馬”、“鐵浮圖”,威懾敵膽。

金國四太子兀朮悲呼“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岳雲父子和部將張憲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成了中華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岳飛、岳雲父子遇難後,次子嶽雷、三子嶽霖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髮配流放嶺南;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家的傳承,主要在嶽雷、嶽霖這邊。

嶽雷這一脈傳下的岳氏後人在歷史上聲名藉藉;嶽霖這一脈卻代有傑出人物出現。

岳飛冤案昭雪後,嶽霖知欽州(屬廣西),曾得宋孝宗召見。

宋孝宗攔著嶽霖的手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浚、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

嶽霖道出江西,江西父老率其子弟來迎,紛紛流涕淚說:“不圖今日復見相公!”

嶽霖立志蒐集父親的文稿,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御札、手詔,以進行全面增刪和考訂。

文稿未成,嶽霖重病不治,只能將大任託負於三子岳珂。他對岳珂說:“子能成吾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珂秉承父志,在嘉興金佗坊撰成編撰成《金佗粹編》二十八卷和《金佗續編》三十卷,該二書成為了研究岳飛和南宋歷史的重要著述。

岳珂這一支,世稱金佗支,主要以詩、文、書、畫傳家。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將岳飛的武略傳承下來的是嶽霖長子嶽琮這一支。

嶽琮這一支由江蘇宜興陳渡遷到甘肅莊浪永秦堡,後稱永泰世系。

岳飛十六世孫嶽大舟在明萬曆年間先任廣西灕江衛指揮,後進駐甘肅臨洮。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嶽大舟之子嶽仲武贈榮祿大夫,傳十八世孫嶽文魁贈少保三等。

岳飛十九世孫嶽鎮邦很牛,任清代左都督紹興總兵。

嶽鎮邦牛,他的兒孫更牛。

嶽鎮邦的長子嶽升龍曾任四川提督,後轉任山東省總兵,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病逝,得朝廷追諡“敏肅”。

嶽鎮邦的次子嶽超龍曾任湖南提督,雍正十年(1732年)病卒。其子嶽鍾璜亦任提督。

岳飛後裔中,戰功最著,幾可追及岳飛的是嶽升龍之子嶽鍾琪。

嶽鍾琪出身於將門之家,“生而駢脅,目炯炯四射,魁奇沉雄,寡言笑”。

嶽鍾琪自幼勤學好武,“十餘歲博涉群籍,經史之外,說劍論兵,旁及天文地理”;與兒童嬉戲,常“布石作方圓陣,進退群兒”。長大後投軍,臨陣挾二銅錘,重百餘斤,多智略,御眾卒嚴、共甘苦。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作亂,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為大將軍,噶爾弼為定西將軍,嶽鍾琪為先鋒,進行征討。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33歲的嶽鍾琪,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英姿勃發,鋒芒畢露,銼敵如破竹,銳不可擋。

嶽鍾琪曾僅帶600人就撫定裡塘、巴塘的反叛,殺散叛亂分子3000餘人,威懾敵膽,其他反叛各部相繼獻戶籍,請求歸降。

其後,嶽鍾琪帶4000人疾奔昌都。

彼時,叛軍已調集部隊扼守三巴橋,截斷了官軍西進的路線。昌都距叛軍駐地尚有600餘里,叛軍若毀壞了三巴橋,則難於飛越怒江天險。

面對這種險峻的敵情,如若向千里之外的上級請示,勢必貽誤戰機;如若揮軍急進,又違反軍令。

權衡再三,嶽鍾琪決定“宜乘敵未集而先發制之”,令30名士兵抄小道持檄晝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叛軍首領駐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曉以利害,令協助緝捕噶爾等人。

當夜,嶽鍾琪率軍挺進,擒殺數人,招撫六部數萬戶,打通了直達拉里的通路,為後續大部隊進軍鋪平了道路。

平叛凱旋,嶽鍾琪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賜孔雀翎。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族和碩部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企圖分裂青海和河西走廊的部分領土。

嶽鍾琪臨危受命,出撫青海。

在這次平叛中,嶽鍾琪利用敵人分散的特點,率領精銳騎兵,“一晝夜馳三百里,不見虜乃還,出師十五日,斬八萬級”。

出師僅十五天,就收復了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六七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領土,稱得上中國戰史上最有名的戰役之一。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青海事平,雍正授嶽鍾琪三等公,賜黃帶及御製五言律詩二首,其中有“智勇原無敵,忠誠實可風”之句。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年羹堯被解兵權,雍正命嶽鍾琪署川陝總督,盡護諸軍。

同年,嶽鍾琪領“寧遠大將軍”印,平定了準葛爾部勾結沙俄發動的叛亂。

雍正五年,嶽鍾琪再領“寧遠大將軍”印,平定了蒙古噶爾丹策零在沙俄支持下發動的叛亂。

嶽鍾琪鎮守邊關,可謂定亂豐功,威名遠揚。

清王朝建立後,內外大臣多系滿族人擔任。而嶽鍾琪以軍功先後任川陝總督、甘肅提督及甘肅巡撫,以漢人承當川、陝、甘三省軍政大權,自然樹大招風。

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有一個寄居四川的湖廣人盧宗漢突然在成都大街上高呼:“從嶽公爺造反!”“嶽公爺帶領川陝兵馬造反!”

盧宗漢的驚人之舉把嶽鍾琪嚇得魂飛魄散,他趕緊命人捉拿盧宗漢“嚴鞫”,並迅即以“因私事造蜚語無主使者”斬殺,上報雍正。

嶽鍾琪草率斬殺盧宗漢未免有殺人滅口之嫌,等他省悟過來,已經為時已晚,只得誠惶誠恐地上疏引咎辭職。

"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武聖岳飛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通曉兵法,為百年罕遇的良將,曾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戰中摧毀了金人的“柺子馬”、“鐵浮圖”,威懾敵膽。

金國四太子兀朮悲呼“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岳雲父子和部將張憲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成了中華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岳飛、岳雲父子遇難後,次子嶽雷、三子嶽霖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髮配流放嶺南;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家的傳承,主要在嶽雷、嶽霖這邊。

嶽雷這一脈傳下的岳氏後人在歷史上聲名藉藉;嶽霖這一脈卻代有傑出人物出現。

岳飛冤案昭雪後,嶽霖知欽州(屬廣西),曾得宋孝宗召見。

宋孝宗攔著嶽霖的手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浚、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

嶽霖道出江西,江西父老率其子弟來迎,紛紛流涕淚說:“不圖今日復見相公!”

嶽霖立志蒐集父親的文稿,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御札、手詔,以進行全面增刪和考訂。

文稿未成,嶽霖重病不治,只能將大任託負於三子岳珂。他對岳珂說:“子能成吾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珂秉承父志,在嘉興金佗坊撰成編撰成《金佗粹編》二十八卷和《金佗續編》三十卷,該二書成為了研究岳飛和南宋歷史的重要著述。

岳珂這一支,世稱金佗支,主要以詩、文、書、畫傳家。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將岳飛的武略傳承下來的是嶽霖長子嶽琮這一支。

嶽琮這一支由江蘇宜興陳渡遷到甘肅莊浪永秦堡,後稱永泰世系。

岳飛十六世孫嶽大舟在明萬曆年間先任廣西灕江衛指揮,後進駐甘肅臨洮。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嶽大舟之子嶽仲武贈榮祿大夫,傳十八世孫嶽文魁贈少保三等。

岳飛十九世孫嶽鎮邦很牛,任清代左都督紹興總兵。

嶽鎮邦牛,他的兒孫更牛。

嶽鎮邦的長子嶽升龍曾任四川提督,後轉任山東省總兵,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病逝,得朝廷追諡“敏肅”。

嶽鎮邦的次子嶽超龍曾任湖南提督,雍正十年(1732年)病卒。其子嶽鍾璜亦任提督。

岳飛後裔中,戰功最著,幾可追及岳飛的是嶽升龍之子嶽鍾琪。

嶽鍾琪出身於將門之家,“生而駢脅,目炯炯四射,魁奇沉雄,寡言笑”。

嶽鍾琪自幼勤學好武,“十餘歲博涉群籍,經史之外,說劍論兵,旁及天文地理”;與兒童嬉戲,常“布石作方圓陣,進退群兒”。長大後投軍,臨陣挾二銅錘,重百餘斤,多智略,御眾卒嚴、共甘苦。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作亂,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為大將軍,噶爾弼為定西將軍,嶽鍾琪為先鋒,進行征討。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33歲的嶽鍾琪,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英姿勃發,鋒芒畢露,銼敵如破竹,銳不可擋。

嶽鍾琪曾僅帶600人就撫定裡塘、巴塘的反叛,殺散叛亂分子3000餘人,威懾敵膽,其他反叛各部相繼獻戶籍,請求歸降。

其後,嶽鍾琪帶4000人疾奔昌都。

彼時,叛軍已調集部隊扼守三巴橋,截斷了官軍西進的路線。昌都距叛軍駐地尚有600餘里,叛軍若毀壞了三巴橋,則難於飛越怒江天險。

面對這種險峻的敵情,如若向千里之外的上級請示,勢必貽誤戰機;如若揮軍急進,又違反軍令。

權衡再三,嶽鍾琪決定“宜乘敵未集而先發制之”,令30名士兵抄小道持檄晝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叛軍首領駐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曉以利害,令協助緝捕噶爾等人。

當夜,嶽鍾琪率軍挺進,擒殺數人,招撫六部數萬戶,打通了直達拉里的通路,為後續大部隊進軍鋪平了道路。

平叛凱旋,嶽鍾琪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賜孔雀翎。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族和碩部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企圖分裂青海和河西走廊的部分領土。

嶽鍾琪臨危受命,出撫青海。

在這次平叛中,嶽鍾琪利用敵人分散的特點,率領精銳騎兵,“一晝夜馳三百里,不見虜乃還,出師十五日,斬八萬級”。

出師僅十五天,就收復了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六七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領土,稱得上中國戰史上最有名的戰役之一。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青海事平,雍正授嶽鍾琪三等公,賜黃帶及御製五言律詩二首,其中有“智勇原無敵,忠誠實可風”之句。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年羹堯被解兵權,雍正命嶽鍾琪署川陝總督,盡護諸軍。

同年,嶽鍾琪領“寧遠大將軍”印,平定了準葛爾部勾結沙俄發動的叛亂。

雍正五年,嶽鍾琪再領“寧遠大將軍”印,平定了蒙古噶爾丹策零在沙俄支持下發動的叛亂。

嶽鍾琪鎮守邊關,可謂定亂豐功,威名遠揚。

清王朝建立後,內外大臣多系滿族人擔任。而嶽鍾琪以軍功先後任川陝總督、甘肅提督及甘肅巡撫,以漢人承當川、陝、甘三省軍政大權,自然樹大招風。

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有一個寄居四川的湖廣人盧宗漢突然在成都大街上高呼:“從嶽公爺造反!”“嶽公爺帶領川陝兵馬造反!”

盧宗漢的驚人之舉把嶽鍾琪嚇得魂飛魄散,他趕緊命人捉拿盧宗漢“嚴鞫”,並迅即以“因私事造蜚語無主使者”斬殺,上報雍正。

嶽鍾琪草率斬殺盧宗漢未免有殺人滅口之嫌,等他省悟過來,已經為時已晚,只得誠惶誠恐地上疏引咎辭職。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雍正內雖忌惡,卻外示寬厚,諭旨安慰說:“數年以來,讒鍾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且謂鍾琪為岳飛後裔,欲報宋、金之仇。鍾琪懋著勳著,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陝軍民尊君親上,眾共聞之。”

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秀才曾靜派遣徒弟張熙授書嶽鍾琪,勸其效仿遠祖岳飛,舉兵反清。

這一次嶽鍾琪學乖了,他把張熙直接押送京師,由雍正帝發落。

由此,掀起了一場驚天文字大獄,曾靜、張熙等共123名反清儒生人頭落地,連入土半個多世紀的大思想家呂留良也被剖棺戮屍!

嶽鍾琪以漢族反清志士的淋漓鮮血終於換來了雍正帝的表彰。

但是,隨著各地叛亂的大定,生產的恢復發展,“狡兔”已死,“烹犬”的時機漸漸成熟。

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藉口嶽鍾琪進擊準噶爾部不力,以“誤國負恩”加以免官拘禁。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在沒有找到嶽鍾琪其他叛逆罪行的情況下,嶽鍾琪被議罪“斬立決”。也許是覺得事情做得太急,在嶽鍾琪即將成為第二個冤死於“莫須有”罪名的岳飛時,雍正“法外施恩”,改了“斬監候”。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帝意外猝死,乾隆繼位。

"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武聖岳飛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通曉兵法,為百年罕遇的良將,曾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戰中摧毀了金人的“柺子馬”、“鐵浮圖”,威懾敵膽。

金國四太子兀朮悲呼“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岳雲父子和部將張憲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成了中華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岳飛、岳雲父子遇難後,次子嶽雷、三子嶽霖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髮配流放嶺南;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家的傳承,主要在嶽雷、嶽霖這邊。

嶽雷這一脈傳下的岳氏後人在歷史上聲名藉藉;嶽霖這一脈卻代有傑出人物出現。

岳飛冤案昭雪後,嶽霖知欽州(屬廣西),曾得宋孝宗召見。

宋孝宗攔著嶽霖的手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浚、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

嶽霖道出江西,江西父老率其子弟來迎,紛紛流涕淚說:“不圖今日復見相公!”

嶽霖立志蒐集父親的文稿,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御札、手詔,以進行全面增刪和考訂。

文稿未成,嶽霖重病不治,只能將大任託負於三子岳珂。他對岳珂說:“子能成吾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珂秉承父志,在嘉興金佗坊撰成編撰成《金佗粹編》二十八卷和《金佗續編》三十卷,該二書成為了研究岳飛和南宋歷史的重要著述。

岳珂這一支,世稱金佗支,主要以詩、文、書、畫傳家。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將岳飛的武略傳承下來的是嶽霖長子嶽琮這一支。

嶽琮這一支由江蘇宜興陳渡遷到甘肅莊浪永秦堡,後稱永泰世系。

岳飛十六世孫嶽大舟在明萬曆年間先任廣西灕江衛指揮,後進駐甘肅臨洮。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嶽大舟之子嶽仲武贈榮祿大夫,傳十八世孫嶽文魁贈少保三等。

岳飛十九世孫嶽鎮邦很牛,任清代左都督紹興總兵。

嶽鎮邦牛,他的兒孫更牛。

嶽鎮邦的長子嶽升龍曾任四川提督,後轉任山東省總兵,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病逝,得朝廷追諡“敏肅”。

嶽鎮邦的次子嶽超龍曾任湖南提督,雍正十年(1732年)病卒。其子嶽鍾璜亦任提督。

岳飛後裔中,戰功最著,幾可追及岳飛的是嶽升龍之子嶽鍾琪。

嶽鍾琪出身於將門之家,“生而駢脅,目炯炯四射,魁奇沉雄,寡言笑”。

嶽鍾琪自幼勤學好武,“十餘歲博涉群籍,經史之外,說劍論兵,旁及天文地理”;與兒童嬉戲,常“布石作方圓陣,進退群兒”。長大後投軍,臨陣挾二銅錘,重百餘斤,多智略,御眾卒嚴、共甘苦。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作亂,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為大將軍,噶爾弼為定西將軍,嶽鍾琪為先鋒,進行征討。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33歲的嶽鍾琪,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英姿勃發,鋒芒畢露,銼敵如破竹,銳不可擋。

嶽鍾琪曾僅帶600人就撫定裡塘、巴塘的反叛,殺散叛亂分子3000餘人,威懾敵膽,其他反叛各部相繼獻戶籍,請求歸降。

其後,嶽鍾琪帶4000人疾奔昌都。

彼時,叛軍已調集部隊扼守三巴橋,截斷了官軍西進的路線。昌都距叛軍駐地尚有600餘里,叛軍若毀壞了三巴橋,則難於飛越怒江天險。

面對這種險峻的敵情,如若向千里之外的上級請示,勢必貽誤戰機;如若揮軍急進,又違反軍令。

權衡再三,嶽鍾琪決定“宜乘敵未集而先發制之”,令30名士兵抄小道持檄晝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叛軍首領駐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曉以利害,令協助緝捕噶爾等人。

當夜,嶽鍾琪率軍挺進,擒殺數人,招撫六部數萬戶,打通了直達拉里的通路,為後續大部隊進軍鋪平了道路。

平叛凱旋,嶽鍾琪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賜孔雀翎。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族和碩部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企圖分裂青海和河西走廊的部分領土。

嶽鍾琪臨危受命,出撫青海。

在這次平叛中,嶽鍾琪利用敵人分散的特點,率領精銳騎兵,“一晝夜馳三百里,不見虜乃還,出師十五日,斬八萬級”。

出師僅十五天,就收復了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六七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領土,稱得上中國戰史上最有名的戰役之一。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青海事平,雍正授嶽鍾琪三等公,賜黃帶及御製五言律詩二首,其中有“智勇原無敵,忠誠實可風”之句。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年羹堯被解兵權,雍正命嶽鍾琪署川陝總督,盡護諸軍。

同年,嶽鍾琪領“寧遠大將軍”印,平定了準葛爾部勾結沙俄發動的叛亂。

雍正五年,嶽鍾琪再領“寧遠大將軍”印,平定了蒙古噶爾丹策零在沙俄支持下發動的叛亂。

嶽鍾琪鎮守邊關,可謂定亂豐功,威名遠揚。

清王朝建立後,內外大臣多系滿族人擔任。而嶽鍾琪以軍功先後任川陝總督、甘肅提督及甘肅巡撫,以漢人承當川、陝、甘三省軍政大權,自然樹大招風。

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有一個寄居四川的湖廣人盧宗漢突然在成都大街上高呼:“從嶽公爺造反!”“嶽公爺帶領川陝兵馬造反!”

盧宗漢的驚人之舉把嶽鍾琪嚇得魂飛魄散,他趕緊命人捉拿盧宗漢“嚴鞫”,並迅即以“因私事造蜚語無主使者”斬殺,上報雍正。

嶽鍾琪草率斬殺盧宗漢未免有殺人滅口之嫌,等他省悟過來,已經為時已晚,只得誠惶誠恐地上疏引咎辭職。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雍正內雖忌惡,卻外示寬厚,諭旨安慰說:“數年以來,讒鍾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且謂鍾琪為岳飛後裔,欲報宋、金之仇。鍾琪懋著勳著,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陝軍民尊君親上,眾共聞之。”

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秀才曾靜派遣徒弟張熙授書嶽鍾琪,勸其效仿遠祖岳飛,舉兵反清。

這一次嶽鍾琪學乖了,他把張熙直接押送京師,由雍正帝發落。

由此,掀起了一場驚天文字大獄,曾靜、張熙等共123名反清儒生人頭落地,連入土半個多世紀的大思想家呂留良也被剖棺戮屍!

嶽鍾琪以漢族反清志士的淋漓鮮血終於換來了雍正帝的表彰。

但是,隨著各地叛亂的大定,生產的恢復發展,“狡兔”已死,“烹犬”的時機漸漸成熟。

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藉口嶽鍾琪進擊準噶爾部不力,以“誤國負恩”加以免官拘禁。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在沒有找到嶽鍾琪其他叛逆罪行的情況下,嶽鍾琪被議罪“斬立決”。也許是覺得事情做得太急,在嶽鍾琪即將成為第二個冤死於“莫須有”罪名的岳飛時,雍正“法外施恩”,改了“斬監候”。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帝意外猝死,乾隆繼位。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過了兩年,即乾隆二年( 1737年),51歲的嶽鍾琪在經歷了5年的牢獄監禁後,終於得釋,免官為民。

不久,四川大小金川等地叛亂再起,雍正帝在位時安插的大將軍廣泗等久戰無功。

沒有辦法,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只好起用已經做了十年平民的往昔名將嶽鍾琪,授其總兵銜,召其至軍中,改授四川提督,賜孔雀翎。

已經62歲的嶽鍾琪回到了軍中,先以 35000人破敵,示敵以威;又以驚人的膽略,親帶13騎入敵巢,迫降敵酋。

曠日持久的大金川戰事由此平息。

乾隆喜出望外,加封嶽鍾琪太子少保、賞還三等公爵位,賜號“威信”。

乾隆還為嶽鍾琪賜詩褒獎,稱讚說:“劍佩歸朝矍鑠翁,番巢單騎志何雄。”

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年64歲的嶽鍾琪出康定平定了西藏珠爾墨特之亂。

乾隆十七年(1750年),嶽鍾琪又遣兵討擒雜谷土司蒼旺之亂。

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慶陳琨倡亂,嶽鍾琪抱病親往捕治。

二月二十八日,嶽鍾琪死於軍中,葬於成都,時年68歲。

"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武聖岳飛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通曉兵法,為百年罕遇的良將,曾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戰中摧毀了金人的“柺子馬”、“鐵浮圖”,威懾敵膽。

金國四太子兀朮悲呼“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岳雲父子和部將張憲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成了中華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岳飛、岳雲父子遇難後,次子嶽雷、三子嶽霖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髮配流放嶺南;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家的傳承,主要在嶽雷、嶽霖這邊。

嶽雷這一脈傳下的岳氏後人在歷史上聲名藉藉;嶽霖這一脈卻代有傑出人物出現。

岳飛冤案昭雪後,嶽霖知欽州(屬廣西),曾得宋孝宗召見。

宋孝宗攔著嶽霖的手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浚、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

嶽霖道出江西,江西父老率其子弟來迎,紛紛流涕淚說:“不圖今日復見相公!”

嶽霖立志蒐集父親的文稿,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御札、手詔,以進行全面增刪和考訂。

文稿未成,嶽霖重病不治,只能將大任託負於三子岳珂。他對岳珂說:“子能成吾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珂秉承父志,在嘉興金佗坊撰成編撰成《金佗粹編》二十八卷和《金佗續編》三十卷,該二書成為了研究岳飛和南宋歷史的重要著述。

岳珂這一支,世稱金佗支,主要以詩、文、書、畫傳家。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將岳飛的武略傳承下來的是嶽霖長子嶽琮這一支。

嶽琮這一支由江蘇宜興陳渡遷到甘肅莊浪永秦堡,後稱永泰世系。

岳飛十六世孫嶽大舟在明萬曆年間先任廣西灕江衛指揮,後進駐甘肅臨洮。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嶽大舟之子嶽仲武贈榮祿大夫,傳十八世孫嶽文魁贈少保三等。

岳飛十九世孫嶽鎮邦很牛,任清代左都督紹興總兵。

嶽鎮邦牛,他的兒孫更牛。

嶽鎮邦的長子嶽升龍曾任四川提督,後轉任山東省總兵,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病逝,得朝廷追諡“敏肅”。

嶽鎮邦的次子嶽超龍曾任湖南提督,雍正十年(1732年)病卒。其子嶽鍾璜亦任提督。

岳飛後裔中,戰功最著,幾可追及岳飛的是嶽升龍之子嶽鍾琪。

嶽鍾琪出身於將門之家,“生而駢脅,目炯炯四射,魁奇沉雄,寡言笑”。

嶽鍾琪自幼勤學好武,“十餘歲博涉群籍,經史之外,說劍論兵,旁及天文地理”;與兒童嬉戲,常“布石作方圓陣,進退群兒”。長大後投軍,臨陣挾二銅錘,重百餘斤,多智略,御眾卒嚴、共甘苦。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作亂,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為大將軍,噶爾弼為定西將軍,嶽鍾琪為先鋒,進行征討。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33歲的嶽鍾琪,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英姿勃發,鋒芒畢露,銼敵如破竹,銳不可擋。

嶽鍾琪曾僅帶600人就撫定裡塘、巴塘的反叛,殺散叛亂分子3000餘人,威懾敵膽,其他反叛各部相繼獻戶籍,請求歸降。

其後,嶽鍾琪帶4000人疾奔昌都。

彼時,叛軍已調集部隊扼守三巴橋,截斷了官軍西進的路線。昌都距叛軍駐地尚有600餘里,叛軍若毀壞了三巴橋,則難於飛越怒江天險。

面對這種險峻的敵情,如若向千里之外的上級請示,勢必貽誤戰機;如若揮軍急進,又違反軍令。

權衡再三,嶽鍾琪決定“宜乘敵未集而先發制之”,令30名士兵抄小道持檄晝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叛軍首領駐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曉以利害,令協助緝捕噶爾等人。

當夜,嶽鍾琪率軍挺進,擒殺數人,招撫六部數萬戶,打通了直達拉里的通路,為後續大部隊進軍鋪平了道路。

平叛凱旋,嶽鍾琪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賜孔雀翎。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族和碩部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企圖分裂青海和河西走廊的部分領土。

嶽鍾琪臨危受命,出撫青海。

在這次平叛中,嶽鍾琪利用敵人分散的特點,率領精銳騎兵,“一晝夜馳三百里,不見虜乃還,出師十五日,斬八萬級”。

出師僅十五天,就收復了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六七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領土,稱得上中國戰史上最有名的戰役之一。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青海事平,雍正授嶽鍾琪三等公,賜黃帶及御製五言律詩二首,其中有“智勇原無敵,忠誠實可風”之句。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年羹堯被解兵權,雍正命嶽鍾琪署川陝總督,盡護諸軍。

同年,嶽鍾琪領“寧遠大將軍”印,平定了準葛爾部勾結沙俄發動的叛亂。

雍正五年,嶽鍾琪再領“寧遠大將軍”印,平定了蒙古噶爾丹策零在沙俄支持下發動的叛亂。

嶽鍾琪鎮守邊關,可謂定亂豐功,威名遠揚。

清王朝建立後,內外大臣多系滿族人擔任。而嶽鍾琪以軍功先後任川陝總督、甘肅提督及甘肅巡撫,以漢人承當川、陝、甘三省軍政大權,自然樹大招風。

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有一個寄居四川的湖廣人盧宗漢突然在成都大街上高呼:“從嶽公爺造反!”“嶽公爺帶領川陝兵馬造反!”

盧宗漢的驚人之舉把嶽鍾琪嚇得魂飛魄散,他趕緊命人捉拿盧宗漢“嚴鞫”,並迅即以“因私事造蜚語無主使者”斬殺,上報雍正。

嶽鍾琪草率斬殺盧宗漢未免有殺人滅口之嫌,等他省悟過來,已經為時已晚,只得誠惶誠恐地上疏引咎辭職。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雍正內雖忌惡,卻外示寬厚,諭旨安慰說:“數年以來,讒鍾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且謂鍾琪為岳飛後裔,欲報宋、金之仇。鍾琪懋著勳著,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陝軍民尊君親上,眾共聞之。”

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秀才曾靜派遣徒弟張熙授書嶽鍾琪,勸其效仿遠祖岳飛,舉兵反清。

這一次嶽鍾琪學乖了,他把張熙直接押送京師,由雍正帝發落。

由此,掀起了一場驚天文字大獄,曾靜、張熙等共123名反清儒生人頭落地,連入土半個多世紀的大思想家呂留良也被剖棺戮屍!

嶽鍾琪以漢族反清志士的淋漓鮮血終於換來了雍正帝的表彰。

但是,隨著各地叛亂的大定,生產的恢復發展,“狡兔”已死,“烹犬”的時機漸漸成熟。

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藉口嶽鍾琪進擊準噶爾部不力,以“誤國負恩”加以免官拘禁。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在沒有找到嶽鍾琪其他叛逆罪行的情況下,嶽鍾琪被議罪“斬立決”。也許是覺得事情做得太急,在嶽鍾琪即將成為第二個冤死於“莫須有”罪名的岳飛時,雍正“法外施恩”,改了“斬監候”。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帝意外猝死,乾隆繼位。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過了兩年,即乾隆二年( 1737年),51歲的嶽鍾琪在經歷了5年的牢獄監禁後,終於得釋,免官為民。

不久,四川大小金川等地叛亂再起,雍正帝在位時安插的大將軍廣泗等久戰無功。

沒有辦法,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只好起用已經做了十年平民的往昔名將嶽鍾琪,授其總兵銜,召其至軍中,改授四川提督,賜孔雀翎。

已經62歲的嶽鍾琪回到了軍中,先以 35000人破敵,示敵以威;又以驚人的膽略,親帶13騎入敵巢,迫降敵酋。

曠日持久的大金川戰事由此平息。

乾隆喜出望外,加封嶽鍾琪太子少保、賞還三等公爵位,賜號“威信”。

乾隆還為嶽鍾琪賜詩褒獎,稱讚說:“劍佩歸朝矍鑠翁,番巢單騎志何雄。”

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年64歲的嶽鍾琪出康定平定了西藏珠爾墨特之亂。

乾隆十七年(1750年),嶽鍾琪又遣兵討擒雜谷土司蒼旺之亂。

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慶陳琨倡亂,嶽鍾琪抱病親往捕治。

二月二十八日,嶽鍾琪死於軍中,葬於成都,時年68歲。

武聖岳飛後裔,戰功赫赫,威震一時,被皇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乾隆皇帝手諭褒勉,賜祭葬,諡“襄勤”,位列大清五功臣。

終清之世,漢族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唯嶽鍾琪一人而已。

乾隆皇帝給予了這位勞心勞力的朝廷鷹犬最高的評定:“三朝武臣巨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