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袁紹陣營頭號猛將,戰無不勝,名氣卻遠不如顏良文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回,發生在磐河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袁紹、公孫瓚、趙雲和麴義。原文如下:


此人是袁紹陣營頭號猛將,戰無不勝,名氣卻遠不如顏良文丑


麴義令弓手皆伏於遮箭牌下,只聽炮響發箭。嚴綱鼓譟吶喊,直取麴義。義軍見嚴綱兵來,都伏而不動;直到來得至近,一聲炮響,八百弓弩手一齊俱發。綱急待回,被麴義拍馬舞刀,斬於馬下,瓚軍大敗。左右兩軍,欲來救應,都被顏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紹軍並進,直殺到界橋邊。麴義馬到,先斬執旗將,把繡旗砍倒。公孫瓚見砍倒繡旗,回馬下橋而走。麴義引軍直衝到後軍,正撞著趙雲,挺槍躍馬,直取麴義。戰不數合,一槍刺麴義於馬下。


此人是袁紹陣營頭號猛將,戰無不勝,名氣卻遠不如顏良文丑


趙雲一騎馬飛入紹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公孫瓚引軍殺回,紹軍大敗。卻說袁紹先使探馬看時,回報麴義斬將搴旗,追趕敗兵;因此不作準備,與田豐引著帳下持戟軍士數百人,弓箭手數十騎,乘馬出觀,呵呵大笑曰:“公孫瓚無能之輩!”正說之間,忽見趙雲衝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時,雲連刺數人……眾軍士齊心死戰,趙雲衝突不入,紹兵大隊掩至,顏良亦引軍來到,兩路並殺。趙雲保公孫瓚殺透重圍,回到界橋。


此人是袁紹陣營頭號猛將,戰無不勝,名氣卻遠不如顏良文丑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袁紹與公孫瓚在磐河一帶展開決戰。在雙方的數次較量中,公孫瓚大敗,被文丑緊追不捨,險些喪命。幸好趙雲及時趕到,單挑文丑,救了公孫瓚的性命。次日再戰時,袁紹手下大將麴義又打敗公孫瓚,趙雲再度挺身而出,不但刺死麴義,還一度扭轉戰局。此後,趙雲又與袁紹遭遇。經過激戰,袁紹逐漸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公孫瓚和趙雲陷入險境,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及時趕到,救出公孫瓚和趙雲二人,雙方的戰事這才因此告一段落。


此人是袁紹陣營頭號猛將,戰無不勝,名氣卻遠不如顏良文丑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左衝右突”, 意為向左邊衝擊,向右邊突圍,形容突圍時的艱苦奮戰。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首創的一句成語。


此人是袁紹陣營頭號猛將,戰無不勝,名氣卻遠不如顏良文丑


小說中描述的此次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的激戰,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但結果卻正好是相反的。據《三國志·公孫瓚傳》載:“以嚴綱為冀州,田楷為青州,單經為兗州,置諸郡縣。紹軍廣川,令將曲義先登與瓚戰,生禽綱。瓚軍敗走勃海。”這個記載說明,在這場決定漢末中原霸主地位的大決戰中,公孫瓚是落敗的一方,並從此失去與袁紹相抗衡的能力。


此人是袁紹陣營頭號猛將,戰無不勝,名氣卻遠不如顏良文丑


不過,這個故事情節都是小說作者的虛構。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趙雲卻並未參與過此次戰役,因為無論是《三國志·趙雲傳》還是該傳注引的《雲別傳》中,均無趙雲參戰的記載。除了趙雲之外,劉備也沒有參加過這次戰役。《三國志·武帝紀》載:“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救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這說明此時的劉備並不在冀州的磐河,而是在兗州的高唐一帶。小說作者如此設計,主要還是為了體現趙雲的神勇及劉關張三人的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者不惜改變了歷史上磐河之戰的勝負關係。


此人是袁紹陣營頭號猛將,戰無不勝,名氣卻遠不如顏良文丑


至於小說中被趙雲刺死的袁紹手下大將麴義,的確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他並沒有在此戰中死於趙雲之手。按照《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的記載,袁紹之所以能取得這場戰略決戰的勝利,麴義發揮了最為關鍵的作用。除了這場戰役之外,麴義還在三年後又給了公孫瓚以致命一擊。在這一年爆發的鮑丘之戰中,麴義不但將公孫瓚擊潰,還斬殺公孫瓚將士兩萬多人,使得公孫瓚很快走向覆滅之路。


此人是袁紹陣營頭號猛將,戰無不勝,名氣卻遠不如顏良文丑


不過,由於《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不少人對麴義的事蹟缺乏瞭解,誤以為在袁紹陣營中只有顏良和文丑才是最為著名的將領。從上面介紹的麴義事蹟來看,雖然他的名氣遠不如顏良和文丑,但其戰績卻遠遠超過顏良和文丑,可謂是袁紹集團中戰無不勝的頭號猛將。只可惜此後他因為居功自傲而被袁紹處死,否則的話,曹操想要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難度就要大得多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