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藝術 美術 書法 國畫 京華網 2017-06-08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文:王留鍵 謝國正 高喜來

舒山是葉建民的筆名,當代書畫家成千上萬,但很少像舒山那樣,既有淵博的學識修養,又有高尚的人格品德;既有國學的傳統功底,又有創新的開派立說。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書畫創作中始終飽含著愛國激情,因實就事地把客觀現實傾注筆端,展現出一幅幅壯美的畫卷。

精忠愛國 滿腔熱血注筆端

舒山自幼拜先賢,先憂天下後思安。

春蠶到死絲方盡,化作白繭暖人間。

——舒山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2016年,中國南海形勢緊張之際,一幅題為《守望》的中國畫風靡網絡。畫面中海浪的巨石上挺立著一隻栩栩如生的雄鷹,時刻準備著捍衛中華海疆。大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之勢。畫面的題字為“觀南海、望西沙、九段線內是我家”。落款是“歲次丙申之夏,寫於南海仲裁之前”,代表著中華兒女的心聲,使那些覬覦中華領土者聞風喪膽,這幅畫作者正是舒山。網友鐵匠留言:“先生筆下的雄鷹,身披鎧甲、怒目圓睜、雙腿如弓、鐵啄如刃,隨時準備振翅搏擊,斬盡妖魔鬼怪。足見其功力雄厚,主題突出,不愧為大師之作。”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守望

在此之前,舒山還有力作《關天培》與《林則徐》等民族英雄形象。在為《關天培》畫作上的題字為:“抬頭看世界,低頭思國門。鴉片妖氛起,散財淨海塵。故里埋忠骨,南海蕩忠魂。如今又是非,當問天培君”。為《林則徐》的題字是:“威震南海,氣壓蠻夷。千古英賢,林公則徐”。

早在1985年,已是43歲的舒山獲准赴香港會親,首次見到自己的生身父親。百感交集潸然淚下,並揮筆寫下了《夢港島會親》一詩:“夢裡依稀幾春冬,萬水千山得相逢。把酒敘舊慰長想,親情更比酒情濃。同舟操揖見肝膽,風雲變幻識傑雄。莫道臺獨敢吠日,但見眾唾淹逆蟲。恩恩怨怨付流水,朝朝暮暮盼一統。一國兩制順民意,兩岸三通合國情。雄雞一唱港夢斷,試揩淚眼待天明”。此詩發表在政協報上,道出了兩岸人民盼望統一的心聲。

舒山常用詩、書、畫、印的特長,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儘自己綿薄之力。上世紀90年代曾兩次赴臺灣探親,寓居七個多月,以詩會友,以書會友,最常寫的句子是“一輪明月照兩岸,兩岸人心向一統”。他利用一切機會傳播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政治主張。曾先後和原國民黨副主席連戰先生等諸多當局領導交談併合影留念。舒山先生兩次赴臺探親,兩次在臺灣組織商界投資考察團赴故鄉寶丰投資考察,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9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對舒山進行了表彰,評定其為河南省臺胞、臺屬“熱愛家鄉、建設家鄉活動”先進;寶豐縣政協把舒山的事蹟寫入年度工作報告,對其進行表彰;平頂山市《文史資料》第六期以《化作梅花報早春》為題入編了舒山為家鄉經濟建設所作的貢獻。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近幾年來,舒山從學術上已進入成熟期,其藝術宗旨是:尊重先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諸子學說的精華為基,拜自然萬象為師,化前人的筆墨奧妙,順應時代的需求,與無為處而為之。創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以填補前人的空白。用舒山自己的話說:“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我雖出生在舊社會國民黨的家庭,但自幼受著新中國的教育,讀著毛澤東著作長大,又幸運地趕上中國夢的大好時機。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應使中華文化走出去,讓西方國家對中華文化予以認同。這需要全世界炎黃子孫的共同努力,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有責任有義務擔當此任。”因此舒山老驥伏櫪、筆耕不輟,用一幅幅精品佳作踐行並續寫著他愛國的激情。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鄧世昌

根深葉茂 情繫故鄉飛高遠

原為舒山一棵草,秋風過後葉枯焦。

不是根深杆堅硬,早被拾去當柴燒。

——舒山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曉月照鐵硯 朝露潤竹窗

舒山出生在河南省寶豐縣城南十八里舒山腳下葉營古村的書香世家。其祖父葉鴻章把僅有的家底用於創辦了太山廟學校,在當地也是很有名的書法家。葉建民以舒山為筆名,又以中原農夫為號,足見其飽含的濃濃鄉情。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回首圖

走進舒山現居北京的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他的祖先牌位與父母的遺像。兩邊楹聯上書:祖功宗德恩澤遠,子孝孫賢繼世長。舒山說:“故鄉是根,祖先是本,人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了根本。”今年清明節時,他回到故鄉寶丰祭祖。當朋友向他討要墨寶時,他略思片刻,揮毫寫下“寶山豐水”四個大字,對故土的懷念之情躍然紙上。

1993年,舒山與史學家潘民中、楊曉宇合著的《葉公沈諸樑考論》由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影響深遠,得到了海內外葉氏族人的認同,促成了《世界葉氏宗親會》在葉縣成立。許多國家的葉氏華人紛紛組團參加,增進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繁榮了家鄉的旅遊業,為家鄉的經濟振興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以藝謀生 路漫漫兮修遠兮

朝朝暮暮急就章,不堪回首細思量。

坎坎坷坷翰墨路,七十已過興未央。

——舒山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村婦圖

舒山3歲隨祖父學顏體書法,祖父要求他要像顏真卿那樣處世為人。隨母親學國畫,並教他簡單的詩詞。13歲以能寫會畫馳名鄉里;14歲時,為擴大視野他肩背書袋,以書畫謀生,外出遊學十幾年,走名山、涉大川,吃百家飯,讀無字書;寫標語、寫花鳥字、畫布景、畫宣傳畫、沿街串巷為老人畫像。步履江河南北,足跡走遍大半個中國,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內涵。他始終牢牢記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的古訓。遊學期間,數十遍抄寫新華詞典,奠定了文字基礎,他嗜書如命,讀過許多古典名著,夜以繼日地把很多唐詩宋詞爛熟於心。曾漫步孔林,祭奠儒家宗師;攀登武當,探索道家哲理;借宿少林,目睹佛家真諦;佇立於敦煌,臨摹在藝術殿堂,為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當舒山青年時期,“文革”風暴席捲全國。因有從不相識的父親在臺灣,成了有海外關係的反革命家庭,又因小時候拿碎菸葉到西山換過紅薯幹被打成投機倒把分子,數次被批鬥。無奈之下舒山攜母連夜奔走異鄉,在當地成為一位語文教師,異地任教8年間,曾三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黨的三中全會後,舒山重返故里,1980年在寶丰創辦了《舒山書畫社》,這期間以書法、篆刻、繪畫為主,自給自足;撰寫碑文,替人編寫家譜、作詩、填詞為輔,收入有餘。常以捐資助學、捐資濟困的實際行動來安慰“吃百家飯長大”的報恩之心。舒山常說:“是傳統國學給我了做人的準則,是中國書畫養活了我和我的全家。”

虛心向學 他將上下而求索

望先賢而興嘆,觀古今而圖強。

——舒山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櫻花紅陌上

改革開放後,舒山憑著詩、書、印、畫的造詣,如魚得水,自力更生,迅速脫貧,並提前進入小康。他38歲成家,40歲得女,42歲得子,1985年蓋起了兩層樓房,兒女雙全,其樂融融。周圍人都交口稱讚,親戚朋友更是認為舒山了不起,他卻表示,自己的這點雕蟲小技養家餬口還算可以,但要想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書畫家,把名字留在中國書畫史上,能創出傳世之作,那還要重新揚帆啟航,向藝術的海洋深處探索,在有生之年爭取到達光明的彼岸。

1986年他進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在著名書法家郭全忠老師的指導下,以書法理論考試99分、實寫考試98分的成績名列全市第一名,獲全國優秀學員證書。

1989年又拜書法理論家周俊傑(魯巖)為師,給其批改作業3年,才甩掉了俗氣的帽子,向藝術殿堂邁進。

1992年~1994年在中國書協辦的學習班上學習,得到了歐陽中石、沈鵬、劉藝、劉炳森、孫伯祥等名師的真傳,同時舒山也帶著批判性的心態接受各位老師的觀點。他常常告誡他的學生,臨帖不要臨今人,因今人的作品還沒經過歷史的沉澱,且都帶有世俗的偏見,他們雖是行業的領袖,但未必都有真才實學,放在歷史長河中,也未必能站得住腳跟。舒山初臨唐揩,以求方圓;又臨篆隸,以探其源;再臨鍾張二王,以窺其情;後臨章草數十年,以求其變。舒山說:“臨帖千萬莫浮滑,臨遍古帖自成家。”他臨帖絕不隨意調換,先求形象再求神采,每逢動筆之前都要仔細思索原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思想動態,牢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古訓,反反覆覆地深鑽細研;年復一年地“三更燈火五更雞”,漫遊在筆墨的藝術海洋;日復一日“衣帶漸寬終不悔”,向著書畫巔峰攀登。

一個花甲過去了,舒山已步入老年,但他仍然堅持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認認真真地揣摩著歷代大師們的用筆用墨方法,仔仔細細地觀察著自然界的千變萬化,精益求精地創作著每幅作品。按他的話說:“我天性愚鈍,越學越覺得自己無知。”其實不然,在筆者看來,舒山不僅學識淵博,有問必答,而且多才多藝,書法(真、草、隸、篆、行)樣樣皆通;國畫(山水、人物、花鳥)件件皆精,以及篆刻和詩詞楹聯都有很深的造詣。

畫裡畫外述說家國情懷——談書畫家葉建民的藝術創作

自畫像

學有所成 傳承中國書畫

一棵衰草任飄零,應水舒山寄此生。

翰墨丹青何處灑,碧荷破蕾滿塘紅。

——楊曉宇

舒山雲起,應水鶴鳴。

——潘民中

這是兩位史學家對舒山的評價,歐陽中石先生評價說:其書法,運筆自然、師古不泥、大氣磅礴、筆勢飛揚流動,且書風具有暢達俊逸的筆韻。線條厚實飽滿,筆墨變化多姿,瀟灑飄逸。既有蒼勁的氣勢,又有溫柔秀雅的情懷,堪稱極品之作。文學泰斗、新華詞典編輯組組長、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曹先擢先生這樣評價:舒山的中國畫具有深厚的功底,畫面構圖活脫,用色古豔沉著,整體表現精到,筆歌墨舞,美不勝收。

“功夫不負有心人”,足見舒山的書畫造詣之深。當被問起對此有何感想時,答道:“學道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在我有生之年,研究、傳承中國書畫責無旁貸。中國書法、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我們有責任把她推廣開來。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整個炎黃子孫的事情,中國畫應該守住老祖先留下來的筆墨底線,儘量用書法的線條表現事物的本質,突顯書畫同源(中國畫叫‘寫’而不叫畫)的中國學說。中國書法更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門用線條表現的高雅藝術。作為國人,必須遵循歷代先賢的優秀傳統,古為今用加以傳承。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為偉大民族的復興盡一點微薄之力。”

交談之餘,不禁欣喜:又一個真正的書畫大師已從民間走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