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曾稱倮倮,主要居住於中國西南地區,少數分佈在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地區,總人口約900多萬人(2010年)。中國大陸現有彝族871萬4393人(2010年),為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中國彝族聚居區和人口主要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州三省,其餘各省市區也均有散居分佈。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稱為“倮倮族”,為官方承認的54個民族之一,分佈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緬甸、老撾、泰國等地亦有近百萬彝族,部分居住地還留存有少許指路經和古彝文。

彝語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1975年的四川《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範彝字,該方案1980年被國務院批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

"

彝族,曾稱倮倮,主要居住於中國西南地區,少數分佈在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地區,總人口約900多萬人(2010年)。中國大陸現有彝族871萬4393人(2010年),為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中國彝族聚居區和人口主要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州三省,其餘各省市區也均有散居分佈。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稱為“倮倮族”,為官方承認的54個民族之一,分佈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緬甸、老撾、泰國等地亦有近百萬彝族,部分居住地還留存有少許指路經和古彝文。

彝語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1975年的四川《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範彝字,該方案1980年被國務院批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

彝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選美大賽

"

彝族,曾稱倮倮,主要居住於中國西南地區,少數分佈在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地區,總人口約900多萬人(2010年)。中國大陸現有彝族871萬4393人(2010年),為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中國彝族聚居區和人口主要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州三省,其餘各省市區也均有散居分佈。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稱為“倮倮族”,為官方承認的54個民族之一,分佈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緬甸、老撾、泰國等地亦有近百萬彝族,部分居住地還留存有少許指路經和古彝文。

彝語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1975年的四川《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範彝字,該方案1980年被國務院批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

彝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選美大賽

彝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涼山彝族選美大賽

歷史

彝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與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等族皆源於古羌族,彝族自古以來就居住在中國的西南,經過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成為現今的彝族。這種主張的依據,除了漢文文獻資料外,更多的是古彝文文獻資料和神話傳說等。

史書上說得西昌地區的邛蕃和雲南地區的滇蕃等便是彝族的先民。三千年前彝族已廣泛分佈於西南地區,即史書中常出現的所謂“越嵩夷”、“侮”、“昆明”、“勞浸”、“靡莫”、叟、濮等部族。漢朝稱“西南夷”。隋唐以來,彝族先民地區有烏蠻與白蠻的分化,並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彝族先民在長期形成與發展中,活動範圍曾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腹心地帶及廣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區應是三省毗連的廣大地區。

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會已出現遊牧部落與定居農業部落的分化。東漢至魏晉時期,各彝族先民地區繼續分化出一批叟帥、夷王。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從原始部落向奴隸佔有制度的過渡。8世紀30年代,蒙舍詔統一六詔,雲南彝族先民聯合各族上層建立了南詔奴隸制政權,統治中心在今雲南西部大理一帶,統治範圍達到今雲南東部、貴州西部與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佈地區。南詔奴隸制王朝曾長期統治彝族先民地區,不能不對當地奴隸制的存在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唐天覆二年(902),南詔奴隸制王朝的覆滅,意味著彝族先民地區奴隸制隨之消亡。

兩宋300多年中,戎(宜賓)、瀘(瀘縣)、黎3州的彝族先民,處在宋王朝與大理政權的相互爭取之中,出現了奴隸制經濟相對繁榮的局面。與之相配合,奴隸制生產關係出現了強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況。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年),蒙古騎兵自四川、雲南、貴州分三道進攻雲南,經彝族地區,促使處於分裂狀態的各彝族地區出現了反蒙聯盟,開始統一於“羅羅”族稱之下。而蒙古貴族也加強了對各地彝族茲莫(即土司)的爭取工作,發展為在部分邊疆民族地區分封各族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當地人民的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繼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寧等地設立彝族土司。羅羅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因被認為有歧視之意,後廢止。

明朝時,地跨雲、貴、川三省的水西(大方),烏撤(威寧)、烏蒙(昭通)、芒部(鎮雄)、東川(會澤)、永寧(敘永)、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相互聯合,大體實行相同的奴隸制度,基本分為土司及黑骨、白骨與家奴3個等級。在天啟年間,土司舉兵反明,彝族稱為阿哲起兵。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在彝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土司、土目、奴隸主等勢力遭到打擊。

分佈區域

中國彝族主要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州,少數分佈於廣西。彝族分佈上呈現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區包括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貴州畢節市和六盤水市。彝族也是雲南和四川的第二大、貴州第六大、廣西第十二大民族。海外彝族大約有百萬,主要分佈在緬甸、泰國、老撾、越南。

聚居地

自治州

  • 楚雄彝族自治州(雲南省)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雲南省)
  • 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

自治縣

  • 馬邊彝族自治縣(四川省樂山市)
  • 峨邊彝族自治縣(四川省樂山市)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貴州省畢節市)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雲南省昆明市)
  • 石林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昆明市)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昆明市)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雲南省玉溪市)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雲南省玉溪市)
  • 峨山彝族自治縣(雲南省玉溪市)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
  • 景東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普洱市)
  • 寧蒗彝族自治縣(雲南省麗江市)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雲南省麗江市)
  • 漾濞彝族自治縣(大理市)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大理市)
  • 南澗彝族自治縣(大理市)

文化

語言

彝族人說彝族語言,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支,有六種方言。彝族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關於爨文的來源也有其傳說,其一:在貴州彝族文獻《西南彝志》中說是一位名為伊阿武的人發明了彝族文字,他是一位極為聰明、知天象地理的人,他創造了文字,並撰寫了很多書籍。但在同一書中,又記載了一位恆本阿魯,他創造了供奉祖先、彝族的象形文字。其二:彝文《帝王世紀‧人類歷史》中提到,創造文字的是一名祭司─密阿疊者,他造文字、立典章,文化由他開始。(貴州大方縣)而在貴州畢節區的彝族傳說認為是一位吉祿老人從刻劃六種家禽、六種野獸的形象中得到啟示,進而演化成了彝文。其三:雲南紅河縣彝族則認為,有個叫做尼蒔的天上人,他種了兩棵樹木,分別是銀樹與金樹,待花開了,金樹開了3,500朵花,成了3,500個彝文字,銀樹也開了3,500朵花,也成了彝文字。於是,7,000個彝文字便如此誕生了。 雲南元江、新平等哀牢山彝家山寨中,有智慧老人伯博耿根據鳥獸的足跡和形象來造字。四川於1975年發佈了《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範彝字,該方案1980年被國務院批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習俗

民間素有“打羊”、“打牛”、“殺雞”迎賓待客之習。過去他們有父子連名制。

婚俗

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若悔婚,提出悔婚方需付出一定代價。以前彝族分黑白兩種,以黑為貴,互不通婚。彝族人通婚要求比較嚴格,多為族內通婚。

飲食

大多數彝族習慣於日食三餐,以雜糧面、米為主食。肉食以豬、羊、牛肉為主。彝族日常飲料有酒、茶,以酒待客。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蕎粑,彝族風味主食;麵糊酸菜肉,彝族農家常菜;白水煮乳豬,雲南彝族傳統佳餚,用乳豬水煮後蘸食;鍋巴油粉,雲南彝族風味名小吃,用豌豆麵製成。

節慶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彝歷使用十月太陽曆。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火把節、二月八年節、祭龍(祈雨)等。

注:圖片來源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