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年初獲“柏林影后”,參演的《小歡喜》迎熱播,49歲的詠梅憑的是什麼?'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6期,原文標題《詠梅:49歲是我最自由的年齡》,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詠梅的名字是在2019年進入大眾視野的。今年年初她憑藉《地久天長》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熱度還沒完全褪去,就迎來了參演的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在媒體都在追問“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時,她早早就把對於年齡的恐懼拋在身後。很多人除了關注她自成一派的好演技之外,似乎更想從她這裡獲得一些如何解決焦慮感的人生答案。

記者/卡生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6期,原文標題《詠梅:49歲是我最自由的年齡》,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詠梅的名字是在2019年進入大眾視野的。今年年初她憑藉《地久天長》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熱度還沒完全褪去,就迎來了參演的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在媒體都在追問“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時,她早早就把對於年齡的恐懼拋在身後。很多人除了關注她自成一派的好演技之外,似乎更想從她這裡獲得一些如何解決焦慮感的人生答案。

記者/卡生

甩掉“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年初獲“柏林影后”,參演的《小歡喜》迎熱播,49歲的詠梅憑的是什麼?

詠梅

發光的“棋子”

2019年是詠梅這幾年來最忙碌的一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媒體熱潮”還沒完全褪去,這個夏天將盡,她參演的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讓負責宣傳的團隊又忙碌了起來。約採詠梅的下午,前面排了幾家媒體,詠梅的經紀人遲小隱說,這樣高密度的採訪上一次發生在柏林獲獎的時候。

在《地久天長》獲獎之前,詠梅的名字並未真正進入大眾視野,直到她站在領獎臺上的那晚後,這個微博上只有5萬粉絲的女演員才算是讓人們把“看上去臉熟”和她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詠梅的戲份並不多。三個形態各異的高考家庭裡,她的家庭故事主要是講述父子關係,但就是這樣一個戲份不多的角色,詠梅飾演的劉靜竟然收穫了一大波青少年粉絲,在微博上他們稱詠梅為“別人家的媽媽”。一名中年女演員,吸了一波青少年粉,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詠梅給人的印象,永遠是不爭不搶,淡然處之,中國哲學的“順其自然”似乎在她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印證。採訪前我在想,為什麼很多人對詠梅感興趣?除了她自成一派的好演技外,我們似乎想從她這裡得到一些人生的答案。如何在浮躁中保持自我?中年女演員的困境是否可以解決?

初見詠梅時,和熒屏上的形象幾乎無差。素顏,頭髮高高紮起,一身黑色運動裝。後來她的經紀人告訴我,無論多忙,詠梅總是忙裡偷閒,結束工作後馬上去瑜伽館練習,生活和工作分得清清楚楚。詠梅說話聲音不大,她笑言,說話聲音一大就會劈,不認識的人以為這是“溫柔”。

我們從她身上的反差聊起。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6期,原文標題《詠梅:49歲是我最自由的年齡》,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詠梅的名字是在2019年進入大眾視野的。今年年初她憑藉《地久天長》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熱度還沒完全褪去,就迎來了參演的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在媒體都在追問“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時,她早早就把對於年齡的恐懼拋在身後。很多人除了關注她自成一派的好演技之外,似乎更想從她這裡獲得一些如何解決焦慮感的人生答案。

記者/卡生

甩掉“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年初獲“柏林影后”,參演的《小歡喜》迎熱播,49歲的詠梅憑的是什麼?

詠梅

發光的“棋子”

2019年是詠梅這幾年來最忙碌的一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媒體熱潮”還沒完全褪去,這個夏天將盡,她參演的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讓負責宣傳的團隊又忙碌了起來。約採詠梅的下午,前面排了幾家媒體,詠梅的經紀人遲小隱說,這樣高密度的採訪上一次發生在柏林獲獎的時候。

在《地久天長》獲獎之前,詠梅的名字並未真正進入大眾視野,直到她站在領獎臺上的那晚後,這個微博上只有5萬粉絲的女演員才算是讓人們把“看上去臉熟”和她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詠梅的戲份並不多。三個形態各異的高考家庭裡,她的家庭故事主要是講述父子關係,但就是這樣一個戲份不多的角色,詠梅飾演的劉靜竟然收穫了一大波青少年粉絲,在微博上他們稱詠梅為“別人家的媽媽”。一名中年女演員,吸了一波青少年粉,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詠梅給人的印象,永遠是不爭不搶,淡然處之,中國哲學的“順其自然”似乎在她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印證。採訪前我在想,為什麼很多人對詠梅感興趣?除了她自成一派的好演技外,我們似乎想從她這裡得到一些人生的答案。如何在浮躁中保持自我?中年女演員的困境是否可以解決?

初見詠梅時,和熒屏上的形象幾乎無差。素顏,頭髮高高紮起,一身黑色運動裝。後來她的經紀人告訴我,無論多忙,詠梅總是忙裡偷閒,結束工作後馬上去瑜伽館練習,生活和工作分得清清楚楚。詠梅說話聲音不大,她笑言,說話聲音一大就會劈,不認識的人以為這是“溫柔”。

我們從她身上的反差聊起。

甩掉“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年初獲“柏林影后”,參演的《小歡喜》迎熱播,49歲的詠梅憑的是什麼?

《小歡喜》劇照

詠梅出生在呼和浩特,有著一半蒙古族血統。她還有一個很好聽的蒙古名字——森吉德瑪(意為“仙女”)。按理說,我們印象裡的蒙古族女子能歌善舞,豪氣萬丈,然而在詠梅的身上這些特質彷彿隱形了一樣。“我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家裡每個人都要出節目熱鬧一下,到我這裡就悶掉了。”詠梅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她概括為這可能是天生的性格。與此相反,詠梅的父親卻是一個典型的蒙古族漢子,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他身邊,聽他彈琴唱歌好不熱鬧。聊起父親時,詠梅有許多話想說,可以說這是對她影響巨大的人。

“我的父親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不僅能歌善舞,還是一個喜愛讀書的人。”詠梅的名字是父親給取的,來自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父親雖是一名電力工程師,但卻喜愛讀書,希望自己的女兒像一枝梅,不用費盡心思去爭妍鬥寵,即使凋零了,被碾作了泥土,依然可以散發清香。詠梅的人生就像這個名字一樣,踐行著父親的期許。

詠梅從呼和浩特來到北京,就讀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企業管理系,按照她的說法,成為演員是一個偶然。上世紀80年代末的北京是一個和家鄉截然不同的地方,這裡是詩歌、搖滾樂的搖籃,嚮往自由的年輕人在這裡彙集。詠梅在家鄉時是個安靜、略顯孤獨的少女,北京則為她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她內心中隱隱約約的“叛逆”與“格格不入”似乎在這裡找到了答案。

“我記得那時候交了一些文藝女性朋友,在她們的影響下我們常常在外交俱樂部看樂隊演出,那時候我還在聽鄧麗君和齊秦呢,一下跨到了崔健、唐朝和黑豹。”彼時的詠梅21歲,穿著白色長裙,長髮飄飄,一點不搖滾。周邊的人都是黑衣黑褲打扮,高唱著自由與愛。“我太喜歡這群人了,他們太有愛了。”詠梅回憶道。又過了不久,大學快要畢業的詠梅成為了黑豹樂隊《Don't Break My Heart》的MV女主角,並遇到了後來的丈夫欒樹(當時黑豹樂隊的鍵盤手,後為黑豹樂隊主唱)。在詠梅柏林獲獎後,很多人翻出當年的MV,驚豔於詠梅年輕時的樣子,港式捲髮,一身白衣,儼然是許多人的夢中情人。聊到這段時,詠梅說:“那時候特別傻,鏡頭在哪,如何走位都是導演手把手教的。”

這個MV似乎是詠梅真正進入演藝圈之前的過場與練習,如她所說,可能冥冥中,這輩子就是要走演員這條路的,躲也躲不掉。詠梅畢業後,南下深圳做過一段時間的白領,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朝九晚五的工作狀態在詠梅看來似乎缺少意義。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詠梅內心裡總是有對生活敏感的思考,這樣的生活是我要的嗎?詠梅在採訪中常會提起“幸運”一詞,當她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時,另一種生活則向她張開了臂膀。

回到北京的詠梅,機緣巧合進了許戈輝工作室,做過幾期主持人。“主持人需要急智,我比較鈍。”1995年,因為氣質符合,詠梅被許戈輝推薦到了電視劇《牧雲的男人》劇組,並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詠梅回想起自己的入行經歷時說:“90年代的電視劇劇組和現在不一樣,那時候劇組肯花功夫帶新人,大家聚在一起會認真對戲,一切為了角色考慮。”

我理解詠梅所說的“幸運”,是遇到了電視劇的黃金時代,有好的劇本,好的對戲演員。詠梅雖說一直處於配角的戲份裡,但每一場戲,每一個對手,都在給她輸送著對“戲”的敬畏之心。一個並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沒有規則亦沒有限制,走得更好或者徹底走歪了的可能性是對半的概率。詠梅說,真正讓她開始思考演戲這件事的是導演潘小揚,那是一部主流電視劇,詠梅有一場戲是要對著一臺錄音機念出大段獨白,詠梅看完劇本覺得這感覺特別傻,找到執行導演想略過這場戲。潘小揚知道後非常生氣,嚴肅地告訴詠梅:“你必須一個字都不能錯地演出來!”當時詠梅被嚇到了,平日裡和藹的導演就跟變了個人似的。詠梅按照臺詞一字不落地演下了那場戲,後來事實證明導演的判斷是對的,這場戲不僅不傻還很重要。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演員對臺詞提出質疑並不是一個多大的事情,但在詠梅看來,她終於對“演員”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沒有演不了的戲,只有演不了的演員。”

電視劇是詠梅進入演藝圈的入口,在一個個配角里摸爬滾打,用她的話來說,演員就是一部戲的棋子,但就算是最不起眼的棋子,也能在有限中發光。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6期,原文標題《詠梅:49歲是我最自由的年齡》,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詠梅的名字是在2019年進入大眾視野的。今年年初她憑藉《地久天長》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熱度還沒完全褪去,就迎來了參演的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在媒體都在追問“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時,她早早就把對於年齡的恐懼拋在身後。很多人除了關注她自成一派的好演技之外,似乎更想從她這裡獲得一些如何解決焦慮感的人生答案。

記者/卡生

甩掉“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年初獲“柏林影后”,參演的《小歡喜》迎熱播,49歲的詠梅憑的是什麼?

詠梅

發光的“棋子”

2019年是詠梅這幾年來最忙碌的一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媒體熱潮”還沒完全褪去,這個夏天將盡,她參演的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讓負責宣傳的團隊又忙碌了起來。約採詠梅的下午,前面排了幾家媒體,詠梅的經紀人遲小隱說,這樣高密度的採訪上一次發生在柏林獲獎的時候。

在《地久天長》獲獎之前,詠梅的名字並未真正進入大眾視野,直到她站在領獎臺上的那晚後,這個微博上只有5萬粉絲的女演員才算是讓人們把“看上去臉熟”和她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詠梅的戲份並不多。三個形態各異的高考家庭裡,她的家庭故事主要是講述父子關係,但就是這樣一個戲份不多的角色,詠梅飾演的劉靜竟然收穫了一大波青少年粉絲,在微博上他們稱詠梅為“別人家的媽媽”。一名中年女演員,吸了一波青少年粉,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詠梅給人的印象,永遠是不爭不搶,淡然處之,中國哲學的“順其自然”似乎在她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印證。採訪前我在想,為什麼很多人對詠梅感興趣?除了她自成一派的好演技外,我們似乎想從她這裡得到一些人生的答案。如何在浮躁中保持自我?中年女演員的困境是否可以解決?

初見詠梅時,和熒屏上的形象幾乎無差。素顏,頭髮高高紮起,一身黑色運動裝。後來她的經紀人告訴我,無論多忙,詠梅總是忙裡偷閒,結束工作後馬上去瑜伽館練習,生活和工作分得清清楚楚。詠梅說話聲音不大,她笑言,說話聲音一大就會劈,不認識的人以為這是“溫柔”。

我們從她身上的反差聊起。

甩掉“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年初獲“柏林影后”,參演的《小歡喜》迎熱播,49歲的詠梅憑的是什麼?

《小歡喜》劇照

詠梅出生在呼和浩特,有著一半蒙古族血統。她還有一個很好聽的蒙古名字——森吉德瑪(意為“仙女”)。按理說,我們印象裡的蒙古族女子能歌善舞,豪氣萬丈,然而在詠梅的身上這些特質彷彿隱形了一樣。“我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家裡每個人都要出節目熱鬧一下,到我這裡就悶掉了。”詠梅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她概括為這可能是天生的性格。與此相反,詠梅的父親卻是一個典型的蒙古族漢子,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他身邊,聽他彈琴唱歌好不熱鬧。聊起父親時,詠梅有許多話想說,可以說這是對她影響巨大的人。

“我的父親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不僅能歌善舞,還是一個喜愛讀書的人。”詠梅的名字是父親給取的,來自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父親雖是一名電力工程師,但卻喜愛讀書,希望自己的女兒像一枝梅,不用費盡心思去爭妍鬥寵,即使凋零了,被碾作了泥土,依然可以散發清香。詠梅的人生就像這個名字一樣,踐行著父親的期許。

詠梅從呼和浩特來到北京,就讀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企業管理系,按照她的說法,成為演員是一個偶然。上世紀80年代末的北京是一個和家鄉截然不同的地方,這裡是詩歌、搖滾樂的搖籃,嚮往自由的年輕人在這裡彙集。詠梅在家鄉時是個安靜、略顯孤獨的少女,北京則為她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她內心中隱隱約約的“叛逆”與“格格不入”似乎在這裡找到了答案。

“我記得那時候交了一些文藝女性朋友,在她們的影響下我們常常在外交俱樂部看樂隊演出,那時候我還在聽鄧麗君和齊秦呢,一下跨到了崔健、唐朝和黑豹。”彼時的詠梅21歲,穿著白色長裙,長髮飄飄,一點不搖滾。周邊的人都是黑衣黑褲打扮,高唱著自由與愛。“我太喜歡這群人了,他們太有愛了。”詠梅回憶道。又過了不久,大學快要畢業的詠梅成為了黑豹樂隊《Don't Break My Heart》的MV女主角,並遇到了後來的丈夫欒樹(當時黑豹樂隊的鍵盤手,後為黑豹樂隊主唱)。在詠梅柏林獲獎後,很多人翻出當年的MV,驚豔於詠梅年輕時的樣子,港式捲髮,一身白衣,儼然是許多人的夢中情人。聊到這段時,詠梅說:“那時候特別傻,鏡頭在哪,如何走位都是導演手把手教的。”

這個MV似乎是詠梅真正進入演藝圈之前的過場與練習,如她所說,可能冥冥中,這輩子就是要走演員這條路的,躲也躲不掉。詠梅畢業後,南下深圳做過一段時間的白領,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朝九晚五的工作狀態在詠梅看來似乎缺少意義。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詠梅內心裡總是有對生活敏感的思考,這樣的生活是我要的嗎?詠梅在採訪中常會提起“幸運”一詞,當她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時,另一種生活則向她張開了臂膀。

回到北京的詠梅,機緣巧合進了許戈輝工作室,做過幾期主持人。“主持人需要急智,我比較鈍。”1995年,因為氣質符合,詠梅被許戈輝推薦到了電視劇《牧雲的男人》劇組,並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詠梅回想起自己的入行經歷時說:“90年代的電視劇劇組和現在不一樣,那時候劇組肯花功夫帶新人,大家聚在一起會認真對戲,一切為了角色考慮。”

我理解詠梅所說的“幸運”,是遇到了電視劇的黃金時代,有好的劇本,好的對戲演員。詠梅雖說一直處於配角的戲份裡,但每一場戲,每一個對手,都在給她輸送著對“戲”的敬畏之心。一個並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沒有規則亦沒有限制,走得更好或者徹底走歪了的可能性是對半的概率。詠梅說,真正讓她開始思考演戲這件事的是導演潘小揚,那是一部主流電視劇,詠梅有一場戲是要對著一臺錄音機念出大段獨白,詠梅看完劇本覺得這感覺特別傻,找到執行導演想略過這場戲。潘小揚知道後非常生氣,嚴肅地告訴詠梅:“你必須一個字都不能錯地演出來!”當時詠梅被嚇到了,平日裡和藹的導演就跟變了個人似的。詠梅按照臺詞一字不落地演下了那場戲,後來事實證明導演的判斷是對的,這場戲不僅不傻還很重要。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演員對臺詞提出質疑並不是一個多大的事情,但在詠梅看來,她終於對“演員”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沒有演不了的戲,只有演不了的演員。”

電視劇是詠梅進入演藝圈的入口,在一個個配角里摸爬滾打,用她的話來說,演員就是一部戲的棋子,但就算是最不起眼的棋子,也能在有限中發光。

甩掉“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年初獲“柏林影后”,參演的《小歡喜》迎熱播,49歲的詠梅憑的是什麼?

《小歡喜》劇照

人生低谷

《中國式離婚》是2004年的現象級熱播電視劇,主演是陳道明和蔣雯麗。詠梅依然是劇中的女配,她的“棋子”理論派上了用場,琢磨自己的角色,並演好每一場戲。這讓她飾演的知性單親母親肖莉特別有觀眾緣。“那段時間電話變得越來越多,好的壞的一起都來了。飯局、劇本邀約,這讓我進入到前所未有的慌亂之中。”這種慌亂是複雜的,有詠梅內心裡的自我膨脹,有對外界的警惕之心,最重要的是“內心的貧瘠”,總之很難具體地說清那是一種什麼東西,在給詠梅敲響警鐘。“我看不清楚前面的路了,我覺得我正在變成一個自己討厭的人。”

演藝圈裡人人嚮往的“紅”在她這裡成了一種煩惱,“生活真的太悲哀了,我想自由自在地活著,做真實的自己”。然而,她所向往的平淡生活被打破,出門有人拉著她問東問西,許多不得不應酬的場面越來越多,她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處理那些無意義的打擾。更重要的是她發現人的“慾望”經由誘惑,會轉換成為一個無底洞,那種對生命的浪費而非滋養的感受讓她厭惡至極。所謂“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早早降臨在了詠梅身上。

她做了一個決定,手機關機,把來電呼叫轉移到了經紀人的電話上。那段時間她拒絕的劇本比接下的劇本多得多。過了千禧年之後,詠梅明顯感覺到電視劇市場亂象叢生,急功近利者居多,最讓她生氣的是,一些明明很好的劇本,在資本市場運作下,最後被拍得一塌糊塗。她對電視劇產生了牴觸與失望,甚至賭氣以後再也不拍電視劇了。再之後詠梅的人生陷入低谷——她的父親和母親在2013年、2014年相繼離世。

中年人的苦痛裡,父母的離世是最痛的一種。詠梅的父母曾經是她的支柱,父親的哲思與教導,母親對家庭的照顧與呵護,都是她人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詠梅感覺天都快塌下來了,她無法接受親人的告別。現在的經紀公司合作者樑硯回憶說:“詠梅那時給我發過一條短信,大概意思是說,她可能會暫別演藝圈。”

暫別演戲的頭兩年,詠梅過得渾渾噩噩。“那兩年身體特別差,暴飲暴食,肥胖,失眠,就像得了抑鬱症一樣,完全地自我放縱。”很難想象那個屬於她的黑暗時刻是怎麼熬過來的。這段時間的詠梅幾乎銷聲匿跡,與圈內人處於失聯狀態。“那段時間,我每天在家裡看書,希望在書裡找到人生的答案。”宗教、哲學和心理學是這段時間裡她閱讀最多的,後來在朋友的引導下,她開始練習瑜伽,漸漸回到了一個正常的軌道上來。

詠梅憶起父親臥病在床的時候依然很樂觀,自己動手在床邊做了一個機械裝置:躺著吸菸的時候,需要把煙霧放出去,他只要動一下裝置,窗戶就自動打開。父親這種樂觀面對生死的狀態,時不時回憶起來十分溫暖。詠梅內心的貧瘠感正在漸漸消失,丈夫欒樹的默默陪伴讓她可以重新正視生活。在家裡晒晒太陽、喝喝茶,在欒樹的馬場發發呆,騎騎馬,一種平靜與安寧感重新又回到了她的身上。她想明白了很多的事情,如果不是一名演員,她還可以是她自己,那麼人生短暫,又有什麼恐懼的呢?

這個恢復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4年的時間裡,詠梅放下了很多,包括她想不明白的失去以及如何看待自己。已過40歲的詠梅覺得,演員是一份職業,但更重要的是生活。如何看待中年女演員的焦慮感?她說:“焦慮感在我這裡已經被解決掉了。”

高光時刻之後

接到王小帥《地久天長》的劇本時,詠梅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離開機還有4個月的時間。王小帥是詠梅喜歡的導演:“王小帥導演的作品大部分都會關照個體生命,希望人能夠回頭看。人不能忘記過去,這是他的主觀願望,對社會和人性的那種悲憫,我很喜歡。”

在父母去世之前,詠梅飾演了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中聶隱孃的母親,短短的出場時間,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母親形象便立住了。這也是她暫別演藝圈之前的最後一部電影。

電影與電視劇比起來,在詠梅心中有著不一樣的意味。“電影讓你有時間琢磨一個人物,走進她的內心,然後成為她,這是我現在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嘗試的事情。”在《地久天長》開拍之前,詠梅反覆閱讀了劇本,那種巨大的悲痛與悲憫,在她經歷了4年的沉寂之後,來得非常是時候。詠梅相信命運的安排,也許有的東西你如何爭取都不一定是你的,有的東西值得你等待。無疑,《地久天長》就是詠梅內心裡等待的電影,詮釋人性、命運以及時代。

詠梅要扮演的王麗雲,是一個失去了孩子的母親。在生活中,詠梅和欒樹是丁克家庭,兩人並沒有孩子,很多人會問,你如何理解和詮釋一個失獨母親?詠梅說,作為一名演員,最重要的是有悲憫的同理心,我自己有侄女,我想象過如果離開一個至親的人,內心會有何等的痛苦。至於在這樣巨大的痛苦面前,作為一個母親痛苦的邊界在哪兒?詠梅不知道。為此她採訪了一位失獨母親長達7小時。“其實我有很多的問題想問她,但又怕觸碰到她最難受的點,我一直在傾聽她,她讓我知道了痛苦的邊界……”

王麗雲的戲份一直在隱忍,一方面這是王小帥導演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詠梅自己對這個人物的理解。內斂、剋制,隱而不發的表演,反而讓這個電影所有的痛感呈現出了巨大的張力和想象空間。我問詠梅,如何表演痛苦?她說:“如果你很痛苦的話,你是不可能去表演痛苦的。”所以在表演時,詠梅將痛苦的情緒清零,在理解了人物的情感之後,一點點地釋放出來。唯一一場讓詠梅差點失控的戲是最後補拍的鏡頭,結尾處王麗雲和丈夫回到老房子,在幻覺中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從走廊另一頭走來時,她差點沒繃住要哭出來,因為沒有提前消化過這場戲,這讓詠梅難受至極,花了很長時間才讓心情平復下來。

編劇阿美在柏林首映現場第一次看到完整的戲,幾次熱淚盈眶,她評價詠梅的表演時說:“詠梅的表演就是你已經感覺不到她在演,而是完全融入了人物本身,把人物內心的各個層次都傳達得很精準,我想她是在人物身上投入了感情的。詠梅的表演非常打動人,我想那也是她的人生積累的結果。”

當詠梅站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領獎臺上時,離她低谷時刻已經過去4年。此時的詠梅已經有足夠的能量和底氣面對演員的身份,看清楚了焦慮的來源以及釋放它的出口是什麼,“是生活,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飾演的角色也是一個個普通人”。

高光時刻之後呢?詠梅的生活會有變化嗎?“只是比原來忙碌一些罷了。”她說。離上一次接近高光時刻的恐懼和無措比起來,她已經知曉了生活對於演員的重要,她知道只要演好每一個她決定要演的角色便好,至於是否要打破舒適區,是否要突破自己挑戰更多的戲,“我覺得那不是我的人生追求”。

獲獎之後的詠梅依然如故,保持著自己的生活節奏。每天雷打不動地閱讀、喝茶、看電影、練習瑜伽,逛逛菜市場,晚上美美地做一頓晚餐。每次到公司她都給幫助自己工作的小朋友們帶一些茶葉,試圖說服她們和自己一起去練瑜伽。雲淡風輕,詠梅說,49歲是我最快樂自由的時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