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人口大國,國土面積世界第七。這個古老的國度充滿了多樣性,共有29個邦,13億人口。印度最大邦的人口是法國的三倍多。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現存的四種宗教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穆斯林人口國家,有22種語言和4000個種姓。宗教、種族、種姓和語言不僅決定個人身份,而且在家庭和國家層面的許多經濟決策中也起著重要作用。1947年獨立後,印度成為一個世俗的民族國家,實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但目前正在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所有這些人口、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都是導致當前“印度式”不平等的原因所在。

種姓制度嚴重阻礙社會發展

"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人口大國,國土面積世界第七。這個古老的國度充滿了多樣性,共有29個邦,13億人口。印度最大邦的人口是法國的三倍多。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現存的四種宗教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穆斯林人口國家,有22種語言和4000個種姓。宗教、種族、種姓和語言不僅決定個人身份,而且在家庭和國家層面的許多經濟決策中也起著重要作用。1947年獨立後,印度成為一個世俗的民族國家,實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但目前正在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所有這些人口、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都是導致當前“印度式”不平等的原因所在。

種姓制度嚴重阻礙社會發展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種姓是印度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制度,可以看作是宗教經文中列舉的瓦爾納制度的實踐版本。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四個等級,是古代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直到今天仍產生巨大的影響。種姓制度確定了各個種姓在社會上的地位。

事實上,一些高種姓的社會地位的確立,是以犧牲其他種姓的地位為代價的。佔總人口比重5%的婆羅門、5-7%的拉其普特人、2%的巴尼亞人被認為是高種姓。種姓制度獲得穩固性的最重要、最獨特的因素,是它給社會中的每一個種姓都分配了相對固定的地位。儘管拉其普特人在社會等級中排名第二,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居於全社會90%的人之上,巴尼亞人則獲得了超過總人口88%的較高社會地位。除了底層種姓之外,其他種姓都獲得了某種優於其他種姓的社會地位。

"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人口大國,國土面積世界第七。這個古老的國度充滿了多樣性,共有29個邦,13億人口。印度最大邦的人口是法國的三倍多。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現存的四種宗教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穆斯林人口國家,有22種語言和4000個種姓。宗教、種族、種姓和語言不僅決定個人身份,而且在家庭和國家層面的許多經濟決策中也起著重要作用。1947年獨立後,印度成為一個世俗的民族國家,實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但目前正在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所有這些人口、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都是導致當前“印度式”不平等的原因所在。

種姓制度嚴重阻礙社會發展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種姓是印度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制度,可以看作是宗教經文中列舉的瓦爾納制度的實踐版本。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四個等級,是古代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直到今天仍產生巨大的影響。種姓制度確定了各個種姓在社會上的地位。

事實上,一些高種姓的社會地位的確立,是以犧牲其他種姓的地位為代價的。佔總人口比重5%的婆羅門、5-7%的拉其普特人、2%的巴尼亞人被認為是高種姓。種姓制度獲得穩固性的最重要、最獨特的因素,是它給社會中的每一個種姓都分配了相對固定的地位。儘管拉其普特人在社會等級中排名第二,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居於全社會90%的人之上,巴尼亞人則獲得了超過總人口88%的較高社會地位。除了底層種姓之外,其他種姓都獲得了某種優於其他種姓的社會地位。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儘管種姓制度早已取消,但過去那種按照種姓分配財富的不平等從未真正得到糾正。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印度的土地分配。土地是印度財富的主要組成部分。過去,土地分配完全基於種姓制度,上層社會佔有幾乎所有的土地,而下層社會則成為勞動階層。獨立後的印度實施了土地改革,旨在將土地所有權分配給主要來自較低種姓的真正農民。但印度土地改革設計本身就不注重土地分配,而是把重點放在設置土地佔有上限上,這使得低種姓勞動者仍無法擺脫其命運。

四大種姓內部又分為上百個次等級,命運無法改變

同一種姓內部的不平等狀況也十分嚴重。在印度,每一種姓又分為數以百計的次等級。同一種姓內的這種多層次部分地導致了各個次等級之間經濟狀況的差異。2002年,在高種姓中,居於頂端的1%擁有高種姓財富總值的13.6%。到2012年,這一比例增加到29.4%。高種姓中的5%在2002年擁有高種姓財富總值的32%,到2012年則增至47.6%。現在,前10%擁有高種姓財富總值的60%。因此,高種姓中的不平等狀況是各種姓中最嚴重的。

"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人口大國,國土面積世界第七。這個古老的國度充滿了多樣性,共有29個邦,13億人口。印度最大邦的人口是法國的三倍多。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現存的四種宗教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穆斯林人口國家,有22種語言和4000個種姓。宗教、種族、種姓和語言不僅決定個人身份,而且在家庭和國家層面的許多經濟決策中也起著重要作用。1947年獨立後,印度成為一個世俗的民族國家,實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但目前正在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所有這些人口、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都是導致當前“印度式”不平等的原因所在。

種姓制度嚴重阻礙社會發展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種姓是印度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制度,可以看作是宗教經文中列舉的瓦爾納制度的實踐版本。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四個等級,是古代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直到今天仍產生巨大的影響。種姓制度確定了各個種姓在社會上的地位。

事實上,一些高種姓的社會地位的確立,是以犧牲其他種姓的地位為代價的。佔總人口比重5%的婆羅門、5-7%的拉其普特人、2%的巴尼亞人被認為是高種姓。種姓制度獲得穩固性的最重要、最獨特的因素,是它給社會中的每一個種姓都分配了相對固定的地位。儘管拉其普特人在社會等級中排名第二,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居於全社會90%的人之上,巴尼亞人則獲得了超過總人口88%的較高社會地位。除了底層種姓之外,其他種姓都獲得了某種優於其他種姓的社會地位。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儘管種姓制度早已取消,但過去那種按照種姓分配財富的不平等從未真正得到糾正。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印度的土地分配。土地是印度財富的主要組成部分。過去,土地分配完全基於種姓制度,上層社會佔有幾乎所有的土地,而下層社會則成為勞動階層。獨立後的印度實施了土地改革,旨在將土地所有權分配給主要來自較低種姓的真正農民。但印度土地改革設計本身就不注重土地分配,而是把重點放在設置土地佔有上限上,這使得低種姓勞動者仍無法擺脫其命運。

四大種姓內部又分為上百個次等級,命運無法改變

同一種姓內部的不平等狀況也十分嚴重。在印度,每一種姓又分為數以百計的次等級。同一種姓內的這種多層次部分地導致了各個次等級之間經濟狀況的差異。2002年,在高種姓中,居於頂端的1%擁有高種姓財富總值的13.6%。到2012年,這一比例增加到29.4%。高種姓中的5%在2002年擁有高種姓財富總值的32%,到2012年則增至47.6%。現在,前10%擁有高種姓財富總值的60%。因此,高種姓中的不平等狀況是各種姓中最嚴重的。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最新研究表明,印度種姓階層觀念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不少印度人依然相信命運與出身大有關係。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聖迭戈分校和耶魯大學的研究者以301名印度居民為受訪者展開調查,包括73名成年人和228名兒童。調查內容涉及對教育、婚姻等問題的看法,如要求被訪者表明對以下觀點的認同度:“通過勤奮學習,人能變得更聰明”、“人的性格是無法被改變的”、“低種姓的兒童可以通過努力像高種姓的兒童一樣獲得成功”、“人能夠完全掌控自己的決定”等。

結果顯示,無論受訪者來自哪個階層,將種姓看得越重者對個性、命運的看法就越僵化;受訪者都認為低種姓的人願意與高種姓的人互動,反之則不然;在通婚問題上,種姓的影響力格外明顯。“成長環境會影響人們對於自身能力、性格、機遇等多方面的判斷,希望藉此提醒人們關注文化對個人心態可能造成的影響,並制定干預措施以改善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境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助理教授馬海什·斯瑞尼瓦桑說。

"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人口大國,國土面積世界第七。這個古老的國度充滿了多樣性,共有29個邦,13億人口。印度最大邦的人口是法國的三倍多。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現存的四種宗教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穆斯林人口國家,有22種語言和4000個種姓。宗教、種族、種姓和語言不僅決定個人身份,而且在家庭和國家層面的許多經濟決策中也起著重要作用。1947年獨立後,印度成為一個世俗的民族國家,實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但目前正在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所有這些人口、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都是導致當前“印度式”不平等的原因所在。

種姓制度嚴重阻礙社會發展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種姓是印度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制度,可以看作是宗教經文中列舉的瓦爾納制度的實踐版本。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四個等級,是古代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直到今天仍產生巨大的影響。種姓制度確定了各個種姓在社會上的地位。

事實上,一些高種姓的社會地位的確立,是以犧牲其他種姓的地位為代價的。佔總人口比重5%的婆羅門、5-7%的拉其普特人、2%的巴尼亞人被認為是高種姓。種姓制度獲得穩固性的最重要、最獨特的因素,是它給社會中的每一個種姓都分配了相對固定的地位。儘管拉其普特人在社會等級中排名第二,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居於全社會90%的人之上,巴尼亞人則獲得了超過總人口88%的較高社會地位。除了底層種姓之外,其他種姓都獲得了某種優於其他種姓的社會地位。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儘管種姓制度早已取消,但過去那種按照種姓分配財富的不平等從未真正得到糾正。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印度的土地分配。土地是印度財富的主要組成部分。過去,土地分配完全基於種姓制度,上層社會佔有幾乎所有的土地,而下層社會則成為勞動階層。獨立後的印度實施了土地改革,旨在將土地所有權分配給主要來自較低種姓的真正農民。但印度土地改革設計本身就不注重土地分配,而是把重點放在設置土地佔有上限上,這使得低種姓勞動者仍無法擺脫其命運。

四大種姓內部又分為上百個次等級,命運無法改變

同一種姓內部的不平等狀況也十分嚴重。在印度,每一種姓又分為數以百計的次等級。同一種姓內的這種多層次部分地導致了各個次等級之間經濟狀況的差異。2002年,在高種姓中,居於頂端的1%擁有高種姓財富總值的13.6%。到2012年,這一比例增加到29.4%。高種姓中的5%在2002年擁有高種姓財富總值的32%,到2012年則增至47.6%。現在,前10%擁有高種姓財富總值的60%。因此,高種姓中的不平等狀況是各種姓中最嚴重的。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最新研究表明,印度種姓階層觀念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不少印度人依然相信命運與出身大有關係。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聖迭戈分校和耶魯大學的研究者以301名印度居民為受訪者展開調查,包括73名成年人和228名兒童。調查內容涉及對教育、婚姻等問題的看法,如要求被訪者表明對以下觀點的認同度:“通過勤奮學習,人能變得更聰明”、“人的性格是無法被改變的”、“低種姓的兒童可以通過努力像高種姓的兒童一樣獲得成功”、“人能夠完全掌控自己的決定”等。

結果顯示,無論受訪者來自哪個階層,將種姓看得越重者對個性、命運的看法就越僵化;受訪者都認為低種姓的人願意與高種姓的人互動,反之則不然;在通婚問題上,種姓的影響力格外明顯。“成長環境會影響人們對於自身能力、性格、機遇等多方面的判斷,希望藉此提醒人們關注文化對個人心態可能造成的影響,並制定干預措施以改善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境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助理教授馬海什·斯瑞尼瓦桑說。

印度四大種姓內部還劃分了上百個次等級,並認為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