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換積分 積分兌換可抵錢 義烏垃圾分類有妙招

義烏 生活奇葩說 環境保護 經濟 浙江新聞 2019-07-09
垃圾分類換積分 積分兌換可抵錢 義烏垃圾分類有妙招

義烏:垃圾分類 桶車對接 義烏商報資料圖

最近,垃圾分類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了。垃圾怎麼分?幹垃圾、溼垃圾到底怎麼區別?……看似小問題的垃圾分類,正成為牽動全社會神經、亟須破解的重大民生問題。

如今,在義烏,垃圾分類是新時尚,更是新共識。今年以來,一種“互聯網+智能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正在義烏逐漸鋪開。

7月6日,家住江濱社區江濱四園的陳阿姨如往常一樣提著一大袋垃圾下樓。來到小區的垃圾分類設備前,陳阿姨將這個裝滿紙板、玻璃、泡沫等垃圾的垃圾袋,貼上特有的二維碼“身份證”標籤後,隨即扔進了垃圾分類設備。沒過一會兒,陳阿姨的手機上就實時顯示出此次垃圾投遞獲得的獎勵積分。這個積分可以前往不遠處的江東世紀聯華進行相應折扣的購買,也可以兌換土雞蛋、花茶、大米等物品。

“一開始,我對於垃圾怎樣分類還是搞不清楚,有些垃圾不知道丟哪兒。但是經過這個垃圾分類的系統推廣,我只要按照系統指定的進行分類就可以,很簡單。”陳阿姨說,兩個月試運行以來,她已經通過積分兌換了不少東西。“垃圾分類不僅利於環境保護,還能有收益,我們都願意積極參與。”

陳阿姨所指的系統,是目前已在義烏江濱四園、臨江社區、新科花園、東方國際村等多個小區推廣的智能生活垃圾分類系統。這個系統只需要市民將廚餘和廁所之外的所有乾淨的幹垃圾,如紙箱、塑料、金屬、廢電器、舊衣物等,積攢到一個規定大小的環保袋中,投遞到規定的地點,即可獲得積分,積分通過其雲生態互聯平臺,可獲得諸多的福利激勵。

“裝滿我們特製的環保袋,就可以獲得10個積分。10個積分在相應的超市內可以直接抵扣4到5元現金。”系統開發商、浙江豐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孫雷介紹說,15年前,他就已經關注循環經濟。在走訪考察德國、日本等垃圾分類先進國家後,2016年,他把垃圾分類的落腳點放在了低價值廢品。

據調研,塑料、金屬等低價值廢品,市民收集率普遍較低,卻佔到生活垃圾重量的50%、體積的80%。由於拾荒者只揀取高價值廢品,因此佔廢品比例70%的低價值廢品無人揀取,而流向了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成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矛盾,也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在張孫雷看來,垃圾分類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市民對於垃圾分類的意識也需要逐漸提高。讓市民從低價值廢品“只分一類”的簡單方式開始垃圾分類,培養起垃圾分類的習慣,使市民家中逐漸實現“易腐垃圾在廚房、廁所垃圾在廁所”的家庭垃圾分類管理,為全面推動居民生活垃圾四分類法奠定了基礎。

今年3月,該智能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在義烏開始試點,截至目前,達成合作已有30多個小區,並已在5個小區投放近60個智能垃圾櫃,收集了10噸垃圾。張孫雷表示,今年計劃在義烏投放250個智能垃圾櫃,覆蓋5萬戶義烏居民。

(原標題《垃圾分類換積分 積分兌換可抵錢 義烏垃圾分類有妙招》,原作者王婷。編輯童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