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名作《文姬歸漢圖》|軍誼詩書畫院

藝術 美術 蔡文姬 金朝 將軍書畫院 將軍書畫院 2017-08-30

張瑀《文姬歸漢圖》卷描繪東漢末年蔡邕之女文姬從匈奴歸漢行旅在漠北大風沙中之情狀。全卷共畫12人,前有胡服官員執旗騎馬引道,中間是頭戴貂冠、身著華麗胡裝、騎著駿馬的蔡文姬,馬前有兩人挽韁,後面還有護送的官員,並有小駒一匹、獵犬一隻、鷹相隨。卷後左上款署:“祗應司張□畫”。此圖題簽“宋人文姬歸漢圖”,是後來清高宗乾隆所題,畫面近中處有乾隆題詩一首,前端有明萬曆“皇帝圖書”、“寶玩之記”兩印,後端書款處有“萬曆之璽”一印,還有乾隆、嘉慶、宣統諸鑑藏印。曾經明內府、清樑清標、清內府收藏,是一件經金代至清代傳承有緒的書畫珍品。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名作《文姬歸漢圖》|軍誼詩書畫院

蔡文姬為漢代蔡邕之女,漢末戰亂中被擄至匈奴,居十二年。後曹操念其父無後,以金璧相贖歸漢。《胡笳十八拍》相傳為她所作。歷代畫“文姬歸漢”的畫家不少,多有象徵,且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繪。張瑀的畫則不以為然,整幅取勢,略去背景,用飛揚的線條極有韻致地畫出風沙彌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隊迎風行進的人馬。全卷共畫12人,前有胡服官員執旗騎馬開道,手中旌旗被大風吹拂後仰,馬後跟隨一匹小馬駒,隨後是頭戴貂冠、身著華麗胡裝、騎著駿馬的蔡文姬,馬前有兩名馬伕挽韁,隨後有一隊人馬為護送的各級官員,最後一人執馬揚鞭斷後追趕,右手中還有一隻獵鷹,馬下並有一隻獵犬隨行。畫面上沙塵迷漫,人騎錯落有致,互相呼應,神情逼真,塞北風光盡現紙上。畫面氣勢開合起伏,高低錯落,以實景和虛景相構和的方式展現主題。人馬是直觀的、實在的,風沙是聯想的、虛幻的。通過實在之物的品味,展開廣大的聯想空間,是中國畫構圖的奧妙所在。畫面的動感很強,細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著、動態、表情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名作《文姬歸漢圖》|軍誼詩書畫院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名作《文姬歸漢圖》|軍誼詩書畫院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名作《文姬歸漢圖》|軍誼詩書畫院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名作《文姬歸漢圖》|軍誼詩書畫院

張瑀有著深邃的藝術造詣。其繪畫技法特點是先用墨筆描繪,然後略敷淡彩,與相傳唐代偉大畫家吳道子的落筆雄勁麗敷彩簡淡“輕拂丹青”的“吳裝”一脈相承,又承繼了唐代畫馬名手韓幹,宋代傑出的繪畫大師李公麟的優良傳統。作者深得李公麟白描畫法的精髓,而又能加以變通。如果不注意色彩的話,畫家的筆墨功夫很像是一幅精彩的白描畫,其用筆雄健剛勁、挺拔流暢、精煉活潑、富於變化。筆勢連綿不斷,運筆如行雲流水。整個畫面無一筆疏忽,那怕是貂冠狐裘上的細如蛛絲的根根針毛,亦見筆力,一絲不苟。所畫無論是人物、座騎,還是其他各種道具,無不形神兼備。如畫駿馬,筆墨並不多,卻把馬鬃那種蓬鬆擺動,馬腿那種有力奔騰,表現得非常逼真。對於人物衣帶繫結關係、裝飾花紋,也精心描畫,交待得清清楚楚,筆簡而意足。畫家的創作態度,相當嚴肅認真,在運用線描來表現物象的神情意態和質感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純熟的程度。

畫家把整個畫面佈置得錯落有致,疏密得當,相互呼應。小馬駒、海東青(獵鷹)、獵犬的出現,既突出了主題,又增加了畫面的氣韻,使畫卷更增添聲色,說明畫家精通曆史,熟悉生活,特別是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包括人們的衣著、髮式、用具、坐騎的鞍韉裝飾等等,無不諳熟。畫家把這些細節非常自然地再現在畫面上,使整個畫面既有歷史真實感,又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文姬歸漢圖》不愧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名作,為研究金代繪畫藝術的優秀傳統提供了極好的標本。

張瑀,金代畫家,生平,生卒年都不詳,畫史無傳,傳世書畫有《文姬歸漢圖》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館。有題“宋人文姬歸漢圖”,卷後左上款署:“祗應司張□畫”,“張”下一字漶漫不晰,郭沫若釋為“瑀”字。據考證,“祗應司”為金章宗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設置,系內府機構,掌給宮中諸色工作,似清朝內府之造辦處。由於宋朝無此機構,由此斷定張瑀為金代宮廷人物畫家。此圖題簽“宋人文姬歸漢圖”,系清高宗乾隆所書,畫面近中處有乾隆題詩一首。此圖絹本淡設色。此圖筆法簡練勁拔,衣帶飄忽。畫蔡文姬及侍從等十餘人騎馬而行,有鷹、犬相隨。另有一卷宮素然作《明妃出塞圖》(即《金宮素然明妃出塞圖》),藏於日本大阪美術館,構圖人物皆與此相似,究竟兩畫是何關係,專家還存較大爭議。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處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