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月活下降移動互聯紅利期結束

京東第三季度業績還不錯,但是股價還是跌了超過8%,活躍用戶環比下降是很重要的原因。京東在這裡碰到天花板,很多移動互聯網公司都會碰到,只是時間不同而已。

互聯網巨頭是靠用戶數量來說話的,用戶數量多,價值就高,騰訊、阿里、百度的用戶量分別達到10.8億、10.6億、9.8億,市值也排在前面,新浪、頭條、美團、網易的用戶量分別為5.2億、5.0億、3.4億、3.3億。

京東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同比上漲25%,為連續9個季度以來首次同比增速低於30%,12個月活躍用戶數達到3.05億,同比增長15%,環比下跌2.8%。公眾不會看同比增長的15%,而會重視環比下跌的2.8%,只要有下跌,就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的天花板,應該是微信用戶數量,騰訊三季報顯示微信和WeChat合併月活10.83億,同比增長10.5%。很簡單的道理,社交人人需要,但其他需求的迫切度就低了很多,年輕人可以帶動家裡人用微信,但很難帶動家裡人在網上購物,使用滴滴打車。微信在這麼高的基數上同比增長已經非常不容易,能使用智能手機的人數就是微信數量的極限。騰訊主要在電腦端使用的QQ下降4.8%,這是非常自然的趨勢,手機端活躍度增加,電腦端活躍度降低,如果不能從電腦端過渡到手機端,那麼這個公司將遭遇巨創。

同樣是電商平臺,阿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其中國零售平臺月度活躍用戶淨增加3200萬,達到6.66億;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個月,年度活躍消費者增加2500萬至6.01億。也就是說阿里增長速度下降,但依然是增長的。這也是用戶數很高情況下的增長。

京東進入電商的時候,阿里已經很強大,京東是作為追趕者的角色進入,一度讓人看到追上的可能性,但現在距離阿里越來越遠。

和阿里的用戶量相比,京東還差不少,阿里無論從增速還是盈利上都碾壓京東,為什麼京東不能像阿里一樣繼續增長?

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阿里面對的群體比較多元,京東主要面對一二線城市,京東在消費者中口碑甚好,很多人喜歡選擇京東平臺購物,重要的原因是京東自營,另外是京東送貨速度快,使用自己的物流,這也限制了京東向更多城市擴張。

此外,京東創始人在美國發生的事件,是否影響了女性用戶,這一點還很難證實,女性用戶是購物主力。

深耕三四五線城市的拼多多20日晚間公佈三季報,第三季度移動客戶端平均月活用數為2.317億,同比增長223%,第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33.7億元,同比增長697%,公司股價大漲。拼多多的市場和京東很少重疊,拼多多開發的用戶很多以前都沒有電商購物習慣,一部分是被低價格吸引,一部分是被趣味性吸引。拼多多用戶的快速增長說明還有一些階段性機會,但這個機會有多大其實很難說。

整個行業增長放緩,單個公司也很難獲得快速增長。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GPC)公佈《2018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050億元,同比增長5.2%;端遊收入315.5億元,首次出現下滑。這意味著所有遊戲公司收入下降,由此推測騰訊遊戲業務表現不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紅利期結束,並不代表公司就不能得到很好發展,比如拼多多,公司除了拓展用戶數量,還可以通過提高用戶粘性和客單價來增加營收,阿里銷售收入遠超過用戶增速,就是客單價在提高。

當市場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獲客成本更加高企,在紅利期內,公司拓展用戶相對容易,追趕者也比較容易生存。紅利期結束,有些勢頭本來會很好的公司,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落下陣來,第二陣營的有可能就徹底失去機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