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萬小微企業,都活不到3年,背後的原因是?

銀行 信用記錄關愛日 稅融通看財經 2019-07-15

8000萬小微企業,壽命都不超過3年,背後的原因竟然是這樣?

據有關部門權威數據統計,中國有8000萬家小微企業,其中90%的生存壽命不會超過3年。

2000多萬小微企業,6000多萬小型的個體戶。(個體戶指個體工商戶,包括路邊小商店店主、大排檔攤攤主、燒烤攤主等)

這些小微企業佔市場主體總數的90%以上,他們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那就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作為普適性難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備受監管層關注。近年來,各部門針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更是不斷加碼。前幾個月,銀保監會指出,要儘可能降低銀行民營、小微企業貸款對抵押擔保的過度依賴,更多地依託企業良好的信用記錄、市場競爭能力、財務狀況等,發放無擔保、無抵押的貸款。

8000萬小微企業,都活不到3年,背後的原因是?

這並不是監管層領導首次作出類似表述。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曾經帶隊赴中國銀行總行進行座談時就要求,逐步降低對抵押擔保和外部評估的依賴,從源頭上降低小微企業融資費用負擔。總體來講,主要存在下面3個難題:

抵押擔保式的借貸,並不能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源頭活水

長久以來,貸款需要抵押擔保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無抵押、無擔保的企業往往無法貸款或者只能獲得很小的貸款額度。這一模式給企業融資製造的阻力有目共睹,有的企業不得不選擇高息的民間借貸,或者只能維持經營規模,錯失發展良機。

實質上,抵押擔保並不起規避風險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抵押擔保只是第二還款來源,是借款方無法償清貸款時的補償機制。決定一筆貸款的風險大小的最關鍵因素始終是企業的直接還款能力,即經營與盈利能力。不少企業為了滿足貸款要求,進行互保、聯保,一旦擔保鏈上某家企業無法償還貸款,極有可能造成鏈上其餘企業破產。新聞對於這類的報道也數不勝數,這類借貸方式,並不能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源頭活水。從而促成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8000萬小微企業,都活不到3年,背後的原因是?

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源於信息不對稱。

最大一個原因是信息不對稱。銀行很多好的產品和服務,一定程度上並不被小微企業所瞭解熟知。企業找不到合適的銀行貸款產品,銀行則不掌握企業的信息和貸款需求。小微企業融資從來都不是單向的,如果商戶能有個有效的渠道,讓銀行知道商戶的經營全貌,銀行又何必吝嗇去給其貸款。

還有就是存在信息差,比如很多小微企業主不知道可以在銀行直接貸款或者到了銀行見不到專業的人,這時他們可能去找中介,利率肯定會比較高,自身壓力也會比較大。

除了信息不對稱的原因之外,一些小微企業自身問題和部分銀行自身對小微企業服務的能力問題也是影響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融資難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因為銀行在識別客戶方面還沒有建立好科學和專業的客戶識別體系和能力。

8000萬小微企業,都活不到3年,背後的原因是?

市場環境的壓力,企業自身競爭經營的困局

小微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生產原材料和人員工資成本的上升壓力、前期能在市場上活下來就算不錯了。經營和盈利方面,只能是在邊走邊摸索。

加之,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著經營管理水平低、生產規模小、資本不集中、財務制度不健全、資金流動性風險高、不注重現金流與信用制度的建設等問題。這些,作為小微企業自身的問題,成為了貸款難的痛點。

對此,有什麼不一樣的觀點,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