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

每年到了九月蘋果發佈新品的時候,總會有無數個人跳出來,恨不得指著庫克的腦門子大聲的責斥:“你!沒!有!創!新!”而到了隔年的618或者雙11,又會有很多人拿著新買的iPhone手機,然後心中默默道一句“真香”……

"

每年到了九月蘋果發佈新品的時候,總會有無數個人跳出來,恨不得指著庫克的腦門子大聲的責斥:“你!沒!有!創!新!”而到了隔年的618或者雙11,又會有很多人拿著新買的iPhone手機,然後心中默默道一句“真香”……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浴霸三攝的iPhone 11遭全網吐槽缺失創新

作為一個曾經的老果粉兒,今年我的內心是無比平靜的,完全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來看iPhone 11發佈。因為就在月初,我已“棄暗投明”入手某安卓旗艦。因為我覺得花費上萬元去買個手機,突然覺得真心下不去手。或者說白了,還不是因為我窮……

創新,對蘋果最大的誤解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是誰規定的,貌似蘋果就應該帶來創新。曾幾何時我也如此認為,因為蘋果確實曾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史詩級的顛覆和創新。但在iPhone 11的喧囂逐漸淡去的時候,我冷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貌似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對於品牌商而言,他們不可能在所有的專業領域都有極高的建樹,更多的是依靠供應商的技術突破從而實現功能或性能上的創新。比如蘋果當年看準了3D面部識別技術,直接花費重金收購了在專業領域很有實力的Prime Sense公司,從而演進出Face ID。

相似的案例在手機行業不勝枚舉,比如某國產品牌拍照實力常年屠榜,而在其背後作為支撐的則是無數個全球頂級的供應商,甚至通過買斷索尼某款傳感器得以實現。其實說白了,無論是突破還是創新,只要品牌商肯砸錢,似乎一切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

每年到了九月蘋果發佈新品的時候,總會有無數個人跳出來,恨不得指著庫克的腦門子大聲的責斥:“你!沒!有!創!新!”而到了隔年的618或者雙11,又會有很多人拿著新買的iPhone手機,然後心中默默道一句“真香”……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浴霸三攝的iPhone 11遭全網吐槽缺失創新

作為一個曾經的老果粉兒,今年我的內心是無比平靜的,完全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來看iPhone 11發佈。因為就在月初,我已“棄暗投明”入手某安卓旗艦。因為我覺得花費上萬元去買個手機,突然覺得真心下不去手。或者說白了,還不是因為我窮……

創新,對蘋果最大的誤解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是誰規定的,貌似蘋果就應該帶來創新。曾幾何時我也如此認為,因為蘋果確實曾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史詩級的顛覆和創新。但在iPhone 11的喧囂逐漸淡去的時候,我冷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貌似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對於品牌商而言,他們不可能在所有的專業領域都有極高的建樹,更多的是依靠供應商的技術突破從而實現功能或性能上的創新。比如蘋果當年看準了3D面部識別技術,直接花費重金收購了在專業領域很有實力的Prime Sense公司,從而演進出Face ID。

相似的案例在手機行業不勝枚舉,比如某國產品牌拍照實力常年屠榜,而在其背後作為支撐的則是無數個全球頂級的供應商,甚至通過買斷索尼某款傳感器得以實現。其實說白了,無論是突破還是創新,只要品牌商肯砸錢,似乎一切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有什麼是財大氣粗的蘋果買不來的

那麼對於坐擁萬億美元市值,手裡揣著超過2300億美元現金的蘋果而言,你會相信它買不來三攝四攝?你會相信它搞不出超級快充?你會相信它玩不了水滴屏、美人尖?或許在蘋果看來,這些所謂的創新還達不到蘋果對於提升用戶體驗的標準。

正如Face ID一樣,蘋果並非面部識別的開創者,但卻把這項技術推行開來。抬腕亮屏加面部識別解鎖,連貫的動作一氣呵成,極大的解決了傳統輸入密碼和指紋解鎖的種種弊端。與其說是創新,其實把Face ID定義為體驗層面的升級更為確切。

創新,可能是我們對蘋果最大的誤解。而所謂的創新,其實更像是蘋果追求極致體驗的衍生品罷了。體驗是主線,至於創新,可遇而不可求。

保守,蘋果最大的軟肋

基於以上的邏輯,基於蘋果對於體驗的堅守,我反倒認為如今的蘋果不僅僅是一家缺乏“創新”的公司,甚至可以將其定義為一家十分“保守”的公司。縱觀這麼多年蘋果iPhone的升級換代,似乎沒有哪一代產品使用了最前沿的科技,都是別人玩剩下的。

儘管在所謂的創新層面,蘋果是保守的,甚至是落後的,但不得不說蘋果在軟硬件生態的體驗上,是至今無人可以企及的,此觀點不接受任何反駁。或許在蘋果看來,不在第一時間實裝前沿的技術,是不想把技術風險轉嫁給用戶,帶來成本上升體驗下降的尷尬。

比如用戶呼聲很高的超級快充,國產廠商都在玩的飛起,但是蘋果和三星跟進的速度卻很慢。其實這事拿三星舉例更為恰當,當年Note 7爆炸的影響至今仍未散去。對於蘋果和三星這樣的企業,他們真的不敢拿用戶來試錯,因為他們真的輸不起。但是如果他們不跟進,甚至不超前的提供支持,就會被釘在“失去創新”的恥辱柱上。

"

每年到了九月蘋果發佈新品的時候,總會有無數個人跳出來,恨不得指著庫克的腦門子大聲的責斥:“你!沒!有!創!新!”而到了隔年的618或者雙11,又會有很多人拿著新買的iPhone手機,然後心中默默道一句“真香”……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浴霸三攝的iPhone 11遭全網吐槽缺失創新

作為一個曾經的老果粉兒,今年我的內心是無比平靜的,完全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來看iPhone 11發佈。因為就在月初,我已“棄暗投明”入手某安卓旗艦。因為我覺得花費上萬元去買個手機,突然覺得真心下不去手。或者說白了,還不是因為我窮……

創新,對蘋果最大的誤解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是誰規定的,貌似蘋果就應該帶來創新。曾幾何時我也如此認為,因為蘋果確實曾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史詩級的顛覆和創新。但在iPhone 11的喧囂逐漸淡去的時候,我冷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貌似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對於品牌商而言,他們不可能在所有的專業領域都有極高的建樹,更多的是依靠供應商的技術突破從而實現功能或性能上的創新。比如蘋果當年看準了3D面部識別技術,直接花費重金收購了在專業領域很有實力的Prime Sense公司,從而演進出Face ID。

相似的案例在手機行業不勝枚舉,比如某國產品牌拍照實力常年屠榜,而在其背後作為支撐的則是無數個全球頂級的供應商,甚至通過買斷索尼某款傳感器得以實現。其實說白了,無論是突破還是創新,只要品牌商肯砸錢,似乎一切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有什麼是財大氣粗的蘋果買不來的

那麼對於坐擁萬億美元市值,手裡揣著超過2300億美元現金的蘋果而言,你會相信它買不來三攝四攝?你會相信它搞不出超級快充?你會相信它玩不了水滴屏、美人尖?或許在蘋果看來,這些所謂的創新還達不到蘋果對於提升用戶體驗的標準。

正如Face ID一樣,蘋果並非面部識別的開創者,但卻把這項技術推行開來。抬腕亮屏加面部識別解鎖,連貫的動作一氣呵成,極大的解決了傳統輸入密碼和指紋解鎖的種種弊端。與其說是創新,其實把Face ID定義為體驗層面的升級更為確切。

創新,可能是我們對蘋果最大的誤解。而所謂的創新,其實更像是蘋果追求極致體驗的衍生品罷了。體驗是主線,至於創新,可遇而不可求。

保守,蘋果最大的軟肋

基於以上的邏輯,基於蘋果對於體驗的堅守,我反倒認為如今的蘋果不僅僅是一家缺乏“創新”的公司,甚至可以將其定義為一家十分“保守”的公司。縱觀這麼多年蘋果iPhone的升級換代,似乎沒有哪一代產品使用了最前沿的科技,都是別人玩剩下的。

儘管在所謂的創新層面,蘋果是保守的,甚至是落後的,但不得不說蘋果在軟硬件生態的體驗上,是至今無人可以企及的,此觀點不接受任何反駁。或許在蘋果看來,不在第一時間實裝前沿的技術,是不想把技術風險轉嫁給用戶,帶來成本上升體驗下降的尷尬。

比如用戶呼聲很高的超級快充,國產廠商都在玩的飛起,但是蘋果和三星跟進的速度卻很慢。其實這事拿三星舉例更為恰當,當年Note 7爆炸的影響至今仍未散去。對於蘋果和三星這樣的企業,他們真的不敢拿用戶來試錯,因為他們真的輸不起。但是如果他們不跟進,甚至不超前的提供支持,就會被釘在“失去創新”的恥辱柱上。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出色的體驗成就了蘋果 但也讓蘋果變得保守

今年iPhone 11不支持5G網絡,這成為中國用戶對其最大的挑剔。回顧歷史,iPhone 4/4s時代蘋果同樣不支持4G,但依然不影響人們將其奉為經典。5G尚未得以廣泛應用,芯片技術也不成熟,盲目追趕5G徒增成本和功耗,甚至帶來體驗的降級。

或許,如今的蘋果就是如此保守。他不會冒著降低體驗的風險去盲目上馬最前沿的技術,或者去無端的增加成本。憑藉著蘋果的金字招牌,它也無需為了市場妥協而做出花裡胡哨的噱頭。儘管看似落後,但是他卻可以在技術相對成熟的時候,把體驗做的更為出色。

出色的體驗成就了蘋果,如今反而成為蘋果最大的軟肋。因為當科技發展遇到瓶頸,無法再次實現體驗革新的時候,蘋果就會瞬間被競爭對手追趕甚至超越。

價格,蘋果最大的缺點

我不知道別人放棄蘋果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但我轉投安卓的原因確確實實是因為我窮。畢竟想要體驗到最新旗艦iPhone 11 Pro,再選一個可堪一用的容量,上萬元的支出讓我有些下不去手。並不是支付不起,而是覺得沒有必要罷了。

iPhone很貴嗎?我們引用網絡上的一個熱門段子可見一斑。同樣是月收入5000元,咱們是人民幣,人家是美元。咱們買個iPhone新旗艦花費10000元人民幣,而他們則只需要1000美元。所以,你說iPhone貴嗎?對我們來說真貴,對他們卻並非如此。

"

每年到了九月蘋果發佈新品的時候,總會有無數個人跳出來,恨不得指著庫克的腦門子大聲的責斥:“你!沒!有!創!新!”而到了隔年的618或者雙11,又會有很多人拿著新買的iPhone手機,然後心中默默道一句“真香”……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浴霸三攝的iPhone 11遭全網吐槽缺失創新

作為一個曾經的老果粉兒,今年我的內心是無比平靜的,完全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來看iPhone 11發佈。因為就在月初,我已“棄暗投明”入手某安卓旗艦。因為我覺得花費上萬元去買個手機,突然覺得真心下不去手。或者說白了,還不是因為我窮……

創新,對蘋果最大的誤解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是誰規定的,貌似蘋果就應該帶來創新。曾幾何時我也如此認為,因為蘋果確實曾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史詩級的顛覆和創新。但在iPhone 11的喧囂逐漸淡去的時候,我冷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貌似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對於品牌商而言,他們不可能在所有的專業領域都有極高的建樹,更多的是依靠供應商的技術突破從而實現功能或性能上的創新。比如蘋果當年看準了3D面部識別技術,直接花費重金收購了在專業領域很有實力的Prime Sense公司,從而演進出Face ID。

相似的案例在手機行業不勝枚舉,比如某國產品牌拍照實力常年屠榜,而在其背後作為支撐的則是無數個全球頂級的供應商,甚至通過買斷索尼某款傳感器得以實現。其實說白了,無論是突破還是創新,只要品牌商肯砸錢,似乎一切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有什麼是財大氣粗的蘋果買不來的

那麼對於坐擁萬億美元市值,手裡揣著超過2300億美元現金的蘋果而言,你會相信它買不來三攝四攝?你會相信它搞不出超級快充?你會相信它玩不了水滴屏、美人尖?或許在蘋果看來,這些所謂的創新還達不到蘋果對於提升用戶體驗的標準。

正如Face ID一樣,蘋果並非面部識別的開創者,但卻把這項技術推行開來。抬腕亮屏加面部識別解鎖,連貫的動作一氣呵成,極大的解決了傳統輸入密碼和指紋解鎖的種種弊端。與其說是創新,其實把Face ID定義為體驗層面的升級更為確切。

創新,可能是我們對蘋果最大的誤解。而所謂的創新,其實更像是蘋果追求極致體驗的衍生品罷了。體驗是主線,至於創新,可遇而不可求。

保守,蘋果最大的軟肋

基於以上的邏輯,基於蘋果對於體驗的堅守,我反倒認為如今的蘋果不僅僅是一家缺乏“創新”的公司,甚至可以將其定義為一家十分“保守”的公司。縱觀這麼多年蘋果iPhone的升級換代,似乎沒有哪一代產品使用了最前沿的科技,都是別人玩剩下的。

儘管在所謂的創新層面,蘋果是保守的,甚至是落後的,但不得不說蘋果在軟硬件生態的體驗上,是至今無人可以企及的,此觀點不接受任何反駁。或許在蘋果看來,不在第一時間實裝前沿的技術,是不想把技術風險轉嫁給用戶,帶來成本上升體驗下降的尷尬。

比如用戶呼聲很高的超級快充,國產廠商都在玩的飛起,但是蘋果和三星跟進的速度卻很慢。其實這事拿三星舉例更為恰當,當年Note 7爆炸的影響至今仍未散去。對於蘋果和三星這樣的企業,他們真的不敢拿用戶來試錯,因為他們真的輸不起。但是如果他們不跟進,甚至不超前的提供支持,就會被釘在“失去創新”的恥辱柱上。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出色的體驗成就了蘋果 但也讓蘋果變得保守

今年iPhone 11不支持5G網絡,這成為中國用戶對其最大的挑剔。回顧歷史,iPhone 4/4s時代蘋果同樣不支持4G,但依然不影響人們將其奉為經典。5G尚未得以廣泛應用,芯片技術也不成熟,盲目追趕5G徒增成本和功耗,甚至帶來體驗的降級。

或許,如今的蘋果就是如此保守。他不會冒著降低體驗的風險去盲目上馬最前沿的技術,或者去無端的增加成本。憑藉著蘋果的金字招牌,它也無需為了市場妥協而做出花裡胡哨的噱頭。儘管看似落後,但是他卻可以在技術相對成熟的時候,把體驗做的更為出色。

出色的體驗成就了蘋果,如今反而成為蘋果最大的軟肋。因為當科技發展遇到瓶頸,無法再次實現體驗革新的時候,蘋果就會瞬間被競爭對手追趕甚至超越。

價格,蘋果最大的缺點

我不知道別人放棄蘋果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但我轉投安卓的原因確確實實是因為我窮。畢竟想要體驗到最新旗艦iPhone 11 Pro,再選一個可堪一用的容量,上萬元的支出讓我有些下不去手。並不是支付不起,而是覺得沒有必要罷了。

iPhone很貴嗎?我們引用網絡上的一個熱門段子可見一斑。同樣是月收入5000元,咱們是人民幣,人家是美元。咱們買個iPhone新旗艦花費10000元人民幣,而他們則只需要1000美元。所以,你說iPhone貴嗎?對我們來說真貴,對他們卻並非如此。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購買力不同導致我們對“貴”的理解不同

我相信,對於絕大多數國人的收入和消費能力來講,花費5000元以上甚至10000元僅僅是為了購買一款手機,這都是需要斟酌的事情,真的值得嗎?我們姑且不去談什麼消費降級的大背景和大趨勢,作為需求早已高飽和的手機而言,真心犯不上。

在今天,一部千元4G手機既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應用需求,只是體驗層面會有些差異。即使是需求較高的遊戲玩家,兩三千元的遊戲手機配上驍龍855 Plus照樣玩得飛起。人們對於手機的消費趨於理性,早已不是當年為了彰顯什麼寧願割腎的年代。

而現在的安卓機,也早已經不是當年“差班生”。過去人們守舊印象中的不流暢、發熱高、續航差、廣告多等一些列的槽點全部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僅需一半的錢就能獲得跟蘋果差不多的良好體驗,那麼給我一個花一萬買iPhone的理由,先?

"

每年到了九月蘋果發佈新品的時候,總會有無數個人跳出來,恨不得指著庫克的腦門子大聲的責斥:“你!沒!有!創!新!”而到了隔年的618或者雙11,又會有很多人拿著新買的iPhone手機,然後心中默默道一句“真香”……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浴霸三攝的iPhone 11遭全網吐槽缺失創新

作為一個曾經的老果粉兒,今年我的內心是無比平靜的,完全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來看iPhone 11發佈。因為就在月初,我已“棄暗投明”入手某安卓旗艦。因為我覺得花費上萬元去買個手機,突然覺得真心下不去手。或者說白了,還不是因為我窮……

創新,對蘋果最大的誤解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是誰規定的,貌似蘋果就應該帶來創新。曾幾何時我也如此認為,因為蘋果確實曾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史詩級的顛覆和創新。但在iPhone 11的喧囂逐漸淡去的時候,我冷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貌似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對於品牌商而言,他們不可能在所有的專業領域都有極高的建樹,更多的是依靠供應商的技術突破從而實現功能或性能上的創新。比如蘋果當年看準了3D面部識別技術,直接花費重金收購了在專業領域很有實力的Prime Sense公司,從而演進出Face ID。

相似的案例在手機行業不勝枚舉,比如某國產品牌拍照實力常年屠榜,而在其背後作為支撐的則是無數個全球頂級的供應商,甚至通過買斷索尼某款傳感器得以實現。其實說白了,無論是突破還是創新,只要品牌商肯砸錢,似乎一切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有什麼是財大氣粗的蘋果買不來的

那麼對於坐擁萬億美元市值,手裡揣著超過2300億美元現金的蘋果而言,你會相信它買不來三攝四攝?你會相信它搞不出超級快充?你會相信它玩不了水滴屏、美人尖?或許在蘋果看來,這些所謂的創新還達不到蘋果對於提升用戶體驗的標準。

正如Face ID一樣,蘋果並非面部識別的開創者,但卻把這項技術推行開來。抬腕亮屏加面部識別解鎖,連貫的動作一氣呵成,極大的解決了傳統輸入密碼和指紋解鎖的種種弊端。與其說是創新,其實把Face ID定義為體驗層面的升級更為確切。

創新,可能是我們對蘋果最大的誤解。而所謂的創新,其實更像是蘋果追求極致體驗的衍生品罷了。體驗是主線,至於創新,可遇而不可求。

保守,蘋果最大的軟肋

基於以上的邏輯,基於蘋果對於體驗的堅守,我反倒認為如今的蘋果不僅僅是一家缺乏“創新”的公司,甚至可以將其定義為一家十分“保守”的公司。縱觀這麼多年蘋果iPhone的升級換代,似乎沒有哪一代產品使用了最前沿的科技,都是別人玩剩下的。

儘管在所謂的創新層面,蘋果是保守的,甚至是落後的,但不得不說蘋果在軟硬件生態的體驗上,是至今無人可以企及的,此觀點不接受任何反駁。或許在蘋果看來,不在第一時間實裝前沿的技術,是不想把技術風險轉嫁給用戶,帶來成本上升體驗下降的尷尬。

比如用戶呼聲很高的超級快充,國產廠商都在玩的飛起,但是蘋果和三星跟進的速度卻很慢。其實這事拿三星舉例更為恰當,當年Note 7爆炸的影響至今仍未散去。對於蘋果和三星這樣的企業,他們真的不敢拿用戶來試錯,因為他們真的輸不起。但是如果他們不跟進,甚至不超前的提供支持,就會被釘在“失去創新”的恥辱柱上。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出色的體驗成就了蘋果 但也讓蘋果變得保守

今年iPhone 11不支持5G網絡,這成為中國用戶對其最大的挑剔。回顧歷史,iPhone 4/4s時代蘋果同樣不支持4G,但依然不影響人們將其奉為經典。5G尚未得以廣泛應用,芯片技術也不成熟,盲目追趕5G徒增成本和功耗,甚至帶來體驗的降級。

或許,如今的蘋果就是如此保守。他不會冒著降低體驗的風險去盲目上馬最前沿的技術,或者去無端的增加成本。憑藉著蘋果的金字招牌,它也無需為了市場妥協而做出花裡胡哨的噱頭。儘管看似落後,但是他卻可以在技術相對成熟的時候,把體驗做的更為出色。

出色的體驗成就了蘋果,如今反而成為蘋果最大的軟肋。因為當科技發展遇到瓶頸,無法再次實現體驗革新的時候,蘋果就會瞬間被競爭對手追趕甚至超越。

價格,蘋果最大的缺點

我不知道別人放棄蘋果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但我轉投安卓的原因確確實實是因為我窮。畢竟想要體驗到最新旗艦iPhone 11 Pro,再選一個可堪一用的容量,上萬元的支出讓我有些下不去手。並不是支付不起,而是覺得沒有必要罷了。

iPhone很貴嗎?我們引用網絡上的一個熱門段子可見一斑。同樣是月收入5000元,咱們是人民幣,人家是美元。咱們買個iPhone新旗艦花費10000元人民幣,而他們則只需要1000美元。所以,你說iPhone貴嗎?對我們來說真貴,對他們卻並非如此。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購買力不同導致我們對“貴”的理解不同

我相信,對於絕大多數國人的收入和消費能力來講,花費5000元以上甚至10000元僅僅是為了購買一款手機,這都是需要斟酌的事情,真的值得嗎?我們姑且不去談什麼消費降級的大背景和大趨勢,作為需求早已高飽和的手機而言,真心犯不上。

在今天,一部千元4G手機既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應用需求,只是體驗層面會有些差異。即使是需求較高的遊戲玩家,兩三千元的遊戲手機配上驍龍855 Plus照樣玩得飛起。人們對於手機的消費趨於理性,早已不是當年為了彰顯什麼寧願割腎的年代。

而現在的安卓機,也早已經不是當年“差班生”。過去人們守舊印象中的不流暢、發熱高、續航差、廣告多等一些列的槽點全部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僅需一半的錢就能獲得跟蘋果差不多的良好體驗,那麼給我一個花一萬買iPhone的理由,先?

別老拿創新說事兒 不買iPhone 11還不是因為窮

窮,才是我不買iPhone 11的真實理由

蘋果還是那個蘋果,蘋果的軟硬件生態依然在業界首屈一指。只是人們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邏輯也發生了悄然的鉅變。性能飽和、需求飽和,便宜的夠用,何須買貴的?或許等我買手機完全不需要考慮價格的時候,再去換回蘋果吧。

絮絮叨叨一大堆,其實說白了,還不是因為我窮……

【ZOL客戶端下載】看最新科技資訊,APP市場搜索“中關村在線”,客戶端閱讀體驗更好。(7269158)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