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山戰鬥,志願軍三十八軍打輸了,失利原因有哪些?

朝鮮 首爾 韓國 鄧華 文章 朝鮮半島 鴨綠江 這才是戰爭 2019-07-08

在網絡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一般在志願軍的文章下面的評論中總會跳出一些人對志願軍百般攻擊。最近兩年來這種情況雖然有所好轉,這些人已經不敢肆無忌憚,但脾性未改。

於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陰陽怪氣的來一句:“怎麼不說說180師?”,“怎麼不說說砥平裡?”,“怎麼不說說長津湖?”,“怎麼不說說白馬山?”

基本上這四個詞是出現頻率最多的。

我想問一句,除了這四個,這幫人還能列舉出什麼戰鬥來證明志願軍傷亡慘重呢?也許有些“知識稍微淵博”的人還能說出一兩個。

不過,再怎麼黑,這幫人能列舉出來的戰例連兩個巴掌都湊不滿。


白馬山戰鬥,志願軍三十八軍打輸了,失利原因有哪些?


反過來但也正好說明一件事,志願軍打敗仗的戰例太少了,以至於這些黑子只能像復讀機一樣,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詞。砥平裡、白馬山、180師。

你讓他們冒個新鮮的花樣出來,那還真不行,他們說不出。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一直很納悶,就這點知識,就敢當黑子,所謂無知者無畏,誠如是也。不過既然本文已經提到白馬山,後一篇文章裡也提到了白馬山。今天就來講一講吧。

關於戰鬥經過以後再說。今天只說一說白馬山戰鬥三十八軍為什麼失利了?

一、很多文章說韓軍第九師團損失遠大於三十八軍,所以三十八軍沒有輸。

這種說法當然是不負責任的,我覺得這整個可以說是高級黑。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但沒有實現作戰意圖,這不是失敗,那什麼叫失敗?

二、很多人說韓軍第九師團原本是一支弱旅,在白馬山打敗三十八軍後聞名天下,這也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原因前面就說了,志願軍的敗仗就那麼多,早就炒作來炒作去不成樣了。白馬山戰鬥自然逃不過這種“被渲染”的命運。實際上這支韓軍戰鬥力並不弱,志願軍六十五軍、四十二軍都敗在過它手上。而且這支韓軍善於打山地戰,甚至很輕視美軍山地作戰能力。


白馬山戰鬥,志願軍三十八軍打輸了,失利原因有哪些?


三、要搞清楚三十八軍失敗的原因必須搞清楚兩個問題。

1、為什麼雙方會形成南北對峙的接觸線?

這個問題要從戰爭的過程說起。在最初的時候,人民軍把韓軍和美軍打得節節潰逃。隨著美軍加大軍事力量取得絕對優勢後,人民軍潰不成軍,所以志願軍被迫參戰。

隨著志願軍的參戰,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一敗塗地,從鴨綠江邊趕回了韓國,志願軍甚至一度深入韓國佔領漢城。後來美軍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挽回敗局,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的作戰雖然讓美軍挽回敗局,但從戰線的整體情況來看,美韓軍一方並不安全。所以美韓軍通過夏季、秋季兩次大規模攻勢獲取了一些重要的前沿支撐點。雖然美韓軍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但最終實現了戰略意圖。這就是美國人當時可以跟我們進行談判的資本。

美韓軍雖然實現了意圖,但付出的人力資源代價讓他們,特別是美軍無法承受。而志願軍也在美韓軍這兩次攻勢中解決了能不能守得住的基本問題。因此在1951年底,無力繼續發起大規模進攻的美韓軍與解決能不能守這一基本問題的志願軍,形成了均勢。


白馬山戰鬥,志願軍三十八軍打輸了,失利原因有哪些?


但是,志願軍隨後在1952年又解決了有沒有吃和能不能攻,另外兩個基本問題。所以最終的軍事分界線以志願軍不斷在各種戰鬥中獲勝,擴大面積332.6平方公里而告終。

白馬山戰鬥前雙方的力量對比,就是志願軍已解決三大基本問題,雙方從均勢開始慢慢轉向對志願軍有利這一時間節點。

2、鐵三角到底有什麼意義?

從上一個問題中,我們已經知道,美韓軍需要佔領一些能保護自己安全以形成戰場均勢的前沿支撐點。


白馬山戰鬥,志願軍三十八軍打輸了,失利原因有哪些?


那麼我們就以鐵三角為例來看一看這個問題。鐵三角大家都知道,以平康為頂點,以鐵原、金化為底邊構成的一個三角形區域,位於戰線的中部。其中的平康谷地和鐵原平原是朝鮮半島少有的平坦地區,更是交通要衝,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利用此地來連接貫通東西。

無論哪方完全控制了鐵三角,對另一方都是一個巨大威脅。因此雙方都在鐵三角控制了一些要點,形成了對峙的局面。在很長的時間內,雙方其他戰線都經常你來我往,但鐵三角區域相對要規模小的多。原因就是這裡牽一髮而動全局。

白馬山戰鬥,志願軍三十八軍打輸了,失利原因有哪些?

隨著談判的僵持,雙方都把目光又一次投向鐵三角,範佛里特看的是上甘嶺,鄧華看的是白馬山。

在鐵三角的底邊,美韓軍的重要支撐點分別為白馬山、391高地、雞雄山,對美韓軍來說尤其以白馬山最為重要。白馬山東側就是鐵原平原,背後有三條主要補給通道,分別是寶蓋山和天德山之間的漢城至金化的公路和鐵路以及寶蓋山東側從鐵原平原通往漢城的公路。特別是往金化的公路、鐵路是美韓軍橫貫東西的大動脈。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國外書籍一律說“聯合國軍”佔領了鐵三角的底邊後嚴重威脅志願軍在平康谷地的安全,取得極大的優勢。這是宣傳用語。實際上,我們看下面的圖片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志願軍只要掌握著曉星山、西方山、上甘嶺一線,特別是西方山,“聯合國軍”在鐵三角就無所作為。相反,因為漢城至金化的公路、鐵路的原因,“聯合國軍”的白馬山、391高地、雞雄山就格外重要。反過來說,志願軍也嚴重威脅著“聯合國軍”鐵原平原的安全。撇去宣傳用語,公平的說,雙方在這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均勢。而且因為鐵三角的重要性,這種均勢並不容易被打破。

四、對白馬山的進攻是志願軍的一次試探

從上可知,白馬山對美韓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志願軍這一次的秋季反擊作戰中,各軍都是自己選定目標上報,而參加第二階段作戰的三十八軍的任務卻偏偏是志司指定。

為什麼是鄧華指定?原因就在於志願軍已經解決三大基本問題,鄧華想要摸一摸美韓軍的底。和鄧華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範佛里特。他也選擇了上甘嶺來摸一摸志願軍的底。雙方都想看一看對方的戰鬥能力及維持鐵三角防禦體系的決心。

結果,雙方做出了同樣的反應,這裡寸土都不能讓。


白馬山戰鬥,志願軍三十八軍打輸了,失利原因有哪些?


白馬山和背後的天德山、高臺山構成了一個小小的鐵三角。一旦白馬山丟失,漢城至金化的主動脈就暴露在志願軍面前,美韓軍將再也不能隨心所欲的快捷調動軍隊。而且白馬山的丟失同時意味著通往漢城的大門被打開,一旦驛谷川一線的志願軍伺機而動夾攻天德山一線。美韓軍將在中西部戰線轉為被動局面。1951年,美軍騎兵1師曾丟失天德山,隨之而來的就是美軍最大規模的一次攻勢。這一線,美國人和韓國人丟不起。

基於這種情況,三十八軍攻打白馬山的戰鬥對韓國人來說意味著戰爭的升級。韓軍必將拼死爭奪,而戰局的進程也印證了這一點。

對志願軍來說,這只是一次試探攻擊,用以評估美韓軍對鐵三角戰鬥決心和能力,但不代表志願軍想擴大戰爭規模。所以在發現韓軍不計代價後,志願軍並不願意進行無謂的消耗。

白馬山戰鬥,志願軍三十八軍打輸了,失利原因有哪些?

同樣,範佛里特在看到志願軍守住上甘嶺的決心後,也不願意美軍進行無謂的消耗。但範佛里特和志願軍有一點不同。他手上有一大堆消耗品,所以韓軍繼續接替了上甘嶺的戰鬥。

但這一點卻是範佛里特的失策,志願軍主動放棄繼續進攻白馬山,不願意浪費任何戰爭資源。範佛里特出於白人傲慢的心理,把韓軍視為消耗品,使得他手上寶貴的人力資源——韓軍步兵大量消耗在白馬山和上甘嶺,最終的結果就是在這兩個地方韓軍失去了數萬步兵,使得在391高地的戰鬥只能投入美軍,而步兵戰鬥力遠不及韓軍的美軍丟掉了這一重要支撐點。

這一戰,我們下一篇文章來講。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