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毫無疑問,鄔思道是雍正帝能夠上位的第一功臣,但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講的那樣: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的當天晚上他就提出了“半隱”方針,並在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溜之大吉了。

但其實,這不是鄔思道第一次逃離,在這之前他還有一次逃離,只不過沒能成行罷了。那就是在追查刑部冤案一事上,因為老四胤禛沒有聽從鄔思道的建議拒絕審案,於是鄔思道收拾東西,氣呼呼地要走。但是,就像老四胤禛自己說的那樣,自己剛從宮裡回來,究竟是誰走漏的風聲給鄔思道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期:雍正王朝:鄔思道氣呼呼地要離老四胤禛而去,究竟誰走漏的風聲?

"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毫無疑問,鄔思道是雍正帝能夠上位的第一功臣,但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講的那樣: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的當天晚上他就提出了“半隱”方針,並在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溜之大吉了。

但其實,這不是鄔思道第一次逃離,在這之前他還有一次逃離,只不過沒能成行罷了。那就是在追查刑部冤案一事上,因為老四胤禛沒有聽從鄔思道的建議拒絕審案,於是鄔思道收拾東西,氣呼呼地要走。但是,就像老四胤禛自己說的那樣,自己剛從宮裡回來,究竟是誰走漏的風聲給鄔思道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期:雍正王朝:鄔思道氣呼呼地要離老四胤禛而去,究竟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一、

要講明白是誰走漏的風聲,我們還得從刑部冤案這件事本身說起:

事情的緣由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平時飛揚跋扈慣了,結果犯下了強姦殺人案被人告發。為了逃命,他夥同小舅子劉八女買通了刑部大小官員,並讓江夏鎮的佃戶張五哥冒名頂替。

就在行刑的頭一天,張五哥的妹妹阿蘭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十三胤祥的府上。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此事當然不會不管,況且當年在江夏鎮,他就已經跟阿蘭暗送秋波了(仔細觀劇,你會發現在江夏鎮,這倆人多次互相注視)。

於是老十三胤祥報告給了康熙帝,康熙帝一怒之下跑到法場劫了法場,至此拉開追查刑部冤案的序幕。

可是等劫下法場之後,康熙帝為了難,於是召集了上書房大臣商議咋辦?

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也都是人精,佟國維首先發現這是一次機會,畢竟是首輔,於是先發言:

“天子輦下首善之區,發生了這樣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請皇上處分。”

等於是給這個案件定了性,定性為了“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既然是枉法之事,那麼必然就要審查了。

隨後佟國維又說了一句:

“臣擔心一層一層徹查下去,會牽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將無功而返。”

這惹惱了康熙帝,這跟朕打啞謎?

“那你說這個投鼠忌器,這個器是誰呀?這個又,這個又什麼意思?”

"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毫無疑問,鄔思道是雍正帝能夠上位的第一功臣,但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講的那樣: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的當天晚上他就提出了“半隱”方針,並在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溜之大吉了。

但其實,這不是鄔思道第一次逃離,在這之前他還有一次逃離,只不過沒能成行罷了。那就是在追查刑部冤案一事上,因為老四胤禛沒有聽從鄔思道的建議拒絕審案,於是鄔思道收拾東西,氣呼呼地要走。但是,就像老四胤禛自己說的那樣,自己剛從宮裡回來,究竟是誰走漏的風聲給鄔思道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期:雍正王朝:鄔思道氣呼呼地要離老四胤禛而去,究竟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一、

要講明白是誰走漏的風聲,我們還得從刑部冤案這件事本身說起:

事情的緣由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平時飛揚跋扈慣了,結果犯下了強姦殺人案被人告發。為了逃命,他夥同小舅子劉八女買通了刑部大小官員,並讓江夏鎮的佃戶張五哥冒名頂替。

就在行刑的頭一天,張五哥的妹妹阿蘭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十三胤祥的府上。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此事當然不會不管,況且當年在江夏鎮,他就已經跟阿蘭暗送秋波了(仔細觀劇,你會發現在江夏鎮,這倆人多次互相注視)。

於是老十三胤祥報告給了康熙帝,康熙帝一怒之下跑到法場劫了法場,至此拉開追查刑部冤案的序幕。

可是等劫下法場之後,康熙帝為了難,於是召集了上書房大臣商議咋辦?

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也都是人精,佟國維首先發現這是一次機會,畢竟是首輔,於是先發言:

“天子輦下首善之區,發生了這樣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請皇上處分。”

等於是給這個案件定了性,定性為了“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既然是枉法之事,那麼必然就要審查了。

隨後佟國維又說了一句:

“臣擔心一層一層徹查下去,會牽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將無功而返。”

這惹惱了康熙帝,這跟朕打啞謎?

“那你說這個投鼠忌器,這個器是誰呀?這個又,這個又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二、

佟國維一看康熙帝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於是繼續點他:

“聖明莫過於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們所能明言啊。”

面對康熙帝的追問,馬齊也回答了,大體意思是講宰相是管百官的,但是不能管皇子,所以,還得其他人來審案啊。

康熙帝聽完是沉默了一會兒,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一次,朕決心已定,無論查到誰,也不管他是鼠還是器,都要依法處治!”

既然要審案,那麼就得有主審官,其實康熙帝能選擇的人很少,有能力或者有意願去審案的也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兩個人。

康熙帝不會不知道,也不會不清楚這個案件會牽扯到誰,說到底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審。

先說老八胤禩,他對老九胤禟他們講的是自己不想多管閒事,可是隨後自己就去了佟國維那:

“八爺應該知道皇上那兒,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來……八爺,其有意乎?”

畢竟連續兩個差事,老八胤禩都沒有參與,這次刑部冤案,他是要好好把握的,畢竟當時的形勢來看,幹掉太子胤礽,對老八胤禩最有利。

而老四胤禛這邊,卻犯了難!

"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毫無疑問,鄔思道是雍正帝能夠上位的第一功臣,但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講的那樣: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的當天晚上他就提出了“半隱”方針,並在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溜之大吉了。

但其實,這不是鄔思道第一次逃離,在這之前他還有一次逃離,只不過沒能成行罷了。那就是在追查刑部冤案一事上,因為老四胤禛沒有聽從鄔思道的建議拒絕審案,於是鄔思道收拾東西,氣呼呼地要走。但是,就像老四胤禛自己說的那樣,自己剛從宮裡回來,究竟是誰走漏的風聲給鄔思道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期:雍正王朝:鄔思道氣呼呼地要離老四胤禛而去,究竟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一、

要講明白是誰走漏的風聲,我們還得從刑部冤案這件事本身說起:

事情的緣由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平時飛揚跋扈慣了,結果犯下了強姦殺人案被人告發。為了逃命,他夥同小舅子劉八女買通了刑部大小官員,並讓江夏鎮的佃戶張五哥冒名頂替。

就在行刑的頭一天,張五哥的妹妹阿蘭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十三胤祥的府上。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此事當然不會不管,況且當年在江夏鎮,他就已經跟阿蘭暗送秋波了(仔細觀劇,你會發現在江夏鎮,這倆人多次互相注視)。

於是老十三胤祥報告給了康熙帝,康熙帝一怒之下跑到法場劫了法場,至此拉開追查刑部冤案的序幕。

可是等劫下法場之後,康熙帝為了難,於是召集了上書房大臣商議咋辦?

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也都是人精,佟國維首先發現這是一次機會,畢竟是首輔,於是先發言:

“天子輦下首善之區,發生了這樣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請皇上處分。”

等於是給這個案件定了性,定性為了“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既然是枉法之事,那麼必然就要審查了。

隨後佟國維又說了一句:

“臣擔心一層一層徹查下去,會牽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將無功而返。”

這惹惱了康熙帝,這跟朕打啞謎?

“那你說這個投鼠忌器,這個器是誰呀?這個又,這個又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二、

佟國維一看康熙帝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於是繼續點他:

“聖明莫過於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們所能明言啊。”

面對康熙帝的追問,馬齊也回答了,大體意思是講宰相是管百官的,但是不能管皇子,所以,還得其他人來審案啊。

康熙帝聽完是沉默了一會兒,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一次,朕決心已定,無論查到誰,也不管他是鼠還是器,都要依法處治!”

既然要審案,那麼就得有主審官,其實康熙帝能選擇的人很少,有能力或者有意願去審案的也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兩個人。

康熙帝不會不知道,也不會不清楚這個案件會牽扯到誰,說到底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審。

先說老八胤禩,他對老九胤禟他們講的是自己不想多管閒事,可是隨後自己就去了佟國維那:

“八爺應該知道皇上那兒,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來……八爺,其有意乎?”

畢竟連續兩個差事,老八胤禩都沒有參與,這次刑部冤案,他是要好好把握的,畢竟當時的形勢來看,幹掉太子胤礽,對老八胤禩最有利。

而老四胤禛這邊,卻犯了難!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三、

對老四胤禛來講,他是願意接這個差事的,理由有四:

1、老四胤禛算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京城出現這麼大的冤案,他是要主持正義。更重要的是,受冤的這個人還是張五哥,當年在江夏鎮對自己有恩。

2、老四胤禛剛剛經歷了追比戶部欠款的失利,逼死了康熙帝的發小魏東亭,又漏掉了三條該追繳的大魚,惹得康熙帝不滿,罰了他的俸祿。經歷了這次失誤,當然也只是他自己認為是失誤,所以急於表現,改變在康熙帝心中的印象。

3、受康熙帝跟他講的“孤臣”思想有關,雖然康熙帝重點放在“臣”這個字,而老四胤禛重點放在了“孤”這個詞。他認為追查刑部冤案就是得罪人的差事,他願意做這個孤臣,願意追查冤案。

4、第四個理由就有點個人化了,不要以為老四胤禛是多麼寬厚之人,他相當會記仇。這次刑部冤案的主角是誰?任季安和劉八女啊,當年江夏鎮的下馬之辱,不要覺得後來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是他自己的行為,這背後就有老四胤禛的默許。

正是有了這些想法,老四胤禛從蠢蠢欲動,打算接手刑部冤案一事。

但是鄔思道一句話就讓老四胤禛恢復了冷靜:

“這次刑部冤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啊!”

這個問題很嚴重:

假如老四胤禛接手這個案件之後,沒能徹查到底,那麼張五哥能不能救暫且不說。其他官員和皇子們怎麼看他?就像後來老十罵老十三一樣:

“你不過是太子的一條狗!”

那麼老四胤禛的上升之路徹底被太子胤礽給毀了,保了一個太子,丟掉了自己的仕途,不值。

"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毫無疑問,鄔思道是雍正帝能夠上位的第一功臣,但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講的那樣: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的當天晚上他就提出了“半隱”方針,並在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溜之大吉了。

但其實,這不是鄔思道第一次逃離,在這之前他還有一次逃離,只不過沒能成行罷了。那就是在追查刑部冤案一事上,因為老四胤禛沒有聽從鄔思道的建議拒絕審案,於是鄔思道收拾東西,氣呼呼地要走。但是,就像老四胤禛自己說的那樣,自己剛從宮裡回來,究竟是誰走漏的風聲給鄔思道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期:雍正王朝:鄔思道氣呼呼地要離老四胤禛而去,究竟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一、

要講明白是誰走漏的風聲,我們還得從刑部冤案這件事本身說起:

事情的緣由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平時飛揚跋扈慣了,結果犯下了強姦殺人案被人告發。為了逃命,他夥同小舅子劉八女買通了刑部大小官員,並讓江夏鎮的佃戶張五哥冒名頂替。

就在行刑的頭一天,張五哥的妹妹阿蘭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十三胤祥的府上。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此事當然不會不管,況且當年在江夏鎮,他就已經跟阿蘭暗送秋波了(仔細觀劇,你會發現在江夏鎮,這倆人多次互相注視)。

於是老十三胤祥報告給了康熙帝,康熙帝一怒之下跑到法場劫了法場,至此拉開追查刑部冤案的序幕。

可是等劫下法場之後,康熙帝為了難,於是召集了上書房大臣商議咋辦?

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也都是人精,佟國維首先發現這是一次機會,畢竟是首輔,於是先發言:

“天子輦下首善之區,發生了這樣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請皇上處分。”

等於是給這個案件定了性,定性為了“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既然是枉法之事,那麼必然就要審查了。

隨後佟國維又說了一句:

“臣擔心一層一層徹查下去,會牽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將無功而返。”

這惹惱了康熙帝,這跟朕打啞謎?

“那你說這個投鼠忌器,這個器是誰呀?這個又,這個又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二、

佟國維一看康熙帝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於是繼續點他:

“聖明莫過於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們所能明言啊。”

面對康熙帝的追問,馬齊也回答了,大體意思是講宰相是管百官的,但是不能管皇子,所以,還得其他人來審案啊。

康熙帝聽完是沉默了一會兒,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一次,朕決心已定,無論查到誰,也不管他是鼠還是器,都要依法處治!”

既然要審案,那麼就得有主審官,其實康熙帝能選擇的人很少,有能力或者有意願去審案的也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兩個人。

康熙帝不會不知道,也不會不清楚這個案件會牽扯到誰,說到底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審。

先說老八胤禩,他對老九胤禟他們講的是自己不想多管閒事,可是隨後自己就去了佟國維那:

“八爺應該知道皇上那兒,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來……八爺,其有意乎?”

畢竟連續兩個差事,老八胤禩都沒有參與,這次刑部冤案,他是要好好把握的,畢竟當時的形勢來看,幹掉太子胤礽,對老八胤禩最有利。

而老四胤禛這邊,卻犯了難!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三、

對老四胤禛來講,他是願意接這個差事的,理由有四:

1、老四胤禛算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京城出現這麼大的冤案,他是要主持正義。更重要的是,受冤的這個人還是張五哥,當年在江夏鎮對自己有恩。

2、老四胤禛剛剛經歷了追比戶部欠款的失利,逼死了康熙帝的發小魏東亭,又漏掉了三條該追繳的大魚,惹得康熙帝不滿,罰了他的俸祿。經歷了這次失誤,當然也只是他自己認為是失誤,所以急於表現,改變在康熙帝心中的印象。

3、受康熙帝跟他講的“孤臣”思想有關,雖然康熙帝重點放在“臣”這個字,而老四胤禛重點放在了“孤”這個詞。他認為追查刑部冤案就是得罪人的差事,他願意做這個孤臣,願意追查冤案。

4、第四個理由就有點個人化了,不要以為老四胤禛是多麼寬厚之人,他相當會記仇。這次刑部冤案的主角是誰?任季安和劉八女啊,當年江夏鎮的下馬之辱,不要覺得後來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是他自己的行為,這背後就有老四胤禛的默許。

正是有了這些想法,老四胤禛從蠢蠢欲動,打算接手刑部冤案一事。

但是鄔思道一句話就讓老四胤禛恢復了冷靜:

“這次刑部冤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啊!”

這個問題很嚴重:

假如老四胤禛接手這個案件之後,沒能徹查到底,那麼張五哥能不能救暫且不說。其他官員和皇子們怎麼看他?就像後來老十罵老十三一樣:

“你不過是太子的一條狗!”

那麼老四胤禛的上升之路徹底被太子胤礽給毀了,保了一個太子,丟掉了自己的仕途,不值。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四、

而如果一審到底,那麼他將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畢竟此時的他名義上還是太子的人。更重要的是,康熙帝並不希望查到太子胤礽頭上,真查到了,反而失去了聖心。

事實上確實如此,老八胤禩就是一口氣查到了太子胤礽頭上,最後康熙帝也不過是跟張廷玉演了雙簧,燒掉了奏摺,案件不了了之。

但是老四胤禛也難,以他的性格,他必然會接,如果不接,康熙帝會怎麼看他?

必然會起疑心,這種疑心會葬送老四胤禛的政治生涯,都知道康熙帝希望他接,他不接,能有好果子吃嗎?不光康熙帝饒不了他,太子胤礽也會饒不了他,甚至老十三胤祥也會怪他。

所以,老四胤禛不得不把自己弄病了,造成無法審案的現實,這樣表現的一心為朝廷,既不得罪所有人,又能全身而退。

事實上康熙帝聽說了這件事,果然很驚訝:

“什麼?四阿哥病了?”

事實上後來確定讓老八胤禩審案的時候,康熙帝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讓老十三胤祥任副審。而老八胤禩自然也明白康熙帝派老十三胤祥來的意圖,於是瞞著他把案子審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題目,老四胤禛接了案子,還沒有把自己弄病之前,鄔思道為什麼要走呢?

當年秋月彙報老四胤禛的時候,他是驚訝的,嘀咕了一聲:

“誰走漏的風聲?”

"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毫無疑問,鄔思道是雍正帝能夠上位的第一功臣,但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講的那樣: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的當天晚上他就提出了“半隱”方針,並在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溜之大吉了。

但其實,這不是鄔思道第一次逃離,在這之前他還有一次逃離,只不過沒能成行罷了。那就是在追查刑部冤案一事上,因為老四胤禛沒有聽從鄔思道的建議拒絕審案,於是鄔思道收拾東西,氣呼呼地要走。但是,就像老四胤禛自己說的那樣,自己剛從宮裡回來,究竟是誰走漏的風聲給鄔思道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期:雍正王朝:鄔思道氣呼呼地要離老四胤禛而去,究竟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一、

要講明白是誰走漏的風聲,我們還得從刑部冤案這件事本身說起:

事情的緣由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平時飛揚跋扈慣了,結果犯下了強姦殺人案被人告發。為了逃命,他夥同小舅子劉八女買通了刑部大小官員,並讓江夏鎮的佃戶張五哥冒名頂替。

就在行刑的頭一天,張五哥的妹妹阿蘭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十三胤祥的府上。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此事當然不會不管,況且當年在江夏鎮,他就已經跟阿蘭暗送秋波了(仔細觀劇,你會發現在江夏鎮,這倆人多次互相注視)。

於是老十三胤祥報告給了康熙帝,康熙帝一怒之下跑到法場劫了法場,至此拉開追查刑部冤案的序幕。

可是等劫下法場之後,康熙帝為了難,於是召集了上書房大臣商議咋辦?

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也都是人精,佟國維首先發現這是一次機會,畢竟是首輔,於是先發言:

“天子輦下首善之區,發生了這樣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請皇上處分。”

等於是給這個案件定了性,定性為了“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既然是枉法之事,那麼必然就要審查了。

隨後佟國維又說了一句:

“臣擔心一層一層徹查下去,會牽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將無功而返。”

這惹惱了康熙帝,這跟朕打啞謎?

“那你說這個投鼠忌器,這個器是誰呀?這個又,這個又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二、

佟國維一看康熙帝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於是繼續點他:

“聖明莫過於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們所能明言啊。”

面對康熙帝的追問,馬齊也回答了,大體意思是講宰相是管百官的,但是不能管皇子,所以,還得其他人來審案啊。

康熙帝聽完是沉默了一會兒,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一次,朕決心已定,無論查到誰,也不管他是鼠還是器,都要依法處治!”

既然要審案,那麼就得有主審官,其實康熙帝能選擇的人很少,有能力或者有意願去審案的也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兩個人。

康熙帝不會不知道,也不會不清楚這個案件會牽扯到誰,說到底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審。

先說老八胤禩,他對老九胤禟他們講的是自己不想多管閒事,可是隨後自己就去了佟國維那:

“八爺應該知道皇上那兒,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來……八爺,其有意乎?”

畢竟連續兩個差事,老八胤禩都沒有參與,這次刑部冤案,他是要好好把握的,畢竟當時的形勢來看,幹掉太子胤礽,對老八胤禩最有利。

而老四胤禛這邊,卻犯了難!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三、

對老四胤禛來講,他是願意接這個差事的,理由有四:

1、老四胤禛算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京城出現這麼大的冤案,他是要主持正義。更重要的是,受冤的這個人還是張五哥,當年在江夏鎮對自己有恩。

2、老四胤禛剛剛經歷了追比戶部欠款的失利,逼死了康熙帝的發小魏東亭,又漏掉了三條該追繳的大魚,惹得康熙帝不滿,罰了他的俸祿。經歷了這次失誤,當然也只是他自己認為是失誤,所以急於表現,改變在康熙帝心中的印象。

3、受康熙帝跟他講的“孤臣”思想有關,雖然康熙帝重點放在“臣”這個字,而老四胤禛重點放在了“孤”這個詞。他認為追查刑部冤案就是得罪人的差事,他願意做這個孤臣,願意追查冤案。

4、第四個理由就有點個人化了,不要以為老四胤禛是多麼寬厚之人,他相當會記仇。這次刑部冤案的主角是誰?任季安和劉八女啊,當年江夏鎮的下馬之辱,不要覺得後來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是他自己的行為,這背後就有老四胤禛的默許。

正是有了這些想法,老四胤禛從蠢蠢欲動,打算接手刑部冤案一事。

但是鄔思道一句話就讓老四胤禛恢復了冷靜:

“這次刑部冤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啊!”

這個問題很嚴重:

假如老四胤禛接手這個案件之後,沒能徹查到底,那麼張五哥能不能救暫且不說。其他官員和皇子們怎麼看他?就像後來老十罵老十三一樣:

“你不過是太子的一條狗!”

那麼老四胤禛的上升之路徹底被太子胤礽給毀了,保了一個太子,丟掉了自己的仕途,不值。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四、

而如果一審到底,那麼他將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畢竟此時的他名義上還是太子的人。更重要的是,康熙帝並不希望查到太子胤礽頭上,真查到了,反而失去了聖心。

事實上確實如此,老八胤禩就是一口氣查到了太子胤礽頭上,最後康熙帝也不過是跟張廷玉演了雙簧,燒掉了奏摺,案件不了了之。

但是老四胤禛也難,以他的性格,他必然會接,如果不接,康熙帝會怎麼看他?

必然會起疑心,這種疑心會葬送老四胤禛的政治生涯,都知道康熙帝希望他接,他不接,能有好果子吃嗎?不光康熙帝饒不了他,太子胤礽也會饒不了他,甚至老十三胤祥也會怪他。

所以,老四胤禛不得不把自己弄病了,造成無法審案的現實,這樣表現的一心為朝廷,既不得罪所有人,又能全身而退。

事實上康熙帝聽說了這件事,果然很驚訝:

“什麼?四阿哥病了?”

事實上後來確定讓老八胤禩審案的時候,康熙帝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讓老十三胤祥任副審。而老八胤禩自然也明白康熙帝派老十三胤祥來的意圖,於是瞞著他把案子審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題目,老四胤禛接了案子,還沒有把自己弄病之前,鄔思道為什麼要走呢?

當年秋月彙報老四胤禛的時候,他是驚訝的,嘀咕了一聲:

“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五、

那麼糾結是誰走漏的風聲呢?

當時在場的人只有三個,一個是康熙帝,一個是老四胤禛,一個是老八胤禩,當然還有守門的小太監、侍衛等。

會不會是老四胤禛自己走漏的風聲呢?

他自己走漏了風聲也說得過去,就是為了掩飾後面自己裝病,自己表現的勢在必得,最後又不得不退出,以此達到最好的效果。可是如果是他自己走漏的風聲,他幹嘛還自己問自己誰走漏的風聲呢?所以,此種可能性極小,如果真是他,也等不到年秋月來彙報,自己就知道鄔思道要幹嘛了。

會不會是老八胤禩走漏的風聲呢?

如果是老八胤禩走漏的風聲,那麼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他有足夠的把握自己能主審該案。只有這種情況下,他為了迷惑太子胤礽,讓他誤以為是老四胤禛審案,打他個措手不及。但是這種風險太大,不符合老八胤禩謹慎的態度,而且當時的情況老八胤禩主審的可能性遠小於老四胤禛,他沒有必要給他人助攻。

那麼會不會是守門的小太監們偷聽了後,走漏了呢?

有這種可能性,畢竟鄔思道後來逃走的時候對老十三胤祥講,要注意府裡做祕密事情的人。那麼這些做祕密事情的人很可能就有宮裡的太監、宮女什麼的,時刻彙報康熙帝的一舉一動,因為康熙帝已經駕崩,自然就不留了。

可是這種可能性也極低,畢竟老四胤禛自己就在場,他們還有必要彙報嗎?即使彙報,也不會彙報鄔思道啊,他當時剛來府上不久,也沒有必要彙報。

更何況一直在伺候鄔思道的年秋月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自然不是正常的渠道獲得。

"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毫無疑問,鄔思道是雍正帝能夠上位的第一功臣,但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講的那樣: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的當天晚上他就提出了“半隱”方針,並在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溜之大吉了。

但其實,這不是鄔思道第一次逃離,在這之前他還有一次逃離,只不過沒能成行罷了。那就是在追查刑部冤案一事上,因為老四胤禛沒有聽從鄔思道的建議拒絕審案,於是鄔思道收拾東西,氣呼呼地要走。但是,就像老四胤禛自己說的那樣,自己剛從宮裡回來,究竟是誰走漏的風聲給鄔思道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期:雍正王朝:鄔思道氣呼呼地要離老四胤禛而去,究竟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一、

要講明白是誰走漏的風聲,我們還得從刑部冤案這件事本身說起:

事情的緣由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平時飛揚跋扈慣了,結果犯下了強姦殺人案被人告發。為了逃命,他夥同小舅子劉八女買通了刑部大小官員,並讓江夏鎮的佃戶張五哥冒名頂替。

就在行刑的頭一天,張五哥的妹妹阿蘭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十三胤祥的府上。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此事當然不會不管,況且當年在江夏鎮,他就已經跟阿蘭暗送秋波了(仔細觀劇,你會發現在江夏鎮,這倆人多次互相注視)。

於是老十三胤祥報告給了康熙帝,康熙帝一怒之下跑到法場劫了法場,至此拉開追查刑部冤案的序幕。

可是等劫下法場之後,康熙帝為了難,於是召集了上書房大臣商議咋辦?

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也都是人精,佟國維首先發現這是一次機會,畢竟是首輔,於是先發言:

“天子輦下首善之區,發生了這樣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請皇上處分。”

等於是給這個案件定了性,定性為了“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既然是枉法之事,那麼必然就要審查了。

隨後佟國維又說了一句:

“臣擔心一層一層徹查下去,會牽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將無功而返。”

這惹惱了康熙帝,這跟朕打啞謎?

“那你說這個投鼠忌器,這個器是誰呀?這個又,這個又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二、

佟國維一看康熙帝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於是繼續點他:

“聖明莫過於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們所能明言啊。”

面對康熙帝的追問,馬齊也回答了,大體意思是講宰相是管百官的,但是不能管皇子,所以,還得其他人來審案啊。

康熙帝聽完是沉默了一會兒,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一次,朕決心已定,無論查到誰,也不管他是鼠還是器,都要依法處治!”

既然要審案,那麼就得有主審官,其實康熙帝能選擇的人很少,有能力或者有意願去審案的也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兩個人。

康熙帝不會不知道,也不會不清楚這個案件會牽扯到誰,說到底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審。

先說老八胤禩,他對老九胤禟他們講的是自己不想多管閒事,可是隨後自己就去了佟國維那:

“八爺應該知道皇上那兒,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來……八爺,其有意乎?”

畢竟連續兩個差事,老八胤禩都沒有參與,這次刑部冤案,他是要好好把握的,畢竟當時的形勢來看,幹掉太子胤礽,對老八胤禩最有利。

而老四胤禛這邊,卻犯了難!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三、

對老四胤禛來講,他是願意接這個差事的,理由有四:

1、老四胤禛算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京城出現這麼大的冤案,他是要主持正義。更重要的是,受冤的這個人還是張五哥,當年在江夏鎮對自己有恩。

2、老四胤禛剛剛經歷了追比戶部欠款的失利,逼死了康熙帝的發小魏東亭,又漏掉了三條該追繳的大魚,惹得康熙帝不滿,罰了他的俸祿。經歷了這次失誤,當然也只是他自己認為是失誤,所以急於表現,改變在康熙帝心中的印象。

3、受康熙帝跟他講的“孤臣”思想有關,雖然康熙帝重點放在“臣”這個字,而老四胤禛重點放在了“孤”這個詞。他認為追查刑部冤案就是得罪人的差事,他願意做這個孤臣,願意追查冤案。

4、第四個理由就有點個人化了,不要以為老四胤禛是多麼寬厚之人,他相當會記仇。這次刑部冤案的主角是誰?任季安和劉八女啊,當年江夏鎮的下馬之辱,不要覺得後來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是他自己的行為,這背後就有老四胤禛的默許。

正是有了這些想法,老四胤禛從蠢蠢欲動,打算接手刑部冤案一事。

但是鄔思道一句話就讓老四胤禛恢復了冷靜:

“這次刑部冤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啊!”

這個問題很嚴重:

假如老四胤禛接手這個案件之後,沒能徹查到底,那麼張五哥能不能救暫且不說。其他官員和皇子們怎麼看他?就像後來老十罵老十三一樣:

“你不過是太子的一條狗!”

那麼老四胤禛的上升之路徹底被太子胤礽給毀了,保了一個太子,丟掉了自己的仕途,不值。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四、

而如果一審到底,那麼他將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畢竟此時的他名義上還是太子的人。更重要的是,康熙帝並不希望查到太子胤礽頭上,真查到了,反而失去了聖心。

事實上確實如此,老八胤禩就是一口氣查到了太子胤礽頭上,最後康熙帝也不過是跟張廷玉演了雙簧,燒掉了奏摺,案件不了了之。

但是老四胤禛也難,以他的性格,他必然會接,如果不接,康熙帝會怎麼看他?

必然會起疑心,這種疑心會葬送老四胤禛的政治生涯,都知道康熙帝希望他接,他不接,能有好果子吃嗎?不光康熙帝饒不了他,太子胤礽也會饒不了他,甚至老十三胤祥也會怪他。

所以,老四胤禛不得不把自己弄病了,造成無法審案的現實,這樣表現的一心為朝廷,既不得罪所有人,又能全身而退。

事實上康熙帝聽說了這件事,果然很驚訝:

“什麼?四阿哥病了?”

事實上後來確定讓老八胤禩審案的時候,康熙帝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讓老十三胤祥任副審。而老八胤禩自然也明白康熙帝派老十三胤祥來的意圖,於是瞞著他把案子審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題目,老四胤禛接了案子,還沒有把自己弄病之前,鄔思道為什麼要走呢?

當年秋月彙報老四胤禛的時候,他是驚訝的,嘀咕了一聲:

“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五、

那麼糾結是誰走漏的風聲呢?

當時在場的人只有三個,一個是康熙帝,一個是老四胤禛,一個是老八胤禩,當然還有守門的小太監、侍衛等。

會不會是老四胤禛自己走漏的風聲呢?

他自己走漏了風聲也說得過去,就是為了掩飾後面自己裝病,自己表現的勢在必得,最後又不得不退出,以此達到最好的效果。可是如果是他自己走漏的風聲,他幹嘛還自己問自己誰走漏的風聲呢?所以,此種可能性極小,如果真是他,也等不到年秋月來彙報,自己就知道鄔思道要幹嘛了。

會不會是老八胤禩走漏的風聲呢?

如果是老八胤禩走漏的風聲,那麼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他有足夠的把握自己能主審該案。只有這種情況下,他為了迷惑太子胤礽,讓他誤以為是老四胤禛審案,打他個措手不及。但是這種風險太大,不符合老八胤禩謹慎的態度,而且當時的情況老八胤禩主審的可能性遠小於老四胤禛,他沒有必要給他人助攻。

那麼會不會是守門的小太監們偷聽了後,走漏了呢?

有這種可能性,畢竟鄔思道後來逃走的時候對老十三胤祥講,要注意府裡做祕密事情的人。那麼這些做祕密事情的人很可能就有宮裡的太監、宮女什麼的,時刻彙報康熙帝的一舉一動,因為康熙帝已經駕崩,自然就不留了。

可是這種可能性也極低,畢竟老四胤禛自己就在場,他們還有必要彙報嗎?即使彙報,也不會彙報鄔思道啊,他當時剛來府上不久,也沒有必要彙報。

更何況一直在伺候鄔思道的年秋月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自然不是正常的渠道獲得。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六、

所以,只剩下最後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康熙帝自己傳播出來的:

他早早就放出話來了,目的也是讓其他皇子不要再來湊熱鬧了,降低選人的難度,造成既定事實。為什麼李德全知道老四胤禛病了,就是因為他一大早是去雍親王府宣旨的。得知得一個月才能好之後,康熙帝異常失望,只得退而求其次讓老八主審,老十三副審。

而他能通過誰透露消息呢?

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老十三胤祥,畢竟刑部冤案就是他捅出來的,這也符合老十三胤祥的意願。而李衛和高福又跟老十三胤祥關係密切,他倆興奮地彙報鄔思道,結果鄔思道大失所望……

後來老十三胤祥也講過的,刑部冤案就不該讓老八審,當然,如果他能預測未來的話,他不會這麼說。

"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毫無疑問,鄔思道是雍正帝能夠上位的第一功臣,但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講的那樣:

“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所以,雍正帝即位的當天晚上他就提出了“半隱”方針,並在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溜之大吉了。

但其實,這不是鄔思道第一次逃離,在這之前他還有一次逃離,只不過沒能成行罷了。那就是在追查刑部冤案一事上,因為老四胤禛沒有聽從鄔思道的建議拒絕審案,於是鄔思道收拾東西,氣呼呼地要走。但是,就像老四胤禛自己說的那樣,自己剛從宮裡回來,究竟是誰走漏的風聲給鄔思道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5期:雍正王朝:鄔思道氣呼呼地要離老四胤禛而去,究竟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一、

要講明白是誰走漏的風聲,我們還得從刑部冤案這件事本身說起:

事情的緣由是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平時飛揚跋扈慣了,結果犯下了強姦殺人案被人告發。為了逃命,他夥同小舅子劉八女買通了刑部大小官員,並讓江夏鎮的佃戶張五哥冒名頂替。

就在行刑的頭一天,張五哥的妹妹阿蘭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老十三胤祥的府上。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此事當然不會不管,況且當年在江夏鎮,他就已經跟阿蘭暗送秋波了(仔細觀劇,你會發現在江夏鎮,這倆人多次互相注視)。

於是老十三胤祥報告給了康熙帝,康熙帝一怒之下跑到法場劫了法場,至此拉開追查刑部冤案的序幕。

可是等劫下法場之後,康熙帝為了難,於是召集了上書房大臣商議咋辦?

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也都是人精,佟國維首先發現這是一次機會,畢竟是首輔,於是先發言:

“天子輦下首善之區,發生了這樣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臣等自知失察,請皇上處分。”

等於是給這個案件定了性,定性為了“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既然是枉法之事,那麼必然就要審查了。

隨後佟國維又說了一句:

“臣擔心一層一層徹查下去,會牽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將無功而返。”

這惹惱了康熙帝,這跟朕打啞謎?

“那你說這個投鼠忌器,這個器是誰呀?這個又,這個又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二、

佟國維一看康熙帝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於是繼續點他:

“聖明莫過於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們所能明言啊。”

面對康熙帝的追問,馬齊也回答了,大體意思是講宰相是管百官的,但是不能管皇子,所以,還得其他人來審案啊。

康熙帝聽完是沉默了一會兒,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一次,朕決心已定,無論查到誰,也不管他是鼠還是器,都要依法處治!”

既然要審案,那麼就得有主審官,其實康熙帝能選擇的人很少,有能力或者有意願去審案的也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兩個人。

康熙帝不會不知道,也不會不清楚這個案件會牽扯到誰,說到底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審。

先說老八胤禩,他對老九胤禟他們講的是自己不想多管閒事,可是隨後自己就去了佟國維那:

“八爺應該知道皇上那兒,不怕做錯事就怕不做事……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來……八爺,其有意乎?”

畢竟連續兩個差事,老八胤禩都沒有參與,這次刑部冤案,他是要好好把握的,畢竟當時的形勢來看,幹掉太子胤礽,對老八胤禩最有利。

而老四胤禛這邊,卻犯了難!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三、

對老四胤禛來講,他是願意接這個差事的,理由有四:

1、老四胤禛算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京城出現這麼大的冤案,他是要主持正義。更重要的是,受冤的這個人還是張五哥,當年在江夏鎮對自己有恩。

2、老四胤禛剛剛經歷了追比戶部欠款的失利,逼死了康熙帝的發小魏東亭,又漏掉了三條該追繳的大魚,惹得康熙帝不滿,罰了他的俸祿。經歷了這次失誤,當然也只是他自己認為是失誤,所以急於表現,改變在康熙帝心中的印象。

3、受康熙帝跟他講的“孤臣”思想有關,雖然康熙帝重點放在“臣”這個字,而老四胤禛重點放在了“孤”這個詞。他認為追查刑部冤案就是得罪人的差事,他願意做這個孤臣,願意追查冤案。

4、第四個理由就有點個人化了,不要以為老四胤禛是多麼寬厚之人,他相當會記仇。這次刑部冤案的主角是誰?任季安和劉八女啊,當年江夏鎮的下馬之辱,不要覺得後來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是他自己的行為,這背後就有老四胤禛的默許。

正是有了這些想法,老四胤禛從蠢蠢欲動,打算接手刑部冤案一事。

但是鄔思道一句話就讓老四胤禛恢復了冷靜:

“這次刑部冤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啊!”

這個問題很嚴重:

假如老四胤禛接手這個案件之後,沒能徹查到底,那麼張五哥能不能救暫且不說。其他官員和皇子們怎麼看他?就像後來老十罵老十三一樣:

“你不過是太子的一條狗!”

那麼老四胤禛的上升之路徹底被太子胤礽給毀了,保了一個太子,丟掉了自己的仕途,不值。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四、

而如果一審到底,那麼他將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畢竟此時的他名義上還是太子的人。更重要的是,康熙帝並不希望查到太子胤礽頭上,真查到了,反而失去了聖心。

事實上確實如此,老八胤禩就是一口氣查到了太子胤礽頭上,最後康熙帝也不過是跟張廷玉演了雙簧,燒掉了奏摺,案件不了了之。

但是老四胤禛也難,以他的性格,他必然會接,如果不接,康熙帝會怎麼看他?

必然會起疑心,這種疑心會葬送老四胤禛的政治生涯,都知道康熙帝希望他接,他不接,能有好果子吃嗎?不光康熙帝饒不了他,太子胤礽也會饒不了他,甚至老十三胤祥也會怪他。

所以,老四胤禛不得不把自己弄病了,造成無法審案的現實,這樣表現的一心為朝廷,既不得罪所有人,又能全身而退。

事實上康熙帝聽說了這件事,果然很驚訝:

“什麼?四阿哥病了?”

事實上後來確定讓老八胤禩審案的時候,康熙帝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讓老十三胤祥任副審。而老八胤禩自然也明白康熙帝派老十三胤祥來的意圖,於是瞞著他把案子審了。

那麼回到我們的題目,老四胤禛接了案子,還沒有把自己弄病之前,鄔思道為什麼要走呢?

當年秋月彙報老四胤禛的時候,他是驚訝的,嘀咕了一聲:

“誰走漏的風聲?”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五、

那麼糾結是誰走漏的風聲呢?

當時在場的人只有三個,一個是康熙帝,一個是老四胤禛,一個是老八胤禩,當然還有守門的小太監、侍衛等。

會不會是老四胤禛自己走漏的風聲呢?

他自己走漏了風聲也說得過去,就是為了掩飾後面自己裝病,自己表現的勢在必得,最後又不得不退出,以此達到最好的效果。可是如果是他自己走漏的風聲,他幹嘛還自己問自己誰走漏的風聲呢?所以,此種可能性極小,如果真是他,也等不到年秋月來彙報,自己就知道鄔思道要幹嘛了。

會不會是老八胤禩走漏的風聲呢?

如果是老八胤禩走漏的風聲,那麼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他有足夠的把握自己能主審該案。只有這種情況下,他為了迷惑太子胤礽,讓他誤以為是老四胤禛審案,打他個措手不及。但是這種風險太大,不符合老八胤禩謹慎的態度,而且當時的情況老八胤禩主審的可能性遠小於老四胤禛,他沒有必要給他人助攻。

那麼會不會是守門的小太監們偷聽了後,走漏了呢?

有這種可能性,畢竟鄔思道後來逃走的時候對老十三胤祥講,要注意府裡做祕密事情的人。那麼這些做祕密事情的人很可能就有宮裡的太監、宮女什麼的,時刻彙報康熙帝的一舉一動,因為康熙帝已經駕崩,自然就不留了。

可是這種可能性也極低,畢竟老四胤禛自己就在場,他們還有必要彙報嗎?即使彙報,也不會彙報鄔思道啊,他當時剛來府上不久,也沒有必要彙報。

更何況一直在伺候鄔思道的年秋月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自然不是正常的渠道獲得。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六、

所以,只剩下最後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康熙帝自己傳播出來的:

他早早就放出話來了,目的也是讓其他皇子不要再來湊熱鬧了,降低選人的難度,造成既定事實。為什麼李德全知道老四胤禛病了,就是因為他一大早是去雍親王府宣旨的。得知得一個月才能好之後,康熙帝異常失望,只得退而求其次讓老八主審,老十三副審。

而他能通過誰透露消息呢?

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老十三胤祥,畢竟刑部冤案就是他捅出來的,這也符合老十三胤祥的意願。而李衛和高福又跟老十三胤祥關係密切,他倆興奮地彙報鄔思道,結果鄔思道大失所望……

後來老十三胤祥也講過的,刑部冤案就不該讓老八審,當然,如果他能預測未來的話,他不會這麼說。

雍正王朝:刑部冤案一事,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鄔思道執意要走?

綜上所述,能走漏風聲的只有康熙帝,其他人還真沒有動機!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