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宋倩憤而棄場,她認為一部電影二刷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而喬英子覺得讓媽媽開心就是意義。但宋倩卻吼道:我是讓你開心。

原本一次難得的親子陪伴,卻不歡而散。而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英子因為喜歡天文,想報考南大,宋倩堅決不同意,英子求爸爸喬衛東幫簽了報名表。宋倩得知後,大發雷霆。英子只能又一次妥協了,南大夢破碎後,英子鬱鬱寡歡,連續失眠一個多月,患上抑鬱症。與宋倩的關係也陷入空前緊張,對宋倩情喊出:你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就不是原則。你想過我心裡面到底想要什麼嗎?

宋倩和閨蜜董文潔感慨:雖然自己是金牌老師,帶出很多北清的學生,但輪到自己的女兒,卻不會教了,一點點小事,就成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

其實宋倩和英子關係緊張,季勝利和季楊楊在開始總是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宋倩和季勝利不懂得在親子關係中運用同理心。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宋倩憤而棄場,她認為一部電影二刷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而喬英子覺得讓媽媽開心就是意義。但宋倩卻吼道:我是讓你開心。

原本一次難得的親子陪伴,卻不歡而散。而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英子因為喜歡天文,想報考南大,宋倩堅決不同意,英子求爸爸喬衛東幫簽了報名表。宋倩得知後,大發雷霆。英子只能又一次妥協了,南大夢破碎後,英子鬱鬱寡歡,連續失眠一個多月,患上抑鬱症。與宋倩的關係也陷入空前緊張,對宋倩情喊出:你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就不是原則。你想過我心裡面到底想要什麼嗎?

宋倩和閨蜜董文潔感慨:雖然自己是金牌老師,帶出很多北清的學生,但輪到自己的女兒,卻不會教了,一點點小事,就成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

其實宋倩和英子關係緊張,季勝利和季楊楊在開始總是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宋倩和季勝利不懂得在親子關係中運用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是一種懂得轉換視角,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同理心代表的是一種尊重,尊重對方的需求,不會把自己的需求、觀念強加給對方。

《小歡喜》中的宋倩忽視女兒的需要,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強加給女兒,並強迫女兒接受,最終引起了女兒的逆反心理,不僅使母女關係陷入緊張,英子還患上了抑鬱症。

季勝利最開始對賽車有偏見,經常與季揚揚爆發爭吵。在妻子劉靜的開導下,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了解兒子的喜好,陪兒子玩賽車,看兒子打籃球。還混進兒子的汔車群,裝成陌生人和兒子在網上聊天,關注兒子的內心世界和喜好。季勝利用這種方法拉近了與兒子的關係,消除隔閡。其實季勝利就是運用了同理心,站在兒子的角度去理解兒子。

  • 同理心的來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獼猴腦部植入電極。觀察到猴子撿起花生時,前運動皮質區域,會出現活化反應。如果猴子看見研究人員撿起花生時,大腦中也會產生和自己親手撿花生一樣的反應。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是獼猴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人類的大腦中,都存在鏡像神經元。通過鏡像神經元,人們在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到對方的感受,產生和被觀察者同樣的情緒狀態。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宋倩憤而棄場,她認為一部電影二刷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而喬英子覺得讓媽媽開心就是意義。但宋倩卻吼道:我是讓你開心。

原本一次難得的親子陪伴,卻不歡而散。而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英子因為喜歡天文,想報考南大,宋倩堅決不同意,英子求爸爸喬衛東幫簽了報名表。宋倩得知後,大發雷霆。英子只能又一次妥協了,南大夢破碎後,英子鬱鬱寡歡,連續失眠一個多月,患上抑鬱症。與宋倩的關係也陷入空前緊張,對宋倩情喊出:你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就不是原則。你想過我心裡面到底想要什麼嗎?

宋倩和閨蜜董文潔感慨:雖然自己是金牌老師,帶出很多北清的學生,但輪到自己的女兒,卻不會教了,一點點小事,就成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

其實宋倩和英子關係緊張,季勝利和季楊楊在開始總是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宋倩和季勝利不懂得在親子關係中運用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是一種懂得轉換視角,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同理心代表的是一種尊重,尊重對方的需求,不會把自己的需求、觀念強加給對方。

《小歡喜》中的宋倩忽視女兒的需要,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強加給女兒,並強迫女兒接受,最終引起了女兒的逆反心理,不僅使母女關係陷入緊張,英子還患上了抑鬱症。

季勝利最開始對賽車有偏見,經常與季揚揚爆發爭吵。在妻子劉靜的開導下,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了解兒子的喜好,陪兒子玩賽車,看兒子打籃球。還混進兒子的汔車群,裝成陌生人和兒子在網上聊天,關注兒子的內心世界和喜好。季勝利用這種方法拉近了與兒子的關係,消除隔閡。其實季勝利就是運用了同理心,站在兒子的角度去理解兒子。

  • 同理心的來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獼猴腦部植入電極。觀察到猴子撿起花生時,前運動皮質區域,會出現活化反應。如果猴子看見研究人員撿起花生時,大腦中也會產生和自己親手撿花生一樣的反應。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是獼猴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人類的大腦中,都存在鏡像神經元。通過鏡像神經元,人們在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到對方的感受,產生和被觀察者同樣的情緒狀態。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說明:大腦能理解他人的狀態和感受。神經科學家因此發現了同理心。

同理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進化生物學家指出,我們是社會動物,會自然而然演化出同理心與合作精神。兒童心理學家也提到,就連三歲小孩也能放棄己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世界。

既然同理心與生俱來,能幫助我們理解他人,讓關係更和諧。但,在相處時,為什麼有些人卻無法運用同理心呢?

(二)是什麼影響我們運用同理心?

英國的同理心權威研究者羅曼·克茲納裡奇在《同理心》中指出,我們之所以無法運用同理心,是因為四個障礙:偏見、權威、距離、同理心疲乏。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宋倩憤而棄場,她認為一部電影二刷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而喬英子覺得讓媽媽開心就是意義。但宋倩卻吼道:我是讓你開心。

原本一次難得的親子陪伴,卻不歡而散。而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英子因為喜歡天文,想報考南大,宋倩堅決不同意,英子求爸爸喬衛東幫簽了報名表。宋倩得知後,大發雷霆。英子只能又一次妥協了,南大夢破碎後,英子鬱鬱寡歡,連續失眠一個多月,患上抑鬱症。與宋倩的關係也陷入空前緊張,對宋倩情喊出:你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就不是原則。你想過我心裡面到底想要什麼嗎?

宋倩和閨蜜董文潔感慨:雖然自己是金牌老師,帶出很多北清的學生,但輪到自己的女兒,卻不會教了,一點點小事,就成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

其實宋倩和英子關係緊張,季勝利和季楊楊在開始總是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宋倩和季勝利不懂得在親子關係中運用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是一種懂得轉換視角,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同理心代表的是一種尊重,尊重對方的需求,不會把自己的需求、觀念強加給對方。

《小歡喜》中的宋倩忽視女兒的需要,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強加給女兒,並強迫女兒接受,最終引起了女兒的逆反心理,不僅使母女關係陷入緊張,英子還患上了抑鬱症。

季勝利最開始對賽車有偏見,經常與季揚揚爆發爭吵。在妻子劉靜的開導下,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了解兒子的喜好,陪兒子玩賽車,看兒子打籃球。還混進兒子的汔車群,裝成陌生人和兒子在網上聊天,關注兒子的內心世界和喜好。季勝利用這種方法拉近了與兒子的關係,消除隔閡。其實季勝利就是運用了同理心,站在兒子的角度去理解兒子。

  • 同理心的來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獼猴腦部植入電極。觀察到猴子撿起花生時,前運動皮質區域,會出現活化反應。如果猴子看見研究人員撿起花生時,大腦中也會產生和自己親手撿花生一樣的反應。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是獼猴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人類的大腦中,都存在鏡像神經元。通過鏡像神經元,人們在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到對方的感受,產生和被觀察者同樣的情緒狀態。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說明:大腦能理解他人的狀態和感受。神經科學家因此發現了同理心。

同理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進化生物學家指出,我們是社會動物,會自然而然演化出同理心與合作精神。兒童心理學家也提到,就連三歲小孩也能放棄己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世界。

既然同理心與生俱來,能幫助我們理解他人,讓關係更和諧。但,在相處時,為什麼有些人卻無法運用同理心呢?

(二)是什麼影響我們運用同理心?

英國的同理心權威研究者羅曼·克茲納裡奇在《同理心》中指出,我們之所以無法運用同理心,是因為四個障礙:偏見、權威、距離、同理心疲乏。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1偏見

偏見就是給別人貼上刻板的標籤。《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陰錯陽差變成了魔丸轉世,一出生就被打上妖魔的標籤。村民們見到他像見到瘟疫一樣四處逃跑。這種偏見就像大山一樣,哪吒明明做好事,救了人反被當成吃人的妖怪。

《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和諸葛亮齊名,但他去見孫權,卻因為長得醜,沒有得到留用。龐統又去見了劉備,劉備也認為像他這種面醜之人,不會有什麼才能,就沒有重用龐統。

村民的偏見給哪貼上妖怪的標籤。孫權和劉備的偏見,認為長得醜等於無才能。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刻板效應,是指人們把某個具體的人或事看作是,某類人或事的典型代表,形成固定印象。比如一個女孩遇上一個渣男。從此就認為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這種以偏概全的現象就是刻板效應。

偏見會導致曲解從而忽略本質,自然也就無法感同身受,產生同理心。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宋倩憤而棄場,她認為一部電影二刷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而喬英子覺得讓媽媽開心就是意義。但宋倩卻吼道:我是讓你開心。

原本一次難得的親子陪伴,卻不歡而散。而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英子因為喜歡天文,想報考南大,宋倩堅決不同意,英子求爸爸喬衛東幫簽了報名表。宋倩得知後,大發雷霆。英子只能又一次妥協了,南大夢破碎後,英子鬱鬱寡歡,連續失眠一個多月,患上抑鬱症。與宋倩的關係也陷入空前緊張,對宋倩情喊出:你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就不是原則。你想過我心裡面到底想要什麼嗎?

宋倩和閨蜜董文潔感慨:雖然自己是金牌老師,帶出很多北清的學生,但輪到自己的女兒,卻不會教了,一點點小事,就成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

其實宋倩和英子關係緊張,季勝利和季楊楊在開始總是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宋倩和季勝利不懂得在親子關係中運用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是一種懂得轉換視角,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同理心代表的是一種尊重,尊重對方的需求,不會把自己的需求、觀念強加給對方。

《小歡喜》中的宋倩忽視女兒的需要,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強加給女兒,並強迫女兒接受,最終引起了女兒的逆反心理,不僅使母女關係陷入緊張,英子還患上了抑鬱症。

季勝利最開始對賽車有偏見,經常與季揚揚爆發爭吵。在妻子劉靜的開導下,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了解兒子的喜好,陪兒子玩賽車,看兒子打籃球。還混進兒子的汔車群,裝成陌生人和兒子在網上聊天,關注兒子的內心世界和喜好。季勝利用這種方法拉近了與兒子的關係,消除隔閡。其實季勝利就是運用了同理心,站在兒子的角度去理解兒子。

  • 同理心的來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獼猴腦部植入電極。觀察到猴子撿起花生時,前運動皮質區域,會出現活化反應。如果猴子看見研究人員撿起花生時,大腦中也會產生和自己親手撿花生一樣的反應。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是獼猴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人類的大腦中,都存在鏡像神經元。通過鏡像神經元,人們在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到對方的感受,產生和被觀察者同樣的情緒狀態。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說明:大腦能理解他人的狀態和感受。神經科學家因此發現了同理心。

同理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進化生物學家指出,我們是社會動物,會自然而然演化出同理心與合作精神。兒童心理學家也提到,就連三歲小孩也能放棄己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世界。

既然同理心與生俱來,能幫助我們理解他人,讓關係更和諧。但,在相處時,為什麼有些人卻無法運用同理心呢?

(二)是什麼影響我們運用同理心?

英國的同理心權威研究者羅曼·克茲納裡奇在《同理心》中指出,我們之所以無法運用同理心,是因為四個障礙:偏見、權威、距離、同理心疲乏。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1偏見

偏見就是給別人貼上刻板的標籤。《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陰錯陽差變成了魔丸轉世,一出生就被打上妖魔的標籤。村民們見到他像見到瘟疫一樣四處逃跑。這種偏見就像大山一樣,哪吒明明做好事,救了人反被當成吃人的妖怪。

《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和諸葛亮齊名,但他去見孫權,卻因為長得醜,沒有得到留用。龐統又去見了劉備,劉備也認為像他這種面醜之人,不會有什麼才能,就沒有重用龐統。

村民的偏見給哪貼上妖怪的標籤。孫權和劉備的偏見,認為長得醜等於無才能。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刻板效應,是指人們把某個具體的人或事看作是,某類人或事的典型代表,形成固定印象。比如一個女孩遇上一個渣男。從此就認為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這種以偏概全的現象就是刻板效應。

偏見會導致曲解從而忽略本質,自然也就無法感同身受,產生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2權威

心理學上有一個權威效應。是指說話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他所說的話就更容易獲得重視和信任。

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邀請耶魯大學的學生做過一項實驗:身穿灰色實驗服的“實驗者”是下達命令的權威形象,其他參與實驗的人則擔任“老師”和“學生”。當“老師”念出詞語,另一個房間的“學生”要跟著念,如果唸錯,“老師”就會對答錯的“學生”進行電擊。答案每錯一次,電流就會加強。整個實驗完全是假的,學生都是演員,他們實際並未受到電擊。

在實驗中, 當老師對於懲罰感到猶豫時,代表權威形象的實驗者會說“完全依照程序做是很重要的”“你沒得選擇,你必須按下開關”。

實驗結果發現:65%的人得到命令後依然會按下開關,即使當時他們聽見學習者的疼痛叫喊與懇求實驗停止。

這個實驗表明同理心很容易遭到“遵從權威”的壓制。在權威效應的作用下,人們會陷入盲目的順從,失去同理心。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宋倩憤而棄場,她認為一部電影二刷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而喬英子覺得讓媽媽開心就是意義。但宋倩卻吼道:我是讓你開心。

原本一次難得的親子陪伴,卻不歡而散。而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英子因為喜歡天文,想報考南大,宋倩堅決不同意,英子求爸爸喬衛東幫簽了報名表。宋倩得知後,大發雷霆。英子只能又一次妥協了,南大夢破碎後,英子鬱鬱寡歡,連續失眠一個多月,患上抑鬱症。與宋倩的關係也陷入空前緊張,對宋倩情喊出:你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就不是原則。你想過我心裡面到底想要什麼嗎?

宋倩和閨蜜董文潔感慨:雖然自己是金牌老師,帶出很多北清的學生,但輪到自己的女兒,卻不會教了,一點點小事,就成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

其實宋倩和英子關係緊張,季勝利和季楊楊在開始總是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宋倩和季勝利不懂得在親子關係中運用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是一種懂得轉換視角,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同理心代表的是一種尊重,尊重對方的需求,不會把自己的需求、觀念強加給對方。

《小歡喜》中的宋倩忽視女兒的需要,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強加給女兒,並強迫女兒接受,最終引起了女兒的逆反心理,不僅使母女關係陷入緊張,英子還患上了抑鬱症。

季勝利最開始對賽車有偏見,經常與季揚揚爆發爭吵。在妻子劉靜的開導下,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了解兒子的喜好,陪兒子玩賽車,看兒子打籃球。還混進兒子的汔車群,裝成陌生人和兒子在網上聊天,關注兒子的內心世界和喜好。季勝利用這種方法拉近了與兒子的關係,消除隔閡。其實季勝利就是運用了同理心,站在兒子的角度去理解兒子。

  • 同理心的來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獼猴腦部植入電極。觀察到猴子撿起花生時,前運動皮質區域,會出現活化反應。如果猴子看見研究人員撿起花生時,大腦中也會產生和自己親手撿花生一樣的反應。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是獼猴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人類的大腦中,都存在鏡像神經元。通過鏡像神經元,人們在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到對方的感受,產生和被觀察者同樣的情緒狀態。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說明:大腦能理解他人的狀態和感受。神經科學家因此發現了同理心。

同理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進化生物學家指出,我們是社會動物,會自然而然演化出同理心與合作精神。兒童心理學家也提到,就連三歲小孩也能放棄己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世界。

既然同理心與生俱來,能幫助我們理解他人,讓關係更和諧。但,在相處時,為什麼有些人卻無法運用同理心呢?

(二)是什麼影響我們運用同理心?

英國的同理心權威研究者羅曼·克茲納裡奇在《同理心》中指出,我們之所以無法運用同理心,是因為四個障礙:偏見、權威、距離、同理心疲乏。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1偏見

偏見就是給別人貼上刻板的標籤。《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陰錯陽差變成了魔丸轉世,一出生就被打上妖魔的標籤。村民們見到他像見到瘟疫一樣四處逃跑。這種偏見就像大山一樣,哪吒明明做好事,救了人反被當成吃人的妖怪。

《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和諸葛亮齊名,但他去見孫權,卻因為長得醜,沒有得到留用。龐統又去見了劉備,劉備也認為像他這種面醜之人,不會有什麼才能,就沒有重用龐統。

村民的偏見給哪貼上妖怪的標籤。孫權和劉備的偏見,認為長得醜等於無才能。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刻板效應,是指人們把某個具體的人或事看作是,某類人或事的典型代表,形成固定印象。比如一個女孩遇上一個渣男。從此就認為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這種以偏概全的現象就是刻板效應。

偏見會導致曲解從而忽略本質,自然也就無法感同身受,產生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2權威

心理學上有一個權威效應。是指說話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他所說的話就更容易獲得重視和信任。

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邀請耶魯大學的學生做過一項實驗:身穿灰色實驗服的“實驗者”是下達命令的權威形象,其他參與實驗的人則擔任“老師”和“學生”。當“老師”念出詞語,另一個房間的“學生”要跟著念,如果唸錯,“老師”就會對答錯的“學生”進行電擊。答案每錯一次,電流就會加強。整個實驗完全是假的,學生都是演員,他們實際並未受到電擊。

在實驗中, 當老師對於懲罰感到猶豫時,代表權威形象的實驗者會說“完全依照程序做是很重要的”“你沒得選擇,你必須按下開關”。

實驗結果發現:65%的人得到命令後依然會按下開關,即使當時他們聽見學習者的疼痛叫喊與懇求實驗停止。

這個實驗表明同理心很容易遭到“遵從權威”的壓制。在權威效應的作用下,人們會陷入盲目的順從,失去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3距離

距離對同理心也有影響,因為同理心是建立在觀察對方的表情、動作、語言等來感受對方的感受,如果有空間上的距離,就很難引起共鳴。

比如一張照片,如果只能看到三分之二,就很難判斷照片中人,臉上的表情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有看到整張照片,才知道對方為什麼會有那種表情。同理,在交流中,如果有距離,不能面對面交流,就無法準確捕捉對方的細微情緒,產生同理心的可能也會降低。

004同理心疲乏

同理心疲乏是信息過多導致。經濟學上有一個邊際遞減效應,當我們吃第1塊蛋糕會覺得非常美味,吃上三塊以後,這種愉悅感就開始遞減。這是因為我們的感受隨著我們擁有物品數量的上升,出現了疲乏狀態。

同樣的場景,出現次數過多,我們就會習以為常, 見怪不怪。產生疲乏之感。

比如《狼來了》的故事中,當小孩第三次騙大家狼來了時,已經沒有人相信了。這就是同理心疲乏所致。

(三)在親子溝通中如何運用同理心,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瞭解影響同理心的因素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在親子相處中如何運用同理心,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同理心》中分享了高同理心人士的6種習慣。這6種習慣能刺激大腦中的同理心迴路,我總結了四個方法。

001關注

科學家通過研究獼猴的行為發現:當猴子看到人們伸手撿花生時,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會和自己撿花生時一樣活躍。

因此,運用同理心,需要通過關注先喚醒同理心。通過關注對方的動作、語言、表情 ,理解別人的情緒,產生共情。

比如和子女的相處,要注意觀察子女的表情動作和語言,也就是要看見子女的感受。

如果父母拒絕了孩子的請求,孩子此時的動作、語言。父母都要密切關注,通過這些來判斷孩子的情緒,喚醒內在的同理心。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宋倩憤而棄場,她認為一部電影二刷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而喬英子覺得讓媽媽開心就是意義。但宋倩卻吼道:我是讓你開心。

原本一次難得的親子陪伴,卻不歡而散。而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英子因為喜歡天文,想報考南大,宋倩堅決不同意,英子求爸爸喬衛東幫簽了報名表。宋倩得知後,大發雷霆。英子只能又一次妥協了,南大夢破碎後,英子鬱鬱寡歡,連續失眠一個多月,患上抑鬱症。與宋倩的關係也陷入空前緊張,對宋倩情喊出:你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就不是原則。你想過我心裡面到底想要什麼嗎?

宋倩和閨蜜董文潔感慨:雖然自己是金牌老師,帶出很多北清的學生,但輪到自己的女兒,卻不會教了,一點點小事,就成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

其實宋倩和英子關係緊張,季勝利和季楊楊在開始總是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宋倩和季勝利不懂得在親子關係中運用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是一種懂得轉換視角,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同理心代表的是一種尊重,尊重對方的需求,不會把自己的需求、觀念強加給對方。

《小歡喜》中的宋倩忽視女兒的需要,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強加給女兒,並強迫女兒接受,最終引起了女兒的逆反心理,不僅使母女關係陷入緊張,英子還患上了抑鬱症。

季勝利最開始對賽車有偏見,經常與季揚揚爆發爭吵。在妻子劉靜的開導下,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了解兒子的喜好,陪兒子玩賽車,看兒子打籃球。還混進兒子的汔車群,裝成陌生人和兒子在網上聊天,關注兒子的內心世界和喜好。季勝利用這種方法拉近了與兒子的關係,消除隔閡。其實季勝利就是運用了同理心,站在兒子的角度去理解兒子。

  • 同理心的來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獼猴腦部植入電極。觀察到猴子撿起花生時,前運動皮質區域,會出現活化反應。如果猴子看見研究人員撿起花生時,大腦中也會產生和自己親手撿花生一樣的反應。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是獼猴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人類的大腦中,都存在鏡像神經元。通過鏡像神經元,人們在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到對方的感受,產生和被觀察者同樣的情緒狀態。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說明:大腦能理解他人的狀態和感受。神經科學家因此發現了同理心。

同理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進化生物學家指出,我們是社會動物,會自然而然演化出同理心與合作精神。兒童心理學家也提到,就連三歲小孩也能放棄己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世界。

既然同理心與生俱來,能幫助我們理解他人,讓關係更和諧。但,在相處時,為什麼有些人卻無法運用同理心呢?

(二)是什麼影響我們運用同理心?

英國的同理心權威研究者羅曼·克茲納裡奇在《同理心》中指出,我們之所以無法運用同理心,是因為四個障礙:偏見、權威、距離、同理心疲乏。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1偏見

偏見就是給別人貼上刻板的標籤。《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陰錯陽差變成了魔丸轉世,一出生就被打上妖魔的標籤。村民們見到他像見到瘟疫一樣四處逃跑。這種偏見就像大山一樣,哪吒明明做好事,救了人反被當成吃人的妖怪。

《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和諸葛亮齊名,但他去見孫權,卻因為長得醜,沒有得到留用。龐統又去見了劉備,劉備也認為像他這種面醜之人,不會有什麼才能,就沒有重用龐統。

村民的偏見給哪貼上妖怪的標籤。孫權和劉備的偏見,認為長得醜等於無才能。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刻板效應,是指人們把某個具體的人或事看作是,某類人或事的典型代表,形成固定印象。比如一個女孩遇上一個渣男。從此就認為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這種以偏概全的現象就是刻板效應。

偏見會導致曲解從而忽略本質,自然也就無法感同身受,產生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2權威

心理學上有一個權威效應。是指說話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他所說的話就更容易獲得重視和信任。

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邀請耶魯大學的學生做過一項實驗:身穿灰色實驗服的“實驗者”是下達命令的權威形象,其他參與實驗的人則擔任“老師”和“學生”。當“老師”念出詞語,另一個房間的“學生”要跟著念,如果唸錯,“老師”就會對答錯的“學生”進行電擊。答案每錯一次,電流就會加強。整個實驗完全是假的,學生都是演員,他們實際並未受到電擊。

在實驗中, 當老師對於懲罰感到猶豫時,代表權威形象的實驗者會說“完全依照程序做是很重要的”“你沒得選擇,你必須按下開關”。

實驗結果發現:65%的人得到命令後依然會按下開關,即使當時他們聽見學習者的疼痛叫喊與懇求實驗停止。

這個實驗表明同理心很容易遭到“遵從權威”的壓制。在權威效應的作用下,人們會陷入盲目的順從,失去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3距離

距離對同理心也有影響,因為同理心是建立在觀察對方的表情、動作、語言等來感受對方的感受,如果有空間上的距離,就很難引起共鳴。

比如一張照片,如果只能看到三分之二,就很難判斷照片中人,臉上的表情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有看到整張照片,才知道對方為什麼會有那種表情。同理,在交流中,如果有距離,不能面對面交流,就無法準確捕捉對方的細微情緒,產生同理心的可能也會降低。

004同理心疲乏

同理心疲乏是信息過多導致。經濟學上有一個邊際遞減效應,當我們吃第1塊蛋糕會覺得非常美味,吃上三塊以後,這種愉悅感就開始遞減。這是因為我們的感受隨著我們擁有物品數量的上升,出現了疲乏狀態。

同樣的場景,出現次數過多,我們就會習以為常, 見怪不怪。產生疲乏之感。

比如《狼來了》的故事中,當小孩第三次騙大家狼來了時,已經沒有人相信了。這就是同理心疲乏所致。

(三)在親子溝通中如何運用同理心,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瞭解影響同理心的因素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在親子相處中如何運用同理心,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同理心》中分享了高同理心人士的6種習慣。這6種習慣能刺激大腦中的同理心迴路,我總結了四個方法。

001關注

科學家通過研究獼猴的行為發現:當猴子看到人們伸手撿花生時,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會和自己撿花生時一樣活躍。

因此,運用同理心,需要通過關注先喚醒同理心。通過關注對方的動作、語言、表情 ,理解別人的情緒,產生共情。

比如和子女的相處,要注意觀察子女的表情動作和語言,也就是要看見子女的感受。

如果父母拒絕了孩子的請求,孩子此時的動作、語言。父母都要密切關注,通過這些來判斷孩子的情緒,喚醒內在的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2轉換視角

在一項著名的視角轉換同理心的研究中,C.丹尼爾·巴特森要求兩組學生聆聽一段悲傷的錄音錄音,錄音中的女子,父母剛在一場車禍中過世。

他要求第1組學生客觀記錄下聽到的事實。要求第2組學生想象年輕女子的遭遇和感受。研究結果發現,第2組學生產生的同理心要遠遠高於第1組。之後要求為該女子籌集捐款時,第二組學生也比第一組表現的更慷慨。

巴特森經過三十年研究,發現“視角轉換可以順利引發同理心。

通過關注之後,第二步就來進行視角轉換。感同身受地體驗並理解對方的情緒。

比如通過關注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遭到拒絕時,情緒處於什麼狀態,接下來轉換視角,想象自己遭受拒絕時的狀態。

《小歡喜》中,高三的年級主任李萌老師,為了保證升學率。提出讓季楊楊和方一凡留級。校長開導她轉換思維,如果是她被留級,會是什麼樣的感受?李萌換位思考後,放棄了讓兩人留級的念頭。

轉換視角能把我們帶入到他人的體驗中。感受並理解別人的心情,產生同理心。

003培養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對同理心也有影響,分享兩個方法。

  • 選擇溝通環境的技巧。

要選擇不會產生緊張或壓抑的環境,讓雙方都能暢所欲言,表過真實的自己,不受權威或環境的影響。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宋倩憤而棄場,她認為一部電影二刷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而喬英子覺得讓媽媽開心就是意義。但宋倩卻吼道:我是讓你開心。

原本一次難得的親子陪伴,卻不歡而散。而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英子因為喜歡天文,想報考南大,宋倩堅決不同意,英子求爸爸喬衛東幫簽了報名表。宋倩得知後,大發雷霆。英子只能又一次妥協了,南大夢破碎後,英子鬱鬱寡歡,連續失眠一個多月,患上抑鬱症。與宋倩的關係也陷入空前緊張,對宋倩情喊出:你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就不是原則。你想過我心裡面到底想要什麼嗎?

宋倩和閨蜜董文潔感慨:雖然自己是金牌老師,帶出很多北清的學生,但輪到自己的女兒,卻不會教了,一點點小事,就成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

其實宋倩和英子關係緊張,季勝利和季楊楊在開始總是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宋倩和季勝利不懂得在親子關係中運用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是一種懂得轉換視角,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同理心代表的是一種尊重,尊重對方的需求,不會把自己的需求、觀念強加給對方。

《小歡喜》中的宋倩忽視女兒的需要,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強加給女兒,並強迫女兒接受,最終引起了女兒的逆反心理,不僅使母女關係陷入緊張,英子還患上了抑鬱症。

季勝利最開始對賽車有偏見,經常與季揚揚爆發爭吵。在妻子劉靜的開導下,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了解兒子的喜好,陪兒子玩賽車,看兒子打籃球。還混進兒子的汔車群,裝成陌生人和兒子在網上聊天,關注兒子的內心世界和喜好。季勝利用這種方法拉近了與兒子的關係,消除隔閡。其實季勝利就是運用了同理心,站在兒子的角度去理解兒子。

  • 同理心的來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獼猴腦部植入電極。觀察到猴子撿起花生時,前運動皮質區域,會出現活化反應。如果猴子看見研究人員撿起花生時,大腦中也會產生和自己親手撿花生一樣的反應。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是獼猴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人類的大腦中,都存在鏡像神經元。通過鏡像神經元,人們在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到對方的感受,產生和被觀察者同樣的情緒狀態。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說明:大腦能理解他人的狀態和感受。神經科學家因此發現了同理心。

同理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進化生物學家指出,我們是社會動物,會自然而然演化出同理心與合作精神。兒童心理學家也提到,就連三歲小孩也能放棄己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世界。

既然同理心與生俱來,能幫助我們理解他人,讓關係更和諧。但,在相處時,為什麼有些人卻無法運用同理心呢?

(二)是什麼影響我們運用同理心?

英國的同理心權威研究者羅曼·克茲納裡奇在《同理心》中指出,我們之所以無法運用同理心,是因為四個障礙:偏見、權威、距離、同理心疲乏。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1偏見

偏見就是給別人貼上刻板的標籤。《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陰錯陽差變成了魔丸轉世,一出生就被打上妖魔的標籤。村民們見到他像見到瘟疫一樣四處逃跑。這種偏見就像大山一樣,哪吒明明做好事,救了人反被當成吃人的妖怪。

《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和諸葛亮齊名,但他去見孫權,卻因為長得醜,沒有得到留用。龐統又去見了劉備,劉備也認為像他這種面醜之人,不會有什麼才能,就沒有重用龐統。

村民的偏見給哪貼上妖怪的標籤。孫權和劉備的偏見,認為長得醜等於無才能。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刻板效應,是指人們把某個具體的人或事看作是,某類人或事的典型代表,形成固定印象。比如一個女孩遇上一個渣男。從此就認為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這種以偏概全的現象就是刻板效應。

偏見會導致曲解從而忽略本質,自然也就無法感同身受,產生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2權威

心理學上有一個權威效應。是指說話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他所說的話就更容易獲得重視和信任。

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邀請耶魯大學的學生做過一項實驗:身穿灰色實驗服的“實驗者”是下達命令的權威形象,其他參與實驗的人則擔任“老師”和“學生”。當“老師”念出詞語,另一個房間的“學生”要跟著念,如果唸錯,“老師”就會對答錯的“學生”進行電擊。答案每錯一次,電流就會加強。整個實驗完全是假的,學生都是演員,他們實際並未受到電擊。

在實驗中, 當老師對於懲罰感到猶豫時,代表權威形象的實驗者會說“完全依照程序做是很重要的”“你沒得選擇,你必須按下開關”。

實驗結果發現:65%的人得到命令後依然會按下開關,即使當時他們聽見學習者的疼痛叫喊與懇求實驗停止。

這個實驗表明同理心很容易遭到“遵從權威”的壓制。在權威效應的作用下,人們會陷入盲目的順從,失去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3距離

距離對同理心也有影響,因為同理心是建立在觀察對方的表情、動作、語言等來感受對方的感受,如果有空間上的距離,就很難引起共鳴。

比如一張照片,如果只能看到三分之二,就很難判斷照片中人,臉上的表情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有看到整張照片,才知道對方為什麼會有那種表情。同理,在交流中,如果有距離,不能面對面交流,就無法準確捕捉對方的細微情緒,產生同理心的可能也會降低。

004同理心疲乏

同理心疲乏是信息過多導致。經濟學上有一個邊際遞減效應,當我們吃第1塊蛋糕會覺得非常美味,吃上三塊以後,這種愉悅感就開始遞減。這是因為我們的感受隨著我們擁有物品數量的上升,出現了疲乏狀態。

同樣的場景,出現次數過多,我們就會習以為常, 見怪不怪。產生疲乏之感。

比如《狼來了》的故事中,當小孩第三次騙大家狼來了時,已經沒有人相信了。這就是同理心疲乏所致。

(三)在親子溝通中如何運用同理心,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瞭解影響同理心的因素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在親子相處中如何運用同理心,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同理心》中分享了高同理心人士的6種習慣。這6種習慣能刺激大腦中的同理心迴路,我總結了四個方法。

001關注

科學家通過研究獼猴的行為發現:當猴子看到人們伸手撿花生時,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會和自己撿花生時一樣活躍。

因此,運用同理心,需要通過關注先喚醒同理心。通過關注對方的動作、語言、表情 ,理解別人的情緒,產生共情。

比如和子女的相處,要注意觀察子女的表情動作和語言,也就是要看見子女的感受。

如果父母拒絕了孩子的請求,孩子此時的動作、語言。父母都要密切關注,通過這些來判斷孩子的情緒,喚醒內在的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2轉換視角

在一項著名的視角轉換同理心的研究中,C.丹尼爾·巴特森要求兩組學生聆聽一段悲傷的錄音錄音,錄音中的女子,父母剛在一場車禍中過世。

他要求第1組學生客觀記錄下聽到的事實。要求第2組學生想象年輕女子的遭遇和感受。研究結果發現,第2組學生產生的同理心要遠遠高於第1組。之後要求為該女子籌集捐款時,第二組學生也比第一組表現的更慷慨。

巴特森經過三十年研究,發現“視角轉換可以順利引發同理心。

通過關注之後,第二步就來進行視角轉換。感同身受地體驗並理解對方的情緒。

比如通過關注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遭到拒絕時,情緒處於什麼狀態,接下來轉換視角,想象自己遭受拒絕時的狀態。

《小歡喜》中,高三的年級主任李萌老師,為了保證升學率。提出讓季楊楊和方一凡留級。校長開導她轉換思維,如果是她被留級,會是什麼樣的感受?李萌換位思考後,放棄了讓兩人留級的念頭。

轉換視角能把我們帶入到他人的體驗中。感受並理解別人的心情,產生同理心。

003培養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對同理心也有影響,分享兩個方法。

  • 選擇溝通環境的技巧。

要選擇不會產生緊張或壓抑的環境,讓雙方都能暢所欲言,表過真實的自己,不受權威或環境的影響。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溝通的技巧:

溝通時,距離不要太遠,要看著對方。如果有些話當面說不出口,可以背靠著背表達。

《小歡喜》中的暢言會就設置的很好,在一個房間裡,讓父母和孩子,背靠背無壓力地暢所欲言。

另外,溝通時要多注意聆聽,父母要尊重孩子。讓孩子表達他們的心聲,不要強制打斷孩子,或自說自話,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文/林書薇

(一)親子關係緊張,無法好好交流?父母需要了解一下“同理心”

親子相處,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幾天追了一下《小歡喜》,該劇聚焦於三個家庭在孩子進入高三這一年的備考生活。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煩惱也不同,最讓我觸動的是季楊楊和喬英子的家庭。

季楊楊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先後把季楊楊託放在奶奶和外婆家,直到高三才迴歸。長期缺失父母陪伴的季楊楊,長成了一個叛逆的孩子。對於空降回來的父母,非常牴觸,跟區長父親季勝利,一言不合就開懟,沒法正常交流。

生活在在單身家庭的喬英子,是一個性格活潑,特別懂事的女孩。但,她媽媽宋倩很卻很強勢,且控制慾強烈。母女關係,頻頻陷入緊張,每次都是英子妥協。

誓師大會上,宋倩和英子因為志願的問題,爭執中把許願氣球擠爆了,英子傷心得跑掉了。情緒過後,想到媽媽的不易,主動道歉。

宋倩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點過激,便提出陪英子看碟中諜6,這部電影英子已經看過了,但,電影中有媽媽喜歡的阿湯哥,便假裝沒有看過。看電影時,宋倩和英子討論劇情,英子不小心說出了後面的情節。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宋倩憤而棄場,她認為一部電影二刷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而喬英子覺得讓媽媽開心就是意義。但宋倩卻吼道:我是讓你開心。

原本一次難得的親子陪伴,卻不歡而散。而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英子因為喜歡天文,想報考南大,宋倩堅決不同意,英子求爸爸喬衛東幫簽了報名表。宋倩得知後,大發雷霆。英子只能又一次妥協了,南大夢破碎後,英子鬱鬱寡歡,連續失眠一個多月,患上抑鬱症。與宋倩的關係也陷入空前緊張,對宋倩情喊出:你的原則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就不是原則。你想過我心裡面到底想要什麼嗎?

宋倩和閨蜜董文潔感慨:雖然自己是金牌老師,帶出很多北清的學生,但輪到自己的女兒,卻不會教了,一點點小事,就成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

其實宋倩和英子關係緊張,季勝利和季楊楊在開始總是無法好好溝通,是因為宋倩和季勝利不懂得在親子關係中運用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是一種懂得轉換視角,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情緒和需求的能力。同理心代表的是一種尊重,尊重對方的需求,不會把自己的需求、觀念強加給對方。

《小歡喜》中的宋倩忽視女兒的需要,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強加給女兒,並強迫女兒接受,最終引起了女兒的逆反心理,不僅使母女關係陷入緊張,英子還患上了抑鬱症。

季勝利最開始對賽車有偏見,經常與季揚揚爆發爭吵。在妻子劉靜的開導下,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主動了解兒子的喜好,陪兒子玩賽車,看兒子打籃球。還混進兒子的汔車群,裝成陌生人和兒子在網上聊天,關注兒子的內心世界和喜好。季勝利用這種方法拉近了與兒子的關係,消除隔閡。其實季勝利就是運用了同理心,站在兒子的角度去理解兒子。

  • 同理心的來源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獼猴腦部植入電極。觀察到猴子撿起花生時,前運動皮質區域,會出現活化反應。如果猴子看見研究人員撿起花生時,大腦中也會產生和自己親手撿花生一樣的反應。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是獼猴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人類的大腦中,都存在鏡像神經元。通過鏡像神經元,人們在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直接體驗到對方的感受,產生和被觀察者同樣的情緒狀態。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說明:大腦能理解他人的狀態和感受。神經科學家因此發現了同理心。

同理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進化生物學家指出,我們是社會動物,會自然而然演化出同理心與合作精神。兒童心理學家也提到,就連三歲小孩也能放棄己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世界。

既然同理心與生俱來,能幫助我們理解他人,讓關係更和諧。但,在相處時,為什麼有些人卻無法運用同理心呢?

(二)是什麼影響我們運用同理心?

英國的同理心權威研究者羅曼·克茲納裡奇在《同理心》中指出,我們之所以無法運用同理心,是因為四個障礙:偏見、權威、距離、同理心疲乏。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1偏見

偏見就是給別人貼上刻板的標籤。《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陰錯陽差變成了魔丸轉世,一出生就被打上妖魔的標籤。村民們見到他像見到瘟疫一樣四處逃跑。這種偏見就像大山一樣,哪吒明明做好事,救了人反被當成吃人的妖怪。

《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和諸葛亮齊名,但他去見孫權,卻因為長得醜,沒有得到留用。龐統又去見了劉備,劉備也認為像他這種面醜之人,不會有什麼才能,就沒有重用龐統。

村民的偏見給哪貼上妖怪的標籤。孫權和劉備的偏見,認為長得醜等於無才能。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刻板效應,是指人們把某個具體的人或事看作是,某類人或事的典型代表,形成固定印象。比如一個女孩遇上一個渣男。從此就認為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這種以偏概全的現象就是刻板效應。

偏見會導致曲解從而忽略本質,自然也就無法感同身受,產生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2權威

心理學上有一個權威效應。是指說話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他所說的話就更容易獲得重視和信任。

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邀請耶魯大學的學生做過一項實驗:身穿灰色實驗服的“實驗者”是下達命令的權威形象,其他參與實驗的人則擔任“老師”和“學生”。當“老師”念出詞語,另一個房間的“學生”要跟著念,如果唸錯,“老師”就會對答錯的“學生”進行電擊。答案每錯一次,電流就會加強。整個實驗完全是假的,學生都是演員,他們實際並未受到電擊。

在實驗中, 當老師對於懲罰感到猶豫時,代表權威形象的實驗者會說“完全依照程序做是很重要的”“你沒得選擇,你必須按下開關”。

實驗結果發現:65%的人得到命令後依然會按下開關,即使當時他們聽見學習者的疼痛叫喊與懇求實驗停止。

這個實驗表明同理心很容易遭到“遵從權威”的壓制。在權威效應的作用下,人們會陷入盲目的順從,失去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3距離

距離對同理心也有影響,因為同理心是建立在觀察對方的表情、動作、語言等來感受對方的感受,如果有空間上的距離,就很難引起共鳴。

比如一張照片,如果只能看到三分之二,就很難判斷照片中人,臉上的表情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有看到整張照片,才知道對方為什麼會有那種表情。同理,在交流中,如果有距離,不能面對面交流,就無法準確捕捉對方的細微情緒,產生同理心的可能也會降低。

004同理心疲乏

同理心疲乏是信息過多導致。經濟學上有一個邊際遞減效應,當我們吃第1塊蛋糕會覺得非常美味,吃上三塊以後,這種愉悅感就開始遞減。這是因為我們的感受隨著我們擁有物品數量的上升,出現了疲乏狀態。

同樣的場景,出現次數過多,我們就會習以為常, 見怪不怪。產生疲乏之感。

比如《狼來了》的故事中,當小孩第三次騙大家狼來了時,已經沒有人相信了。這就是同理心疲乏所致。

(三)在親子溝通中如何運用同理心,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瞭解影響同理心的因素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在親子相處中如何運用同理心,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同理心》中分享了高同理心人士的6種習慣。這6種習慣能刺激大腦中的同理心迴路,我總結了四個方法。

001關注

科學家通過研究獼猴的行為發現:當猴子看到人們伸手撿花生時,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會和自己撿花生時一樣活躍。

因此,運用同理心,需要通過關注先喚醒同理心。通過關注對方的動作、語言、表情 ,理解別人的情緒,產生共情。

比如和子女的相處,要注意觀察子女的表情動作和語言,也就是要看見子女的感受。

如果父母拒絕了孩子的請求,孩子此時的動作、語言。父母都要密切關注,通過這些來判斷孩子的情緒,喚醒內在的同理心。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2轉換視角

在一項著名的視角轉換同理心的研究中,C.丹尼爾·巴特森要求兩組學生聆聽一段悲傷的錄音錄音,錄音中的女子,父母剛在一場車禍中過世。

他要求第1組學生客觀記錄下聽到的事實。要求第2組學生想象年輕女子的遭遇和感受。研究結果發現,第2組學生產生的同理心要遠遠高於第1組。之後要求為該女子籌集捐款時,第二組學生也比第一組表現的更慷慨。

巴特森經過三十年研究,發現“視角轉換可以順利引發同理心。

通過關注之後,第二步就來進行視角轉換。感同身受地體驗並理解對方的情緒。

比如通過關注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遭到拒絕時,情緒處於什麼狀態,接下來轉換視角,想象自己遭受拒絕時的狀態。

《小歡喜》中,高三的年級主任李萌老師,為了保證升學率。提出讓季楊楊和方一凡留級。校長開導她轉換思維,如果是她被留級,會是什麼樣的感受?李萌換位思考後,放棄了讓兩人留級的念頭。

轉換視角能把我們帶入到他人的體驗中。感受並理解別人的心情,產生同理心。

003培養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對同理心也有影響,分享兩個方法。

  • 選擇溝通環境的技巧。

要選擇不會產生緊張或壓抑的環境,讓雙方都能暢所欲言,表過真實的自己,不受權威或環境的影響。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 溝通的技巧:

溝通時,距離不要太遠,要看著對方。如果有些話當面說不出口,可以背靠著背表達。

《小歡喜》中的暢言會就設置的很好,在一個房間裡,讓父母和孩子,背靠背無壓力地暢所欲言。

另外,溝通時要多注意聆聽,父母要尊重孩子。讓孩子表達他們的心聲,不要強制打斷孩子,或自說自話,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小歡喜》喬英子患上抑鬱症:父母跟子女相處,需要了解這三個字

004合作

社會學家理查德·森尼特表示,合作可以讓“彼此毫無瓜葛或利益衝突,彼此相處不融洽或地位不平等,彼此之間缺乏理解的人結合為一體。”

研究發現:當人們共同面對緊急的狀況,或讓他們追求共同的目標時,往往容易引發同理心。

《小歡喜》中,季勝利為了瞭解兒子,和妻子一起了解賽車,並且穿上賽車服,和兒子一起玩賽車。原本緊張的親子關係得到了有效緩解。

父母和子女相處時也可以試試合作,比如和孩子一起玩遊戲,讓孩子扮演父母,父母扮演孩子的角色。這種帶入的體驗,能讓雙方換位理解對方、產生同理心。

總結一下,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的紐帶,能拉近人們的心靈距離,使關係更融洽。父母和子女相處,可以通過關注對方的言行,轉換視角感同身受地理解對方的感受和處境,運用兩個溝通技巧,和合作的方式,喚起同理心,讓親子關係更和諧。

我是林書薇,一個寫情感故事,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中年少女。理性與感性並存。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也能被你愛的人溫柔相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