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歡迎來到枯井音樂。

《我是唱作人》一款綜藝,讓我看到,音樂人背後無盡的孤獨、彷徨與痛苦。

音樂的發展變化,導演車轍,一句話直戳要害:

音樂的形態應該有很多種,不應該把它限制了。

音樂應該多元化發展,樂壇需要新力量,人們需要好歌曲。

樂壇現狀,大家都有種感覺——倒退。

是誰定義的?還是真倒退了?我想是錯覺而已。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樂壇不是倒退,只是人對音樂的熱誠、初衷淡化了。

照現在的設備、技術,歌曲質量應是提高的,但大家發現,歌曲不如以前的好聽,不乏有好歌出現,但爛歌太多。

人們缺少對音樂的渴望,沒有之前那麼痴迷,四大天王或更早一代,開個演唱會,那氣氛,無與倫比。

周杰倫,四小天王一代,mp3、隨身聽,耳機一塞一整天。

現在,找首好歌,實在難,索性打開排行榜,點上隨機播放,漫無目的聽著,心情好多聽會兒,倦了就關掉。

隨心所欲,沒太多期待。如李誕所說:“既然都沒勁,那就都可以。”

這種現象,不止音樂,影視也是。

經典劇翻拍,武俠片、殭屍片、四大名著系列,製作、技術方面都很精良,但還是無法超越經典。

情懷、初衷、熱情,這都是後期、技術、成本,無論如何換不來的。

當今樂壇,進入網絡流行時代,是神曲、流量的時代。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汪蘇瀧《開飯了!唱作人》說到:

現在出專輯是不掙錢的,有時候花一年時間做一張專輯,還不如上一個綜藝。

專輯根本沒人買,換做以前,破百萬輕輕鬆鬆,更有破千萬的神話記錄。

所以更傾向於做單曲,會容易很多,成本、難度都能降低,還能賺到錢。

車轍說:“實際上華語音樂的傳播是癱瘓的。”

沒有權威平臺傳播,只能通過網絡、綜藝形式傳播。

樑博感同身受,表明不但沒好平臺,更沒有好歌值得傳播。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所以,《我是唱作人》誕生了,這是個很好的平臺,雖然才第一季,但未來可期。

還沒完結,音樂人在這裡,道出樂壇的很多現狀,讓觀眾與樂壇有了進一步連接。

任何事物都有興衰變化,起起伏伏,都是動態平衡過程。

音樂在某個時期,已經到達巔峰、瓶頸,需要創新。

周杰倫的歌,到現在都流行,樂壇不進則退,流行歌曲在周杰倫、林俊杰、王力宏、陶喆一代,已經到達頂峰。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再寫也難以超越,而且同質化嚴重。李宗盛、羅大佑也把苦情、人生歌推到頂點,再看高進,寫再多,也明顯感到乏力,只能吐槽他太土。

音樂發展變化太快,太多人被商業利益矇蔽內心,很多大熱歌曲都指抄襲,別人歌曲一出來,盜版歌曲接踵而至。

這都是樂壇弊端,《我是唱作人》單挑、直擊樂壇現狀,很多綜藝,達不到這種效果。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那究竟什麼是好音樂?還是那句老話,每個人心中定義不同,音樂有主觀性。

《我是唱作人》第八期,郝雲補位來襲,大獲好評,一舉擊敗大魔王常石磊。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郝雲一番見解,恰到好處,有理有據,又很客觀。

贏了常石磊,他說運氣好,大家是第一次聽我的,可能覺得比較新鮮,所以我贏了。

但郝雲這首歌,確實走進人心裡,歌告訴人們,音樂不只有悲傷、感動。

歌曲還有簡單快樂,讓你聽完開心,輕鬆,這是音樂非常好的形式。

郝雲說:“音樂像酒一樣,但有時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的理解是,酒香真不怕巷子深,只要是好音樂,肯定不會埋沒,肯定會被人發現。

比如利用抖音推廣,可以非常容易讓一首歌火起來,但一些音樂人,不屑於用這種推廣方式。

郝雲表示,甚至用綜藝形式來推歌,都有點掉價,當然,歌曲不炒作、不推廣,就能火起來,是最完美、最理想的音樂發展形勢。

但現階段,還沒發展到這種程度,音樂不是別人說好就好,不能用讓別人的想法定義自己,否則會迷失自我。

音樂讓人舒服最重要,沒有什麼好的、壞的,只有享受、不享受。

王源參加《我是唱作人》,大家都知道他不成熟,但他的歌依然點贊、分享、評論霸榜。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他的歌,能讓很多人感到舒服,享受,這就是好音樂。

所以王源獲得越來越多人認可,郝雲首戰戰勝常石磊,都表明,音樂能否讓人舒服,最重要。

比賽節目,現場氣氛好,高音炸裂歌曲,的確有優勢,但淺唱低吟,全心投入的演唱也可以打將其打敗。

白舉綱在上期節目,《阿爾茲海默的愛》戰勝金志文。好聽得就是好音樂,周杰倫也說過:“音樂好聽最重要。”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一首歌,一種風格,肯定有聽膩的時候,誰也沒想到一直搖滾的白舉綱,來了個這樣的表演。

周杰倫歌曲曾經可能聽到耳朵長繭,但你聽了很多新歌之後,發現還是以前的歌好聽。

所以,對歌曲來說,如果過段時間再聽,依然好聽,想讓人反覆聽,就是絕佳之作。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音樂人絕對不是簡單的職業,做一個讓人喜歡的音樂人更難上加難。

人人都想做周杰倫,但不是誰都能做周杰倫。

薛之謙上綜藝、做生意,幹一些看似與音樂無關的事,實際上,都是為音樂。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高產、免費、優質,薛之謙能做到這樣,人力、物力、財力都消耗很大,作為音樂人,他值得尊敬。

當今樂壇,原創且優質歌曲越來越少,音樂就這7個音符,寫來寫去,能保證不抄襲、不重複都是好的,所以,創作要用心,堅持,熱愛。

作為一個音樂人,一定要永葆熱情,觀眾會看到你這份熱情,這樣你才有資格喚醒觀眾對音樂的渴望。

音樂源於生活,創作是自然而然的,好的音樂,都是經歷、思考、生活,自然形成。

高進、吳青峰,創作靠哼哼,真實情緒表達,不拘泥樂器旋律,所以他們的歌很真實。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音樂可比性很強,音樂人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總之,除了你認為好的,別的都是壞的。

喜歡樑博、毛不易的,自然其他唱作人就是差的,這就是對比性、主觀性。

總之,聽眾只在乎結果,只求好音樂,其他努力、付出,只要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是浮雲。

成王敗寇,你的歌好聽,有人聽,怎麼都行,反之,亦然。

所以樂壇要想發展,就要先有音樂人,再有優質作品,切記浮躁。

《我是唱作人》究竟能不能拯救樂壇,激發樂壇新力量,還請拭目以待。

《我是唱作人》:夾縫生存的小綜藝,憑什麼敢單挑整個樂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