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

(導讀:農村大媽郭鳳怡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喚醒了藝術界對中國本源文化的關注。郭鳳怡現象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次覺醒,那些植根於本民族文化土壤的藝術家,才能成為世界影響力的藝術家,那些西化風潮的藝術家反而被國際學術界鄙視。)

"

(導讀:農村大媽郭鳳怡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喚醒了藝術界對中國本源文化的關注。郭鳳怡現象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次覺醒,那些植根於本民族文化土壤的藝術家,才能成為世界影響力的藝術家,那些西化風潮的藝術家反而被國際學術界鄙視。)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掃二維碼,在“中國名家書畫網”推送文章和作品)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

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1942 - 2010)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傳奇女性,她的創作主題、思想和結構均來自中國傳統的思想體系、包括古老的宇宙觀、傳統醫學、上古傳說、易經、河圖洛書、自然與風水等,這些元素也激發了歷史中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卻又被當今社會所忽視。郭鳳怡起初為了減輕疾病的痛苦而開始練習氣功,但之後伴隨著對生命哲學的不斷體悟,許多視覺幻像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而這些幻象又必須通過紙筆表達,郭鳳怡在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開端無法解釋為什麼要畫及畫什麼,往往最後完成時才能顯現端倪。通過這些作品,郭鳳怡聚焦於傳統與當代思想之間的關聯,將深藏和根植於中國的文化記憶加以保存。視覺和知識的關係通過郭鳳怡在紙上流動的萬根墨線傳達出來,給予了今天的世界以深刻的啟示,同時也使繪畫行為本身成為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創造性的日常事件。

張頌仁評論郭鳳怡:

作為美術界的現象,郭鳳怡對當代的啟示在於她那種完全獨立於“現代”之外的世界觀,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被正統官方體系認可的文化體系已將她這類基於傳統宇宙觀的文化知識完全異化為化外奇觀。我們面對她這種繪畫,已不能復原作者原意作為天人感應的圖解,而只好從美術的範疇為這個現象找尋一個立足於“創作”的位置。

從她身上我們不僅看見舊世界觀在這時代苟且偷生的方法,也讓我們窺見“科學”時代以前的人天互通和把歷史融入當下那種宏達的民間自信。

高士明評論郭鳳怡:

郭鳳怡的圖像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錯綜複雜之物,曲折迂迴,令人困惑。她的畫面是一個個謎語,是玄思冥想的工具,自成系統,卻是我們的智性不可企及之處。對於我們,是難以擺脫的迷津,對於她自身,則是一種迷悟。對郭鳳怡來說,繪畫是一次朝向內部的旅行。在晦暗不明、歧途遍佈的內部,循著畫筆一次次接近核心卻永遠無法抵達。郭鳳怡的圖像始終在訴說著某種無法閱讀的敘事。這些敘事可能互相補充和連接,也可能互相矛盾和對立;由繁密線條所構造起的形體也一樣,互相套接,彼此包含。這種無窮鏈接狀態下的圖像模態模擬出一個不可經驗的可能世界。我們有幸窺見通往另一現實的通道,通道的鑰匙卻不在我們手中。那只是暫時洩露的關於世界的機密。

就郭鳳怡本人而言,繪畫是一種“寫實主義”,一種對於日常世界之內、經驗世界之外的不可企及之物的精確“現- 象”。

文章來源網絡

"

(導讀:農村大媽郭鳳怡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喚醒了藝術界對中國本源文化的關注。郭鳳怡現象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次覺醒,那些植根於本民族文化土壤的藝術家,才能成為世界影響力的藝術家,那些西化風潮的藝術家反而被國際學術界鄙視。)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掃二維碼,在“中國名家書畫網”推送文章和作品)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

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1942 - 2010)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傳奇女性,她的創作主題、思想和結構均來自中國傳統的思想體系、包括古老的宇宙觀、傳統醫學、上古傳說、易經、河圖洛書、自然與風水等,這些元素也激發了歷史中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卻又被當今社會所忽視。郭鳳怡起初為了減輕疾病的痛苦而開始練習氣功,但之後伴隨著對生命哲學的不斷體悟,許多視覺幻像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而這些幻象又必須通過紙筆表達,郭鳳怡在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開端無法解釋為什麼要畫及畫什麼,往往最後完成時才能顯現端倪。通過這些作品,郭鳳怡聚焦於傳統與當代思想之間的關聯,將深藏和根植於中國的文化記憶加以保存。視覺和知識的關係通過郭鳳怡在紙上流動的萬根墨線傳達出來,給予了今天的世界以深刻的啟示,同時也使繪畫行為本身成為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創造性的日常事件。

張頌仁評論郭鳳怡:

作為美術界的現象,郭鳳怡對當代的啟示在於她那種完全獨立於“現代”之外的世界觀,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被正統官方體系認可的文化體系已將她這類基於傳統宇宙觀的文化知識完全異化為化外奇觀。我們面對她這種繪畫,已不能復原作者原意作為天人感應的圖解,而只好從美術的範疇為這個現象找尋一個立足於“創作”的位置。

從她身上我們不僅看見舊世界觀在這時代苟且偷生的方法,也讓我們窺見“科學”時代以前的人天互通和把歷史融入當下那種宏達的民間自信。

高士明評論郭鳳怡:

郭鳳怡的圖像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錯綜複雜之物,曲折迂迴,令人困惑。她的畫面是一個個謎語,是玄思冥想的工具,自成系統,卻是我們的智性不可企及之處。對於我們,是難以擺脫的迷津,對於她自身,則是一種迷悟。對郭鳳怡來說,繪畫是一次朝向內部的旅行。在晦暗不明、歧途遍佈的內部,循著畫筆一次次接近核心卻永遠無法抵達。郭鳳怡的圖像始終在訴說著某種無法閱讀的敘事。這些敘事可能互相補充和連接,也可能互相矛盾和對立;由繁密線條所構造起的形體也一樣,互相套接,彼此包含。這種無窮鏈接狀態下的圖像模態模擬出一個不可經驗的可能世界。我們有幸窺見通往另一現實的通道,通道的鑰匙卻不在我們手中。那只是暫時洩露的關於世界的機密。

就郭鳳怡本人而言,繪畫是一種“寫實主義”,一種對於日常世界之內、經驗世界之外的不可企及之物的精確“現- 象”。

文章來源網絡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郭鳳怡現象

批評家不具備藝術認知力

最近炒得比較熱鬧的一個“藝術家”是郭鳳怡,我用雙引號的意思是因為她到底是不是一個藝術家尚處於爭議的狀態中。

我很奇怪,我們的批評家怎麼了?因為看不懂藝術作品,還是因為是藝術家的橫空出世如此乍眼,而自己之前竟然沒有注意到她,或者是這個現象其實直接說明了批評家們根本就沒有真正的鑑別能力,更糟糕的是,如果一言不發地接受,這是不是就說明了批評家自己也默認了這種無能?因此他們堅決地要把這個“異端“給打倒!

人們可以容忍那些製作行畫的人公然頂著藝術家的旗號招搖過市,卻不能容忍一個被國際所接受的大藝術家。他們可以動用各種學說,製作出各種大帽子,質疑她的藝術家身份:這是美帝主義滅我中華、亡我大漢藝術(文化)不死之心在搗亂(作祟),不知從哪裡搞出來一個根本不是藝術家的藝術家來羞辱中國當代藝術和藝術家,讓世人看到,中國根本就沒有什麼當代藝術,連這樣的貨都上了!可問題是,中國的幾大金剛莫不都是這種國際搗亂的結果嗎?我就不明白,為什麼美帝國主義的人總跟錢有仇,難道 他們花的錢實際是公家的麼?用大把的錢來買一個“非藝術品”,以此來來達到諷刺根本就沒有具體對象的“中國當代藝術”。這算是一個國家行為嗎?我想那麼“明目張膽”地、“有組織”地進行這件事,肯定不會是個人行為,私人收藏家的行為?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們的藝術可是把上限定在人工製品上,按照這個要求,一把手斧也是藝術品。當然藝術史的心胸沒有這麼“寬廣”,可是藝術史上確實大量地收納了那些不知名的野人和薩滿的塗鴉、宗教活動的器物等,把它們當作藝術品啊,是大量地接納!沒有道理說製作出這些精美藝術品的人不是藝術家吧(就算是匠人,在西方也是沾了art邊的)。我們沒有理由一說到藝術家就要拿高大上的標準來套,如果非要如此,中國美協怎麼辦?

更何況,其實在長征在與郭鳳怡展開合作之時,在某種程度上是必須告訴她長征的意圖是什麼,這個告訴其實就把郭拉入了現代藝術的語境,不管他之前是做什麼的,——其實當代藝術中,有許多藝術家本身也不是藝術專業出生,也不用傳統的藝術方法,比如最近比較有爭議的一個醫生和他的手術,都可以討論——她都自動地轉變為藝術家。這是關鍵,我們的批評家們怎麼可以漠視這種轉變,沒有一個人會莫名其妙地變成藝術家的。

作者:練春海

"

(導讀:農村大媽郭鳳怡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喚醒了藝術界對中國本源文化的關注。郭鳳怡現象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次覺醒,那些植根於本民族文化土壤的藝術家,才能成為世界影響力的藝術家,那些西化風潮的藝術家反而被國際學術界鄙視。)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掃二維碼,在“中國名家書畫網”推送文章和作品)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

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1942 - 2010)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傳奇女性,她的創作主題、思想和結構均來自中國傳統的思想體系、包括古老的宇宙觀、傳統醫學、上古傳說、易經、河圖洛書、自然與風水等,這些元素也激發了歷史中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卻又被當今社會所忽視。郭鳳怡起初為了減輕疾病的痛苦而開始練習氣功,但之後伴隨著對生命哲學的不斷體悟,許多視覺幻像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而這些幻象又必須通過紙筆表達,郭鳳怡在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開端無法解釋為什麼要畫及畫什麼,往往最後完成時才能顯現端倪。通過這些作品,郭鳳怡聚焦於傳統與當代思想之間的關聯,將深藏和根植於中國的文化記憶加以保存。視覺和知識的關係通過郭鳳怡在紙上流動的萬根墨線傳達出來,給予了今天的世界以深刻的啟示,同時也使繪畫行為本身成為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創造性的日常事件。

張頌仁評論郭鳳怡:

作為美術界的現象,郭鳳怡對當代的啟示在於她那種完全獨立於“現代”之外的世界觀,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被正統官方體系認可的文化體系已將她這類基於傳統宇宙觀的文化知識完全異化為化外奇觀。我們面對她這種繪畫,已不能復原作者原意作為天人感應的圖解,而只好從美術的範疇為這個現象找尋一個立足於“創作”的位置。

從她身上我們不僅看見舊世界觀在這時代苟且偷生的方法,也讓我們窺見“科學”時代以前的人天互通和把歷史融入當下那種宏達的民間自信。

高士明評論郭鳳怡:

郭鳳怡的圖像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錯綜複雜之物,曲折迂迴,令人困惑。她的畫面是一個個謎語,是玄思冥想的工具,自成系統,卻是我們的智性不可企及之處。對於我們,是難以擺脫的迷津,對於她自身,則是一種迷悟。對郭鳳怡來說,繪畫是一次朝向內部的旅行。在晦暗不明、歧途遍佈的內部,循著畫筆一次次接近核心卻永遠無法抵達。郭鳳怡的圖像始終在訴說著某種無法閱讀的敘事。這些敘事可能互相補充和連接,也可能互相矛盾和對立;由繁密線條所構造起的形體也一樣,互相套接,彼此包含。這種無窮鏈接狀態下的圖像模態模擬出一個不可經驗的可能世界。我們有幸窺見通往另一現實的通道,通道的鑰匙卻不在我們手中。那只是暫時洩露的關於世界的機密。

就郭鳳怡本人而言,繪畫是一種“寫實主義”,一種對於日常世界之內、經驗世界之外的不可企及之物的精確“現- 象”。

文章來源網絡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郭鳳怡現象

批評家不具備藝術認知力

最近炒得比較熱鬧的一個“藝術家”是郭鳳怡,我用雙引號的意思是因為她到底是不是一個藝術家尚處於爭議的狀態中。

我很奇怪,我們的批評家怎麼了?因為看不懂藝術作品,還是因為是藝術家的橫空出世如此乍眼,而自己之前竟然沒有注意到她,或者是這個現象其實直接說明了批評家們根本就沒有真正的鑑別能力,更糟糕的是,如果一言不發地接受,這是不是就說明了批評家自己也默認了這種無能?因此他們堅決地要把這個“異端“給打倒!

人們可以容忍那些製作行畫的人公然頂著藝術家的旗號招搖過市,卻不能容忍一個被國際所接受的大藝術家。他們可以動用各種學說,製作出各種大帽子,質疑她的藝術家身份:這是美帝主義滅我中華、亡我大漢藝術(文化)不死之心在搗亂(作祟),不知從哪裡搞出來一個根本不是藝術家的藝術家來羞辱中國當代藝術和藝術家,讓世人看到,中國根本就沒有什麼當代藝術,連這樣的貨都上了!可問題是,中國的幾大金剛莫不都是這種國際搗亂的結果嗎?我就不明白,為什麼美帝國主義的人總跟錢有仇,難道 他們花的錢實際是公家的麼?用大把的錢來買一個“非藝術品”,以此來來達到諷刺根本就沒有具體對象的“中國當代藝術”。這算是一個國家行為嗎?我想那麼“明目張膽”地、“有組織”地進行這件事,肯定不會是個人行為,私人收藏家的行為?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們的藝術可是把上限定在人工製品上,按照這個要求,一把手斧也是藝術品。當然藝術史的心胸沒有這麼“寬廣”,可是藝術史上確實大量地收納了那些不知名的野人和薩滿的塗鴉、宗教活動的器物等,把它們當作藝術品啊,是大量地接納!沒有道理說製作出這些精美藝術品的人不是藝術家吧(就算是匠人,在西方也是沾了art邊的)。我們沒有理由一說到藝術家就要拿高大上的標準來套,如果非要如此,中國美協怎麼辦?

更何況,其實在長征在與郭鳳怡展開合作之時,在某種程度上是必須告訴她長征的意圖是什麼,這個告訴其實就把郭拉入了現代藝術的語境,不管他之前是做什麼的,——其實當代藝術中,有許多藝術家本身也不是藝術專業出生,也不用傳統的藝術方法,比如最近比較有爭議的一個醫生和他的手術,都可以討論——她都自動地轉變為藝術家。這是關鍵,我們的批評家們怎麼可以漠視這種轉變,沒有一個人會莫名其妙地變成藝術家的。

作者:練春海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異數”郭鳳怡

人物簡歷

郭鳳怡(1942-2010)中國西安一位自學成才的女藝術家。她的藝術實踐關注精神和形而上學層面的意義,這些元素反映了她這一代人對於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並且這些民間藝術賦予了我們特殊的歷史,神話和神祕氣質。她用毛筆在紙上描繪的作品,筆力深厚、精細飄逸,所繪形象不僅與人類的身心息息相關,同時也描繪暗示了某種靈異世界的存在。

已故藝術家郭鳳怡在這個原屬藝術淡季的7、8月再次成為了話題人物。正在舉行的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郭鳳怡作品入選了主題展“百科宮殿”;上月,藝術批評家彭德的一篇《郭鳳怡現象》質疑郭鳳怡參展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稱“無異於嘲弄中國當代藝術”,在藝術圈引發了爭議。

郭鳳怡是誰?她是如何從一名民間的“普通婦女”變身為一個“藝術家”?

結緣

郭鳳怡與藝術結緣的經歷以及她的畫絕對稱得上是藝術圈的異數。1989年,因病從工廠退休,郭鳳怡開始練習氣功而療養自己。郭鳳怡曾稱許多視覺符號和信息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必須用紙筆加以表達才可調整身體與心智的平衡,由此便開始了藝術生涯。

"

(導讀:農村大媽郭鳳怡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喚醒了藝術界對中國本源文化的關注。郭鳳怡現象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次覺醒,那些植根於本民族文化土壤的藝術家,才能成為世界影響力的藝術家,那些西化風潮的藝術家反而被國際學術界鄙視。)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掃二維碼,在“中國名家書畫網”推送文章和作品)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

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1942 - 2010)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傳奇女性,她的創作主題、思想和結構均來自中國傳統的思想體系、包括古老的宇宙觀、傳統醫學、上古傳說、易經、河圖洛書、自然與風水等,這些元素也激發了歷史中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卻又被當今社會所忽視。郭鳳怡起初為了減輕疾病的痛苦而開始練習氣功,但之後伴隨著對生命哲學的不斷體悟,許多視覺幻像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而這些幻象又必須通過紙筆表達,郭鳳怡在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開端無法解釋為什麼要畫及畫什麼,往往最後完成時才能顯現端倪。通過這些作品,郭鳳怡聚焦於傳統與當代思想之間的關聯,將深藏和根植於中國的文化記憶加以保存。視覺和知識的關係通過郭鳳怡在紙上流動的萬根墨線傳達出來,給予了今天的世界以深刻的啟示,同時也使繪畫行為本身成為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創造性的日常事件。

張頌仁評論郭鳳怡:

作為美術界的現象,郭鳳怡對當代的啟示在於她那種完全獨立於“現代”之外的世界觀,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被正統官方體系認可的文化體系已將她這類基於傳統宇宙觀的文化知識完全異化為化外奇觀。我們面對她這種繪畫,已不能復原作者原意作為天人感應的圖解,而只好從美術的範疇為這個現象找尋一個立足於“創作”的位置。

從她身上我們不僅看見舊世界觀在這時代苟且偷生的方法,也讓我們窺見“科學”時代以前的人天互通和把歷史融入當下那種宏達的民間自信。

高士明評論郭鳳怡:

郭鳳怡的圖像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錯綜複雜之物,曲折迂迴,令人困惑。她的畫面是一個個謎語,是玄思冥想的工具,自成系統,卻是我們的智性不可企及之處。對於我們,是難以擺脫的迷津,對於她自身,則是一種迷悟。對郭鳳怡來說,繪畫是一次朝向內部的旅行。在晦暗不明、歧途遍佈的內部,循著畫筆一次次接近核心卻永遠無法抵達。郭鳳怡的圖像始終在訴說著某種無法閱讀的敘事。這些敘事可能互相補充和連接,也可能互相矛盾和對立;由繁密線條所構造起的形體也一樣,互相套接,彼此包含。這種無窮鏈接狀態下的圖像模態模擬出一個不可經驗的可能世界。我們有幸窺見通往另一現實的通道,通道的鑰匙卻不在我們手中。那只是暫時洩露的關於世界的機密。

就郭鳳怡本人而言,繪畫是一種“寫實主義”,一種對於日常世界之內、經驗世界之外的不可企及之物的精確“現- 象”。

文章來源網絡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郭鳳怡現象

批評家不具備藝術認知力

最近炒得比較熱鬧的一個“藝術家”是郭鳳怡,我用雙引號的意思是因為她到底是不是一個藝術家尚處於爭議的狀態中。

我很奇怪,我們的批評家怎麼了?因為看不懂藝術作品,還是因為是藝術家的橫空出世如此乍眼,而自己之前竟然沒有注意到她,或者是這個現象其實直接說明了批評家們根本就沒有真正的鑑別能力,更糟糕的是,如果一言不發地接受,這是不是就說明了批評家自己也默認了這種無能?因此他們堅決地要把這個“異端“給打倒!

人們可以容忍那些製作行畫的人公然頂著藝術家的旗號招搖過市,卻不能容忍一個被國際所接受的大藝術家。他們可以動用各種學說,製作出各種大帽子,質疑她的藝術家身份:這是美帝主義滅我中華、亡我大漢藝術(文化)不死之心在搗亂(作祟),不知從哪裡搞出來一個根本不是藝術家的藝術家來羞辱中國當代藝術和藝術家,讓世人看到,中國根本就沒有什麼當代藝術,連這樣的貨都上了!可問題是,中國的幾大金剛莫不都是這種國際搗亂的結果嗎?我就不明白,為什麼美帝國主義的人總跟錢有仇,難道 他們花的錢實際是公家的麼?用大把的錢來買一個“非藝術品”,以此來來達到諷刺根本就沒有具體對象的“中國當代藝術”。這算是一個國家行為嗎?我想那麼“明目張膽”地、“有組織”地進行這件事,肯定不會是個人行為,私人收藏家的行為?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們的藝術可是把上限定在人工製品上,按照這個要求,一把手斧也是藝術品。當然藝術史的心胸沒有這麼“寬廣”,可是藝術史上確實大量地收納了那些不知名的野人和薩滿的塗鴉、宗教活動的器物等,把它們當作藝術品啊,是大量地接納!沒有道理說製作出這些精美藝術品的人不是藝術家吧(就算是匠人,在西方也是沾了art邊的)。我們沒有理由一說到藝術家就要拿高大上的標準來套,如果非要如此,中國美協怎麼辦?

更何況,其實在長征在與郭鳳怡展開合作之時,在某種程度上是必須告訴她長征的意圖是什麼,這個告訴其實就把郭拉入了現代藝術的語境,不管他之前是做什麼的,——其實當代藝術中,有許多藝術家本身也不是藝術專業出生,也不用傳統的藝術方法,比如最近比較有爭議的一個醫生和他的手術,都可以討論——她都自動地轉變為藝術家。這是關鍵,我們的批評家們怎麼可以漠視這種轉變,沒有一個人會莫名其妙地變成藝術家的。

作者:練春海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異數”郭鳳怡

人物簡歷

郭鳳怡(1942-2010)中國西安一位自學成才的女藝術家。她的藝術實踐關注精神和形而上學層面的意義,這些元素反映了她這一代人對於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並且這些民間藝術賦予了我們特殊的歷史,神話和神祕氣質。她用毛筆在紙上描繪的作品,筆力深厚、精細飄逸,所繪形象不僅與人類的身心息息相關,同時也描繪暗示了某種靈異世界的存在。

已故藝術家郭鳳怡在這個原屬藝術淡季的7、8月再次成為了話題人物。正在舉行的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郭鳳怡作品入選了主題展“百科宮殿”;上月,藝術批評家彭德的一篇《郭鳳怡現象》質疑郭鳳怡參展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稱“無異於嘲弄中國當代藝術”,在藝術圈引發了爭議。

郭鳳怡是誰?她是如何從一名民間的“普通婦女”變身為一個“藝術家”?

結緣

郭鳳怡與藝術結緣的經歷以及她的畫絕對稱得上是藝術圈的異數。1989年,因病從工廠退休,郭鳳怡開始練習氣功而療養自己。郭鳳怡曾稱許多視覺符號和信息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必須用紙筆加以表達才可調整身體與心智的平衡,由此便開始了藝術生涯。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

作品

郭鳳怡早期作品材料包括孫兒的作業本和廢舊掛曆的背面,“古墓系列”、“身體器官”、“藥物”等系列,都是她最早順應身體感應而創作的。此後,從早期記錄下一些“來尋找她”的視覺符號到第二階段的西安文物古蹟,再到第三階段的在掛曆背面畫的人體經脈,以至第四階段主要用水墨畫圖騰。郭鳳怡將畫畫看成是與其生活融為一體的事兒。

創作

郭鳳怡曾說自己的創作過程是:“我想畫什麼了,我就在紙中間寫下什麼,然後就是運氣和一筆一筆地畫,畫之前不知道會出來個什麼,畫完了才知道是什麼,以後再看,又看出個很多什麼來。我因為不知道才畫,畫是為了知道。”為此,郭鳳怡為畫面題字時往往會標註何時運氣之類與眾不同的信息。

影響

這種近乎在精神感應狀態下描繪所經驗的世界,而這世界仍停留在有著民間傳說及文化的種種觀念:鬼怪神靈、自然異境。這一切在此之前都看似與當代藝術圈不搭界。但郭鳳怡藝術推廣者長征空間將其納入了當代藝術圈,並進而得到國際藝壇的推崇。光今年,郭鳳怡除了威尼斯雙年展外,也參加了6月在倫敦海沃德美術館新展《宇宙的另類指南》,並即將參加10月份的美國卡內基國際藝術展。這些合力都將郭鳳怡推到一個備受討論的境地,意見呈明顯的兩極化自是正常。

作者:李健亞

"

(導讀:農村大媽郭鳳怡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喚醒了藝術界對中國本源文化的關注。郭鳳怡現象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次覺醒,那些植根於本民族文化土壤的藝術家,才能成為世界影響力的藝術家,那些西化風潮的藝術家反而被國際學術界鄙視。)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掃二維碼,在“中國名家書畫網”推送文章和作品)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

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1942 - 2010)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傳奇女性,她的創作主題、思想和結構均來自中國傳統的思想體系、包括古老的宇宙觀、傳統醫學、上古傳說、易經、河圖洛書、自然與風水等,這些元素也激發了歷史中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卻又被當今社會所忽視。郭鳳怡起初為了減輕疾病的痛苦而開始練習氣功,但之後伴隨著對生命哲學的不斷體悟,許多視覺幻像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而這些幻象又必須通過紙筆表達,郭鳳怡在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開端無法解釋為什麼要畫及畫什麼,往往最後完成時才能顯現端倪。通過這些作品,郭鳳怡聚焦於傳統與當代思想之間的關聯,將深藏和根植於中國的文化記憶加以保存。視覺和知識的關係通過郭鳳怡在紙上流動的萬根墨線傳達出來,給予了今天的世界以深刻的啟示,同時也使繪畫行為本身成為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創造性的日常事件。

張頌仁評論郭鳳怡:

作為美術界的現象,郭鳳怡對當代的啟示在於她那種完全獨立於“現代”之外的世界觀,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被正統官方體系認可的文化體系已將她這類基於傳統宇宙觀的文化知識完全異化為化外奇觀。我們面對她這種繪畫,已不能復原作者原意作為天人感應的圖解,而只好從美術的範疇為這個現象找尋一個立足於“創作”的位置。

從她身上我們不僅看見舊世界觀在這時代苟且偷生的方法,也讓我們窺見“科學”時代以前的人天互通和把歷史融入當下那種宏達的民間自信。

高士明評論郭鳳怡:

郭鳳怡的圖像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錯綜複雜之物,曲折迂迴,令人困惑。她的畫面是一個個謎語,是玄思冥想的工具,自成系統,卻是我們的智性不可企及之處。對於我們,是難以擺脫的迷津,對於她自身,則是一種迷悟。對郭鳳怡來說,繪畫是一次朝向內部的旅行。在晦暗不明、歧途遍佈的內部,循著畫筆一次次接近核心卻永遠無法抵達。郭鳳怡的圖像始終在訴說著某種無法閱讀的敘事。這些敘事可能互相補充和連接,也可能互相矛盾和對立;由繁密線條所構造起的形體也一樣,互相套接,彼此包含。這種無窮鏈接狀態下的圖像模態模擬出一個不可經驗的可能世界。我們有幸窺見通往另一現實的通道,通道的鑰匙卻不在我們手中。那只是暫時洩露的關於世界的機密。

就郭鳳怡本人而言,繪畫是一種“寫實主義”,一種對於日常世界之內、經驗世界之外的不可企及之物的精確“現- 象”。

文章來源網絡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郭鳳怡現象

批評家不具備藝術認知力

最近炒得比較熱鬧的一個“藝術家”是郭鳳怡,我用雙引號的意思是因為她到底是不是一個藝術家尚處於爭議的狀態中。

我很奇怪,我們的批評家怎麼了?因為看不懂藝術作品,還是因為是藝術家的橫空出世如此乍眼,而自己之前竟然沒有注意到她,或者是這個現象其實直接說明了批評家們根本就沒有真正的鑑別能力,更糟糕的是,如果一言不發地接受,這是不是就說明了批評家自己也默認了這種無能?因此他們堅決地要把這個“異端“給打倒!

人們可以容忍那些製作行畫的人公然頂著藝術家的旗號招搖過市,卻不能容忍一個被國際所接受的大藝術家。他們可以動用各種學說,製作出各種大帽子,質疑她的藝術家身份:這是美帝主義滅我中華、亡我大漢藝術(文化)不死之心在搗亂(作祟),不知從哪裡搞出來一個根本不是藝術家的藝術家來羞辱中國當代藝術和藝術家,讓世人看到,中國根本就沒有什麼當代藝術,連這樣的貨都上了!可問題是,中國的幾大金剛莫不都是這種國際搗亂的結果嗎?我就不明白,為什麼美帝國主義的人總跟錢有仇,難道 他們花的錢實際是公家的麼?用大把的錢來買一個“非藝術品”,以此來來達到諷刺根本就沒有具體對象的“中國當代藝術”。這算是一個國家行為嗎?我想那麼“明目張膽”地、“有組織”地進行這件事,肯定不會是個人行為,私人收藏家的行為?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們的藝術可是把上限定在人工製品上,按照這個要求,一把手斧也是藝術品。當然藝術史的心胸沒有這麼“寬廣”,可是藝術史上確實大量地收納了那些不知名的野人和薩滿的塗鴉、宗教活動的器物等,把它們當作藝術品啊,是大量地接納!沒有道理說製作出這些精美藝術品的人不是藝術家吧(就算是匠人,在西方也是沾了art邊的)。我們沒有理由一說到藝術家就要拿高大上的標準來套,如果非要如此,中國美協怎麼辦?

更何況,其實在長征在與郭鳳怡展開合作之時,在某種程度上是必須告訴她長征的意圖是什麼,這個告訴其實就把郭拉入了現代藝術的語境,不管他之前是做什麼的,——其實當代藝術中,有許多藝術家本身也不是藝術專業出生,也不用傳統的藝術方法,比如最近比較有爭議的一個醫生和他的手術,都可以討論——她都自動地轉變為藝術家。這是關鍵,我們的批評家們怎麼可以漠視這種轉變,沒有一個人會莫名其妙地變成藝術家的。

作者:練春海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異數”郭鳳怡

人物簡歷

郭鳳怡(1942-2010)中國西安一位自學成才的女藝術家。她的藝術實踐關注精神和形而上學層面的意義,這些元素反映了她這一代人對於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並且這些民間藝術賦予了我們特殊的歷史,神話和神祕氣質。她用毛筆在紙上描繪的作品,筆力深厚、精細飄逸,所繪形象不僅與人類的身心息息相關,同時也描繪暗示了某種靈異世界的存在。

已故藝術家郭鳳怡在這個原屬藝術淡季的7、8月再次成為了話題人物。正在舉行的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郭鳳怡作品入選了主題展“百科宮殿”;上月,藝術批評家彭德的一篇《郭鳳怡現象》質疑郭鳳怡參展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稱“無異於嘲弄中國當代藝術”,在藝術圈引發了爭議。

郭鳳怡是誰?她是如何從一名民間的“普通婦女”變身為一個“藝術家”?

結緣

郭鳳怡與藝術結緣的經歷以及她的畫絕對稱得上是藝術圈的異數。1989年,因病從工廠退休,郭鳳怡開始練習氣功而療養自己。郭鳳怡曾稱許多視覺符號和信息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必須用紙筆加以表達才可調整身體與心智的平衡,由此便開始了藝術生涯。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

作品

郭鳳怡早期作品材料包括孫兒的作業本和廢舊掛曆的背面,“古墓系列”、“身體器官”、“藥物”等系列,都是她最早順應身體感應而創作的。此後,從早期記錄下一些“來尋找她”的視覺符號到第二階段的西安文物古蹟,再到第三階段的在掛曆背面畫的人體經脈,以至第四階段主要用水墨畫圖騰。郭鳳怡將畫畫看成是與其生活融為一體的事兒。

創作

郭鳳怡曾說自己的創作過程是:“我想畫什麼了,我就在紙中間寫下什麼,然後就是運氣和一筆一筆地畫,畫之前不知道會出來個什麼,畫完了才知道是什麼,以後再看,又看出個很多什麼來。我因為不知道才畫,畫是為了知道。”為此,郭鳳怡為畫面題字時往往會標註何時運氣之類與眾不同的信息。

影響

這種近乎在精神感應狀態下描繪所經驗的世界,而這世界仍停留在有著民間傳說及文化的種種觀念:鬼怪神靈、自然異境。這一切在此之前都看似與當代藝術圈不搭界。但郭鳳怡藝術推廣者長征空間將其納入了當代藝術圈,並進而得到國際藝壇的推崇。光今年,郭鳳怡除了威尼斯雙年展外,也參加了6月在倫敦海沃德美術館新展《宇宙的另類指南》,並即將參加10月份的美國卡內基國際藝術展。這些合力都將郭鳳怡推到一個備受討論的境地,意見呈明顯的兩極化自是正常。

作者:李健亞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郭鳳怡現象

民間藝人成為國際藝術大師

“如果你能在威尼斯雙年展上讓人銘記,定會影響一個藝術家一生的命運。”一位策展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縱觀藝術史,包括奧地利藝術家克林姆特、抽象藝術家庫寧、當代藝術家昆斯等藝術家都是在威尼斯雙年展上被人們所認識。毫無疑問,這個國際性的當代藝術舞臺走到現在依然擁有這樣的魅力,“郭鳳怡”這個名字在幾個月來的中國當代藝術界被不斷討論和爭議,也是從這位已故藝術家的作品被邀請參加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開始。

威尼斯雙年展的重要位置

郭鳳怡1942年出生於西安,並未接受過正規藝術教育,她最早是一名橡膠廠的技術工人,但39歲時由於關節炎的發作讓她不得不提前退休,並開始通過練習氣功來減輕病痛。她從事繪畫源於練氣功之後的1987年,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裡的一套完整生命哲學邏輯,越來越多視覺圖像時時湧現在她眼前,郭鳳怡覺得必須要用紙筆去表達才可以調整身體與心智的平衡,由此產生了那些構圖怪異誇張、筆觸細碎密集並有圖騰意味的藝術圖案。

在這樣的強大邏輯系統之中,郭鳳怡不斷地進行創作,直到2010年故去之時,她完成了包括水墨、圓珠筆、鉛筆等材料的多種圖像繪畫。對於自己的作品,郭鳳儀認為是氣功練習的一種延伸,並堅持認為“所有的訊息都來自上天”,她的作品主題多樣,但仍然處於中國傳統文化與觀念的軌道中:除了從宇宙論、鍼灸、占卜以及易經中獲得主題,郭鳳儀還對中國神話、佛教以及其他神學範疇中所提及的生物及形象進行描繪,比如半神話形象“黃帝”。

在今年夏天開幕的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上,郭鳳怡的作品被安排在綠園城堡主題展區的重要位置,這在以西方國家館和西方藝術家為主的展區中顯得頗為與眾不同,總策展人馬西米利亞諾·吉奧尼談起郭鳳怡時說看到她的作品就很喜歡:“她的作品展現的是宇宙學,但其中有很多被藝術家解釋為自畫像:自我和世界的重合是重心。”

在作品介紹中,策展人強調:“在中國高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逐漸在褪色,而郭鳳儀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成為了一種使者。但郭鳳儀認為她的作品並沒有直接指向文化保護,而是更側重於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形成個性化及具有收藏價值的多樣化。直到她生命的最後,郭鳳儀已經因為她的作品所具有的疏導力量以及具有占卜及治癒的能力在當地享有盛名。但郭鳳怡覺得自己只是一種簡單的媒介:‘我畫畫因為我不懂,我畫畫是希望弄懂。’”

"

(導讀:農村大媽郭鳳怡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喚醒了藝術界對中國本源文化的關注。郭鳳怡現象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次覺醒,那些植根於本民族文化土壤的藝術家,才能成為世界影響力的藝術家,那些西化風潮的藝術家反而被國際學術界鄙視。)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掃二維碼,在“中國名家書畫網”推送文章和作品)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

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1942 - 2010)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傳奇女性,她的創作主題、思想和結構均來自中國傳統的思想體系、包括古老的宇宙觀、傳統醫學、上古傳說、易經、河圖洛書、自然與風水等,這些元素也激發了歷史中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卻又被當今社會所忽視。郭鳳怡起初為了減輕疾病的痛苦而開始練習氣功,但之後伴隨著對生命哲學的不斷體悟,許多視覺幻像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而這些幻象又必須通過紙筆表達,郭鳳怡在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開端無法解釋為什麼要畫及畫什麼,往往最後完成時才能顯現端倪。通過這些作品,郭鳳怡聚焦於傳統與當代思想之間的關聯,將深藏和根植於中國的文化記憶加以保存。視覺和知識的關係通過郭鳳怡在紙上流動的萬根墨線傳達出來,給予了今天的世界以深刻的啟示,同時也使繪畫行為本身成為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創造性的日常事件。

張頌仁評論郭鳳怡:

作為美術界的現象,郭鳳怡對當代的啟示在於她那種完全獨立於“現代”之外的世界觀,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被正統官方體系認可的文化體系已將她這類基於傳統宇宙觀的文化知識完全異化為化外奇觀。我們面對她這種繪畫,已不能復原作者原意作為天人感應的圖解,而只好從美術的範疇為這個現象找尋一個立足於“創作”的位置。

從她身上我們不僅看見舊世界觀在這時代苟且偷生的方法,也讓我們窺見“科學”時代以前的人天互通和把歷史融入當下那種宏達的民間自信。

高士明評論郭鳳怡:

郭鳳怡的圖像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錯綜複雜之物,曲折迂迴,令人困惑。她的畫面是一個個謎語,是玄思冥想的工具,自成系統,卻是我們的智性不可企及之處。對於我們,是難以擺脫的迷津,對於她自身,則是一種迷悟。對郭鳳怡來說,繪畫是一次朝向內部的旅行。在晦暗不明、歧途遍佈的內部,循著畫筆一次次接近核心卻永遠無法抵達。郭鳳怡的圖像始終在訴說著某種無法閱讀的敘事。這些敘事可能互相補充和連接,也可能互相矛盾和對立;由繁密線條所構造起的形體也一樣,互相套接,彼此包含。這種無窮鏈接狀態下的圖像模態模擬出一個不可經驗的可能世界。我們有幸窺見通往另一現實的通道,通道的鑰匙卻不在我們手中。那只是暫時洩露的關於世界的機密。

就郭鳳怡本人而言,繪畫是一種“寫實主義”,一種對於日常世界之內、經驗世界之外的不可企及之物的精確“現- 象”。

文章來源網絡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郭鳳怡現象

批評家不具備藝術認知力

最近炒得比較熱鬧的一個“藝術家”是郭鳳怡,我用雙引號的意思是因為她到底是不是一個藝術家尚處於爭議的狀態中。

我很奇怪,我們的批評家怎麼了?因為看不懂藝術作品,還是因為是藝術家的橫空出世如此乍眼,而自己之前竟然沒有注意到她,或者是這個現象其實直接說明了批評家們根本就沒有真正的鑑別能力,更糟糕的是,如果一言不發地接受,這是不是就說明了批評家自己也默認了這種無能?因此他們堅決地要把這個“異端“給打倒!

人們可以容忍那些製作行畫的人公然頂著藝術家的旗號招搖過市,卻不能容忍一個被國際所接受的大藝術家。他們可以動用各種學說,製作出各種大帽子,質疑她的藝術家身份:這是美帝主義滅我中華、亡我大漢藝術(文化)不死之心在搗亂(作祟),不知從哪裡搞出來一個根本不是藝術家的藝術家來羞辱中國當代藝術和藝術家,讓世人看到,中國根本就沒有什麼當代藝術,連這樣的貨都上了!可問題是,中國的幾大金剛莫不都是這種國際搗亂的結果嗎?我就不明白,為什麼美帝國主義的人總跟錢有仇,難道 他們花的錢實際是公家的麼?用大把的錢來買一個“非藝術品”,以此來來達到諷刺根本就沒有具體對象的“中國當代藝術”。這算是一個國家行為嗎?我想那麼“明目張膽”地、“有組織”地進行這件事,肯定不會是個人行為,私人收藏家的行為?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們的藝術可是把上限定在人工製品上,按照這個要求,一把手斧也是藝術品。當然藝術史的心胸沒有這麼“寬廣”,可是藝術史上確實大量地收納了那些不知名的野人和薩滿的塗鴉、宗教活動的器物等,把它們當作藝術品啊,是大量地接納!沒有道理說製作出這些精美藝術品的人不是藝術家吧(就算是匠人,在西方也是沾了art邊的)。我們沒有理由一說到藝術家就要拿高大上的標準來套,如果非要如此,中國美協怎麼辦?

更何況,其實在長征在與郭鳳怡展開合作之時,在某種程度上是必須告訴她長征的意圖是什麼,這個告訴其實就把郭拉入了現代藝術的語境,不管他之前是做什麼的,——其實當代藝術中,有許多藝術家本身也不是藝術專業出生,也不用傳統的藝術方法,比如最近比較有爭議的一個醫生和他的手術,都可以討論——她都自動地轉變為藝術家。這是關鍵,我們的批評家們怎麼可以漠視這種轉變,沒有一個人會莫名其妙地變成藝術家的。

作者:練春海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異數”郭鳳怡

人物簡歷

郭鳳怡(1942-2010)中國西安一位自學成才的女藝術家。她的藝術實踐關注精神和形而上學層面的意義,這些元素反映了她這一代人對於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並且這些民間藝術賦予了我們特殊的歷史,神話和神祕氣質。她用毛筆在紙上描繪的作品,筆力深厚、精細飄逸,所繪形象不僅與人類的身心息息相關,同時也描繪暗示了某種靈異世界的存在。

已故藝術家郭鳳怡在這個原屬藝術淡季的7、8月再次成為了話題人物。正在舉行的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郭鳳怡作品入選了主題展“百科宮殿”;上月,藝術批評家彭德的一篇《郭鳳怡現象》質疑郭鳳怡參展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稱“無異於嘲弄中國當代藝術”,在藝術圈引發了爭議。

郭鳳怡是誰?她是如何從一名民間的“普通婦女”變身為一個“藝術家”?

結緣

郭鳳怡與藝術結緣的經歷以及她的畫絕對稱得上是藝術圈的異數。1989年,因病從工廠退休,郭鳳怡開始練習氣功而療養自己。郭鳳怡曾稱許多視覺符號和信息時時湧現在她的眼前,必須用紙筆加以表達才可調整身體與心智的平衡,由此便開始了藝術生涯。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

作品

郭鳳怡早期作品材料包括孫兒的作業本和廢舊掛曆的背面,“古墓系列”、“身體器官”、“藥物”等系列,都是她最早順應身體感應而創作的。此後,從早期記錄下一些“來尋找她”的視覺符號到第二階段的西安文物古蹟,再到第三階段的在掛曆背面畫的人體經脈,以至第四階段主要用水墨畫圖騰。郭鳳怡將畫畫看成是與其生活融為一體的事兒。

創作

郭鳳怡曾說自己的創作過程是:“我想畫什麼了,我就在紙中間寫下什麼,然後就是運氣和一筆一筆地畫,畫之前不知道會出來個什麼,畫完了才知道是什麼,以後再看,又看出個很多什麼來。我因為不知道才畫,畫是為了知道。”為此,郭鳳怡為畫面題字時往往會標註何時運氣之類與眾不同的信息。

影響

這種近乎在精神感應狀態下描繪所經驗的世界,而這世界仍停留在有著民間傳說及文化的種種觀念:鬼怪神靈、自然異境。這一切在此之前都看似與當代藝術圈不搭界。但郭鳳怡藝術推廣者長征空間將其納入了當代藝術圈,並進而得到國際藝壇的推崇。光今年,郭鳳怡除了威尼斯雙年展外,也參加了6月在倫敦海沃德美術館新展《宇宙的另類指南》,並即將參加10月份的美國卡內基國際藝術展。這些合力都將郭鳳怡推到一個備受討論的境地,意見呈明顯的兩極化自是正常。

作者:李健亞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繪畫作品)

郭鳳怡現象

民間藝人成為國際藝術大師

“如果你能在威尼斯雙年展上讓人銘記,定會影響一個藝術家一生的命運。”一位策展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縱觀藝術史,包括奧地利藝術家克林姆特、抽象藝術家庫寧、當代藝術家昆斯等藝術家都是在威尼斯雙年展上被人們所認識。毫無疑問,這個國際性的當代藝術舞臺走到現在依然擁有這樣的魅力,“郭鳳怡”這個名字在幾個月來的中國當代藝術界被不斷討論和爭議,也是從這位已故藝術家的作品被邀請參加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開始。

威尼斯雙年展的重要位置

郭鳳怡1942年出生於西安,並未接受過正規藝術教育,她最早是一名橡膠廠的技術工人,但39歲時由於關節炎的發作讓她不得不提前退休,並開始通過練習氣功來減輕病痛。她從事繪畫源於練氣功之後的1987年,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裡的一套完整生命哲學邏輯,越來越多視覺圖像時時湧現在她眼前,郭鳳怡覺得必須要用紙筆去表達才可以調整身體與心智的平衡,由此產生了那些構圖怪異誇張、筆觸細碎密集並有圖騰意味的藝術圖案。

在這樣的強大邏輯系統之中,郭鳳怡不斷地進行創作,直到2010年故去之時,她完成了包括水墨、圓珠筆、鉛筆等材料的多種圖像繪畫。對於自己的作品,郭鳳儀認為是氣功練習的一種延伸,並堅持認為“所有的訊息都來自上天”,她的作品主題多樣,但仍然處於中國傳統文化與觀念的軌道中:除了從宇宙論、鍼灸、占卜以及易經中獲得主題,郭鳳儀還對中國神話、佛教以及其他神學範疇中所提及的生物及形象進行描繪,比如半神話形象“黃帝”。

在今年夏天開幕的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上,郭鳳怡的作品被安排在綠園城堡主題展區的重要位置,這在以西方國家館和西方藝術家為主的展區中顯得頗為與眾不同,總策展人馬西米利亞諾·吉奧尼談起郭鳳怡時說看到她的作品就很喜歡:“她的作品展現的是宇宙學,但其中有很多被藝術家解釋為自畫像:自我和世界的重合是重心。”

在作品介紹中,策展人強調:“在中國高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逐漸在褪色,而郭鳳儀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成為了一種使者。但郭鳳儀認為她的作品並沒有直接指向文化保護,而是更側重於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形成個性化及具有收藏價值的多樣化。直到她生命的最後,郭鳳儀已經因為她的作品所具有的疏導力量以及具有占卜及治癒的能力在當地享有盛名。但郭鳳怡覺得自己只是一種簡單的媒介:‘我畫畫因為我不懂,我畫畫是希望弄懂。’”

中國農村大媽退休後畫畫,被尊為國際繪畫大師


(郭鳳怡)

引發藝術界大討論

長征空間負責人盧傑在2002年初與邱志傑為了即將實施的“長征計劃”去西安考察時認識了郭鳳怡,而從那時開始,郭鳳怡完成了從一個工廠退休工到“當代藝術家”的身份轉換,從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在長征空間的推動下,郭鳳怡雖然已經參加過不少國際展覽,並舉辦過兩次個展,但卻未曾進入過中國當代藝術的中心視野。

但通過今年夏天的威尼斯雙年展、巴塞爾博覽會和長征空間的第三次個展,郭鳳怡的作品高頻率地出現在公眾面前時,這位藝術家開始被當代評論界所關注,並由此引發了一個更龐大的學術命題:當代藝術在當今的評判標準是什麼?當代藝術是否涵蓋傳統意義之外的當代藝術概念?資本在這個時代是否掌握著學術的話語權?

首先撰文批判的是批評家彭德,他提出“郭鳳怡被請進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無異於嘲弄中國當代藝術”的鮮明觀點,認為郭鳳怡的畫在古人看來是鬼畫符:“郭鳳怡畫畫是跳神治病的手段,以互動的方式,攜帶出個人的性情和寄託。”彭德認為當郭鳳怡開始棄醫畫畫時,“就把原本同病人互動的圖畫轉換為懸置對象的畫面,並模仿西方展覽館的藝術,最終形同批量生產的陝西皮影,蛻變為風格化的圖案。”

彭德的這篇《郭鳳怡現象》引發起藝術界在網絡上的討論。青年批評家付曉東認為郭鳳怡在西方藝術市場被推崇是由於國外策展人對中國文化和藝術辨識度不高,對於中國文化也更沒有太高的理解力,所以被中國的渠道提供什麼就會認同。近期,西安的另一位策展人嶽路平也撰文《郭鳳怡如何變成後現代》介紹長征空間在運營郭鳳怡作品中間所進行的商業操作。儘管有評論與這些觀點相悖,但他們中仍有不少認為,雖然郭鳳怡作為一位當代藝術家並未經過藝術訓練,但單單從畫面中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與當代藝術亂象密切相關

批評家朱其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談到,郭鳳怡的作品是否是優秀的當代藝術並不能被準確的評判,因為“當代藝術”的涵義在今天已經開始被濫用,不少人已經不再願意用這個詞,“什麼叫當代藝術現在真的說不清楚,都說自己的藝術是當代藝術,好像今天做藝術的人都變成了當代藝術。”而朱其呼籲當下應該將“當代藝術”的概念恢復到以前的說法,那就是當代藝術代表的是先鋒藝術或是前衛藝術,這是最重要的。

朱其認為郭鳳怡的作品是憑著本能創作出的一些具有特別語言樣式的作品,但是判斷藝術不僅應該看圖像本身的特別之處,而是看作品的語言模式的創新性。朱其覺得從嚴格的當代藝術概念來看,郭鳳怡的作品應該是原始藝術,屬於民間藝術的範疇。

但並非是民間藝術就沒有價值,這種民間藝術並非不能進入當代藝術領域。朱其以上世紀80年代法國策展人馬爾丹策劃過《大地魔術師》為例,介紹策展人當時就在世界各地找了一些民間藝術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包括他後來策劃的一系列展覽,都試圖能夠跨越西方觀念藝術的思想,更多關注不同地區文化及其宗教根源的當代藝術。所以朱其認為選擇這樣的藝術家進入當代藝術展覽更多的是一種策展行為,是策展人的一種思想,“或許他覺得郭鳳怡的作品是一種更有意思的藝術,尤其是那些沒有受過專業科班訓練的藝術家好像也許會更有意思,當然並不能因此說那些被選擇的藝術家的作品就因此是精英藝術了。”

朱其覺得郭鳳怡這樣的藝術家能夠進入當代藝術視野或許與當下的當代藝術亂象有關,當我們大多數所謂的當代藝術都沒有思想、沒有創作、沒有意思時,也成為一些策展人想選擇一些有意思的民間藝術進入國際雙年展的一個原因,他說:“雖然很多當代藝術家號稱是在做當代藝術,但其實你也不一定有思想,樣式上也沒有什麼創新,還不如人家民間藝術家,至少在樣式上還有一些新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