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中戲”看“戲外戲”

藝術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音樂 玩主戲劇 2017-06-22

“戲中戲”看“戲外戲”

在越來越多的IP劇“殺進”戲劇市場之後,再也很難有衝動買票看戲了。畢竟對我來說,那些所謂大場景、大製作還不如窩在沙發上看本書來的更有價值。

回頭想想之前幾次在鼓樓西的觀劇經歷:《枕頭人》、《麗南山的美人》、《審查者》......以及前些天險些讓我失望的《菸草花》。沒錯,這兒已然成為我等不入流的文青守著的最後陣營。並且我的觀劇習慣是:篩劇、買票、讀劇本、看戲。為何?一來是怕看不透徹,二來是想帶著問題去,先入為主,有時間思考。

而這次走進鼓樓西,竟是由於一個好奇的名頭:“先看戲,後打賞”。話說回來,其實我對原創戲早已不抱任何期望,看不到劇本,一定是持懷疑的,這次反正不用掏錢,又在家門口兒,想著不妨試試。不過看這意思,如若不是信心十足,大可不敢這麼做吧。

坐定,看戲。極簡的現實主義風格,由於不對號入座,再加上沒有入場音樂,劇場裡顯得無比嘈雜,佔座的、換座的應有竟有......沒轍,閒著只好百度下主創,果然,不出所料的失望,倆生人,心裡沒底兒。最後一遍觀眾須知後,戲開始了,兩張完全陌生的面孔。

“戲中戲”看“戲外戲”

知道只有兩位演員,所以我是做好了枯燥的準備的,調度少,情緒緩,全憑本著一探究竟的心態耐著性子看。十分鐘過去了,臺下沒動靜,這反而倒讓我覺得有意思了,因為誰也沒猜到這故事要幹嘛。對於這種幾近於生活的節奏,真是考驗了那些初次看戲的觀眾。演員在臺上一字一字的寫,杯子裡也緩緩冒著熱氣,直到煙味兒飄過來方才提醒了我,不然險些讓我忘記了自己在看戲!現實主義的代入感配合小劇場的距離,讓我產生了一種久違的欣喜:如此踏實的戲,真是好久不見了。

隨之問題來了,這種範本似的學院派表演已經少見多怪,而且由於情境的限制,語言成了推動發展的主要方式。雖然我很反感那些拿腔拿調式的說話,可如此這般生活化的交談,讓我都忍不住有些犯困。好在言語當中有些許分量,不然我都替臺上兩位演員著急了。直到第二場開始,臺下才漸漸有了反應,我終於鬆了口氣兒。奧!原來是這麼個意思。這是出預謀好的“戲中戲”啊!審訊者通過盤問,竟發現戲中的角色與自己的情感經歷如出一轍,矛盾這才展開,不免後勁兒十足。人物也漸漸清晰起來,一位不善表達的傳統男人與一位深陷殺人案件的話劇演員。到這兒,前面那種讓人窒息的表演節奏一下變得活泛起來,臺下終於甦醒,笑聲密集了。

“戲中戲”看“戲外戲”

當盤問起戲中戲《奔跑吧!哈姆雷特》時,緊接著演員被帶到“粉絲”面前直播表演,這讓我心頭一酸,這是這個時代的“生存與毀滅”啊。不禁讓我一下想起去年青戲節的莎翁“大雜燴”,這種加入了新解讀的詮釋,要比那種照本宣科的“拿來主義”顯得更有意義,不然變成“吶喊”式的臺詞朗讀,又能引發出多少思考呢。漸入佳境,這才恍然明白,不過作者貌似有點貪多嚼不爛,想講的東西太多,以至於哪個都沒探太深,這對於我這種傢伙來說,很是有點意猶未盡。

“戲中戲”看“戲外戲”

八十多分鐘,戛然而止的結局一下讓我不知所措,若不是謝幕音樂想起,我都反應不過來戲演完了。看過那麼多戲,爛尾的不少,可這樣突然的結束還是頭一次。發懵,鼓掌,心裡卻總惦記著結局之外......我不知道是作者收不住尾佯裝出的鎮定,還是刻意營造出的開放式結局。聽到旁邊人嘀咕著:我靠,完了?!我心裡突然萌發出一絲感慨:難道非得把盤子舔乾淨才算吃飽嗎?留點空間思考,又何嘗不可呢。

臺上鞠著躬,臺下鼓著掌,直聽到兩位主創的年紀,臺下發出一陣感嘆,24歲!這麼說來,這是一出太過早熟的作品,裡面牽扯到的主題,生存與生活、公平與公正、愛情和婚姻,無一不透漏出些許絕望。這不是這個年紀該有的,當再聽到這是一部打磨一年餘的處女作時,我心裡那點兒不多的崇敬全掏出來了。得,今兒沒白來,雖然整劇仍有些許生澀,不過看到戲劇圈一茬接一茬的人冒出來,也算是收穫了一絲慰藉。

“戲中戲”看“戲外戲”

散場,本來覺得戲都已經完了,可我這才發覺,真正的好“戲”才上演。不是說“先看戲,後打賞”嘛,我旁邊那位還真隨意,瞟了眼,一分錢!我留意了一下投影儀上打賞的總額:1488.95元。要知道當天劇場坐的滿滿當當,前頭還加兩排座呢!也就是說,拋開我給的200元,全場一共才給了1288.95。看著兩位主創還在不停鞠躬,目送著每一位觀眾離場,哎!那微笑後邊兒得藏著多少辛酸吶。

毫不誇張的講,這是我近些年看到的最具思辨性的原創戲劇,一直覺得這事是沒人想,沒人做,做不出來。可這不是有人在做,而且做的挺好嗎?!怎麼偏偏到了買賬的地步,就一個個的不怕昧良心了。大夥兒一味的埋怨國內的電影、戲劇作品質量差,要我說別怨了,大夥兒都這幅臭德行。

更有意思的是,主辦方準備了一些小禮物,散場後憑付款憑證領取。排著隊,我前面那阿姨帶著老公孩子,也就給了5塊錢,生生領了一大包零食!本來看戲挺高興的一事兒,全被這點兒遭了心,想罵人了。論國民素質可能大了,就是怕這倆年輕人提早心寒,這麼好的作品要賠本演不下去,那真是損失大了。

戲劇是美育呀!就這樣看來,咱還得且一陣兒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