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首相上任,“民粹主義陣營”更膨脹?'

"

來源:解放日報

■孫海潮

在就任首相後,約翰遜發誓要使英國成為地表上最強國家,首先是使英國到2050年成為歐洲最繁榮經濟體。這番言論讓人聯想到大西洋對岸叫喊“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約翰遜似乎也是一名“英國優先論”者。

約翰遜最先接觸的,自然是意氣相投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朗普的反歐立場是約翰遜執行“硬脫歐”政策的強有力支持,特朗普還允諾英國“脫歐”後與英國簽署“優厚的貿易協議”,使雙邊貿易規模增長3至5倍。歐洲輿論指出,約翰遜就任英國首相使世界“民粹主義陣營”更加膨脹。

儼然已形成國際氣候

一般認為,民粹主義浪潮始於2016年6月的英國“脫歐”公投,此後如雪崩般在西方民主陣營國家蔓延,隨後便是2016年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進而使這一浪潮達到高潮。從特朗普到約翰遜,加上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意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反體制甚至民粹主義的領導人俱樂部隊伍在擴大,世界外交大幅度右轉,對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造成的負面影響持續擴大。

G20國家中近半數總體上執行與特朗普相近的對外政策,且多數是特朗普上臺後當選執政的。英國、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亞、印度、土耳其、沙特均屬於此列。雖然各國民族主義政黨領導人當選的條件各不相同,執政風格各不相同,但由於人數眾多,儼然已形成一種國際氣候。

美國、英國、意大利等西方大國選民做出的政治選擇都是反對外來移民和民族利益至上,根源是不平等現象增加、民眾被拋棄感上升、專家治國論被徹底拋棄。傳統的精英競選語言只會招致嫌棄和反感,而極端政客的煽動性語言極具吸引力,通過社會網絡廣泛傳播。“美國優先”的口號也被廣泛引用,比如“巴西優先”“意大利優先”“印度優先”等等。

民粹主義對雙邊關係的損害顯而易見。特朗普認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盟國“佔盡了美國便宜”,必須做出補償,美國幾乎與所有國家關係處於緊張狀態。民粹主義在國際層面的表現是,認為國際事務損害國家利益、國際機構破壞國家利益和主權。1945年以來實行的多邊主義成為第一個受害者,歐美戰略盟友關係也受到強烈衝擊。

難以組建反體制聯盟

但是,在看到民粹主義成為國際關係中一種普遍、重要現象的“系統性”風險上升的同時,也要看到這種現象遠沒有普遍化和同質化。

民粹力量在反對全球化、反對國際組織、反對現有的國際機制、反對自由貿易等問題上很容易找到共同語言,但這些共同語言並不足以把他們結合在一起。他們更願意強化邊境和海關管理、提高關稅,在國際事務中強調捍衛本國利益而不是進行國際合作。

由於各國民粹主義所處環境和政治與經濟訴求各不相同,故難以共組民粹主義與反體制聯盟,或民族主義領導者聯盟。雖然同屬一個集團,但在一些問題上立場一致,在另一些問題上卻可能相互為敵。比如歐洲議會選舉後,各國民族主義政黨無法組成一個統一的議會黨團,國家利益不一致,也難以共舉同一面旗幟,仍是一盤散沙。另外,民粹主義的武器主要是批評和煽動,其執政能力有待考驗。

“約特”非完全志同道合

特朗普和約翰遜都是自我中心主義者,利益訴求並非完全吻合。兩人都聲稱要重建美英特殊關係,使之“成為自里根和撒切爾之後最緊密的夥伴關係”。約翰遜對世界的看法與特朗普接近,立場明顯親美,忠誠於跨大西洋關係。兩人既屬右派又屬民粹,都反對傳統的政治正確,反對權勢集團,性格相像且相互欣賞,是真正的“意識形態兄弟”。

但約翰遜主要是在“脫歐”即對待歐盟問題上顯示出民粹主義和極端立場。英國是自由貿易的創始國和積極推動者,約翰遜作為保守黨領袖,不會背離這一傳統。因而即使與特朗普具有諸多共同點,但躋身“非自由俱樂部”也不會如魚得水。在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自由貿易、多邊主義等問題上,約翰遜的立場都要比特朗普“溫和”。雙方雖然互稱忠實盟友,但並非完全志同道合。

英國“脫歐”是民粹主義導致的結果,“最強英國”的承諾則極可能是“最亂英國”的結局。反觀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也並沒有使美國更加強大,反使美國在全世界失信和國際關係失序。

不過,形形色色的民粹主義雖然只是一種“歷史現象”,但不會很快消亡,對國際關係的影響還將繼續,世界秩序之爭未有窮期。

(作者為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中心主任、前駐外大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