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共享單車倒閉,本想坐上風口的土老闆為什麼總被互聯網坑?

要問時下最大的風口是什麼?共享單車必定是其中之一。前期只要投入一筆資金,將自行車擺在大街上,不用租門面,不要人看守,就可以作坐收租金。看似非常完美的商業模式,很快引來無數資本競相投入,其中就包括一些做傳統生意賺了些錢的老闆。剛剛被爆出“富二代”做共享單車變“負二代”的町町共享單車創始人丁偉便是其中之一。

又一家共享單車倒閉,本想坐上風口的土老闆為什麼總被互聯網坑?

丁偉也算一位有為青年,不甘心在家裡坐享其成,一心要創業。在眾多創業領域中,他選擇了時下最熱的風口——共享單車。做傳統珠寶生意的父母來上海體驗了一次共享單車後,也覺得好,立馬掏出2000萬給兒子創業。在創業前,丁偉和父母做了一次預算。按照他們計算,一輛車1800元成本,每天使用能達到8次,一年半就能回本了。 一開始公司運轉確實不錯,每天除去開支還有幾千盈利。

又一家共享單車倒閉,本想坐上風口的土老闆為什麼總被互聯網坑?

可好景不長,隨著摩拜和OFO的大規模融資後,開始大幅度補貼線下。你比降價,它比免費;你比免費,它比補貼。一些小規模的共享單車根本無法和這兩大巨頭抗衡,加上沒有資金繼續投入單車,原有單車很快就淹沒在摩拜和OFO的海量的共享單車中。車投放少,價格貴,客戶端安裝越來越少,使用率越來越低,隨之而來便是押金退還客戶逐漸增多從而爆發資金壓力。町町單車、悟空單車、小鳴單車、酷奇單車這些原想當坐上風口起飛的豬,在資金壓力下相繼步入倒閉危機。

這些現象和當年O2O打車行業興起時,如初一輒。滴滴開始創業時,行業內至少已有三十多家競爭者。但隨著騰訊系的滴滴和阿里系的快的開始燒錢打價格戰後,行業內的其他小規模競爭者短時間內灰飛煙滅。一些傳統行業的老闆往往誤認為互聯網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模式創新,認為我只要複製已有的模式就能成功。看到電商好,就花錢也做個電商平臺;看到滴滴不錯,也做個打車平臺。殊不知模式創新的背後,資本的角力才是競爭的核心。

又一家共享單車倒閉,本想坐上風口的土老闆為什麼總被互聯網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用在互聯網行業最適合不過。為了增分奪秒的爭搶客戶,互聯網行業除了要比誰最先融到資金,還要比誰的產品迭代的快。滴滴當時剛在北京創業時,發現司機在開車時需要眼睛不時的看著屏幕搶單,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於是,滴滴很快迭代產品,發佈語言報單和搶單功能,頓時大受司機好評。因為該功能安裝量頓時增加不少而超過了當時的競爭者搖搖招車。而搖搖招車在三個月後,才迭代更新了該功能。

又一家共享單車倒閉,本想坐上風口的土老闆為什麼總被互聯網坑?

既沒有資本競爭意識,也沒有產品迭代意識的傳統老闆即使坐上了風口,也難飛的起來,被互聯網坑是再正常不過了。共享單車的大戰才開始,又要有一批企業在摩拜和ofo的大戰中灰飛煙滅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