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單季度全面盈利 途牛業務模型趨穩

11月27日,在線休閒旅遊公司途牛旅遊網(NASDAQ:TOUR)公佈了截至2018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三季度財報。

該季度,途牛在美國會計準則(GAAP)和非美國會計準則下(Non-GAAP)均實現盈利。

此前的2017年第三季度,途牛已實現上市以來首個單季度盈利,Non-GAAP淨利潤為3970萬元人民幣。今年第三季度,途牛再次實現季度盈利,Non-GAAP淨利潤830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9.2%。與此同時,第三季度淨利潤2800萬元,實現途牛上市以來首個單季度GAAP盈利。在此利好下,2018年前三季度,途牛累計Non-GAAP盈利3654萬元。

筆者發現,途牛當前集中火力於服務和銷售兩個網絡建設,其創始人於敦德稱,第三季度,途牛直採產品佔打包旅遊產品交易額比例已達到60%。此外,途牛將旗下分銷渠道進行了升級,並嘗試在用戶端撬動社群經濟。

實際上,途牛做網絡建設及資源直採是其在OTA市場中的差異化優勢。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成本不低,需花費的精力也不少,但是若做起來,卻能極大地提升交易效率以及用戶體驗。

因此,值得長遠觀察的是,途牛能否將各自模塊做紮實,使得業務進一步整合,提升效率。

高效整合促盈利時代來臨

筆者梳理髮現,總體來說,途牛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出利潤改善、成本降低局面。

具體來看,途牛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利潤達到5140萬元,而2017年同期淨虧損2930萬元人民幣;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8610萬元;打包旅遊產品收入為6.327億元。

今年,途牛業務的重點是健全目的地接待網絡和銷售網絡,目的是通過靠用戶更近,從而產生更多銷售可能性,同時促使途牛將現有資源進一步整合。

據透露,截至2018年10月31日,途牛已經擁有415家線下零售店,今年1月1日以來新增251家。截至2018年11月27日,途牛擁有26家自營地接社,自營地接社會根據客戶對目的地產品的實際體驗反饋,不斷迭代優化行程、酒店住宿、餐飲安排,並設計新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其中,途牛國內自營地接社有22家,覆蓋了國內熱門目的地廈門、北京、長沙、張家界、桂林、西安、南京、烏魯木齊等地,可以為遊客提供“目的地24小時服務”等優質體驗。預計到2018年年底,隨往地接社將覆蓋國內主要區域性目的地。2019年,隨往完成國內目的地服務網絡建設後,預計年接待人次將達100萬,客戶綜合滿意度將達到98%,隨往旅業將成國內最大的目的地接待服務商之一。

出境遊市場,途牛海外地接社除日本、泰國、美國之外,新增地接社位於地處歐洲中部的奧地利,觸角伸及歐洲。

為進一步完善目的地服務網絡,升級用戶體驗,途牛還積極開展自營小交通業務,解決遊客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途牛自營小交通對於車輛和司機准入有著更為嚴格的准入要求,在乘坐安全性、舒適度和服務接待方面提升遊客的出遊體驗。

從財報看,截至2018年9月30日,途牛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定用途現金和短期投資總計為19億元,當前尚且有資金進行支持。

引入社群經濟、加強共享

“我們研究社群時發現旅遊領域做社群特別適合。”途牛旅遊網酒店事業部總經理李沁文表示。

社群是指一群人因為共同的價值觀或者目的聚集在一起,微信群等網絡媒介是社群的承載方式。隨著社會營銷屬性逐漸凸顯,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經濟,並和共享經濟、網紅經濟並列成為新電商時代的三大經濟之一。

知名社群經濟研究者陳菜根提出社群經濟有發起眾籌、微商代理、零售賣貨、收會員費、投資項目、增值服務、收廣告費、內部創業等8種變現方式。

途牛正在將社群營銷的增值服務方式引入經營之中,突出表現為“牛跟班”群聊服務以及“行前課堂”微信群直播活動,通過這些佈局,途牛客戶移動端體驗穩步提升。

據筆者瞭解,為了幫助用戶在繁雜的互聯網資訊裡尋找更精準的旅遊攻略、玩法,並更好地將旅遊內容直觀、清晰地展現給用戶,途牛推出了“行前課堂”微信群直播活動,通過微信群直播活動中多維的講解以及與群友的互動,用戶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必要的行前準備和目的地多樣化玩法,旅遊相關的疑惑也能得到及時、專業的解答。

同時,“行前課堂”還借鑑QQ空間概念,利用“旅行V部落”小程序,將微信群直播內容進行沉澱,方便意向用戶按照自己所需隨時查詢、分享。“行前課堂”開辦以來,海島、親子、學生等多主題的微信群直播活動不僅吸引了較多用戶關注,還發揮了內容和工具在移動端的價值。

陳菜根提出,“商業的轉化來自於信任”,通過社群的互動及因此相識,甚至之後多次線上線下私聊,能夠建立起信任感,只有信任感才帶來真正的轉化。

李沁文是在經營之中認識到,社群恰好能夠解決公司初創時期所“頭痛”的問題。

“微信通常是熟人社交的生態圈,人與人之間知根知底,知根知底的銷售就相當於面對面銷售,就解決了信任危機這一最大痛點。”李沁文稱,之後再去談產品買賣,就像常態化工作一樣。

除了“行前課堂”外,主要為自由行、機票、酒店客戶提供行中群聊服務的途牛“牛跟班”,已形成“微信群組+‘牛小二’解答+旅友互動”的模式,“牛跟班”主要涵蓋“旅遊攻略諮詢”“出遊中產品預訂”“SOS緊急支援保障”和“旅行社交平臺”四項服務。自今年年初遷移至微信平臺以來,截至今年10月,“牛跟班”已累計創建微信群組超過3000個,服務出遊人次超20萬。

在發力社群、穩步提升客戶移動端體驗的同時,2018年10月,途牛分銷品牌“笛風假期”升級“笛風雲”,攜“包機通”“包房通”發力新共享,意圖為合作伙伴帶來豐富多樣的團隊機票、酒店資源和有力的服務支持。笛風雲已接入2.3萬家供應商、開發3.3萬家分銷商,今年截至9月交易額為28億元。途牛預計,2018年年底拓展分銷商至35000家,同時向下滲透至三四線市場,更好地服務供應、分銷兩端。

據悉,笛風雲的平臺業務與途牛的旅遊產品零售業務是相互獨立且共享的關係。在笛風雲發展初期,途牛零售業務的積累能夠進入平臺,進行分銷;笛風雲發展壯大後,途牛的零售業務也可進入平臺採購。各合作伙伴可通過平臺共享的方式降低各自庫存風險,優化資金運轉。同時於敦德強調,兩大業務在信息安全方面相互獨立。

“當大家都通過這個平臺採購時,每一個人拿到的成本其實都降低了。”於敦德稱。據悉,笛風雲支持全品類分銷,且合作伙伴還可以對資源進行打包出售,這是途牛B2B業務的差異優勢。在途牛的設想中,笛風雲將為合作伙伴提供供應鏈金融等服務並構建“供應鏈創享平臺”。

首次單季度全面盈利 途牛業務模型趨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