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圖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宜興官林鎮的大儒村,是江南農村平常普通常見的村落,像這樣名不見經傳的村子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一般人通常也不會去到那裡。此行也是因緣際會,因為謝總心繫家鄉,又熱衷推廣書畫楹聯文化,值此謝家祠堂落成,邀請我們正社部分成員前往參觀,併為祠堂作畫,書匾、撰聯。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官林在太湖西岸的江蘇省南端,秦漢時為官亭,唐代曾稱凌霞,宋代時因官宦聚居如林始稱官林。官林鎮的正式建制始於清光緒九年即公元1883年,解放後雖然歷經鎮、鄉、公社的演變以及幾次三番的合併,官林兩字始終沿用,大儒是其轄下的一個村。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南宋初,祖居河南新野(即南陽)的名士謝瑛,字完璞、思遠,號義安,是謝纘的二十四孫,居官刑部員外郎;其子謝師仁,字元德,號寓安,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父子隨康王趙構抗金,後護駕南渡,因不附從主和而辭官,卜居常州府宜興縣,立村以號為名,稱“義安裡”,開“義安謝氏”,立宗祠為“孝思堂”,意為奉孝思念南陽故里之祖。“義安裡”因多出官員,這一帶又稱“官林”;官林多出大儒,又有名“大儒村”,今沿用。2017年,村裡族人捐款復建新祠,並準備續修宗譜,但因為歷史原因,該族宗譜盡毀,幸虧上海圖書館還有舊譜,雖有殘缺,世系不夠完全,但是始遷祖傳略中有“烏衣世胄”“文靖公謝安之裔”的明確記載。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中國古代儒家倫理中,特別注重家族的觀念,往往一個村落就生活著一個姓地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祠堂除了“崇宗祀祖”之用,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則在這裡被教育和受到處理,直至驅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說是封建禮教的法庭;祠堂也是家族的社交場所,族中各房子孫平時在此辦理婚、喪、壽、喜等事;有的宗祠附設學校,族人子弟就在這裡上學;此外,還是族親們商議宗族重要事務的會聚場所。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謝姓在《百家姓》排名第34位,主要來源是:傳說中任姓謝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姜姓謝氏已有2800年的歷史,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東西謝營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為得姓始祖。以後,陸續南遷到山東、湖北、湖南、四川、陝西、雲南、貴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國至南北朝時,謝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到明朝,因為進入廣東,並且發展到臺灣,成為東南地區的名氏大姓。謝姓以郡望為堂號外,還有威懷、安晉、東山、寶樹堂號。在當今中國姓氏中,謝姓排行在第24位,人口較多,有1000來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二。又查了一下,謝纘是魏朝時典農中郎將,他是從陳國陽夏(即河南太康)遷居到的會稽山陰,為會稽東山一脈之始祖,其後人遂有會稽郡之稱。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所謂因緣際會,是指三個事情。

一是,我們一行進村下車之後,一眼看到的就是謝家祠堂外面河邊的“孝思”亭。巧合的是我們蘇州有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名叫謝孝思,1905年出生於貴州,2008年在蘇州逝世,畢生心血傾注於繪畫、書法的研究與創作,而且對於蘇州園林名勝古蹟和文物的保護功不可沒。

二是,此為謝總故鄉,算起來即是謝瑛、謝師仁之族中後人;而江野本名趙坤全系宋太宗三十七代世孫,與康王趙構同宗。冥冥之中,也是溯源可追,不失為美談佳話。

三是,大儒二字刻骨銘心,我少年時代曾經生活在平江路一帶,大儒巷是日日走過的必經之路,大儒小學也經常片區活動跟著老師們進進出出。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所以,接下來的活動就異常活躍,既有《河北兵馬大將軍同康王抗金圖》這樣的歷史描繪,也有《澤世綿遠》的畫卷展現,正社詩人趙蔚伯還與村民交流探尋古往今來,寫下楹聯三付:

東山世澤芝蘭樹,燕翼家聲儒雅風。

耕讀情懷義安裡,孝思派衍大儒村。

滆瀆載蔥靈,寓安澤世綿綿瓞;官林承洙泗,衣錦增光赫赫功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畫家柳承宗也吟詩一首:大儒村裡起新甍,謝氏祠堂又誕生;魏晉清流承血脈,江山不讓煥英名。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五常五德,崇尚德學孝道,宗祠文化,宗親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也是當今社會提倡迴歸傳統文化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

宜興官林大儒村,探尋謝氏宗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