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 10分鐘融700萬 他採200類生鮮食材送用戶廚房 月流水60萬

移動互聯網 蔬菜 創業 美團網 鉛筆道 2017-05-02
首發 | 10分鐘融700萬 他採200類生鮮食材送用戶廚房 月流水60萬

◆ “樂鮮派”創始人方原

文| 鉛筆道 記者 瑪依熱

►導語

去年10月,杭州市一家小型加工廠內,腥味撲鼻。

方原與合夥人及員工忙得團團轉,他們凌晨開著貨車去汽車站拉貨,緊接著又擠在加工廠裡處理海鮮。

回想該場景,方原還感慨萬千:“曾經都是公司高管的他們,跟著我變成了‘屠夫’。”

去年9月方原創辦“樂鮮派”,一個線下食材消費連鎖品牌。用戶可通過線上微信公眾號、有贊商城下單或線下門店直接購買,配送方式可選自提或由門店派送(單店輻射範圍3公里,半小時送達)。

截至目前,“樂鮮派”已開門店2家,上線SKU260種(不含蔬菜品類),合作生鮮供應商約26家;日訂單約300筆,平均客單價約70元,損耗率3%,月流水60萬元。

注: 方原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其真實性負責,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從阿里離職創業

去年10月14日,杭州江乾區勤豐路附近的一個小區內,方原和5位員工一起推著一個裝滿30公斤海鮮的保溫箱。

望著逐漸見底的箱子,方原滿心歡喜。天公不作美,“暴雨說來就來,可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賣,錯過新鮮期,就更賣不出去了”。

於是,那天杭州江乾區勤豐路外出的居民,或許欣賞到了一群推著“小黃魚”鬥雨的人。

這是“樂鮮派”門店營業之前,每天都會上演的場景。此前,方原就職於阿里巴巴集團市場部,同時也是菜鳥網絡早期創始成員之一。“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創業的心。”於是,從阿里離職的方原加入某互聯網公司,並擔任COO一職。

首發 | 10分鐘融700萬 他採200類生鮮食材送用戶廚房 月流水60萬

◆ “樂鮮派”團隊工作人員處理後真空包裝的海鮮

好景不長,因經營理念不和,去年8月方原決定離職,從自己熟悉的物流領域單獨創業。“具體的創業想法還是寶寶給的靈感。”方原笑著說道,“因自家寶寶是過敏體質,所以在日常飲食中格外注意,對食材的要求很高。”

基於此,方原決定從生鮮派送入手。此前一直在物流行業從事的他深知,物流行業最大的成本是最後一公里交付,故方原打算將用戶集中在一個點裡,縮短商品交付時間。因此,他想打造社區店模式的生鮮派送品牌。

隨後,他拿著一張A4紙大小的預算表找到好友中通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局副主席賴建法。“你真的要做這件事?做多久?要多少錢?給多少股份?”面對好友一下拋出的4個問題,方原料想融資有戲。

果不其然,十分鐘後,方原拿著7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離開了好友的辦公室。融資到賬後,他於去年10月成立“樂鮮派”,並著手組建團隊,店面選址及尋求食材供應商。

確定食材品類

方原介紹,他將生鮮分為三大類,分別是高頻(蔬菜瓜果)、中頻(水產海鮮)、低頻(糧米麵油)。初期,“樂鮮派”選擇主打海鮮類食材,“想用客單價較高的海鮮敲開高素質用戶的門,以便日後更易接受我們的產品”。

明確食材定位後,方原沒想到供應鏈卻出了問題。因項目初期採購量不足,一級供應商“愛搭不理”,下游供應商食材品質又無法把控。情急的方原找到了朋友的妻子,“因為他們是舟山人,與一級供應商好接觸”。

首發 | 10分鐘融700萬 他採200類生鮮食材送用戶廚房 月流水60萬

◆ “樂鮮派”店內陳列食材

此後一段時間內,“樂鮮派”海鮮均從舟山採購,經大巴託運後由團隊人員自提。據瞭解,現階段“樂鮮派”食材採購除供應商送貨上門外,仍需團隊自提。而採購清單則由“樂鮮派”自有的ERP管理系統根據以往食材“消化速度”出單。

食材種類上,目前門店食材除海鮮類,還包括禽蛋肉以及米麵糧油。蔬菜類還未上架,“雖然葉菜類毛利率高,但損耗率也高”。但方原表示,隨著門店營業額的增長,不排除加入蔬菜食材的可能性。

此外,“樂鮮派”建有加工基地,用來將非標品類食材加工為標品,“統一真空包裝、稱重售賣”。去年11月27日,“樂鮮派”第一家門店開始運營。而在此之前,方原已通過社群營銷、地推售賣等方式建立了近10個用戶微信群積累用戶,每個群近100人。

◆ 清晨去提貨的“樂鮮派”工作人員

目前,用戶可通過“樂鮮派”微信公眾號、有贊商城、美團或社區門店購買食材。配送方式可選自提或由“樂鮮派”送貨到家,單店輻射範圍3公里,半小時可達,而美團訂單則由第三方派送。

方原表示,目前“樂鮮派”主要通過傳統的地推、社群推廣及線下營銷活動獲客;而食材供應商則是通過熟人介紹、阿里巴巴獲取。

現階段,“樂鮮派”已開門店2家,用戶微信群約90個,第三家門店正在籌備中,預計6月中旬營業;店內上線SKU260種(不含蔬菜品類),合作生鮮供應商約26家;日訂單約300筆,平均客單價約70元,損耗率3%,月流水60萬元。

據悉,項目正在籌備Pre-A輪融資。

/The End/

編輯 邱曉雅 校對 褚琳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