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80後美術老師用一把電烙鐵“畫”出蜀道美

藝術 美術 國畫 張劍 廣元新聞 2017-06-23

我市80後美術老師運用烙畫淺雕和凹雕技藝,創作出的蜀道作品更具立體感

一把電烙鐵,一張木板,作為美術老師的張劍,以鐵為筆,以火為色,創作出了一幅又一幅讓人讚歎的烙畫作品。提起張劍,熟悉他的人會如此描述:家就是他的工作室,每天他都在創作。

通常,在人們的印象中,這樣的文化達人大多是一頭長髮,穿著一身寬鬆布衣,透著藝術範兒。但當我們走近張劍時,眼前理著乾淨利索的短髮、身著休閒T恤的他,反倒給人一種舒服的親切感。

昨日,記者來到張劍的畫室,聽他講述用烙畫畫出“蜀道美”的故事。

廣元80後美術老師用一把電烙鐵“畫”出蜀道美

張劍創作的劍門關關樓烙畫

廣元80後美術老師用一把電烙鐵“畫”出蜀道美

■人物簡介

張劍,男,漢族,1980年出生於青川縣,四川美術家協會會員。200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2012年6月,獲西南民族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師從著名國畫家謝定超先生。他的多幅作品入選國、省級展覽,部分作品被機構和國內外友人收藏。

烙畫有張力和厚重感 呈現的事物更具立體感

張劍從教於川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擔任美術老師,除了給學生上國畫課外,還在2016年開設了選修課烙畫。多年來潛心探索烙畫技藝,又結合國畫創作手法,張劍的烙畫形成了獨特風格。

“其實烙畫最難的就是把握火候和力度。”張劍說,用烙筆之前,要先構型,融入國畫的勾、勒、點、染等手法,根據運筆來掌握畫面的層次與色調。

“之前主要鑽研的是國畫,所畫題材大都是川北地域特色的農家或者山水,我將這個系列稱為蜀道,但總覺得用國畫來呈現蜀道缺少了一點肌理的張力和厚重感。”張劍說,無意中調整了視角,決定用烙畫來呈現蜀道風采,因其淺雕和凹雕的技法,可以使畫上的山巒跌宕起伏,更有立體感。

一年多的努力 完成近百幅作品

“一般來講,我們要完成一幅作品至少得花幾天,尤其是涉及動物或者人體的毛髮。”張劍說,為了烙好動物的毛髮,有時候還得用放大鏡來配合完成,一筆一筆,不比繡花容易。

在張劍的畫室裡,記者看到了帶有濃濃川北味和歷史味的烙畫。這些烙畫大小不一、內容不同,昭化古城、明月峽棧道、劍門關關樓等一些極具廣元歷史文化元素的地方都有涉獵。

此外,還有山水畫、素描特寫、動物靜態等各種類型。記者統計了一下,有近百幅作品已完成。張劍說,這些作品都是一年多的時間裡他一邊帶學生一邊創作的。

將川北元素融合到烙畫 轉換成旅遊產品

在張劍的計劃中,帶領學生烙畫蜀道顯然還不夠。他說,下一步,還要走市場,給烙畫定位。目前,學校在昭化和劍閣都開設了兩個畫廊,主要就是展示他們的作品。

“我們就想今後能將烙畫和市場結合,做一些旅遊手工藝品,讓外來遊客有購買的慾望。”張劍說,廣元旅遊景點很多,但是實實在在能帶走的旅遊產品卻少之又少,他想下一步在烙畫中融入川北元素,做成旅遊產品,一方面進行展示,一方面可以銷售,讓“遊客把廣元帶回家”。

同時,他下一步還要帶領學生將昭化古城的原貌通過烙畫長卷的形式展現出來。他說自己目前的心願就是盼著烙畫這項獨特技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一代傳一代。

廣元晚報記者楊春文/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