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養藝術嗅覺?“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首試演出前導賞活動

相信大家有一個共同經驗,看完影評以後還想再看一次電影。專業角度的點評讓你提高了對作品的鑑賞能力,這在藝術領域普遍適用。而在今年8月24日開啟的“2019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也將公益導覽活動納入到這次演出季中,這是演出季17年來首次嘗試在演出開始前對觀眾進行藝術培養。

想培養藝術嗅覺?“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首試演出前導賞活動

“觀眾對劇目的理解不到位,我們給他們在演出前做文化方面的鋪墊。比如在話劇《北京人》上演之前從文學角度做公益講座,讓文化市民理解演出的用心;《放牛班的春天》演奏開始前請專業人員從電影角度進行導賞;對《牡丹亭》中崑曲的唱詞、舞美等角度進行講解等。”後院讀書會會長宋黎娟介紹。

4個月上演17臺共21場中外精品

在8月24日至12月29日為期近4個月的時間裡,將上演17臺共21場中外藝術精品,涵蓋話劇、器樂獨奏(鋼琴、小提琴等)、合唱、室內樂、輕音樂、流行樂、崑劇、芭蕾舞、交響樂在內九個高雅藝術門類。“我們從各個類別裡挑選中外藝術精品,每年有幾個很受歡迎經典保留劇目。在古典音樂方面保留30%,創新的節目佔70%。”深圳市演出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鈺談到選曲時說。

作為“2019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的開幕演出,曹禺先生代表作之一的《北京人》將於8月24日、25日在保利劇院連演兩天。繼《冬之旅》之後,導演賴聲川再次攜手曹禺之女萬方合作《北京人》,劇雪、孔維、閆楠、何沄偉等擔任主演,知名音樂製作人李泉創作及演唱主題曲。

想培養藝術嗅覺?“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首試演出前導賞活動

曾經是“現象級”的話劇《蔣公的面子》,將於11月再度來到深圳。這部出自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本科生溫方伊學年論文作品的話劇,從2012年首演至今,已經演出近400場。相比當年的青澀,經過這麼多年的打磨,作品更加純熟,演員更加自如。

想培養藝術嗅覺?“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首試演出前導賞活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傾注了湯顯祖畢生的思想感情的《牡丹亭》中,這句的題記被世人傳頌。12月15日,這部極具浪漫主義,完美詮釋了湯顯祖“至情說”的傳世鉅作,以臺灣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編的青春版崑劇的形式在華夏藝術中心上演,這是白先勇與湯顯祖隔著400年的時空對話。

袁芳攜手澳門中樂團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2019年是個偉大的年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澳門迴歸祖國20週年、深圳建立經濟特區40週年、《梁祝》誕生60週年……在今年演出季,讓我們重溫經典,回望歷史,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

想培養藝術嗅覺?“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首試演出前導賞活動

有“東方帕格尼尼”之稱的世界級小提琴家呂思清,被國內外媒體稱為“最傑出的《梁祝》詮釋者”,他將攜手香港著名鋼琴演奏家鄭慧博士,於9月15日在深圳音樂廳聯袂奏響這首名曲,紀念深圳建市40週年。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暨澳門迴歸20週年,代表澳門藝術水準的文藝團體——澳門中樂團,將時隔一年半之後再度來深獻藝,這次還將聯手著名的鋼琴演奏家袁芳,於11月16日在深圳音樂廳帶來一場《春天的故事》音樂會。除了一系列別開生面、精心挑選的民族管絃樂作品以外,本場音樂會的中國近現代又一部經典的器樂協奏曲——《黃河》鋼琴協奏曲更是堪稱亮點。

“這是我第二次和民族樂團合作,在一些細節上做了特別的處理。比如第三樂章激昂的部分時竹笛吹奏出來的,悲愴的時候是用琵琶的顫音表達而不是撥絃樂器,”袁芳講解說,“《黃河》經久不衰,在編排上有一定難度,在演繹它的時候我會想到老一代歌唱家曾經演唱的場景,讓人非常感動。”

除此之外,《我和我的祖國》黑鴨子組合&韓旭深圳演唱會也將用作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暨澳門迴歸20週年。

最低票價低至80元

為了讓更多觀眾們走進劇場,演出季秉承低票價、高品質的原則,本季演出季整體降低了票價,最低票價低至80元。在“深演賞悅會”微信公眾號上購票還能享受9折優惠。

“演出季走過17年,隨著深圳演出市場的發展繁榮,雖然成本在上漲,但是一直沒有變的是票價”,徐鈺說,“17年前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7年前,深圳的劇院、演出公司少,市場需要我們來引導,甚至需要領掌的工作人員;在發展階段,我們的任務是培育市場,雖然買票人少但也得頂住成本等各方面壓力;目前是演出市場繁榮階段,劇場、項目多,名家名團來深圳也多,但是深圳得市場和北上廣深差距依然很大。”

【記者】郭悅

【作者】 郭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