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抑鬱症 不完美媽媽 精神病 懷孕 藥品 萬象小書社 2019-08-12
"

在共同的命運面前,人們會發自內心地自發凝聚起來。正是因為大家都是脆弱的,所以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扶持著,這種感情不摻雜一店私慾和個人情感。

照片中的女孩看起來漂亮可愛,笑容甜美,典型治癒系的長相,是那種可以靠顏值吃飯的女孩子。即使不是,也好像會被全世界疼愛一樣。可是誰能知道她身上的故事呢?

"

在共同的命運面前,人們會發自內心地自發凝聚起來。正是因為大家都是脆弱的,所以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扶持著,這種感情不摻雜一店私慾和個人情感。

照片中的女孩看起來漂亮可愛,笑容甜美,典型治癒系的長相,是那種可以靠顏值吃飯的女孩子。即使不是,也好像會被全世界疼愛一樣。可是誰能知道她身上的故事呢?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01.生日前夕,被父母“騙”進精神病院

2018年1月6日這一天,是左燈的生日。

像往年一樣,有很多朋友,甚至有一些是千里迢迢跑來給她過生日的人,大家一起唱歌,分吃蛋糕,每個人都祝她生日快樂。

可她心裡卻想著:我真的好想去死啊……

她並沒有說謊,就在幾天前,也就是元旦當天,左燈趁父母不在家時,吞了很多抗抑鬱的藥物,試圖自殺。

不知過了多久,母親推門喊道:“女兒,吃飯啦……”

左燈嘴裡含糊不清地應著:“對不起……我要走了。”

母親看著散落一地的藥盒,趕緊扶起她,哭喊著:“你怎麼能幹這種傻事!你讓媽媽怎麼活啊……”

慌亂間,她趕緊找鄰居送女兒去了醫院,一邊電話通知丈夫。

被120送進醫院後,左燈立馬被插上了洗胃的管子。

母親終於承受不住,跌坐在醫院大廳裡崩潰地大哭起來;父親為了早點見到女兒,一路連闖了好幾次紅燈。看到女兒沒事後,父親眼裡充滿了淚花,說話也無比溫柔起來,甚至帶著明顯的顫抖。

"

在共同的命運面前,人們會發自內心地自發凝聚起來。正是因為大家都是脆弱的,所以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扶持著,這種感情不摻雜一店私慾和個人情感。

照片中的女孩看起來漂亮可愛,笑容甜美,典型治癒系的長相,是那種可以靠顏值吃飯的女孩子。即使不是,也好像會被全世界疼愛一樣。可是誰能知道她身上的故事呢?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01.生日前夕,被父母“騙”進精神病院

2018年1月6日這一天,是左燈的生日。

像往年一樣,有很多朋友,甚至有一些是千里迢迢跑來給她過生日的人,大家一起唱歌,分吃蛋糕,每個人都祝她生日快樂。

可她心裡卻想著:我真的好想去死啊……

她並沒有說謊,就在幾天前,也就是元旦當天,左燈趁父母不在家時,吞了很多抗抑鬱的藥物,試圖自殺。

不知過了多久,母親推門喊道:“女兒,吃飯啦……”

左燈嘴裡含糊不清地應著:“對不起……我要走了。”

母親看著散落一地的藥盒,趕緊扶起她,哭喊著:“你怎麼能幹這種傻事!你讓媽媽怎麼活啊……”

慌亂間,她趕緊找鄰居送女兒去了醫院,一邊電話通知丈夫。

被120送進醫院後,左燈立馬被插上了洗胃的管子。

母親終於承受不住,跌坐在醫院大廳裡崩潰地大哭起來;父親為了早點見到女兒,一路連闖了好幾次紅燈。看到女兒沒事後,父親眼裡充滿了淚花,說話也無比溫柔起來,甚至帶著明顯的顫抖。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可是這一刻,這些都無法觸動左燈的心,她想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走開,包括父母。

看著女兒這樣糟糕的狀態,父親當即做了一個決定。

在被搶救過來的第二天,父親以帶左燈去“配藥”為由,和醫生裡應外合,將她送進了精神病院。

幾天後,在這裡,她迎來了自己的25歲。

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左燈的病情不斷髮作:尖叫、崩潰、昏厥。母親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女兒是被“惡鬼”附了身,自己瞞著家人去寺裡燒香拜佛,祈求女兒早日平安。

父親則剋制了很多。每當女兒問,“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偏偏我得了這個病?”

他就會用從網上查到的資料,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女兒解釋,“得這病的又不是你一個人。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你沒看到嗎?今年冬天的精神病人都‘爆倉’了,各地的精神病院都在擴建,你一點都不孤獨。”

左燈一邊佩服父親如此冷靜;一邊又厭恨父親的冷靜。

後來她才知道,父親這份冷靜的背後,其實藏著驚濤駭浪。

決定將女兒送進精神病院那晚,父親一夜沒閤眼。

那段時間,父親每天都像行走在刀尖上一般,生不如死,卻又為了鼓勵女兒樂觀,日日為她讀一些網上看到的搞笑段子,強顏歡笑。

"

在共同的命運面前,人們會發自內心地自發凝聚起來。正是因為大家都是脆弱的,所以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扶持著,這種感情不摻雜一店私慾和個人情感。

照片中的女孩看起來漂亮可愛,笑容甜美,典型治癒系的長相,是那種可以靠顏值吃飯的女孩子。即使不是,也好像會被全世界疼愛一樣。可是誰能知道她身上的故事呢?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01.生日前夕,被父母“騙”進精神病院

2018年1月6日這一天,是左燈的生日。

像往年一樣,有很多朋友,甚至有一些是千里迢迢跑來給她過生日的人,大家一起唱歌,分吃蛋糕,每個人都祝她生日快樂。

可她心裡卻想著:我真的好想去死啊……

她並沒有說謊,就在幾天前,也就是元旦當天,左燈趁父母不在家時,吞了很多抗抑鬱的藥物,試圖自殺。

不知過了多久,母親推門喊道:“女兒,吃飯啦……”

左燈嘴裡含糊不清地應著:“對不起……我要走了。”

母親看著散落一地的藥盒,趕緊扶起她,哭喊著:“你怎麼能幹這種傻事!你讓媽媽怎麼活啊……”

慌亂間,她趕緊找鄰居送女兒去了醫院,一邊電話通知丈夫。

被120送進醫院後,左燈立馬被插上了洗胃的管子。

母親終於承受不住,跌坐在醫院大廳裡崩潰地大哭起來;父親為了早點見到女兒,一路連闖了好幾次紅燈。看到女兒沒事後,父親眼裡充滿了淚花,說話也無比溫柔起來,甚至帶著明顯的顫抖。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可是這一刻,這些都無法觸動左燈的心,她想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走開,包括父母。

看著女兒這樣糟糕的狀態,父親當即做了一個決定。

在被搶救過來的第二天,父親以帶左燈去“配藥”為由,和醫生裡應外合,將她送進了精神病院。

幾天後,在這裡,她迎來了自己的25歲。

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左燈的病情不斷髮作:尖叫、崩潰、昏厥。母親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女兒是被“惡鬼”附了身,自己瞞著家人去寺裡燒香拜佛,祈求女兒早日平安。

父親則剋制了很多。每當女兒問,“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偏偏我得了這個病?”

他就會用從網上查到的資料,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女兒解釋,“得這病的又不是你一個人。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你沒看到嗎?今年冬天的精神病人都‘爆倉’了,各地的精神病院都在擴建,你一點都不孤獨。”

左燈一邊佩服父親如此冷靜;一邊又厭恨父親的冷靜。

後來她才知道,父親這份冷靜的背後,其實藏著驚濤駭浪。

決定將女兒送進精神病院那晚,父親一夜沒閤眼。

那段時間,父親每天都像行走在刀尖上一般,生不如死,卻又為了鼓勵女兒樂觀,日日為她讀一些網上看到的搞笑段子,強顏歡笑。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精神病院”,每個人在聽到這個詞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產生不好的印象。罵一個的時候,說他是神經病;說一個人行為不正常的時候,就說他來自精神病院。

所以父母對外一直諱莫如深,當別人問起時,就用“在旅遊”三個字搪塞過去。

這裡確實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

有坐一天一動不動的人,有走廊裡突然脫掉鞋子狂奔的人,有突然放聲唱歌的人……

跟左燈關係不錯的是病區裡的一個弟弟,除了在吃藥和做早操這些時間外,他們會聚在一起打牌。

有一次,一個狂躁症的阿姨不停地問弟弟,“你的夢想是什麼?”

弟弟回答,“活著”。

誰知道,牌局剛一結束,伴隨著一聲尖叫,弟弟便倒地不起,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父親見狀,一把將弟弟抱到床上,口中大喊道,“快叫護士”。然後迅速地往弟弟嘴裡塞了一把牌。以免弟弟咬傷舌頭。

左燈看著弟弟心電圖的起伏波動,心裡一遍遍想著他剛剛回答“活著”時的眼神,是那麼的堅定與果敢。

活著,是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卻是他們這些人,拼了死命捍衛的夢想。


02.校園暴力和原生家庭下,誰都躲不過的“情緒感冒”

抑鬱最折磨人的,有一點就是,不自控地思考“意義”這個東西。

活著,有什麼意義?

工作,有什麼意義?

吃飯,有什麼意義?

當一個人連吃飯都覺得艱難的時候,他可能真的對生活充滿了興趣。

1993年,左燈出生於浙江寧波,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企業職工。左燈是父母“老來得子”。

左燈還有一個哥哥,但她從小就知道,哥哥是抱養來的。

因為父母婚後,母親長期沒有懷孕跡象,百般嘗試後,他們聽說有“抱子得子”的說法,這才領養了哥哥。巧的是,第二年,便有了左燈。

按理說,左燈才應該是父母圍著轉的那一個。可是偏偏哥哥經常生病,父母自然就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哥哥身上。

從小看多了父母愁容的左燈,自然希望變得優秀些。這樣父母才能注意到她,以她為驕傲。

所以,不自覺地,左燈漸漸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接納和認可他。

"

在共同的命運面前,人們會發自內心地自發凝聚起來。正是因為大家都是脆弱的,所以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扶持著,這種感情不摻雜一店私慾和個人情感。

照片中的女孩看起來漂亮可愛,笑容甜美,典型治癒系的長相,是那種可以靠顏值吃飯的女孩子。即使不是,也好像會被全世界疼愛一樣。可是誰能知道她身上的故事呢?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01.生日前夕,被父母“騙”進精神病院

2018年1月6日這一天,是左燈的生日。

像往年一樣,有很多朋友,甚至有一些是千里迢迢跑來給她過生日的人,大家一起唱歌,分吃蛋糕,每個人都祝她生日快樂。

可她心裡卻想著:我真的好想去死啊……

她並沒有說謊,就在幾天前,也就是元旦當天,左燈趁父母不在家時,吞了很多抗抑鬱的藥物,試圖自殺。

不知過了多久,母親推門喊道:“女兒,吃飯啦……”

左燈嘴裡含糊不清地應著:“對不起……我要走了。”

母親看著散落一地的藥盒,趕緊扶起她,哭喊著:“你怎麼能幹這種傻事!你讓媽媽怎麼活啊……”

慌亂間,她趕緊找鄰居送女兒去了醫院,一邊電話通知丈夫。

被120送進醫院後,左燈立馬被插上了洗胃的管子。

母親終於承受不住,跌坐在醫院大廳裡崩潰地大哭起來;父親為了早點見到女兒,一路連闖了好幾次紅燈。看到女兒沒事後,父親眼裡充滿了淚花,說話也無比溫柔起來,甚至帶著明顯的顫抖。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可是這一刻,這些都無法觸動左燈的心,她想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走開,包括父母。

看著女兒這樣糟糕的狀態,父親當即做了一個決定。

在被搶救過來的第二天,父親以帶左燈去“配藥”為由,和醫生裡應外合,將她送進了精神病院。

幾天後,在這裡,她迎來了自己的25歲。

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左燈的病情不斷髮作:尖叫、崩潰、昏厥。母親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女兒是被“惡鬼”附了身,自己瞞著家人去寺裡燒香拜佛,祈求女兒早日平安。

父親則剋制了很多。每當女兒問,“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偏偏我得了這個病?”

他就會用從網上查到的資料,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女兒解釋,“得這病的又不是你一個人。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你沒看到嗎?今年冬天的精神病人都‘爆倉’了,各地的精神病院都在擴建,你一點都不孤獨。”

左燈一邊佩服父親如此冷靜;一邊又厭恨父親的冷靜。

後來她才知道,父親這份冷靜的背後,其實藏著驚濤駭浪。

決定將女兒送進精神病院那晚,父親一夜沒閤眼。

那段時間,父親每天都像行走在刀尖上一般,生不如死,卻又為了鼓勵女兒樂觀,日日為她讀一些網上看到的搞笑段子,強顏歡笑。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精神病院”,每個人在聽到這個詞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產生不好的印象。罵一個的時候,說他是神經病;說一個人行為不正常的時候,就說他來自精神病院。

所以父母對外一直諱莫如深,當別人問起時,就用“在旅遊”三個字搪塞過去。

這裡確實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

有坐一天一動不動的人,有走廊裡突然脫掉鞋子狂奔的人,有突然放聲唱歌的人……

跟左燈關係不錯的是病區裡的一個弟弟,除了在吃藥和做早操這些時間外,他們會聚在一起打牌。

有一次,一個狂躁症的阿姨不停地問弟弟,“你的夢想是什麼?”

弟弟回答,“活著”。

誰知道,牌局剛一結束,伴隨著一聲尖叫,弟弟便倒地不起,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父親見狀,一把將弟弟抱到床上,口中大喊道,“快叫護士”。然後迅速地往弟弟嘴裡塞了一把牌。以免弟弟咬傷舌頭。

左燈看著弟弟心電圖的起伏波動,心裡一遍遍想著他剛剛回答“活著”時的眼神,是那麼的堅定與果敢。

活著,是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卻是他們這些人,拼了死命捍衛的夢想。


02.校園暴力和原生家庭下,誰都躲不過的“情緒感冒”

抑鬱最折磨人的,有一點就是,不自控地思考“意義”這個東西。

活著,有什麼意義?

工作,有什麼意義?

吃飯,有什麼意義?

當一個人連吃飯都覺得艱難的時候,他可能真的對生活充滿了興趣。

1993年,左燈出生於浙江寧波,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企業職工。左燈是父母“老來得子”。

左燈還有一個哥哥,但她從小就知道,哥哥是抱養來的。

因為父母婚後,母親長期沒有懷孕跡象,百般嘗試後,他們聽說有“抱子得子”的說法,這才領養了哥哥。巧的是,第二年,便有了左燈。

按理說,左燈才應該是父母圍著轉的那一個。可是偏偏哥哥經常生病,父母自然就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哥哥身上。

從小看多了父母愁容的左燈,自然希望變得優秀些。這樣父母才能注意到她,以她為驕傲。

所以,不自覺地,左燈漸漸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接納和認可他。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但也正是這點,讓左燈遭遇了校園暴力,她漸漸變得敏感、自卑,內心充斥著不安全感。她回家告訴父母,得到的卻是“這都是孩子間的玩鬧”“你要多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原因”的回覆。

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時候的左燈,就已經被抑鬱盯上。這種情緒上感冒正在吞噬著這個女孩,只等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前三個月的時候,各種奇奇怪怪的症狀在左燈身上浮現:注意力難以集中,腦子裡總是重複響起一段音樂……左燈依然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最嚴重的的時候,是一天下午,放學回家的路上,河邊有個媽媽抱著嬰兒。一想到這個嬰兒今後也會遭遇考試、排名,左燈突然有了一種衝動,想把他們推進河裡去。

就在那一瞬間,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她瘋狂地跑回家,對著父親哭喊到,“爸爸,我要是考不上一本怎麼辦?那我就不活了。”

父親依然是那副剋制、理性的樣子,他安慰女兒,“你讀書太累了,休息一下,讓你媽給你做點好吃的。”

左燈只能是欲哭無淚,越是狂躁,越是覺得是自己心理素質太差的問題。越是自我懷疑,現實就越不能如自己所願。

沒能考上一本的左燈,就此一蹶不振,她的“優秀”夢徹底斷了,父母以她為榮的夢也斷了。

後來在病房裡,左燈問父親,“你……是不是……很後悔……生了我”?問完瞬間泣不成聲。

父親顯然愣住了,女兒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

隨即正面堅定地回答了女兒的問題,“不後悔!20年來,你從來沒讓家人擔心過。你得這個病,是因為你太乖巧了。我是老來得女,你是爸媽的掌上明珠,可能我平時不太會說話,但你對整個家庭的重要性,還需要我多說嗎?

你是我的一條命,也是你媽的一條命。小時候,爸爸帶你騎自行車時出了車禍,那次事故,在你眼眶上留下了一個疤。每次想起,我都恨不得打死我自己!你要啥有個三長兩短,我和你媽都沒法活下去了……”

左燈這才意識到,父愛如山,原來父親的那些沉默裡,藏著這麼深沉的愛。

“我不需要你功成名就,不需要你出類拔萃。你什麼都不用做,你就做我的女兒。”父親拼命地抑制住淚水,終於將對女兒的愛,宣之於口。

那些積攢了二十幾年的誤解,在這一刻,終於瓦解了。

因為這場大病,做父母的,好像也跟女兒一起,經歷了一場抽筋剝骨的蛻變。

母親也開始試著和女兒敞開心扉,聊一些以往說過的心裡話。家裡的飯桌,也從曾經的相對無言,到現在父親努力調節氣氛。

甚至,他們還學會了說“抱歉”。

“以前的很多事情,是我們做得不太好,現在想想,有可能是造成你抑鬱的重要原因。那些無心之過,你別太放在心上,經歷了這件事,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當父母。我和你媽都希望你健康快樂。”

聽了父親的話,左燈眼眶溼潤。

03.38天,15萬字,《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

人說,心病還須心藥醫。在左燈短短的25年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抑鬱中度過的。非常不快樂。

在確診的那一天,左燈忽然有些釋然。原來自己的這些行為是因為生病了啊。

也因為這場大病,讓她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徹底消除。以往那些猜忌和缺愛,都就此說開。

父親不厭其煩地坐在並床邊上,對女兒說“我們很愛你”“我們不能失去你”“你是我們這輩子的牽掛”……說著兩人都覺得非常肉麻,不好意思起來。

但父親依然紅著臉,笨拙地說給女兒聽。他就是要讓女兒知道,他們真的很愛很愛她。

“要平安地活著。”這一次,左燈對自己說。

"

在共同的命運面前,人們會發自內心地自發凝聚起來。正是因為大家都是脆弱的,所以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扶持著,這種感情不摻雜一店私慾和個人情感。

照片中的女孩看起來漂亮可愛,笑容甜美,典型治癒系的長相,是那種可以靠顏值吃飯的女孩子。即使不是,也好像會被全世界疼愛一樣。可是誰能知道她身上的故事呢?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01.生日前夕,被父母“騙”進精神病院

2018年1月6日這一天,是左燈的生日。

像往年一樣,有很多朋友,甚至有一些是千里迢迢跑來給她過生日的人,大家一起唱歌,分吃蛋糕,每個人都祝她生日快樂。

可她心裡卻想著:我真的好想去死啊……

她並沒有說謊,就在幾天前,也就是元旦當天,左燈趁父母不在家時,吞了很多抗抑鬱的藥物,試圖自殺。

不知過了多久,母親推門喊道:“女兒,吃飯啦……”

左燈嘴裡含糊不清地應著:“對不起……我要走了。”

母親看著散落一地的藥盒,趕緊扶起她,哭喊著:“你怎麼能幹這種傻事!你讓媽媽怎麼活啊……”

慌亂間,她趕緊找鄰居送女兒去了醫院,一邊電話通知丈夫。

被120送進醫院後,左燈立馬被插上了洗胃的管子。

母親終於承受不住,跌坐在醫院大廳裡崩潰地大哭起來;父親為了早點見到女兒,一路連闖了好幾次紅燈。看到女兒沒事後,父親眼裡充滿了淚花,說話也無比溫柔起來,甚至帶著明顯的顫抖。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可是這一刻,這些都無法觸動左燈的心,她想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走開,包括父母。

看著女兒這樣糟糕的狀態,父親當即做了一個決定。

在被搶救過來的第二天,父親以帶左燈去“配藥”為由,和醫生裡應外合,將她送進了精神病院。

幾天後,在這裡,她迎來了自己的25歲。

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左燈的病情不斷髮作:尖叫、崩潰、昏厥。母親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女兒是被“惡鬼”附了身,自己瞞著家人去寺裡燒香拜佛,祈求女兒早日平安。

父親則剋制了很多。每當女兒問,“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偏偏我得了這個病?”

他就會用從網上查到的資料,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女兒解釋,“得這病的又不是你一個人。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你沒看到嗎?今年冬天的精神病人都‘爆倉’了,各地的精神病院都在擴建,你一點都不孤獨。”

左燈一邊佩服父親如此冷靜;一邊又厭恨父親的冷靜。

後來她才知道,父親這份冷靜的背後,其實藏著驚濤駭浪。

決定將女兒送進精神病院那晚,父親一夜沒閤眼。

那段時間,父親每天都像行走在刀尖上一般,生不如死,卻又為了鼓勵女兒樂觀,日日為她讀一些網上看到的搞笑段子,強顏歡笑。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精神病院”,每個人在聽到這個詞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產生不好的印象。罵一個的時候,說他是神經病;說一個人行為不正常的時候,就說他來自精神病院。

所以父母對外一直諱莫如深,當別人問起時,就用“在旅遊”三個字搪塞過去。

這裡確實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

有坐一天一動不動的人,有走廊裡突然脫掉鞋子狂奔的人,有突然放聲唱歌的人……

跟左燈關係不錯的是病區裡的一個弟弟,除了在吃藥和做早操這些時間外,他們會聚在一起打牌。

有一次,一個狂躁症的阿姨不停地問弟弟,“你的夢想是什麼?”

弟弟回答,“活著”。

誰知道,牌局剛一結束,伴隨著一聲尖叫,弟弟便倒地不起,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父親見狀,一把將弟弟抱到床上,口中大喊道,“快叫護士”。然後迅速地往弟弟嘴裡塞了一把牌。以免弟弟咬傷舌頭。

左燈看著弟弟心電圖的起伏波動,心裡一遍遍想著他剛剛回答“活著”時的眼神,是那麼的堅定與果敢。

活著,是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卻是他們這些人,拼了死命捍衛的夢想。


02.校園暴力和原生家庭下,誰都躲不過的“情緒感冒”

抑鬱最折磨人的,有一點就是,不自控地思考“意義”這個東西。

活著,有什麼意義?

工作,有什麼意義?

吃飯,有什麼意義?

當一個人連吃飯都覺得艱難的時候,他可能真的對生活充滿了興趣。

1993年,左燈出生於浙江寧波,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企業職工。左燈是父母“老來得子”。

左燈還有一個哥哥,但她從小就知道,哥哥是抱養來的。

因為父母婚後,母親長期沒有懷孕跡象,百般嘗試後,他們聽說有“抱子得子”的說法,這才領養了哥哥。巧的是,第二年,便有了左燈。

按理說,左燈才應該是父母圍著轉的那一個。可是偏偏哥哥經常生病,父母自然就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哥哥身上。

從小看多了父母愁容的左燈,自然希望變得優秀些。這樣父母才能注意到她,以她為驕傲。

所以,不自覺地,左燈漸漸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接納和認可他。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但也正是這點,讓左燈遭遇了校園暴力,她漸漸變得敏感、自卑,內心充斥著不安全感。她回家告訴父母,得到的卻是“這都是孩子間的玩鬧”“你要多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原因”的回覆。

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時候的左燈,就已經被抑鬱盯上。這種情緒上感冒正在吞噬著這個女孩,只等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前三個月的時候,各種奇奇怪怪的症狀在左燈身上浮現:注意力難以集中,腦子裡總是重複響起一段音樂……左燈依然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最嚴重的的時候,是一天下午,放學回家的路上,河邊有個媽媽抱著嬰兒。一想到這個嬰兒今後也會遭遇考試、排名,左燈突然有了一種衝動,想把他們推進河裡去。

就在那一瞬間,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她瘋狂地跑回家,對著父親哭喊到,“爸爸,我要是考不上一本怎麼辦?那我就不活了。”

父親依然是那副剋制、理性的樣子,他安慰女兒,“你讀書太累了,休息一下,讓你媽給你做點好吃的。”

左燈只能是欲哭無淚,越是狂躁,越是覺得是自己心理素質太差的問題。越是自我懷疑,現實就越不能如自己所願。

沒能考上一本的左燈,就此一蹶不振,她的“優秀”夢徹底斷了,父母以她為榮的夢也斷了。

後來在病房裡,左燈問父親,“你……是不是……很後悔……生了我”?問完瞬間泣不成聲。

父親顯然愣住了,女兒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

隨即正面堅定地回答了女兒的問題,“不後悔!20年來,你從來沒讓家人擔心過。你得這個病,是因為你太乖巧了。我是老來得女,你是爸媽的掌上明珠,可能我平時不太會說話,但你對整個家庭的重要性,還需要我多說嗎?

你是我的一條命,也是你媽的一條命。小時候,爸爸帶你騎自行車時出了車禍,那次事故,在你眼眶上留下了一個疤。每次想起,我都恨不得打死我自己!你要啥有個三長兩短,我和你媽都沒法活下去了……”

左燈這才意識到,父愛如山,原來父親的那些沉默裡,藏著這麼深沉的愛。

“我不需要你功成名就,不需要你出類拔萃。你什麼都不用做,你就做我的女兒。”父親拼命地抑制住淚水,終於將對女兒的愛,宣之於口。

那些積攢了二十幾年的誤解,在這一刻,終於瓦解了。

因為這場大病,做父母的,好像也跟女兒一起,經歷了一場抽筋剝骨的蛻變。

母親也開始試著和女兒敞開心扉,聊一些以往說過的心裡話。家裡的飯桌,也從曾經的相對無言,到現在父親努力調節氣氛。

甚至,他們還學會了說“抱歉”。

“以前的很多事情,是我們做得不太好,現在想想,有可能是造成你抑鬱的重要原因。那些無心之過,你別太放在心上,經歷了這件事,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當父母。我和你媽都希望你健康快樂。”

聽了父親的話,左燈眼眶溼潤。

03.38天,15萬字,《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

人說,心病還須心藥醫。在左燈短短的25年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抑鬱中度過的。非常不快樂。

在確診的那一天,左燈忽然有些釋然。原來自己的這些行為是因為生病了啊。

也因為這場大病,讓她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徹底消除。以往那些猜忌和缺愛,都就此說開。

父親不厭其煩地坐在並床邊上,對女兒說“我們很愛你”“我們不能失去你”“你是我們這輩子的牽掛”……說著兩人都覺得非常肉麻,不好意思起來。

但父親依然紅著臉,笨拙地說給女兒聽。他就是要讓女兒知道,他們真的很愛很愛她。

“要平安地活著。”這一次,左燈對自己說。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38天后,左燈出院。她把自己的這次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記錄下了從自己得抑鬱到在醫院接受治療,最終治癒的這段經歷。

很多人看過之後都說,非常羨慕她有這樣好的父母。

左燈看到之後只是笑笑。今年5月份,她在寧波書城做新書分享時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和人們的人生遭遇一樣,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家庭是癥結,是桎梏,也是守護,是歸宿。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美,每個家庭也有每個家庭的痛。我們浸潤期間,只要做到愛就好了。

缺愛,是造就很多問題的根源;同樣,愛,可以治癒一切。

"

在共同的命運面前,人們會發自內心地自發凝聚起來。正是因為大家都是脆弱的,所以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扶持著,這種感情不摻雜一店私慾和個人情感。

照片中的女孩看起來漂亮可愛,笑容甜美,典型治癒系的長相,是那種可以靠顏值吃飯的女孩子。即使不是,也好像會被全世界疼愛一樣。可是誰能知道她身上的故事呢?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01.生日前夕,被父母“騙”進精神病院

2018年1月6日這一天,是左燈的生日。

像往年一樣,有很多朋友,甚至有一些是千里迢迢跑來給她過生日的人,大家一起唱歌,分吃蛋糕,每個人都祝她生日快樂。

可她心裡卻想著:我真的好想去死啊……

她並沒有說謊,就在幾天前,也就是元旦當天,左燈趁父母不在家時,吞了很多抗抑鬱的藥物,試圖自殺。

不知過了多久,母親推門喊道:“女兒,吃飯啦……”

左燈嘴裡含糊不清地應著:“對不起……我要走了。”

母親看著散落一地的藥盒,趕緊扶起她,哭喊著:“你怎麼能幹這種傻事!你讓媽媽怎麼活啊……”

慌亂間,她趕緊找鄰居送女兒去了醫院,一邊電話通知丈夫。

被120送進醫院後,左燈立馬被插上了洗胃的管子。

母親終於承受不住,跌坐在醫院大廳裡崩潰地大哭起來;父親為了早點見到女兒,一路連闖了好幾次紅燈。看到女兒沒事後,父親眼裡充滿了淚花,說話也無比溫柔起來,甚至帶著明顯的顫抖。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可是這一刻,這些都無法觸動左燈的心,她想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走開,包括父母。

看著女兒這樣糟糕的狀態,父親當即做了一個決定。

在被搶救過來的第二天,父親以帶左燈去“配藥”為由,和醫生裡應外合,將她送進了精神病院。

幾天後,在這裡,她迎來了自己的25歲。

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左燈的病情不斷髮作:尖叫、崩潰、昏厥。母親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女兒是被“惡鬼”附了身,自己瞞著家人去寺裡燒香拜佛,祈求女兒早日平安。

父親則剋制了很多。每當女兒問,“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偏偏我得了這個病?”

他就會用從網上查到的資料,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女兒解釋,“得這病的又不是你一個人。202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你沒看到嗎?今年冬天的精神病人都‘爆倉’了,各地的精神病院都在擴建,你一點都不孤獨。”

左燈一邊佩服父親如此冷靜;一邊又厭恨父親的冷靜。

後來她才知道,父親這份冷靜的背後,其實藏著驚濤駭浪。

決定將女兒送進精神病院那晚,父親一夜沒閤眼。

那段時間,父親每天都像行走在刀尖上一般,生不如死,卻又為了鼓勵女兒樂觀,日日為她讀一些網上看到的搞笑段子,強顏歡笑。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精神病院”,每個人在聽到這個詞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產生不好的印象。罵一個的時候,說他是神經病;說一個人行為不正常的時候,就說他來自精神病院。

所以父母對外一直諱莫如深,當別人問起時,就用“在旅遊”三個字搪塞過去。

這裡確實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

有坐一天一動不動的人,有走廊裡突然脫掉鞋子狂奔的人,有突然放聲唱歌的人……

跟左燈關係不錯的是病區裡的一個弟弟,除了在吃藥和做早操這些時間外,他們會聚在一起打牌。

有一次,一個狂躁症的阿姨不停地問弟弟,“你的夢想是什麼?”

弟弟回答,“活著”。

誰知道,牌局剛一結束,伴隨著一聲尖叫,弟弟便倒地不起,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父親見狀,一把將弟弟抱到床上,口中大喊道,“快叫護士”。然後迅速地往弟弟嘴裡塞了一把牌。以免弟弟咬傷舌頭。

左燈看著弟弟心電圖的起伏波動,心裡一遍遍想著他剛剛回答“活著”時的眼神,是那麼的堅定與果敢。

活著,是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卻是他們這些人,拼了死命捍衛的夢想。


02.校園暴力和原生家庭下,誰都躲不過的“情緒感冒”

抑鬱最折磨人的,有一點就是,不自控地思考“意義”這個東西。

活著,有什麼意義?

工作,有什麼意義?

吃飯,有什麼意義?

當一個人連吃飯都覺得艱難的時候,他可能真的對生活充滿了興趣。

1993年,左燈出生於浙江寧波,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企業職工。左燈是父母“老來得子”。

左燈還有一個哥哥,但她從小就知道,哥哥是抱養來的。

因為父母婚後,母親長期沒有懷孕跡象,百般嘗試後,他們聽說有“抱子得子”的說法,這才領養了哥哥。巧的是,第二年,便有了左燈。

按理說,左燈才應該是父母圍著轉的那一個。可是偏偏哥哥經常生病,父母自然就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哥哥身上。

從小看多了父母愁容的左燈,自然希望變得優秀些。這樣父母才能注意到她,以她為驕傲。

所以,不自覺地,左燈漸漸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接納和認可他。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但也正是這點,讓左燈遭遇了校園暴力,她漸漸變得敏感、自卑,內心充斥著不安全感。她回家告訴父母,得到的卻是“這都是孩子間的玩鬧”“你要多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原因”的回覆。

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時候的左燈,就已經被抑鬱盯上。這種情緒上感冒正在吞噬著這個女孩,只等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考前三個月的時候,各種奇奇怪怪的症狀在左燈身上浮現:注意力難以集中,腦子裡總是重複響起一段音樂……左燈依然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最嚴重的的時候,是一天下午,放學回家的路上,河邊有個媽媽抱著嬰兒。一想到這個嬰兒今後也會遭遇考試、排名,左燈突然有了一種衝動,想把他們推進河裡去。

就在那一瞬間,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她瘋狂地跑回家,對著父親哭喊到,“爸爸,我要是考不上一本怎麼辦?那我就不活了。”

父親依然是那副剋制、理性的樣子,他安慰女兒,“你讀書太累了,休息一下,讓你媽給你做點好吃的。”

左燈只能是欲哭無淚,越是狂躁,越是覺得是自己心理素質太差的問題。越是自我懷疑,現實就越不能如自己所願。

沒能考上一本的左燈,就此一蹶不振,她的“優秀”夢徹底斷了,父母以她為榮的夢也斷了。

後來在病房裡,左燈問父親,“你……是不是……很後悔……生了我”?問完瞬間泣不成聲。

父親顯然愣住了,女兒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

隨即正面堅定地回答了女兒的問題,“不後悔!20年來,你從來沒讓家人擔心過。你得這個病,是因為你太乖巧了。我是老來得女,你是爸媽的掌上明珠,可能我平時不太會說話,但你對整個家庭的重要性,還需要我多說嗎?

你是我的一條命,也是你媽的一條命。小時候,爸爸帶你騎自行車時出了車禍,那次事故,在你眼眶上留下了一個疤。每次想起,我都恨不得打死我自己!你要啥有個三長兩短,我和你媽都沒法活下去了……”

左燈這才意識到,父愛如山,原來父親的那些沉默裡,藏著這麼深沉的愛。

“我不需要你功成名就,不需要你出類拔萃。你什麼都不用做,你就做我的女兒。”父親拼命地抑制住淚水,終於將對女兒的愛,宣之於口。

那些積攢了二十幾年的誤解,在這一刻,終於瓦解了。

因為這場大病,做父母的,好像也跟女兒一起,經歷了一場抽筋剝骨的蛻變。

母親也開始試著和女兒敞開心扉,聊一些以往說過的心裡話。家裡的飯桌,也從曾經的相對無言,到現在父親努力調節氣氛。

甚至,他們還學會了說“抱歉”。

“以前的很多事情,是我們做得不太好,現在想想,有可能是造成你抑鬱的重要原因。那些無心之過,你別太放在心上,經歷了這件事,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當父母。我和你媽都希望你健康快樂。”

聽了父親的話,左燈眼眶溼潤。

03.38天,15萬字,《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

人說,心病還須心藥醫。在左燈短短的25年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抑鬱中度過的。非常不快樂。

在確診的那一天,左燈忽然有些釋然。原來自己的這些行為是因為生病了啊。

也因為這場大病,讓她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徹底消除。以往那些猜忌和缺愛,都就此說開。

父親不厭其煩地坐在並床邊上,對女兒說“我們很愛你”“我們不能失去你”“你是我們這輩子的牽掛”……說著兩人都覺得非常肉麻,不好意思起來。

但父親依然紅著臉,笨拙地說給女兒聽。他就是要讓女兒知道,他們真的很愛很愛她。

“要平安地活著。”這一次,左燈對自己說。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38天后,左燈出院。她把自己的這次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記錄下了從自己得抑鬱到在醫院接受治療,最終治癒的這段經歷。

很多人看過之後都說,非常羨慕她有這樣好的父母。

左燈看到之後只是笑笑。今年5月份,她在寧波書城做新書分享時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和人們的人生遭遇一樣,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家庭是癥結,是桎梏,也是守護,是歸宿。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美,每個家庭也有每個家庭的痛。我們浸潤期間,只要做到愛就好了。

缺愛,是造就很多問題的根源;同樣,愛,可以治癒一切。

16歲抑鬱症,25歲進精神病院終痊癒:治癒心病的,永遠都是愛

左燈說,非常希望看到這本書的人,都在健健康康的情況下。

也許,是因為,只有健康的時候,才能不在她的遭遇裡,再痛一次。畢竟,如人飲水,這本書能不能給同樣患病的人們帶去治癒效果,不一定。所以希望大家能在她的故事裡,看到一個抑鬱症患者對生命的熱愛,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活著,是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卻是抑鬱症患者拼命捍衛的夢想。”她在這本書的書封上,如是寫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