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
"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系列發佈以來,老大哥一加 7 Pro 憑藉出色的屏幕素質,將大多數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反觀小弟一加 7 則是默默無聞,安安靜靜地當自己的次旗艦。一加 7 Pro 的起售價 3999,一加 7 的起售價 2999,在選購當初確實考慮到 1000 塊的差價從而選擇了次旗艦一加 7,然而體驗了一個多月之後才發現,這1000 塊差價不是唯一的理由。


"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系列發佈以來,老大哥一加 7 Pro 憑藉出色的屏幕素質,將大多數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反觀小弟一加 7 則是默默無聞,安安靜靜地當自己的次旗艦。一加 7 Pro 的起售價 3999,一加 7 的起售價 2999,在選購當初確實考慮到 1000 塊的差價從而選擇了次旗艦一加 7,然而體驗了一個多月之後才發現,這1000 塊差價不是唯一的理由。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初上手,就給人帶來一種緊緻感,金屬中框與玻璃後蓋結合,握在手上比較有分量。它不是重得讓人感覺到異樣,就是那種拿在手機會覺得這是2999 塊的應該有的感覺。整機的設計語言與上一代的一加 6T 很像,正面是水滴屏背面是豎排雙攝,只是豎排雙攝的凸起太明顯了,而且攝像頭模組邊框還有些刮手,所幸平時一直戴套使用,倒不顯得彆扭。另外還要著重說的一點是顏色,一加7 發佈前特別擔心它會像友商一樣採用各種漸變色設計,破壞了簡約低調的風格。


"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系列發佈以來,老大哥一加 7 Pro 憑藉出色的屏幕素質,將大多數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反觀小弟一加 7 則是默默無聞,安安靜靜地當自己的次旗艦。一加 7 Pro 的起售價 3999,一加 7 的起售價 2999,在選購當初確實考慮到 1000 塊的差價從而選擇了次旗艦一加 7,然而體驗了一個多月之後才發現,這1000 塊差價不是唯一的理由。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初上手,就給人帶來一種緊緻感,金屬中框與玻璃後蓋結合,握在手上比較有分量。它不是重得讓人感覺到異樣,就是那種拿在手機會覺得這是2999 塊的應該有的感覺。整機的設計語言與上一代的一加 6T 很像,正面是水滴屏背面是豎排雙攝,只是豎排雙攝的凸起太明顯了,而且攝像頭模組邊框還有些刮手,所幸平時一直戴套使用,倒不顯得彆扭。另外還要著重說的一點是顏色,一加7 發佈前特別擔心它會像友商一樣採用各種漸變色設計,破壞了簡約低調的風格。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先說性能,驍龍 855 平臺搭配 UFS3.0 閃存,對得起次旗艦這個名頭。搭配上氫 OS 的系統,日常的 APP 用起來很舒服,各種手機遊戲可以隨便折騰。在上手初期你會有較為明顯的流暢快感,不過這種幸福感會隨著使用時間慢慢降低,最後歸於平淡。


"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系列發佈以來,老大哥一加 7 Pro 憑藉出色的屏幕素質,將大多數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反觀小弟一加 7 則是默默無聞,安安靜靜地當自己的次旗艦。一加 7 Pro 的起售價 3999,一加 7 的起售價 2999,在選購當初確實考慮到 1000 塊的差價從而選擇了次旗艦一加 7,然而體驗了一個多月之後才發現,這1000 塊差價不是唯一的理由。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初上手,就給人帶來一種緊緻感,金屬中框與玻璃後蓋結合,握在手上比較有分量。它不是重得讓人感覺到異樣,就是那種拿在手機會覺得這是2999 塊的應該有的感覺。整機的設計語言與上一代的一加 6T 很像,正面是水滴屏背面是豎排雙攝,只是豎排雙攝的凸起太明顯了,而且攝像頭模組邊框還有些刮手,所幸平時一直戴套使用,倒不顯得彆扭。另外還要著重說的一點是顏色,一加7 發佈前特別擔心它會像友商一樣採用各種漸變色設計,破壞了簡約低調的風格。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先說性能,驍龍 855 平臺搭配 UFS3.0 閃存,對得起次旗艦這個名頭。搭配上氫 OS 的系統,日常的 APP 用起來很舒服,各種手機遊戲可以隨便折騰。在上手初期你會有較為明顯的流暢快感,不過這種幸福感會隨著使用時間慢慢降低,最後歸於平淡。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屏幕這一塊是一加 7 與一加 7 Pro 差距最大的地方,雖然整機尺寸差幾個毫米,但一加 7 配備的 6.41 英寸水滴屏在視覺效果上還是不如 6.67 英寸全面屏來得震撼,並且從硬件參數上來看一加 7 的 2340*1080 也是弱於一加 7 Pro 的 3120*1440。可實際體驗下來,一加 7 的屏幕顯示亮度並不差,默認模式下最高亮度為 455nit,OLED 屏的常規表現,大太陽的室外環境也能 Hold 得住。顯示素質方面,平均色準為 3.88,實際觀感不錯,屏幕看起來很舒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系列發佈以來,老大哥一加 7 Pro 憑藉出色的屏幕素質,將大多數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反觀小弟一加 7 則是默默無聞,安安靜靜地當自己的次旗艦。一加 7 Pro 的起售價 3999,一加 7 的起售價 2999,在選購當初確實考慮到 1000 塊的差價從而選擇了次旗艦一加 7,然而體驗了一個多月之後才發現,這1000 塊差價不是唯一的理由。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初上手,就給人帶來一種緊緻感,金屬中框與玻璃後蓋結合,握在手上比較有分量。它不是重得讓人感覺到異樣,就是那種拿在手機會覺得這是2999 塊的應該有的感覺。整機的設計語言與上一代的一加 6T 很像,正面是水滴屏背面是豎排雙攝,只是豎排雙攝的凸起太明顯了,而且攝像頭模組邊框還有些刮手,所幸平時一直戴套使用,倒不顯得彆扭。另外還要著重說的一點是顏色,一加7 發佈前特別擔心它會像友商一樣採用各種漸變色設計,破壞了簡約低調的風格。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先說性能,驍龍 855 平臺搭配 UFS3.0 閃存,對得起次旗艦這個名頭。搭配上氫 OS 的系統,日常的 APP 用起來很舒服,各種手機遊戲可以隨便折騰。在上手初期你會有較為明顯的流暢快感,不過這種幸福感會隨著使用時間慢慢降低,最後歸於平淡。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屏幕這一塊是一加 7 與一加 7 Pro 差距最大的地方,雖然整機尺寸差幾個毫米,但一加 7 配備的 6.41 英寸水滴屏在視覺效果上還是不如 6.67 英寸全面屏來得震撼,並且從硬件參數上來看一加 7 的 2340*1080 也是弱於一加 7 Pro 的 3120*1440。可實際體驗下來,一加 7 的屏幕顯示亮度並不差,默認模式下最高亮度為 455nit,OLED 屏的常規表現,大太陽的室外環境也能 Hold 得住。顯示素質方面,平均色準為 3.88,實際觀感不錯,屏幕看起來很舒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相機這一塊,主攝同樣是索尼的 IMX586帶光學防抖,副攝就沒有一加 7 Pro 那麼豐富了,只是一顆 500萬像素定焦攝像頭,對於不喜歡用手機拍攝背景虛化效果的我來說(主要是成像太假),這顆副攝像頭是聊勝於無。

至於一加 7 主攝的拍照效果,或許是一開始對一加7 拍照效果的期望值太高,導致手機到手之後怎麼拍怎麼覺得不對勁。這白平衡怎麼這樣?這噪點不合理啊?這暗部細節怎麼回事?死亡三問。好在一加後續快速更新了一版固件,才把一加7 的相機拍照效果拉了回來。然後又拍了一堆樣張看,嗯,正常了,跟一加 7 Pro上那顆沒多大差異,大傢伙的 IMX586 都是差不多的水平,解析力高、色彩不冒進、暗部細節放得小心翼翼。


"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系列發佈以來,老大哥一加 7 Pro 憑藉出色的屏幕素質,將大多數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反觀小弟一加 7 則是默默無聞,安安靜靜地當自己的次旗艦。一加 7 Pro 的起售價 3999,一加 7 的起售價 2999,在選購當初確實考慮到 1000 塊的差價從而選擇了次旗艦一加 7,然而體驗了一個多月之後才發現,這1000 塊差價不是唯一的理由。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初上手,就給人帶來一種緊緻感,金屬中框與玻璃後蓋結合,握在手上比較有分量。它不是重得讓人感覺到異樣,就是那種拿在手機會覺得這是2999 塊的應該有的感覺。整機的設計語言與上一代的一加 6T 很像,正面是水滴屏背面是豎排雙攝,只是豎排雙攝的凸起太明顯了,而且攝像頭模組邊框還有些刮手,所幸平時一直戴套使用,倒不顯得彆扭。另外還要著重說的一點是顏色,一加7 發佈前特別擔心它會像友商一樣採用各種漸變色設計,破壞了簡約低調的風格。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先說性能,驍龍 855 平臺搭配 UFS3.0 閃存,對得起次旗艦這個名頭。搭配上氫 OS 的系統,日常的 APP 用起來很舒服,各種手機遊戲可以隨便折騰。在上手初期你會有較為明顯的流暢快感,不過這種幸福感會隨著使用時間慢慢降低,最後歸於平淡。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屏幕這一塊是一加 7 與一加 7 Pro 差距最大的地方,雖然整機尺寸差幾個毫米,但一加 7 配備的 6.41 英寸水滴屏在視覺效果上還是不如 6.67 英寸全面屏來得震撼,並且從硬件參數上來看一加 7 的 2340*1080 也是弱於一加 7 Pro 的 3120*1440。可實際體驗下來,一加 7 的屏幕顯示亮度並不差,默認模式下最高亮度為 455nit,OLED 屏的常規表現,大太陽的室外環境也能 Hold 得住。顯示素質方面,平均色準為 3.88,實際觀感不錯,屏幕看起來很舒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相機這一塊,主攝同樣是索尼的 IMX586帶光學防抖,副攝就沒有一加 7 Pro 那麼豐富了,只是一顆 500萬像素定焦攝像頭,對於不喜歡用手機拍攝背景虛化效果的我來說(主要是成像太假),這顆副攝像頭是聊勝於無。

至於一加 7 主攝的拍照效果,或許是一開始對一加7 拍照效果的期望值太高,導致手機到手之後怎麼拍怎麼覺得不對勁。這白平衡怎麼這樣?這噪點不合理啊?這暗部細節怎麼回事?死亡三問。好在一加後續快速更新了一版固件,才把一加7 的相機拍照效果拉了回來。然後又拍了一堆樣張看,嗯,正常了,跟一加 7 Pro上那顆沒多大差異,大傢伙的 IMX586 都是差不多的水平,解析力高、色彩不冒進、暗部細節放得小心翼翼。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續航這一塊,先看紙面上的數據吧。一加 7 電池容量 3700mAh,配備的是 5V/4A 最高 20W 的充電器。對比起一加 7 Pro 的 4000mAh 和 5V/6A 最高 30W 的充電器,對比下來有些不好看,起碼電池容量得上 4000mAh 嘛。好在一加7 的實際續航表現還不錯,0-100 充電 85 分鐘充滿,半個小時可以充 53% 的電量,表現還行。5 小時續航測試剩餘電量 55%,比一加 7 Pro 的表現還好,這也正常,畢竟一加 7 Pro 那塊屏幕是耗電大戶。

實際使用時,從早上充滿電開始,一個小時公交地鐵刷新聞,到了公司主要是微信,中午來兩把遊戲,下午又是微信,晚上回去一小時聽歌刷新聞或者看個直播,到了家裡還有 50% 左右的電,沒有擔心過電不夠用。


"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系列發佈以來,老大哥一加 7 Pro 憑藉出色的屏幕素質,將大多數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反觀小弟一加 7 則是默默無聞,安安靜靜地當自己的次旗艦。一加 7 Pro 的起售價 3999,一加 7 的起售價 2999,在選購當初確實考慮到 1000 塊的差價從而選擇了次旗艦一加 7,然而體驗了一個多月之後才發現,這1000 塊差價不是唯一的理由。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一加 7 初上手,就給人帶來一種緊緻感,金屬中框與玻璃後蓋結合,握在手上比較有分量。它不是重得讓人感覺到異樣,就是那種拿在手機會覺得這是2999 塊的應該有的感覺。整機的設計語言與上一代的一加 6T 很像,正面是水滴屏背面是豎排雙攝,只是豎排雙攝的凸起太明顯了,而且攝像頭模組邊框還有些刮手,所幸平時一直戴套使用,倒不顯得彆扭。另外還要著重說的一點是顏色,一加7 發佈前特別擔心它會像友商一樣採用各種漸變色設計,破壞了簡約低調的風格。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先說性能,驍龍 855 平臺搭配 UFS3.0 閃存,對得起次旗艦這個名頭。搭配上氫 OS 的系統,日常的 APP 用起來很舒服,各種手機遊戲可以隨便折騰。在上手初期你會有較為明顯的流暢快感,不過這種幸福感會隨著使用時間慢慢降低,最後歸於平淡。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屏幕這一塊是一加 7 與一加 7 Pro 差距最大的地方,雖然整機尺寸差幾個毫米,但一加 7 配備的 6.41 英寸水滴屏在視覺效果上還是不如 6.67 英寸全面屏來得震撼,並且從硬件參數上來看一加 7 的 2340*1080 也是弱於一加 7 Pro 的 3120*1440。可實際體驗下來,一加 7 的屏幕顯示亮度並不差,默認模式下最高亮度為 455nit,OLED 屏的常規表現,大太陽的室外環境也能 Hold 得住。顯示素質方面,平均色準為 3.88,實際觀感不錯,屏幕看起來很舒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相機這一塊,主攝同樣是索尼的 IMX586帶光學防抖,副攝就沒有一加 7 Pro 那麼豐富了,只是一顆 500萬像素定焦攝像頭,對於不喜歡用手機拍攝背景虛化效果的我來說(主要是成像太假),這顆副攝像頭是聊勝於無。

至於一加 7 主攝的拍照效果,或許是一開始對一加7 拍照效果的期望值太高,導致手機到手之後怎麼拍怎麼覺得不對勁。這白平衡怎麼這樣?這噪點不合理啊?這暗部細節怎麼回事?死亡三問。好在一加後續快速更新了一版固件,才把一加7 的相機拍照效果拉了回來。然後又拍了一堆樣張看,嗯,正常了,跟一加 7 Pro上那顆沒多大差異,大傢伙的 IMX586 都是差不多的水平,解析力高、色彩不冒進、暗部細節放得小心翼翼。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續航這一塊,先看紙面上的數據吧。一加 7 電池容量 3700mAh,配備的是 5V/4A 最高 20W 的充電器。對比起一加 7 Pro 的 4000mAh 和 5V/6A 最高 30W 的充電器,對比下來有些不好看,起碼電池容量得上 4000mAh 嘛。好在一加7 的實際續航表現還不錯,0-100 充電 85 分鐘充滿,半個小時可以充 53% 的電量,表現還行。5 小時續航測試剩餘電量 55%,比一加 7 Pro 的表現還好,這也正常,畢竟一加 7 Pro 那塊屏幕是耗電大戶。

實際使用時,從早上充滿電開始,一個小時公交地鐵刷新聞,到了公司主要是微信,中午來兩把遊戲,下午又是微信,晚上回去一小時聽歌刷新聞或者看個直播,到了家裡還有 50% 左右的電,沒有擔心過電不夠用。


OnePlus 7 輕體驗:不買 Pro 是因為我差那 1000 塊錢嗎?



最後是系統,氫 OS 簡單的特點很鮮明,喜歡的人往死裡吹,不喜歡的人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例如我就喜歡那種簡單不花哨的操作系統,在操作界面裡面主要信息很明顯,周邊沒有過多的干擾因素,能很快地完成自己想要的操作。

綜合體驗下來,用「藍領球員」來形容一加 7 是比較恰當的,它有著紮實的基本功,各種髒活累活都能幹,任勞任怨。對於我這種需求明確的人來說,一加7 的屏幕夠用了,攝像頭少了超廣角功能也能接受,續航水平一加 7 還能更勝一籌,再加上最後一擊1000 塊的差價,夠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