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中國去年淨利大跌八成

友邦保險 投資 人壽保險 分析師 華夏時報 2017-05-05
友邦中國去年淨利大跌八成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胡金華 上海報道

從2月24日友邦保險(AIA)集團在香港公佈保險業務淨利錄得51%的增長,到4月25日友邦中國發布的2016年年報中淨利出現“斷崖式”的暴跌,這家外資保險巨頭在中國和亞太其它地區去年業績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隨著國內非上市保險公司迎來業績發佈潮,《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外資壽險公司,友邦中國的業績表現備受關注。在4月25日,友邦中國發布兩則消息,其一是2016年的業績報告,另一則則是人事變動的報告。

記者瞭解到,在其當日發佈的年報中,友邦中國2016年的淨利潤為5.18億元,同比2015年30.68億收益大幅下滑達八成,而在瓷器前友邦集團公佈的業績中,則隱去了中國區業務的淨利潤數字,只提及稅後營運益利增長29%;而在4月27日,該公司也宣佈了新的人事任命,友邦中國首席業務官張曉宇接替蔡強任首席執行官,蔡強則調任友邦集團區域首席執行官。該任命自2016年6月1日期生效。

投資收益大降拖累業績

在保險業去年整體業績出現近30%下滑的背景下,目前仍在國內五省市開展壽險業務的友邦淨利跌幅遠超行業均值,還是出乎業界的預料。

記者從其發佈的年報中瞭解到,友邦中國去年的投資收益為42.57億元,同比2015年的72.63億元降幅超過50%,而賠款支出項下在去年也達到29.41億元,同比增加近7億元;營業利潤為4.53億元,2015年該數字為35.66億元,利潤總額為4.79億元,比2015年35.71億元減少了30億元。

記者查閱友邦中國和友邦保險集團兩份年報也發現,這些數據並未體現在友邦保險集團在今年2月公佈的財報中,在此前友邦保險集團的業績報告,涉及友邦中國的主要財務數據集中在稅後營運利潤,彼時尚未離職的杜嘉祺還稱讚中國區業務增長強勁,其截止到2016年11月30日的業績報告中,友邦中國稅後營運溢利(即稅後淨營業利潤)為4.69億美元,但是最新友邦中國的年報中其淨利潤只有5.18億元。

“稅後淨營業利潤等於稅後淨利潤加上利息支出部分,如果稅後淨利潤的計算中已扣除少數股東損益,則應加回,。友邦自身表示更看重營運溢利,但從投資者角度以及客戶而言,淨利潤顯然是一家企業經營狀況好壞最直觀的數字。”對此,一家券商機構行業分析師受訪時指出。

4月27日,本報記者也對友邦中國2010年至2015年的年報信息進行統計梳理髮現,其最近幾年的保費逐年上升,每年增加的金額在10億元左右,而賠付支出、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增加的幅度大過保費的增幅,在2013——2015年上半年資本市場向好的情況下,其投資收益的增加能部分彌補甚至覆蓋上述經營上的支出。2016年利率下行、資本市場動盪,投資收益無法達到前些年的高水平,按照2016年友邦中國業務的增加幅度及相應需要的費用支出金額,淨利潤大幅下降幾乎成為必然。

根據友邦中國年報信息,2010年至2015年其投資收益分別為:19億元、17.3億元、17.6億元、29億元、35.6億元和72.6億元,2015年達到了一個高峰值,另從賠付支出來看,2010年至2015年金額分別為:11.2億元、9.1億元、9.98億元、12.2億元、15.7億元和22.5億元,2015年也達到了一個高峰值。

“事實上,2016年對於保險業而言都是一個轉折點,經濟新常態和保險業新常態的疊加,讓國內保險業告別利潤和保費高速增長的局面。此外監管層從去年末開始強調保險業姓保以及對險資舉牌行為的嚴厲限制,更是讓今年的保險市場充滿了變數。”前述分析師指出。

密集人事調防靜觀其效

記者也瞭解到,隨著友邦從集團到中國區年初以來的人事變動,原集團首席執行官杜嘉祺轉戰其它保險公司,黃經輝接任;蔡強調任負責友邦集團區域保險業務,張曉宇接替友邦中國一把手。密集的人士變動背後,友邦中國新的“五年計劃”能否執行到位,也是對友邦新的首席執行官的考驗。

在友邦中國的人事任命中,蔡強對外稱,張曉宇是友邦中國管理團隊長期且重要的成員,加入友邦保險以來,曾擔任友邦中國多個不同的管理職務,有信心張曉宇接任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後將使友邦保險在同業間獨樹一幟,把握中國壽險市場的龐大增長機遇。張曉宇則表示,中國是友邦保險最大且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期待帶領友邦中國的業務再創新高,協助更多客戶實現健康長久好生活。

根據保監會官方網站公佈的截止今年二月的統計數據則顯示,友邦中國今年前兩月的原保費收入為29.15億元,同比去年21.35億元增加了近70%,同時由於一季度是各家保險公司的“開門紅”,保費快速增長是共性,至於全年能夠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還有待觀察。

4月28日,針對友邦中國淨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進行分析時,有行業內資深精算人士接受《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採訪時指出,原以為投資的渠道能達到預期收益,結果沒有達到;對出險率的誤判,比如原認為出險率只有2%,但查完友邦中國三年年報有6%;三年前預估運營成本每年只漲5%——6%,預計每年保費增速是15%——18%,後來發現,雖然保費增速是達到了,但費用增速也在百分之十幾。出現這三個誤判,就要馬上進行資本金、償付能力、費用和產品價格的調整,這四項一調,利潤就下滑嚴重。友邦中國向來以穩健著稱,出現淨利潤達到80%的下滑,或是其管理層對前幾年公司經營情況誤判的扭轉。

“任何一家經營穩健的公司淨利潤都不會大升大降,淨利潤的大起大落對於友邦這種經歷過多次完整經濟週期的公司,說明其管理層對於自己產品的定價、定位,以及營銷成本、假設出險的比例過於樂觀,在2016年的經營上出現了大的調整。大型的保險集團比如國壽、太保、新華等年報中淨利潤也有下降,但是也沒有友邦跌的這麼厲害。”這位精算人士指出。

本報記者採訪國內多家保險機構時瞭解到,2017年對於保險業而言並不是輕鬆的一年,國家在強調金融業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意味著遵循審慎的經營策略是目前保險公司的抉擇,這兩年期望保險機構利潤大幅回升也不太現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