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副總裁張斯成:用戶教會我們洞察產業互聯網本質

移動互聯網 經濟 軟件 阿里雲 雲計算 中國軟件網 2018-12-06

11月21~23日,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指導、中國軟件網主辦的企業服務領域的年度盛會“中國企服三會”在北京舉行。21日,主題為“從移動到智能”的“洞見2019中國智能辦公峰會”作為首場峰會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阿里釘釘副總裁斯成受邀出席,分享“解放創新創造力,推動產業互聯網與企業數字化”主題演講,並接受了記者採訪,深入交流他們對企業服務的獨特理念。

釘釘副總裁張斯成:用戶教會我們洞察產業互聯網本質

生產力高速發展,呼喚生產關係變革

中國軟件網:產業互聯網是釘釘今年提出的理念,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點提出?

張斯成:改革開放40年,互聯網快速發展24年,可以說生產力正在發生一場偉大的變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經逐漸從理念變為現實,尤其是在雲計算和智能設備大規模興起後,消費互聯網得到極大提升,而在工作和產業領域,兩極分化愈發嚴重:一方面,新興科技企業對數字和移動技術的應用已經越發嫻熟;另一方面,大量傳統產業公司,即使已經在產業科技運用方面有所成就或突破,但由於沒有資源或者能力去駕馭整個移動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方面短板非常明顯,工作方式依然停留在落後的桌面甚至紙質辦公的年代,嚴重限制了企業發展潛力。

另外伴隨經濟大環境的深刻變化,原來單純依靠增加消費維持的增長已經耗盡了空間,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越發受到關注,產業如何變革內在的生產關係,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下半年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國際環境動盪,以及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這些問題都預示著經濟發展即將出現躍遷式變革。

基於這些觀察,阿里釘釘提出了通過互聯網賦能實體產業,建設新型產業互聯網的理念。與生產力飛速發展保持同步,幫助實體產業主動進行生產關係變革,以適應和推動新生產力的發展。

中國軟件網:釘釘是如何變革生產關係,賦能實體經濟的?

張斯成:數字經濟時代,通過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實現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人作為生產關係中最根本的要素,如何激發所有組織和人的創新創造力,就成了建設產業互聯網的根本源動力。傳統企業習慣於採取自上而下的變革,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所以從員工出發,如何把他們從繁瑣僵硬的流程制度中徹底地解放出來,成為真正推動產業關係進化,適應生產力變革的首要前提。

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90後互聯網原駐民步入職場,他們對辦公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方式能否最大程度地滿足新生代的要求,已經成為激發他們工作積極性、釋放潛能的很重要的因素,甚至已經成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而釘釘也一直堅信,工作是成就每個人的重要途徑,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不去熱愛自己的工作,工作絕不是限制自由與發揮潛能的桎梏。

賦能實體產業,釘釘有何資本?

中國軟件網:產業互聯網被業界認為是脫虛入實的工作,而阿里最擅長的卻是電商領域,釘釘作為阿里業務體系中的一部分,賦能實體有底氣嗎?

張斯成:釘釘傳承了阿里對B端業務深刻理解的基因,其實也正是這一點,讓我們對企業服務領域才更有自信。正如你所說,阿里在2016年的時候提出產業互聯網的理念,並不被外界理解和看好。面對外界的各種解讀,從B端起家的阿里卻底氣十足,因為阿里在服務眾多商家及企業的過程,也正是夯實產業互聯網基礎的過程,例如阿里雲就是要打造數字化經濟的基礎設施。如果說阿里雲做的是企業的中後臺,那麼釘釘更專注的是前臺:關注人,關注生產關係,關注怎樣最大程度地激發人的積極性及創造力。釘釘在阿里整個業務體系履帶式滾動發展中,目前也在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另外,阿里在To B領域的多年實踐,對產業互聯網或者經濟數字化已經具有很深刻的認知,我們認為產業數字化是經濟數字化的關鍵,而消費數字化其實只是數字化過程的最後輸出,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阿里十多年以來持續關注為商家和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已經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業務體系,從零售行業開始,逐漸將服務觸達到了工業企業及產業經濟的核心領域。當實體企業開始上雲的時候,阿里就已經是在幫助企業賦能,所以阿里持續在做的事情本質上就是在一點一點搭建產業互聯網。

中國軟件網:多年實踐,您認為互聯網賦能實體產業最重要的是什麼?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又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張斯成:眾所周知,To B業務很苦,需要慢慢的沉澱,也正因如此,整個阿里及釘釘的發展過程從來不知安逸舒服為何物,我們堅持在業務中不斷探索,並形成了用戶第一、擁抱變化的文化底蘊。我們深知用戶要什麼,實體經濟要什麼。在互聯網已經發展得越來越好的情況下,如何幫助企業解憂,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通過互聯網賦能實體產業,幫助更多的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自然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我們也相信,五到十年,所有的企業都將變成互聯網公司,數字化將會成為一種標配,到那時公司將沒有互聯網和非互聯網的嚴格區分。當所有企業成功完成數字化轉型時,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也將是不可估量的。

佈局五大領域,深耕細作

中國軟件網:目前釘釘的產業互聯網在哪些領域進行了佈局?落地情況如何呢?

張斯成:我們選擇了新零售、醫療、教育、地產、政務五個領域進行深耕細作。零售行業作為阿里最為熟悉的業務領域,最能發揮阿里線上線下一體化優勢,同時與工業製造等領域相比,零售行業接納互聯網更加快速與敏捷,成為阿里佈局的首選。另外醫療、教育、地產、政務也都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由此也進入了釘釘的視野。

對於新零售行業,傳統零售模式下,線下實體店客流量越來越少,導購只能在店裡等顧客上門。通過釘釘的新零售解決方案,導購可以在線上線下全域獲客,顧客在任何地方交易都可以計入導購業績,導購積極性和創新力都大大提高。而且,通過在線策劃營銷內容、分配營銷任務、投放會員權益,實現門店引流,打造會員主動營銷管理的完整閉環。也就是說,釘釘通過激發每個角色的願力,幫助品牌客戶實現了組織化營銷管理和組織化精準營銷。

對於醫療行業,釘釘整合醫療行業最優秀的合作伙伴,覆蓋醫院管理、行政、臨床、護理、教學、後勤等業務,解放每個崗位的行動力,全方位助力醫院提能增效。例如,通過新查房方式,醫生隨時隨地查看患者病歷,實時監控患者病情變化;新排班方式實現組排、區域複製、輪轉、排剩餘班次等功能,大大節省護士長時間;在線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實習生通過碎片化時間進行培訓、學習、考試,系統自動閱卷多維度分析,協助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

對於教育行業,釘釘通過互聯網技術賦能學校、教培等機構,幫助全國的機構重塑師生服務體系,提升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通過智能教務管理,老師請假和調課實現移動申請和審批;通過釘盤,優秀講義得到沉澱,課件永久保存,並可快速分享;從家校互動角度切入,打破IM化不實名,無法進行身份核實等弊端,將自發形成的組織進行有效的定向及互動管理,幫助學校進行校友會的組織,沉澱社會關係資源;幫助老師對班級活動進行快捷方便的管理;幫助家長深入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

另外,基於業務實踐,釘釘提出了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等五個逐層遞進的新工作方式。基於組織在線,實現企業的溝通在線、協同在線及業務在線,最後實現行業的生態在線。而當行業可以做到生態在線時,就自然形成了適應和促進行業生產力發展的新的生產關係。

實踐出真知,攜手生態合作伙伴與企業共成長

中國軟件網:釘釘在短短四年間企業用戶數量已經突破700萬,您認為釘釘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迅速的發展,主要原因是什麼?


張斯成:釘釘快速發展與“用戶的教育”及“攜手合作夥伴”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釘釘的發展是一個被用戶不斷教育的過程,釘釘在發展過程中沒少被用戶吐槽,幸運的是用戶並沒有直言放棄,而是基於自己的業務發展不斷地提出意見,輸出需求,極大促進了釘釘產品的創新與迭代。另一方面,釘釘吸引了眾多在各個行業深耕多年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他們基於對行業的長期實戰經驗,不斷地幫助釘釘學習和理解未知領域,挑戰不可能。這些不離不棄的用戶和夥伴,正是我們今天能夠深刻洞察產業互聯網本質的良師益友。

在與合作伙伴攜手深耕產業互聯網的這片藍海時,釘釘將自己定位為基礎平臺,通過在線、開放及安全三個方面為合作伙伴賦能:一是在線化構建新型生產關係的基礎,打通所有的數據鏈路,在業務數據化的過程中實現數據業務化。如同遇強則強的盾構機,去解決企業的老大難問題、徹底打通人、財、物、事。二是打造強大和開放的平臺來承載眾多夥伴共同實現的業務和生態在線,充分融合各行各業的創新技術和業務,在融合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進化。三是守護好企業服務安全的生命線,恪守“一切數據屬於用戶”的原則,完成所有企業服務領域的安全資質認證,用切實的行動來兌現承諾。同時,安全背書也是釘釘在雲和移動時代,提供給合作伙伴最寶貴、最有力的支撐。

中國軟件網:釘釘的發展是“踩上了企業服務的風口”,這一說法您怎樣理解?

張斯成:釘釘的成長完全是順應了大的發展趨勢,所以即使經歷了一些坎坷及波折,也還能有幸生存下來並取得一些成績。眾所周知,阿里的組織運營能力是非常強的,在做“來往”的時候,我們很習慣去發揮在運營方面的優勢,而對產品本身和用戶體驗的關注較少,以至於竭盡全力卻遭受重大挫折。但是幸運的是,我們團隊的人比較皮實且具有非常強大的願力,不斷尋找突破方向,發現溝通和協同是企業管理最大的痛點,就此企業服務領域走進了釘釘的視野,提供給了釘釘發展的一片新天地。

可以說早期釘釘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重要變化,一是以運營為主轉變為以產品為主,去解決企業的真正問題。二是由幫助企業內部解決社交問題,轉變為幫助企業解決溝通協同問題。釘釘自己人經常會說,我們是一不小心踩中了一個風口,其實是直到2016年才發現這是一個風口,因為釘釘用戶的數量快速增長,同時運用釘釘的企業的成長速度也非常快,都充分印證這一點。

中國軟件網:面對企業服務領域這片巨大的藍海,釘釘的發展路徑是如何規劃的?而長期的發展目標又是什麼呢?

張斯成:釘釘秉承阿里的優秀傳統,就是邊開飛機邊換引擎,在探索中尋求發展,怎樣更好地服務企業的過程就是釘釘的發展路徑。阿里當年為了解決跨境貿易問題,開始做中國供應商;為了解決企業產品銷售問題,開發淘寶;為了解決信用背書問題,創造了支付寶,構建信用價值體系。其實這都是基於阿里關注B端用戶實際需求而衍生出來的,在優化用戶的業務流程,幫助用戶成功的同時,也成就了阿里。

同理,釘釘以解決企業內部溝通協同的業務痛點為初心,以人為本,優化企業業務流程,為用戶提升溝通協同的效率,打造扁平、透明、公平的工作環境,簡單專注,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更進一步,釘釘致力於幫助企業運用智能移動時代的新工作方式,激發和解放每一個員工的創造創新力,推動生產關係的變革和重構,進而幫助產業互聯網在全新基礎上實現再出發。幫助企業從而成就釘釘,這與阿里這些年的發展正是一脈相承的。

“我們只是優秀工作方式的搬運工”,正是基於這個簡單而樸素的產品定位,釘釘在短短四年時間,就已經獲得了超過700萬家企業組織和1億用戶的認可,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同時我們也希望釘釘能夠真正從組織和協同工具,不斷迭代進化成為共享各行業優秀生產方式的企業和組織管理平臺,一批批企業能夠在運用釘釘的過程中脫穎而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