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五里古街:不只保護鄉愁,還有詩和遠方'

"

從永春縣城往西北方向約2.5公里,有一條長五華里的古街,稱“五里街”,該鎮也因此街得名五里街鎮,是該縣目前保留相對完整的具有閩南騎樓風格特色的傳統老街,承載著永春人的鄉愁記憶。這裡曾經聚集著來自省內外的數百商戶,是溝通福建腹地和沿海地帶的重要交通樞紐。彼時德化的陶瓷、大田的山貨都挑到這裡,再裝船運到泉州沿海碼頭;沿海的海貨、洋貨通過水路運到五里街,再分散到內地……

隨著時代變遷,五里街交通要道的地位一再被削弱,人員外流,騎樓日漸老去。今年,當地開始對古街進行老屋翻修,部分騎樓已經煥然一新,重現當年風采。這條曾經名震閩南的古老街道,正在華麗轉身,即將再現昔日魅力。

"

從永春縣城往西北方向約2.5公里,有一條長五華里的古街,稱“五里街”,該鎮也因此街得名五里街鎮,是該縣目前保留相對完整的具有閩南騎樓風格特色的傳統老街,承載著永春人的鄉愁記憶。這裡曾經聚集著來自省內外的數百商戶,是溝通福建腹地和沿海地帶的重要交通樞紐。彼時德化的陶瓷、大田的山貨都挑到這裡,再裝船運到泉州沿海碼頭;沿海的海貨、洋貨通過水路運到五里街,再分散到內地……

隨著時代變遷,五里街交通要道的地位一再被削弱,人員外流,騎樓日漸老去。今年,當地開始對古街進行老屋翻修,部分騎樓已經煥然一新,重現當年風采。這條曾經名震閩南的古老街道,正在華麗轉身,即將再現昔日魅力。

永春五里古街:不只保護鄉愁,還有詩和遠方

改造前的五里古街

打造回得去的老街

連日來,在古街改造修繕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景象:夯土匠在對老屋牆體進行加固;瓦匠在對屋頂瓦片進行修補,以防止漏水;木匠按照榫卯方式對木作進行加固……各項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多虧了政府幫忙改造,不然生活多不方便啊!”陳清桂是古街823西路231號和233號的兩棟樓房的房主,每天只要有空,她都會到施工現場看看。

古街建築群於1917年左右開始修建,隨著時代變遷,曾經繁華熱鬧的老街建築群也因人員外遷、年久失修,大部分樓房岌岌可危,尤其在臺風暴雨期間多次出現房屋倒塌損毀等事件。

“五里街古街已成功申報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不可複製的,很多永春人對它很有感情。如果不及時加以修繕保護,這些老建築會很快破敗陸續坍塌。”五里街鎮黨委書記林玉品介紹,為切實解決老街房屋安全問題,保護修繕傳承騎樓風格特色老街,該鎮開始對古街進行改造。

改造得到鄉親們的點贊和支持。臺胞林超源的老房子在古街205號,面積有130平方米,得知房屋即將改造修繕,很是支持,特意從外地回來跟社區簽署房屋租賃合同,並表示將把房屋的使用權無償供給社區老年協會,作為老年活動場所。

路面提級、管線下地、雨汙分流、門店復古、老街新顏、業態重塑,這將是不久後的古街。

“此次修復工作將極大改善老街及周邊交通狀況,並由社區統一租賃沿街店樓並出資修繕,組織業態引入,租金收益按比例分成,期滿維護交還業主,留住老街濃厚的歷史底蘊。屆時,五里街老街將成為一條宜居、宜商的旅遊步行街。”林玉品說。

“誰說是回不去的老街,改造完後一定還是當年的樣子,還會是熱熱鬧鬧的。”看著已經改造完成的十幾棟店鋪,老街人期待中還有一份自信。

"

從永春縣城往西北方向約2.5公里,有一條長五華里的古街,稱“五里街”,該鎮也因此街得名五里街鎮,是該縣目前保留相對完整的具有閩南騎樓風格特色的傳統老街,承載著永春人的鄉愁記憶。這裡曾經聚集著來自省內外的數百商戶,是溝通福建腹地和沿海地帶的重要交通樞紐。彼時德化的陶瓷、大田的山貨都挑到這裡,再裝船運到泉州沿海碼頭;沿海的海貨、洋貨通過水路運到五里街,再分散到內地……

隨著時代變遷,五里街交通要道的地位一再被削弱,人員外流,騎樓日漸老去。今年,當地開始對古街進行老屋翻修,部分騎樓已經煥然一新,重現當年風采。這條曾經名震閩南的古老街道,正在華麗轉身,即將再現昔日魅力。

永春五里古街:不只保護鄉愁,還有詩和遠方

改造前的五里古街

打造回得去的老街

連日來,在古街改造修繕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景象:夯土匠在對老屋牆體進行加固;瓦匠在對屋頂瓦片進行修補,以防止漏水;木匠按照榫卯方式對木作進行加固……各項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多虧了政府幫忙改造,不然生活多不方便啊!”陳清桂是古街823西路231號和233號的兩棟樓房的房主,每天只要有空,她都會到施工現場看看。

古街建築群於1917年左右開始修建,隨著時代變遷,曾經繁華熱鬧的老街建築群也因人員外遷、年久失修,大部分樓房岌岌可危,尤其在臺風暴雨期間多次出現房屋倒塌損毀等事件。

“五里街古街已成功申報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不可複製的,很多永春人對它很有感情。如果不及時加以修繕保護,這些老建築會很快破敗陸續坍塌。”五里街鎮黨委書記林玉品介紹,為切實解決老街房屋安全問題,保護修繕傳承騎樓風格特色老街,該鎮開始對古街進行改造。

改造得到鄉親們的點贊和支持。臺胞林超源的老房子在古街205號,面積有130平方米,得知房屋即將改造修繕,很是支持,特意從外地回來跟社區簽署房屋租賃合同,並表示將把房屋的使用權無償供給社區老年協會,作為老年活動場所。

路面提級、管線下地、雨汙分流、門店復古、老街新顏、業態重塑,這將是不久後的古街。

“此次修復工作將極大改善老街及周邊交通狀況,並由社區統一租賃沿街店樓並出資修繕,組織業態引入,租金收益按比例分成,期滿維護交還業主,留住老街濃厚的歷史底蘊。屆時,五里街老街將成為一條宜居、宜商的旅遊步行街。”林玉品說。

“誰說是回不去的老街,改造完後一定還是當年的樣子,還會是熱熱鬧鬧的。”看著已經改造完成的十幾棟店鋪,老街人期待中還有一份自信。

永春五里古街:不只保護鄉愁,還有詩和遠方

改造後的五里街供銷社,變身成一個充滿魅力、吸引廣大青年前來體驗的文創基地。

老工匠技藝的重光

去年開始,五里街鎮對古街11間店樓進行修復修繕,整體效果不錯。在此基礎上,今年全面鋪開舊街修復修繕工作。

“舊街修繕以‘整體修復、保證風貌、修舊如舊’為原則,統一按照老街風貌和閩南騎樓風格元素,根據老街立面風貌及修復要求修建,改善住房居住環境。”林玉品說,由於歷史建築修復和農村古建築修繕難以按普通工程招投標方法進行,為保障修復效果,五里街古街保護修繕工程特地邀請本地工匠參與改造修繕。

古街邊的房屋大都是木質結構,在改造中,木工師傅的技藝顯得尤為重要。“永春木工在歷史上是很出名的。”五里街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德春介紹。此次,社區特意僱請了10多名永春各地的木工師傅,他們都是長期從事閩南寺廟、祖厝等古建築建設。

“欄杆、樓梯、樓板很多都是原來的,我們只是把破舊腐壞的更換掉,部分室內結構再重新設計,使之更合理。”來自該縣蓬壺鎮仙嶺村的木工師傅蘇榮德,有著近40年的木工製作經驗,他介紹道,修復老宅不同於蓋新房,難度更大。老宅大多數是土木結構的,修繕前首先需要進行加固,然後從屋頂開始往下拆,能用的一磚一瓦一塊板都要進行整理。此外,每一套老宅結構、損壞程度都不一樣,修繕時要對每一棟房子進行拍照,拆下來的構架都要編號,修繕後使它的佈局更合理、實用,可以說每一棟都是個系統工程。

“我們希望把老房恢復到它原有的樣子。”蘇榮德稱,不只是“形似”,還要材料不變、工藝不變、配方不變。因此,在修繕過程中,他們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破損或無法修復的樓板及瓦屋頂,按照原形式進行更換復原,使用傳統材料及施工工藝進行立面修復,恢復騎樓風貌及特性。

“通過修繕,立面的框架更加結實,現在修繕起來比以前更精緻,更有造型。”王德春說。

除了鄉愁,更有“詩和遠方”

小人書、舊報紙、錄音機……承載了多少人兒時的美好回憶。7月20日,在五里街古街的舊供銷社裡舉辦的古街懷舊展覽熱鬧非凡,吸引了眾多老街人和遊客前來參觀,通過與這些老物件拍照留念,尋找往昔的記憶。

“古街每年幾十萬的遊客靠什麼支撐?古街有什麼爆點?如何走出閩南走出福建……”此前,五里街文青團隊還開展了兩期的古街新生茶話會,圍繞古街的發展開展討論交流,為老街出謀劃策,在交流中碰撞火花,為老街的發展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得知老街即將迎來新生,五里街鎮土生土長的文學青年們滿心歡喜、滿懷期待。去年底,在永春團縣委的支持下,十多名青年組成了五里街文青團隊,希望能凝聚青年力量,利用自己所學服務家鄉,挖掘老街歷史文化資源並推介宣傳老街,一起助力古街活化。

探尋那些遺落在古民居土牆上、田間裡、碼頭邊的瓷器殘片,感知明清青花瓷在永春的發展、製造和使用軌跡,見證五里街海絲瓷文化;尋找龜文化在五里街建築、民俗中的運用,以及龜所承載的當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訪清代官宅“金德堂”,為宋代遺風原跡文武門神、精美的木雕和石雕而讚歎……

幾乎每週末,這些從古鎮走出去的年輕人,從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相約回來,到老街實地勘察,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和尋找未來可以作為文創的元素。“很多小夥伴說一次次地實勘顛覆了他們對老街固有的印象,只有深入瞭解老街後,才能真正發現老街的魅力。老街的新生,不僅僅是古建築的修復,更需要加入年輕的元素,例如把文創作為一個重要的符號,將老街、文創、鄉旅結合起來。”五里街文青團隊發起人顏媛媛說。

“五里街不只是鄉愁的載體,還可以成為我們的‘詩和遠方’。”顏媛媛說。(福建日報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姚德純 施由森 文/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