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快速導讀

提起ETC,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有點反感,最起碼聽得有點煩。這個跟ETC本身的發行機構和產品是沒有關係的,ETC讓所有駕車人士可以快速通過收費站,節省了人力,加快了通過效率,防止堵塞交通,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應該著力去推廣。

但是,為什麼明明是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應該做的事,偏偏銀行卻在瘋搶呢?背後,可能是一個笑話,更是一個信號,或者你和我可以從中嗅到一些時代的氣息。

ETC為什麼跟銀行走在一起

認真研究ETC的人都知道,其實卡里面有兩個賬戶,一個是ETC的消費賬戶,另外一個是銀行卡的金融賬戶。兩者之間是嚴格區分的,當然可以往裡頭充值。

原理就跟羊城通聯名卡一樣,卡里面的功能分屬兩個機構,是兩個獨立的賬戶。金融戶裡面的錢可以充值到消費戶,但是這個過程有點囉嗦和複雜,暫且當是一個簡單粗暴合成卡看待。

本來ETC被管理方單獨發行也行,但是單獨發行就要承擔髮卡的成本。這個髮卡的成本好歹也有幾塊錢,而且單靠ETC公司自己做市場推廣、收效很慢、成本很高、市場接受度低。

但是銀行推廣就不一樣了,銀行人手多、客戶多、資源足、只要銀行可以參和進來,這場大戲就可以上演了。

當然,銀行也不是傻子,通過這個所謂的聯合髮卡,雖然承擔了一部分制卡的費用的,但是可以鎖定一大批車主客群,對銀行來說也是一次批量拓展優質客群的好機會。總之,各取所需,聯合髮卡就應運而生了。

銀行能賺錢嗎?

更多的是自欺欺人。

一個ETC卡能夠給銀行帶來多少活期餘額呢?當然不多,大部分人會在充值的時候才往卡里面充錢,而且都是幾百元的小金額,當然也有上千元的大戶。由此而帶來客戶往儲蓄卡里面增加額外活期存款的可能性不大。

有一些聯名ETC儲蓄卡,銀行內辦卡的獎勵是200元/張,但是髮卡下來,賬戶裡面能夠留存的活期餘額都沒有200元,活生生變成一張殭屍卡,或者只是用作ETC之用的低效卡。

希望通過ETC繳費這個動作來吸引儲戶存錢,從而帶動活期餘額的增長,這樣的想法有點自欺欺人。

當然,從全國的角度分析,用戶體量大可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若細化到網點,這個效果就不明顯了,更多是內部的政策任務。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快速導讀

提起ETC,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有點反感,最起碼聽得有點煩。這個跟ETC本身的發行機構和產品是沒有關係的,ETC讓所有駕車人士可以快速通過收費站,節省了人力,加快了通過效率,防止堵塞交通,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應該著力去推廣。

但是,為什麼明明是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應該做的事,偏偏銀行卻在瘋搶呢?背後,可能是一個笑話,更是一個信號,或者你和我可以從中嗅到一些時代的氣息。

ETC為什麼跟銀行走在一起

認真研究ETC的人都知道,其實卡里面有兩個賬戶,一個是ETC的消費賬戶,另外一個是銀行卡的金融賬戶。兩者之間是嚴格區分的,當然可以往裡頭充值。

原理就跟羊城通聯名卡一樣,卡里面的功能分屬兩個機構,是兩個獨立的賬戶。金融戶裡面的錢可以充值到消費戶,但是這個過程有點囉嗦和複雜,暫且當是一個簡單粗暴合成卡看待。

本來ETC被管理方單獨發行也行,但是單獨發行就要承擔髮卡的成本。這個髮卡的成本好歹也有幾塊錢,而且單靠ETC公司自己做市場推廣、收效很慢、成本很高、市場接受度低。

但是銀行推廣就不一樣了,銀行人手多、客戶多、資源足、只要銀行可以參和進來,這場大戲就可以上演了。

當然,銀行也不是傻子,通過這個所謂的聯合髮卡,雖然承擔了一部分制卡的費用的,但是可以鎖定一大批車主客群,對銀行來說也是一次批量拓展優質客群的好機會。總之,各取所需,聯合髮卡就應運而生了。

銀行能賺錢嗎?

更多的是自欺欺人。

一個ETC卡能夠給銀行帶來多少活期餘額呢?當然不多,大部分人會在充值的時候才往卡里面充錢,而且都是幾百元的小金額,當然也有上千元的大戶。由此而帶來客戶往儲蓄卡里面增加額外活期存款的可能性不大。

有一些聯名ETC儲蓄卡,銀行內辦卡的獎勵是200元/張,但是髮卡下來,賬戶裡面能夠留存的活期餘額都沒有200元,活生生變成一張殭屍卡,或者只是用作ETC之用的低效卡。

希望通過ETC繳費這個動作來吸引儲戶存錢,從而帶動活期餘額的增長,這樣的想法有點自欺欺人。

當然,從全國的角度分析,用戶體量大可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若細化到網點,這個效果就不明顯了,更多是內部的政策任務。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所以,得出的結論是,銀行僅靠髮卡來希望帶動活期餘額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做法。銀行在這個事上根本不可能直接賺錢。另外,這種充值ETC的動作,銀行也收不到手續費,可以說連中間業務收入都沒有了,所以是沒有直接受益的一個項目。

為什麼銀行還要搶著做呢?

鎖定優質客群,這當然也是另外一種妄想。

只有車主才能辦ETC,車主最起碼有一臺車,證明是有消費能力的人,是優質客群,是所謂有資產的一群中產人士(絕大部分)。銀行希望通過ETC鎖定這部分客群來優化存量客戶的結構。

但是,你會發現走這一條路的只有六大銀行,因為六大銀行是大眾性銀行,之前吸收的客戶五花八門,現在就要逐步改善客群結構。相反,股份制銀行一開始可能就吸收了城市裡面優質的客群,如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員工,生意老闆等,所以並不著急做客群優化的動作。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快速導讀

提起ETC,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有點反感,最起碼聽得有點煩。這個跟ETC本身的發行機構和產品是沒有關係的,ETC讓所有駕車人士可以快速通過收費站,節省了人力,加快了通過效率,防止堵塞交通,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應該著力去推廣。

但是,為什麼明明是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應該做的事,偏偏銀行卻在瘋搶呢?背後,可能是一個笑話,更是一個信號,或者你和我可以從中嗅到一些時代的氣息。

ETC為什麼跟銀行走在一起

認真研究ETC的人都知道,其實卡里面有兩個賬戶,一個是ETC的消費賬戶,另外一個是銀行卡的金融賬戶。兩者之間是嚴格區分的,當然可以往裡頭充值。

原理就跟羊城通聯名卡一樣,卡里面的功能分屬兩個機構,是兩個獨立的賬戶。金融戶裡面的錢可以充值到消費戶,但是這個過程有點囉嗦和複雜,暫且當是一個簡單粗暴合成卡看待。

本來ETC被管理方單獨發行也行,但是單獨發行就要承擔髮卡的成本。這個髮卡的成本好歹也有幾塊錢,而且單靠ETC公司自己做市場推廣、收效很慢、成本很高、市場接受度低。

但是銀行推廣就不一樣了,銀行人手多、客戶多、資源足、只要銀行可以參和進來,這場大戲就可以上演了。

當然,銀行也不是傻子,通過這個所謂的聯合髮卡,雖然承擔了一部分制卡的費用的,但是可以鎖定一大批車主客群,對銀行來說也是一次批量拓展優質客群的好機會。總之,各取所需,聯合髮卡就應運而生了。

銀行能賺錢嗎?

更多的是自欺欺人。

一個ETC卡能夠給銀行帶來多少活期餘額呢?當然不多,大部分人會在充值的時候才往卡里面充錢,而且都是幾百元的小金額,當然也有上千元的大戶。由此而帶來客戶往儲蓄卡里面增加額外活期存款的可能性不大。

有一些聯名ETC儲蓄卡,銀行內辦卡的獎勵是200元/張,但是髮卡下來,賬戶裡面能夠留存的活期餘額都沒有200元,活生生變成一張殭屍卡,或者只是用作ETC之用的低效卡。

希望通過ETC繳費這個動作來吸引儲戶存錢,從而帶動活期餘額的增長,這樣的想法有點自欺欺人。

當然,從全國的角度分析,用戶體量大可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若細化到網點,這個效果就不明顯了,更多是內部的政策任務。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所以,得出的結論是,銀行僅靠髮卡來希望帶動活期餘額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做法。銀行在這個事上根本不可能直接賺錢。另外,這種充值ETC的動作,銀行也收不到手續費,可以說連中間業務收入都沒有了,所以是沒有直接受益的一個項目。

為什麼銀行還要搶著做呢?

鎖定優質客群,這當然也是另外一種妄想。

只有車主才能辦ETC,車主最起碼有一臺車,證明是有消費能力的人,是優質客群,是所謂有資產的一群中產人士(絕大部分)。銀行希望通過ETC鎖定這部分客群來優化存量客戶的結構。

但是,你會發現走這一條路的只有六大銀行,因為六大銀行是大眾性銀行,之前吸收的客戶五花八門,現在就要逐步改善客群結構。相反,股份制銀行一開始可能就吸收了城市裡面優質的客群,如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員工,生意老闆等,所以並不著急做客群優化的動作。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不過,話說回來,鎖定了優質客群不代表立刻有收入,因為這只是個開始,ETC是不給銀行賺錢的。用最直白的話來說,本輪的銀行瘋搶,只是在搶地盤,看誰搶得的新增客戶多,將來可發掘的可能性大。搶地盤,已經成為銀行目前首要的任務,至於地盤有沒有意義,搶了再說。

最後,這個銀行發行的ETC聯名卡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如果是ETC信用卡,可能增加發卡量,可以帶動消費、分期和取現。也可以配合一些理財產品的推送和貸款產品的聯合營銷。

但是,這些動作難以成為規模,通過這個手段去找優質目標客戶感覺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但奈何銀行業績增長乏力,破棉襖都要頂著上!

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不至於,但是有所啟示。

銀行之所以瘋搶這塊小肥肉,說明銀行的新增客群難度已經很大。諸如拓展信用卡,以往都很簡單,但是今天的城市人,人均持有3張以上的信用卡,再想新增客群就非常困難。

同樣道理,其他保險,理財,儲蓄,貸款等個人業務需要新增客戶難度也非常大,畢竟市場飽和度太高。其實就是生意也很難做,有效客戶的獲得成本在持續增加。

沒有了新增,存量客戶也突圍不了,自然銀行業難有新的增長點。所以,ETC一個那麼小的產品也成為了兵家必爭的地盤,意味著銀行連肉絲都不想放過。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快速導讀

提起ETC,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有點反感,最起碼聽得有點煩。這個跟ETC本身的發行機構和產品是沒有關係的,ETC讓所有駕車人士可以快速通過收費站,節省了人力,加快了通過效率,防止堵塞交通,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應該著力去推廣。

但是,為什麼明明是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應該做的事,偏偏銀行卻在瘋搶呢?背後,可能是一個笑話,更是一個信號,或者你和我可以從中嗅到一些時代的氣息。

ETC為什麼跟銀行走在一起

認真研究ETC的人都知道,其實卡里面有兩個賬戶,一個是ETC的消費賬戶,另外一個是銀行卡的金融賬戶。兩者之間是嚴格區分的,當然可以往裡頭充值。

原理就跟羊城通聯名卡一樣,卡里面的功能分屬兩個機構,是兩個獨立的賬戶。金融戶裡面的錢可以充值到消費戶,但是這個過程有點囉嗦和複雜,暫且當是一個簡單粗暴合成卡看待。

本來ETC被管理方單獨發行也行,但是單獨發行就要承擔髮卡的成本。這個髮卡的成本好歹也有幾塊錢,而且單靠ETC公司自己做市場推廣、收效很慢、成本很高、市場接受度低。

但是銀行推廣就不一樣了,銀行人手多、客戶多、資源足、只要銀行可以參和進來,這場大戲就可以上演了。

當然,銀行也不是傻子,通過這個所謂的聯合髮卡,雖然承擔了一部分制卡的費用的,但是可以鎖定一大批車主客群,對銀行來說也是一次批量拓展優質客群的好機會。總之,各取所需,聯合髮卡就應運而生了。

銀行能賺錢嗎?

更多的是自欺欺人。

一個ETC卡能夠給銀行帶來多少活期餘額呢?當然不多,大部分人會在充值的時候才往卡里面充錢,而且都是幾百元的小金額,當然也有上千元的大戶。由此而帶來客戶往儲蓄卡里面增加額外活期存款的可能性不大。

有一些聯名ETC儲蓄卡,銀行內辦卡的獎勵是200元/張,但是髮卡下來,賬戶裡面能夠留存的活期餘額都沒有200元,活生生變成一張殭屍卡,或者只是用作ETC之用的低效卡。

希望通過ETC繳費這個動作來吸引儲戶存錢,從而帶動活期餘額的增長,這樣的想法有點自欺欺人。

當然,從全國的角度分析,用戶體量大可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若細化到網點,這個效果就不明顯了,更多是內部的政策任務。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所以,得出的結論是,銀行僅靠髮卡來希望帶動活期餘額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做法。銀行在這個事上根本不可能直接賺錢。另外,這種充值ETC的動作,銀行也收不到手續費,可以說連中間業務收入都沒有了,所以是沒有直接受益的一個項目。

為什麼銀行還要搶著做呢?

鎖定優質客群,這當然也是另外一種妄想。

只有車主才能辦ETC,車主最起碼有一臺車,證明是有消費能力的人,是優質客群,是所謂有資產的一群中產人士(絕大部分)。銀行希望通過ETC鎖定這部分客群來優化存量客戶的結構。

但是,你會發現走這一條路的只有六大銀行,因為六大銀行是大眾性銀行,之前吸收的客戶五花八門,現在就要逐步改善客群結構。相反,股份制銀行一開始可能就吸收了城市裡面優質的客群,如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員工,生意老闆等,所以並不著急做客群優化的動作。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不過,話說回來,鎖定了優質客群不代表立刻有收入,因為這只是個開始,ETC是不給銀行賺錢的。用最直白的話來說,本輪的銀行瘋搶,只是在搶地盤,看誰搶得的新增客戶多,將來可發掘的可能性大。搶地盤,已經成為銀行目前首要的任務,至於地盤有沒有意義,搶了再說。

最後,這個銀行發行的ETC聯名卡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如果是ETC信用卡,可能增加發卡量,可以帶動消費、分期和取現。也可以配合一些理財產品的推送和貸款產品的聯合營銷。

但是,這些動作難以成為規模,通過這個手段去找優質目標客戶感覺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但奈何銀行業績增長乏力,破棉襖都要頂著上!

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不至於,但是有所啟示。

銀行之所以瘋搶這塊小肥肉,說明銀行的新增客群難度已經很大。諸如拓展信用卡,以往都很簡單,但是今天的城市人,人均持有3張以上的信用卡,再想新增客群就非常困難。

同樣道理,其他保險,理財,儲蓄,貸款等個人業務需要新增客戶難度也非常大,畢竟市場飽和度太高。其實就是生意也很難做,有效客戶的獲得成本在持續增加。

沒有了新增,存量客戶也突圍不了,自然銀行業難有新的增長點。所以,ETC一個那麼小的產品也成為了兵家必爭的地盤,意味著銀行連肉絲都不想放過。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曾經你以為高大上看不起小額市場的銀行,今天也要放下高貴的頭,不惜坐油站,蹲高速路去一個一個把客戶找回來。以前一呼百應,現在踩破門檻都未必能夠獲客,充分說明了未來市場拓展的艱難。

同時,也預示著要變革,要找新的增長點,要創新,要拓展新的生意模式。今天,六大銀行的做法不過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反思自己的事業,是否也在不進則退的路上。

勝手金句

不知不覺,銀行業紓尊降貴,你是否要重新定位?

更多理財妙招

  • 公積金貸款買房,你不知道的好處與限制

  • 你給共享單車的押金,現在在哪裡了?

  • 20元一杯的奶茶裡面有什麼?糖,奶,茶和利息

  • 股票賬戶千萬不要用工資卡賬戶,公積金斷供一個月即前功盡棄……

  • 銀行人竟然說保險才是真理財!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快速導讀

提起ETC,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有點反感,最起碼聽得有點煩。這個跟ETC本身的發行機構和產品是沒有關係的,ETC讓所有駕車人士可以快速通過收費站,節省了人力,加快了通過效率,防止堵塞交通,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應該著力去推廣。

但是,為什麼明明是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應該做的事,偏偏銀行卻在瘋搶呢?背後,可能是一個笑話,更是一個信號,或者你和我可以從中嗅到一些時代的氣息。

ETC為什麼跟銀行走在一起

認真研究ETC的人都知道,其實卡里面有兩個賬戶,一個是ETC的消費賬戶,另外一個是銀行卡的金融賬戶。兩者之間是嚴格區分的,當然可以往裡頭充值。

原理就跟羊城通聯名卡一樣,卡里面的功能分屬兩個機構,是兩個獨立的賬戶。金融戶裡面的錢可以充值到消費戶,但是這個過程有點囉嗦和複雜,暫且當是一個簡單粗暴合成卡看待。

本來ETC被管理方單獨發行也行,但是單獨發行就要承擔髮卡的成本。這個髮卡的成本好歹也有幾塊錢,而且單靠ETC公司自己做市場推廣、收效很慢、成本很高、市場接受度低。

但是銀行推廣就不一樣了,銀行人手多、客戶多、資源足、只要銀行可以參和進來,這場大戲就可以上演了。

當然,銀行也不是傻子,通過這個所謂的聯合髮卡,雖然承擔了一部分制卡的費用的,但是可以鎖定一大批車主客群,對銀行來說也是一次批量拓展優質客群的好機會。總之,各取所需,聯合髮卡就應運而生了。

銀行能賺錢嗎?

更多的是自欺欺人。

一個ETC卡能夠給銀行帶來多少活期餘額呢?當然不多,大部分人會在充值的時候才往卡里面充錢,而且都是幾百元的小金額,當然也有上千元的大戶。由此而帶來客戶往儲蓄卡里面增加額外活期存款的可能性不大。

有一些聯名ETC儲蓄卡,銀行內辦卡的獎勵是200元/張,但是髮卡下來,賬戶裡面能夠留存的活期餘額都沒有200元,活生生變成一張殭屍卡,或者只是用作ETC之用的低效卡。

希望通過ETC繳費這個動作來吸引儲戶存錢,從而帶動活期餘額的增長,這樣的想法有點自欺欺人。

當然,從全國的角度分析,用戶體量大可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若細化到網點,這個效果就不明顯了,更多是內部的政策任務。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所以,得出的結論是,銀行僅靠髮卡來希望帶動活期餘額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做法。銀行在這個事上根本不可能直接賺錢。另外,這種充值ETC的動作,銀行也收不到手續費,可以說連中間業務收入都沒有了,所以是沒有直接受益的一個項目。

為什麼銀行還要搶著做呢?

鎖定優質客群,這當然也是另外一種妄想。

只有車主才能辦ETC,車主最起碼有一臺車,證明是有消費能力的人,是優質客群,是所謂有資產的一群中產人士(絕大部分)。銀行希望通過ETC鎖定這部分客群來優化存量客戶的結構。

但是,你會發現走這一條路的只有六大銀行,因為六大銀行是大眾性銀行,之前吸收的客戶五花八門,現在就要逐步改善客群結構。相反,股份制銀行一開始可能就吸收了城市裡面優質的客群,如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員工,生意老闆等,所以並不著急做客群優化的動作。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不過,話說回來,鎖定了優質客群不代表立刻有收入,因為這只是個開始,ETC是不給銀行賺錢的。用最直白的話來說,本輪的銀行瘋搶,只是在搶地盤,看誰搶得的新增客戶多,將來可發掘的可能性大。搶地盤,已經成為銀行目前首要的任務,至於地盤有沒有意義,搶了再說。

最後,這個銀行發行的ETC聯名卡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如果是ETC信用卡,可能增加發卡量,可以帶動消費、分期和取現。也可以配合一些理財產品的推送和貸款產品的聯合營銷。

但是,這些動作難以成為規模,通過這個手段去找優質目標客戶感覺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但奈何銀行業績增長乏力,破棉襖都要頂著上!

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不至於,但是有所啟示。

銀行之所以瘋搶這塊小肥肉,說明銀行的新增客群難度已經很大。諸如拓展信用卡,以往都很簡單,但是今天的城市人,人均持有3張以上的信用卡,再想新增客群就非常困難。

同樣道理,其他保險,理財,儲蓄,貸款等個人業務需要新增客戶難度也非常大,畢竟市場飽和度太高。其實就是生意也很難做,有效客戶的獲得成本在持續增加。

沒有了新增,存量客戶也突圍不了,自然銀行業難有新的增長點。所以,ETC一個那麼小的產品也成為了兵家必爭的地盤,意味著銀行連肉絲都不想放過。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曾經你以為高大上看不起小額市場的銀行,今天也要放下高貴的頭,不惜坐油站,蹲高速路去一個一個把客戶找回來。以前一呼百應,現在踩破門檻都未必能夠獲客,充分說明了未來市場拓展的艱難。

同時,也預示著要變革,要找新的增長點,要創新,要拓展新的生意模式。今天,六大銀行的做法不過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反思自己的事業,是否也在不進則退的路上。

勝手金句

不知不覺,銀行業紓尊降貴,你是否要重新定位?

更多理財妙招

  • 公積金貸款買房,你不知道的好處與限制

  • 你給共享單車的押金,現在在哪裡了?

  • 20元一杯的奶茶裡面有什麼?糖,奶,茶和利息

  • 股票賬戶千萬不要用工資卡賬戶,公積金斷供一個月即前功盡棄……

  • 銀行人竟然說保險才是真理財!

瘋搶ETC,是銀行沒落的信號嗎?

每週二至週四

早上10:30 - 11:00

FM96.2 同步播出

敬請期待

下載 花城FM App

可以反覆回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