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

作者:張持堅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四十年過去了,他倆怎麼會突然“被發現”的呢?李玉安那個的“單純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呢?

李玉安拉著井玉琢的手,說起了緣由:兒子想當兵,還說很想能到我的老部隊去鍛鍊。想想孩子沒吃過苦,能到部隊去摸爬滾打對他有好處。再說我67歲了,動過幾次大手術,體格一天不如一天,回老家後還從來沒和部隊聯繫過,夢裡盡是部隊的事,真想回去看看,否則怕沒機會了。就是這麼個單純的想法。可不承想,回到部隊,人家作了核實,說“了不得”,說老李不是一般的老戰士,是隱姓埋名的“活烈士”,是“英雄”回來了。於是又是領導接見,又是登報紙。事情就這樣鬧大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心裡很不安,要想到會有這些,我就不回去了,這給組織添了多大麻煩!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四十年過去了,他倆怎麼會突然“被發現”的呢?李玉安那個的“單純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呢?

李玉安拉著井玉琢的手,說起了緣由:兒子想當兵,還說很想能到我的老部隊去鍛鍊。想想孩子沒吃過苦,能到部隊去摸爬滾打對他有好處。再說我67歲了,動過幾次大手術,體格一天不如一天,回老家後還從來沒和部隊聯繫過,夢裡盡是部隊的事,真想回去看看,否則怕沒機會了。就是這麼個單純的想法。可不承想,回到部隊,人家作了核實,說“了不得”,說老李不是一般的老戰士,是隱姓埋名的“活烈士”,是“英雄”回來了。於是又是領導接見,又是登報紙。事情就這樣鬧大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心裡很不安,要想到會有這些,我就不回去了,這給組織添了多大麻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


井玉琢說,報上登了你,把我也給“帶”出來了,地方政府把我的情況報了上去。老部隊也知道了,一定要我回去看看。路過北京時,我說想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前門下的車,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走不動了,眼淚也止不住了,想的就是死去的戰友。從北打到南,又打到朝鮮,多少人成了無名英雄。我在那裡默默地轉了三圈,一遍遍地看紀念碑下面刻的那些人民子弟兵,感到很熟悉,好像和我是一個班的。要沒有他們,哪來的今天?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四十年過去了,他倆怎麼會突然“被發現”的呢?李玉安那個的“單純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呢?

李玉安拉著井玉琢的手,說起了緣由:兒子想當兵,還說很想能到我的老部隊去鍛鍊。想想孩子沒吃過苦,能到部隊去摸爬滾打對他有好處。再說我67歲了,動過幾次大手術,體格一天不如一天,回老家後還從來沒和部隊聯繫過,夢裡盡是部隊的事,真想回去看看,否則怕沒機會了。就是這麼個單純的想法。可不承想,回到部隊,人家作了核實,說“了不得”,說老李不是一般的老戰士,是隱姓埋名的“活烈士”,是“英雄”回來了。於是又是領導接見,又是登報紙。事情就這樣鬧大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心裡很不安,要想到會有這些,我就不回去了,這給組織添了多大麻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


井玉琢說,報上登了你,把我也給“帶”出來了,地方政府把我的情況報了上去。老部隊也知道了,一定要我回去看看。路過北京時,我說想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前門下的車,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走不動了,眼淚也止不住了,想的就是死去的戰友。從北打到南,又打到朝鮮,多少人成了無名英雄。我在那裡默默地轉了三圈,一遍遍地看紀念碑下面刻的那些人民子弟兵,感到很熟悉,好像和我是一個班的。要沒有他們,哪來的今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長江》

井玉琢、李玉安曾參加渡江戰役


李玉安說,後來我被請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看了8個烈士墓,多數墓沒有烈士名字,就“烈士墓”三個字,看了心裡很不平靜。後來朝鮮開大會歡迎我們,金日成用中國話對我說“歡迎你”。介紹到我時,幾千人的會場掌聲響了一分多鐘。可在我的心裡,我把這些榮譽歸於烈士,歸於黨。我本想到鬆骨峰去看看,但路遠,朝鮮方面沒這個安排,提出來會給人家添麻煩。但我不會忘記埋在那裡的戰友。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四十年過去了,他倆怎麼會突然“被發現”的呢?李玉安那個的“單純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呢?

李玉安拉著井玉琢的手,說起了緣由:兒子想當兵,還說很想能到我的老部隊去鍛鍊。想想孩子沒吃過苦,能到部隊去摸爬滾打對他有好處。再說我67歲了,動過幾次大手術,體格一天不如一天,回老家後還從來沒和部隊聯繫過,夢裡盡是部隊的事,真想回去看看,否則怕沒機會了。就是這麼個單純的想法。可不承想,回到部隊,人家作了核實,說“了不得”,說老李不是一般的老戰士,是隱姓埋名的“活烈士”,是“英雄”回來了。於是又是領導接見,又是登報紙。事情就這樣鬧大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心裡很不安,要想到會有這些,我就不回去了,這給組織添了多大麻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


井玉琢說,報上登了你,把我也給“帶”出來了,地方政府把我的情況報了上去。老部隊也知道了,一定要我回去看看。路過北京時,我說想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前門下的車,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走不動了,眼淚也止不住了,想的就是死去的戰友。從北打到南,又打到朝鮮,多少人成了無名英雄。我在那裡默默地轉了三圈,一遍遍地看紀念碑下面刻的那些人民子弟兵,感到很熟悉,好像和我是一個班的。要沒有他們,哪來的今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長江》

井玉琢、李玉安曾參加渡江戰役


李玉安說,後來我被請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看了8個烈士墓,多數墓沒有烈士名字,就“烈士墓”三個字,看了心裡很不平靜。後來朝鮮開大會歡迎我們,金日成用中國話對我說“歡迎你”。介紹到我時,幾千人的會場掌聲響了一分多鐘。可在我的心裡,我把這些榮譽歸於烈士,歸於黨。我本想到鬆骨峰去看看,但路遠,朝鮮方面沒這個安排,提出來會給人家添麻煩。但我不會忘記埋在那裡的戰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從回憶回到現實,兩位老人聊起了眼前的生活,聊起了眼前的社會。

李玉安說:當幹部,當黨員,最要緊的是不要有私心,這樣幹啥腰板都硬。還有,領導眼睛要衝下,看到老百姓,不要條件好了,思想變了,不想著百姓了。有的幹部也經過戰爭的考驗,但不知足,被糖衣炮彈打中了,掉隊了,人民就不擁護你了。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四十年過去了,他倆怎麼會突然“被發現”的呢?李玉安那個的“單純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呢?

李玉安拉著井玉琢的手,說起了緣由:兒子想當兵,還說很想能到我的老部隊去鍛鍊。想想孩子沒吃過苦,能到部隊去摸爬滾打對他有好處。再說我67歲了,動過幾次大手術,體格一天不如一天,回老家後還從來沒和部隊聯繫過,夢裡盡是部隊的事,真想回去看看,否則怕沒機會了。就是這麼個單純的想法。可不承想,回到部隊,人家作了核實,說“了不得”,說老李不是一般的老戰士,是隱姓埋名的“活烈士”,是“英雄”回來了。於是又是領導接見,又是登報紙。事情就這樣鬧大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心裡很不安,要想到會有這些,我就不回去了,這給組織添了多大麻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


井玉琢說,報上登了你,把我也給“帶”出來了,地方政府把我的情況報了上去。老部隊也知道了,一定要我回去看看。路過北京時,我說想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前門下的車,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走不動了,眼淚也止不住了,想的就是死去的戰友。從北打到南,又打到朝鮮,多少人成了無名英雄。我在那裡默默地轉了三圈,一遍遍地看紀念碑下面刻的那些人民子弟兵,感到很熟悉,好像和我是一個班的。要沒有他們,哪來的今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長江》

井玉琢、李玉安曾參加渡江戰役


李玉安說,後來我被請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看了8個烈士墓,多數墓沒有烈士名字,就“烈士墓”三個字,看了心裡很不平靜。後來朝鮮開大會歡迎我們,金日成用中國話對我說“歡迎你”。介紹到我時,幾千人的會場掌聲響了一分多鐘。可在我的心裡,我把這些榮譽歸於烈士,歸於黨。我本想到鬆骨峰去看看,但路遠,朝鮮方面沒這個安排,提出來會給人家添麻煩。但我不會忘記埋在那裡的戰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從回憶回到現實,兩位老人聊起了眼前的生活,聊起了眼前的社會。

李玉安說:當幹部,當黨員,最要緊的是不要有私心,這樣幹啥腰板都硬。還有,領導眼睛要衝下,看到老百姓,不要條件好了,思想變了,不想著百姓了。有的幹部也經過戰爭的考驗,但不知足,被糖衣炮彈打中了,掉隊了,人民就不擁護你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井玉琢


井玉琢接茬說:這道理說起來誰不懂,大老粗也懂,關鍵是要去做,幾十年不停地去做。有的頭頭腦腦光知道自己致富去了,根本的東西忘了,老百姓的事撇一邊了,國家的事撇一邊了,這怎麼行?前些日子市裡來人看我,我說,我歲數大,沒多大能力了,你們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多一雙眼睛,看道長,一定要把七臺河建設好,把國家建設好。

“可不是,多少人流血犧牲,為的就是把國家建設好。”李玉安說,“不過現在有些事講不通,比如,糧庫建倉房需要水泥,弄不來,就送禮,送了就弄來了。”井玉琢說,這種事我也弄不明白。

李玉安說,我現在想的比較多的是教育好子女,做些青少年教育工作。當然,也有不願聽的,說“你這是哪朝哪代的事了”“你那些事過時了”。但我還是要講。這些日子我接到許多青少年來信,寫得很感人。年輕一代關鍵還是在老一輩的教育。

井玉琢很贊同,說這是頂重要的一條。“青年不教育好,革命的班誰來接?現在對青少年教育抓得不夠,街上小青年打架沒人管,有的警察也不管。有的偷東西被抓住了,送到派出所,人前頭剛走,後頭就把人放了,那怎麼能教育好?”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四十年過去了,他倆怎麼會突然“被發現”的呢?李玉安那個的“單純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呢?

李玉安拉著井玉琢的手,說起了緣由:兒子想當兵,還說很想能到我的老部隊去鍛鍊。想想孩子沒吃過苦,能到部隊去摸爬滾打對他有好處。再說我67歲了,動過幾次大手術,體格一天不如一天,回老家後還從來沒和部隊聯繫過,夢裡盡是部隊的事,真想回去看看,否則怕沒機會了。就是這麼個單純的想法。可不承想,回到部隊,人家作了核實,說“了不得”,說老李不是一般的老戰士,是隱姓埋名的“活烈士”,是“英雄”回來了。於是又是領導接見,又是登報紙。事情就這樣鬧大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心裡很不安,要想到會有這些,我就不回去了,這給組織添了多大麻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


井玉琢說,報上登了你,把我也給“帶”出來了,地方政府把我的情況報了上去。老部隊也知道了,一定要我回去看看。路過北京時,我說想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前門下的車,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走不動了,眼淚也止不住了,想的就是死去的戰友。從北打到南,又打到朝鮮,多少人成了無名英雄。我在那裡默默地轉了三圈,一遍遍地看紀念碑下面刻的那些人民子弟兵,感到很熟悉,好像和我是一個班的。要沒有他們,哪來的今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長江》

井玉琢、李玉安曾參加渡江戰役


李玉安說,後來我被請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看了8個烈士墓,多數墓沒有烈士名字,就“烈士墓”三個字,看了心裡很不平靜。後來朝鮮開大會歡迎我們,金日成用中國話對我說“歡迎你”。介紹到我時,幾千人的會場掌聲響了一分多鐘。可在我的心裡,我把這些榮譽歸於烈士,歸於黨。我本想到鬆骨峰去看看,但路遠,朝鮮方面沒這個安排,提出來會給人家添麻煩。但我不會忘記埋在那裡的戰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從回憶回到現實,兩位老人聊起了眼前的生活,聊起了眼前的社會。

李玉安說:當幹部,當黨員,最要緊的是不要有私心,這樣幹啥腰板都硬。還有,領導眼睛要衝下,看到老百姓,不要條件好了,思想變了,不想著百姓了。有的幹部也經過戰爭的考驗,但不知足,被糖衣炮彈打中了,掉隊了,人民就不擁護你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井玉琢


井玉琢接茬說:這道理說起來誰不懂,大老粗也懂,關鍵是要去做,幾十年不停地去做。有的頭頭腦腦光知道自己致富去了,根本的東西忘了,老百姓的事撇一邊了,國家的事撇一邊了,這怎麼行?前些日子市裡來人看我,我說,我歲數大,沒多大能力了,你們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多一雙眼睛,看道長,一定要把七臺河建設好,把國家建設好。

“可不是,多少人流血犧牲,為的就是把國家建設好。”李玉安說,“不過現在有些事講不通,比如,糧庫建倉房需要水泥,弄不來,就送禮,送了就弄來了。”井玉琢說,這種事我也弄不明白。

李玉安說,我現在想的比較多的是教育好子女,做些青少年教育工作。當然,也有不願聽的,說“你這是哪朝哪代的事了”“你那些事過時了”。但我還是要講。這些日子我接到許多青少年來信,寫得很感人。年輕一代關鍵還是在老一輩的教育。

井玉琢很贊同,說這是頂重要的一條。“青年不教育好,革命的班誰來接?現在對青少年教育抓得不夠,街上小青年打架沒人管,有的警察也不管。有的偷東西被抓住了,送到派出所,人前頭剛走,後頭就把人放了,那怎麼能教育好?”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右)與李玉安


李玉安說:我在朝鮮看到人家對青少年的革命傳統教育抓得好,歷史博物館、烈士紀念碑等都搞得很像樣,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一批批青少年來參觀、瞻仰,值得我們學習。

歲數大了,出門在外孩子惦記,要分手回家了。李玉安說:“今年農業大豐收,糧庫忙,我回去幫一把,就是在地上一粒粒撿糧食,也算是出份力。”井玉琢說:“我腿腳不靈便了,幹不了什麼活了,不過,只要還有一份熱咱還是要發一份光的。”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四十年過去了,他倆怎麼會突然“被發現”的呢?李玉安那個的“單純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呢?

李玉安拉著井玉琢的手,說起了緣由:兒子想當兵,還說很想能到我的老部隊去鍛鍊。想想孩子沒吃過苦,能到部隊去摸爬滾打對他有好處。再說我67歲了,動過幾次大手術,體格一天不如一天,回老家後還從來沒和部隊聯繫過,夢裡盡是部隊的事,真想回去看看,否則怕沒機會了。就是這麼個單純的想法。可不承想,回到部隊,人家作了核實,說“了不得”,說老李不是一般的老戰士,是隱姓埋名的“活烈士”,是“英雄”回來了。於是又是領導接見,又是登報紙。事情就這樣鬧大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心裡很不安,要想到會有這些,我就不回去了,這給組織添了多大麻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


井玉琢說,報上登了你,把我也給“帶”出來了,地方政府把我的情況報了上去。老部隊也知道了,一定要我回去看看。路過北京時,我說想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前門下的車,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走不動了,眼淚也止不住了,想的就是死去的戰友。從北打到南,又打到朝鮮,多少人成了無名英雄。我在那裡默默地轉了三圈,一遍遍地看紀念碑下面刻的那些人民子弟兵,感到很熟悉,好像和我是一個班的。要沒有他們,哪來的今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長江》

井玉琢、李玉安曾參加渡江戰役


李玉安說,後來我被請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看了8個烈士墓,多數墓沒有烈士名字,就“烈士墓”三個字,看了心裡很不平靜。後來朝鮮開大會歡迎我們,金日成用中國話對我說“歡迎你”。介紹到我時,幾千人的會場掌聲響了一分多鐘。可在我的心裡,我把這些榮譽歸於烈士,歸於黨。我本想到鬆骨峰去看看,但路遠,朝鮮方面沒這個安排,提出來會給人家添麻煩。但我不會忘記埋在那裡的戰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從回憶回到現實,兩位老人聊起了眼前的生活,聊起了眼前的社會。

李玉安說:當幹部,當黨員,最要緊的是不要有私心,這樣幹啥腰板都硬。還有,領導眼睛要衝下,看到老百姓,不要條件好了,思想變了,不想著百姓了。有的幹部也經過戰爭的考驗,但不知足,被糖衣炮彈打中了,掉隊了,人民就不擁護你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井玉琢


井玉琢接茬說:這道理說起來誰不懂,大老粗也懂,關鍵是要去做,幾十年不停地去做。有的頭頭腦腦光知道自己致富去了,根本的東西忘了,老百姓的事撇一邊了,國家的事撇一邊了,這怎麼行?前些日子市裡來人看我,我說,我歲數大,沒多大能力了,你們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多一雙眼睛,看道長,一定要把七臺河建設好,把國家建設好。

“可不是,多少人流血犧牲,為的就是把國家建設好。”李玉安說,“不過現在有些事講不通,比如,糧庫建倉房需要水泥,弄不來,就送禮,送了就弄來了。”井玉琢說,這種事我也弄不明白。

李玉安說,我現在想的比較多的是教育好子女,做些青少年教育工作。當然,也有不願聽的,說“你這是哪朝哪代的事了”“你那些事過時了”。但我還是要講。這些日子我接到許多青少年來信,寫得很感人。年輕一代關鍵還是在老一輩的教育。

井玉琢很贊同,說這是頂重要的一條。“青年不教育好,革命的班誰來接?現在對青少年教育抓得不夠,街上小青年打架沒人管,有的警察也不管。有的偷東西被抓住了,送到派出所,人前頭剛走,後頭就把人放了,那怎麼能教育好?”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右)與李玉安


李玉安說:我在朝鮮看到人家對青少年的革命傳統教育抓得好,歷史博物館、烈士紀念碑等都搞得很像樣,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一批批青少年來參觀、瞻仰,值得我們學習。

歲數大了,出門在外孩子惦記,要分手回家了。李玉安說:“今年農業大豐收,糧庫忙,我回去幫一把,就是在地上一粒粒撿糧食,也算是出份力。”井玉琢說:“我腿腳不靈便了,幹不了什麼活了,不過,只要還有一份熱咱還是要發一份光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四十年過去了,他倆怎麼會突然“被發現”的呢?李玉安那個的“單純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呢?

李玉安拉著井玉琢的手,說起了緣由:兒子想當兵,還說很想能到我的老部隊去鍛鍊。想想孩子沒吃過苦,能到部隊去摸爬滾打對他有好處。再說我67歲了,動過幾次大手術,體格一天不如一天,回老家後還從來沒和部隊聯繫過,夢裡盡是部隊的事,真想回去看看,否則怕沒機會了。就是這麼個單純的想法。可不承想,回到部隊,人家作了核實,說“了不得”,說老李不是一般的老戰士,是隱姓埋名的“活烈士”,是“英雄”回來了。於是又是領導接見,又是登報紙。事情就這樣鬧大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心裡很不安,要想到會有這些,我就不回去了,這給組織添了多大麻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


井玉琢說,報上登了你,把我也給“帶”出來了,地方政府把我的情況報了上去。老部隊也知道了,一定要我回去看看。路過北京時,我說想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前門下的車,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走不動了,眼淚也止不住了,想的就是死去的戰友。從北打到南,又打到朝鮮,多少人成了無名英雄。我在那裡默默地轉了三圈,一遍遍地看紀念碑下面刻的那些人民子弟兵,感到很熟悉,好像和我是一個班的。要沒有他們,哪來的今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長江》

井玉琢、李玉安曾參加渡江戰役


李玉安說,後來我被請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看了8個烈士墓,多數墓沒有烈士名字,就“烈士墓”三個字,看了心裡很不平靜。後來朝鮮開大會歡迎我們,金日成用中國話對我說“歡迎你”。介紹到我時,幾千人的會場掌聲響了一分多鐘。可在我的心裡,我把這些榮譽歸於烈士,歸於黨。我本想到鬆骨峰去看看,但路遠,朝鮮方面沒這個安排,提出來會給人家添麻煩。但我不會忘記埋在那裡的戰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從回憶回到現實,兩位老人聊起了眼前的生活,聊起了眼前的社會。

李玉安說:當幹部,當黨員,最要緊的是不要有私心,這樣幹啥腰板都硬。還有,領導眼睛要衝下,看到老百姓,不要條件好了,思想變了,不想著百姓了。有的幹部也經過戰爭的考驗,但不知足,被糖衣炮彈打中了,掉隊了,人民就不擁護你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井玉琢


井玉琢接茬說:這道理說起來誰不懂,大老粗也懂,關鍵是要去做,幾十年不停地去做。有的頭頭腦腦光知道自己致富去了,根本的東西忘了,老百姓的事撇一邊了,國家的事撇一邊了,這怎麼行?前些日子市裡來人看我,我說,我歲數大,沒多大能力了,你們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多一雙眼睛,看道長,一定要把七臺河建設好,把國家建設好。

“可不是,多少人流血犧牲,為的就是把國家建設好。”李玉安說,“不過現在有些事講不通,比如,糧庫建倉房需要水泥,弄不來,就送禮,送了就弄來了。”井玉琢說,這種事我也弄不明白。

李玉安說,我現在想的比較多的是教育好子女,做些青少年教育工作。當然,也有不願聽的,說“你這是哪朝哪代的事了”“你那些事過時了”。但我還是要講。這些日子我接到許多青少年來信,寫得很感人。年輕一代關鍵還是在老一輩的教育。

井玉琢很贊同,說這是頂重要的一條。“青年不教育好,革命的班誰來接?現在對青少年教育抓得不夠,街上小青年打架沒人管,有的警察也不管。有的偷東西被抓住了,送到派出所,人前頭剛走,後頭就把人放了,那怎麼能教育好?”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右)與李玉安


李玉安說:我在朝鮮看到人家對青少年的革命傳統教育抓得好,歷史博物館、烈士紀念碑等都搞得很像樣,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一批批青少年來參觀、瞻仰,值得我們學習。

歲數大了,出門在外孩子惦記,要分手回家了。李玉安說:“今年農業大豐收,糧庫忙,我回去幫一把,就是在地上一粒粒撿糧食,也算是出份力。”井玉琢說:“我腿腳不靈便了,幹不了什麼活了,不過,只要還有一份熱咱還是要發一份光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0年11月6日,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辦公樓前,

分社工作人員和李玉安、井玉琢合影

(前排右五為李玉安,右六為井玉琢,

前排左一為本文作者)


兩位老人都沒多少文化,也不善言辭,話並不多,但我很看重這次採訪,看重採訪本里記下的他倆的話,常拿出來看看,感覺有一種迷人的純樸之美,也有一份厚重的引人深思的力量。

經過生與死的洗禮,他們的心境是那樣的寬闊和淡定。想想死去的戰友,再想想自己有家,有子女,他們很知足。實際上他倆生活上都有不少困難,但和出生入死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他們和死去的戰友陰陽兩隔,但他倆彷彿一直沒有離開過長眠的戰友,一直在心裡陪伴著他們,戰友們也常常來到他倆的面前,永遠是十八九歲、二十來歲的樣子,永遠是那張年輕和充滿活力的臉。青春、戰爭和熱血,已使他們的生命融為一體。他倆活著,烈士們也就活著。如今,他們都走了,但他們把永恆的精神留給了我們,留在了祖國的大地裡!

是的,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留下名字和沒有留下名字的英雄們;共和國永遠不會忘記這些用生命捍衛和建設祖國的忠誠的衛士們!




(雜誌編輯 徐烜丨新媒體編輯 陸聞天)


本刊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使用不當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

作者:張持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兩位黑土地上的老農卻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烈士”。走下硝煙戰場,他們隱姓埋名卻又堅守著不凡。英雄不死,英雄永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戰場上,慘烈的鬆骨峰阻擊戰硝煙散去。在清理戰場整理烈士遺體時,意外發現有三個人還有微弱的呼吸,他們立即被送回後方搶救,歷經數月反覆,竟然奇蹟般地都活了下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最先刊登於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


此時,他們的壯舉已載入部隊史冊,他們的英名已隨著作家魏巍那篇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而被人們廣為傳頌和紀念。

然而,同樣奇蹟般地、像沒有發生過英雄“死而復生”的事一樣,三位“活烈士”痊癒後,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默默地工作和生活著。漫漫三十五載過去了,1985年9月6日,三人中的胡傳九在大連病故,遺物中的“革命軍人證明書”“暴露”了他的那段不凡的戰事經歷,人們不禁肅然起敬,讚歎不已!然而,英雄已經不能述說自己的往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胡傳九(左四)1972年回英雄連隊照片


依舊平靜地又過了五年。1990年,一個偶然的“單純”的想法和行為,導致三人中的另兩位——李玉安和井玉琢,被先後“挖”了出來。

巧的是,他們都生活在黑龍江,而我當時是常駐黑龍江的新華社記者。我得知,他倆只知道自己活了下來,並不知道戰友是否還有幸存者,因此兩人雖在同一個省,但彼此都不可能知道對方的信息。

我覺得應該盡一份心,便和同事蔣耀波張羅著把老人請到一起,讓兩位死而復生的戰友重逢。得到消息,他倆是多麼地激動和高興,因為他們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活著見面!而我,目睹他們相見相擁的場面,傾聽他們“超越死亡”的對話,心情同樣也難以平靜——這,成了我記者生涯一段珍貴的記憶。

過了七年和八年,也就是1997年和1998年,李玉安和井玉琢先後病故。作家魏巍也於2008年8月24日遠行。這個令人敬仰的團隊終於在天國真正地團圓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油畫《鬆骨峰阻擊戰》


鬆骨峰阻擊戰來得很突然。

這支番號為志願軍某部三連的部隊接到切斷一支美軍退路的任務後,晝夜強行軍,當清晨趕到指定地點鬆骨峰時,運送逃敵的車隊也恰恰抵達。眼看汽車就要從路上開過去,戰士們急忙佔領一個山崗奮起阻擊。

汽車被炸,路被堵死,逼急的敵軍羊群式地一次次攻來,三次衝鋒,都被戰士們頑強擊退。為了逃命,敵軍調來了飛機,扔下的炸彈把山頂都炸翻了,凝固汽油彈的火焰把整個陣地都燒紅了。

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決不會後退,他們打光了子彈,摔碎了槍把,帶著身上、帽子上冒著的呼呼的火苗,向蜂擁上來的敵人撲去,要讓身上的火把敵人燒死……他們頑強地用生命拖住了敵人,為增援部隊的趕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魏巍撰寫的記載這段壯烈戰事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刊出後,毛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此後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闖過鬼門關的兩個戰友,四十年後喜相逢了!

那是1990年的深秋時節,在哈爾濱,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院子裡的綠樹叢中,七十上下的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先是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透過湧上來的淚花,好好地看看我親愛的戰友吧!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右)和井玉琢在分社院子裡交談


望著井玉琢滿臉被汽油彈燒傷的疤斑、燒得不剩幾顆的牙齒、只剩一小塊的左耳和嚴重抽縮的左手,李玉安關切地詢問老哥的身體。井玉琢笑著說:“不礙事,習慣了。”

“你怎麼樣?”井玉琢問候玉安老弟。李玉安說:“我在醫院昏迷了5個多月才活過來的,胸口中了彈,一直膿胸,憋得上不來氣。黨費了多大勁救我,4個人24小時輪流護理,一個人扒開嘴,一個人往裡一匙一匙喂牛奶,比照顧親爹親媽還周到。後來又從東北轉到武漢的部隊醫院動手術,共動了三次。要不,一百個李玉安也死過去了。”

井玉琢和李玉安都是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南下過長江時就在一個連隊。那些年,李玉安立過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井玉琢先後立功十一次,他還是“強渡長江英雄連”尖刀班的副班長。這些是我從部隊的史料中瞭解到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志願軍將士奮勇作戰


他們聊起了從醫院“回家”的情況。老井說:住了一年多醫院,傷好了,給我一張二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明,說組織上可以安排我的生活。我說,我沒有文化,還是回家,能幹啥乾點啥,自己養活自己。領導同意了,不過有個要求,“回家可別鬧政府。”我生氣了,說:“怎麼會呢!”給了360斤高粱米,我就回到了老家七臺河農村務農。

李玉安回憶說,出院時,領導問有什麼要求,我說沒有。能活下來多不容易,還提什麼要求?我回到了老家巴彥縣,在糧庫當工人。

井玉琢說:“你看我這左手,現在不礙事了,剛開始,皮膚燒得緊,一握鋤槓手背就繃得直出血,我就想辦法練這隻手,時間長了,扛過去了,啥活都能幹了,當過隊長、支書,管過大隊油坊。黨培養咱一回,咱不能靠在黨身上。”

李玉安說:“組織上按普通復員殘廢軍人安排我工作,我二話沒說。在糧庫,我當過警衛班長、檢斤組長和保管員。”

他倆做著平凡的事,但都認真,踏實、負責。兩地的同志告訴我,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的勞動模範;李玉安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和兩位“活烈士”合影。


很自然,話題轉到了那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上。李玉安說:孩子讀課文,讀到“李玉安”,問是不是我。我細一聽文章,可不就是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背過身,抹一抹,說:“是重名重姓。”我想,孩子們是吃糖球長大的,還是不讓他們知道好。可孩子們看著像,說:“是你你就說,咱家生活困難,可以找找政府,給點照顧。”我很生氣:“找什麼找!”想想那麼多犧牲的戰友,我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就覺得對不住他們。

井玉琢說,我也是在孩子念課文時知道自己上書了。不過和李玉安不同,當孩子問那個井玉琢是不是你時?我說:“是我。”孩子也是那話:“那你怎麼不去找找政府?”“找政府幹什麼?”我對孩子們說,“抗美援朝死了那麼多志願軍戰士,不少人死後連姓名、地址都查不出來!我活下來了,還有啥可說的?”四十年了,咱從來沒去找過,咱不能。

李玉安說,咱倆想到一塊兒去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2年8月,魏巍(左二)與李玉安(右一)、

井玉琢(左一)相聚於哈爾濱


時間長了,左鄰右舍多多少少知道他倆在朝鮮戰場上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就說:“這可是功臣啊!”

李玉安說,我對他們講,我沒什麼功,功是烈士的,他們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犧牲了,功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井玉琢也這樣回答人家:魏巍寫了那篇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們不能講功。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四十年過去了,他倆怎麼會突然“被發現”的呢?李玉安那個的“單純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呢?

李玉安拉著井玉琢的手,說起了緣由:兒子想當兵,還說很想能到我的老部隊去鍛鍊。想想孩子沒吃過苦,能到部隊去摸爬滾打對他有好處。再說我67歲了,動過幾次大手術,體格一天不如一天,回老家後還從來沒和部隊聯繫過,夢裡盡是部隊的事,真想回去看看,否則怕沒機會了。就是這麼個單純的想法。可不承想,回到部隊,人家作了核實,說“了不得”,說老李不是一般的老戰士,是隱姓埋名的“活烈士”,是“英雄”回來了。於是又是領導接見,又是登報紙。事情就這樣鬧大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心裡很不安,要想到會有這些,我就不回去了,這給組織添了多大麻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李玉安


井玉琢說,報上登了你,把我也給“帶”出來了,地方政府把我的情況報了上去。老部隊也知道了,一定要我回去看看。路過北京時,我說想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前門下的車,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走不動了,眼淚也止不住了,想的就是死去的戰友。從北打到南,又打到朝鮮,多少人成了無名英雄。我在那裡默默地轉了三圈,一遍遍地看紀念碑下面刻的那些人民子弟兵,感到很熟悉,好像和我是一個班的。要沒有他們,哪來的今天?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長江》

井玉琢、李玉安曾參加渡江戰役


李玉安說,後來我被請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看了8個烈士墓,多數墓沒有烈士名字,就“烈士墓”三個字,看了心裡很不平靜。後來朝鮮開大會歡迎我們,金日成用中國話對我說“歡迎你”。介紹到我時,幾千人的會場掌聲響了一分多鐘。可在我的心裡,我把這些榮譽歸於烈士,歸於黨。我本想到鬆骨峰去看看,但路遠,朝鮮方面沒這個安排,提出來會給人家添麻煩。但我不會忘記埋在那裡的戰友。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從回憶回到現實,兩位老人聊起了眼前的生活,聊起了眼前的社會。

李玉安說:當幹部,當黨員,最要緊的是不要有私心,這樣幹啥腰板都硬。還有,領導眼睛要衝下,看到老百姓,不要條件好了,思想變了,不想著百姓了。有的幹部也經過戰爭的考驗,但不知足,被糖衣炮彈打中了,掉隊了,人民就不擁護你了。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井玉琢


井玉琢接茬說:這道理說起來誰不懂,大老粗也懂,關鍵是要去做,幾十年不停地去做。有的頭頭腦腦光知道自己致富去了,根本的東西忘了,老百姓的事撇一邊了,國家的事撇一邊了,這怎麼行?前些日子市裡來人看我,我說,我歲數大,沒多大能力了,你們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多一雙眼睛,看道長,一定要把七臺河建設好,把國家建設好。

“可不是,多少人流血犧牲,為的就是把國家建設好。”李玉安說,“不過現在有些事講不通,比如,糧庫建倉房需要水泥,弄不來,就送禮,送了就弄來了。”井玉琢說,這種事我也弄不明白。

李玉安說,我現在想的比較多的是教育好子女,做些青少年教育工作。當然,也有不願聽的,說“你這是哪朝哪代的事了”“你那些事過時了”。但我還是要講。這些日子我接到許多青少年來信,寫得很感人。年輕一代關鍵還是在老一輩的教育。

井玉琢很贊同,說這是頂重要的一條。“青年不教育好,革命的班誰來接?現在對青少年教育抓得不夠,街上小青年打架沒人管,有的警察也不管。有的偷東西被抓住了,送到派出所,人前頭剛走,後頭就把人放了,那怎麼能教育好?”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魏巍(右)與李玉安


李玉安說:我在朝鮮看到人家對青少年的革命傳統教育抓得好,歷史博物館、烈士紀念碑等都搞得很像樣,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一批批青少年來參觀、瞻仰,值得我們學習。

歲數大了,出門在外孩子惦記,要分手回家了。李玉安說:“今年農業大豐收,糧庫忙,我回去幫一把,就是在地上一粒粒撿糧食,也算是出份力。”井玉琢說:“我腿腳不靈便了,幹不了什麼活了,不過,只要還有一份熱咱還是要發一份光的。”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1990年11月6日,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辦公樓前,

分社工作人員和李玉安、井玉琢合影

(前排右五為李玉安,右六為井玉琢,

前排左一為本文作者)


兩位老人都沒多少文化,也不善言辭,話並不多,但我很看重這次採訪,看重採訪本里記下的他倆的話,常拿出來看看,感覺有一種迷人的純樸之美,也有一份厚重的引人深思的力量。

經過生與死的洗禮,他們的心境是那樣的寬闊和淡定。想想死去的戰友,再想想自己有家,有子女,他們很知足。實際上他倆生活上都有不少困難,但和出生入死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他們和死去的戰友陰陽兩隔,但他倆彷彿一直沒有離開過長眠的戰友,一直在心裡陪伴著他們,戰友們也常常來到他倆的面前,永遠是十八九歲、二十來歲的樣子,永遠是那張年輕和充滿活力的臉。青春、戰爭和熱血,已使他們的生命融為一體。他倆活著,烈士們也就活著。如今,他們都走了,但他們把永恆的精神留給了我們,留在了祖國的大地裡!

是的,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留下名字和沒有留下名字的英雄們;共和國永遠不會忘記這些用生命捍衛和建設祖國的忠誠的衛士們!




(雜誌編輯 徐烜丨新媒體編輯 陸聞天)


本刊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使用不當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英雄豈止在戰場!兩位志願軍“活烈士”的人生傳奇


《檔案春秋》由上海市檔案局主管、上海市檔案館主辦,是全國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綜合性檔案文化月刊。以豐富的檔案信息資源為依託,集真實性、內幕性、可讀性於一體,尊重歷史,以檔案說話,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本來面目。歡迎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與我們指尖對話,期待您的投稿與反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