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望所歸”到“眾叛親離”,他當選總統四年後,被迫提前出局

尤先科 普京 經濟 政治 閒來讀史 2017-04-04

亞努科維奇,烏克蘭前總統。1950年,他出生於烏克蘭頓涅茨克一個普通家庭,兩歲時母親病逝,自己被後母趕出家門,和年邁的祖母相依為命。青少年時期一度成為問題學生,曾兩次因打架鬥毆被拘。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一家鋼鐵廠,從事汽車鉗工和機械師工作,由於頭腦靈活頗受領導賞識,26歲就開始走上企業領導崗位,積累了豐厚人脈資源。

從“眾望所歸”到“眾叛親離”,他當選總統四年後,被迫提前出局

(亞努科維奇)

1991年烏克蘭從蘇聯獨立之後,他積極尋找從政機會。1996年,亞努科維奇被任命為頓涅茨克州副州長,46歲的他開始正式從政。憑藉多年來企業工作經驗,他獲得了工薪階層的普遍支持,僅僅6年之後,就被庫奇馬總統任命為總理,達到其政治生涯第一個巔峰。2004年烏克蘭舉行總統大選,他與反對派領導人尤先科展開角逐,最終尤先科領導“橙色革命”取得勝利,當選為烏克蘭總統。

亞努科維奇敗選後,宣佈辭去總理職位,在尤先科主政其間,他曾一度組閣,但一年後因故被迫辭職。尤先科剛上臺時,烏克蘭曾被歐美國家樹為“民主樣板”,然而隨後5年期間,頻繁出現重大政治危機,經濟也面臨崩潰境地。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烏克蘭又迎來總統大選。由於亞努科維奇在兩任總理期間,發展經濟的能力有目共睹,民意支持率明顯超過其他候選人,眾望所歸地當選上總統。

從“眾望所歸”到“眾叛親離”,他當選總統四年後,被迫提前出局

(亞努科維奇和尤先科)

然而,亞努科維奇上臺後也亟需破解諸多難題,除了發展經濟,理順總統、政府和議會三者關係外,最大的難題就是能否消除國內東西部之間的隔閡,實現民族團結。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烏克蘭東西部民眾在“向東”還是“向西”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西部主要講烏克蘭語的民眾,他們要求融入歐洲的願望更加迫切,而東部主要說俄語的民眾,他們則希望更加密切與俄羅斯之間的聯繫。

2013年底,亞努科維奇拒絕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力主簽訂《俄白哈關稅同盟協定》,結果引發了烏克蘭政治危機,反對派發起大規模示威。在國內和歐美雙重壓力之下,亞努科維奇承認提前大選,但前提要求承認他與俄羅斯簽訂的《俄白哈關稅同盟》條約有效,反對派並沒有同意這一請求,抗議活動逐步升級。到了2014年2月份,烏克蘭局勢達到了幾乎失控的地步,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亞努科維奇一度不知所蹤。

從“眾望所歸”到“眾叛親離”,他當選總統四年後,被迫提前出局

(亞努科維奇和普京)

一年後,亞努科維奇出現在俄羅斯,並接受了媒體的採訪,談到了在烏克蘭動亂時經歷。他一再表示了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感謝,他說:“前往俄羅斯是普京的提議,出動的也是他自己的特別部隊,普京在這次危機中保護了我,拯救了我的生命,我對此表示萬分感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