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 | 為世界發展注入亞洲文明力量

我在現場 | 為世界發展注入亞洲文明力量我在現場 | 為世界發展注入亞洲文明力量

“亞洲文明兼容幷蓄、和諧共生。璀璨的亞洲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如是說。

這場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鑑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大會是匯聚亞洲文明、凝聚亞洲共識的寬廣平臺,也是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維護文明多樣性的文明盛會。亞洲47個國家以及域外的其他國家的政府官員和文化、教育、影視、智庫、媒體等領域的代表共計2000多人蔘加了開幕式和6場分論壇。

歷史相通

習近平主席指出,“亞洲各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有著相似的歷史境遇、相同的夢想追求。面向未來,我們應該把握大勢、順應潮流,努力把亞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歷史已經證明,亞洲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是亞洲發展的活力之源,是亞洲文明攜手前進的動力所在。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和平安寧、共同繁榮、開放融通的亞洲。

中國人自古就推崇“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親望親好,鄰望鄰好”等思想。橫跨歐亞大陸的古老絲綢之路就將各國人民連結在一起,促進了東西方的物產、人文、思想交流。

“亞洲國家之間的這種文化對話,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淵源,‘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茶葉之路’正是這種文化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豐富的一個見證,也是一種知識的交流,正是這種互相之間的交往促進了繁榮。亞洲有著數量眾多的人民,每個民族有著自己的文化,但總體上又都是人類共同歷史的一部分。” 上海合作組織祕書處前祕書長拉希德·阿利莫夫在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分論壇發言時表示。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積澱下深厚多彩的文明,擁有全世界67%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興引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表示,亞洲有充分的理由增強文明自信,這也是亞洲文明之間、亞洲文明同域外文明之間進行平等交流的重要基礎。

命運與共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如是說。

從古至今,亞洲各國由於發展階段、文化特徵、社會結構等因素,一直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和挑戰,這也促使整個亞洲命運與發展的緊密相連和交織,擁有共同的訴求與共同願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以及倡導超越社會制度差異、超越意識形態分歧、超越經濟發展鴻溝、超越地緣政治紛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正符合當今時代亞洲各國人們的根本利益和訴求。中國人民真誠希望亞洲各國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在世界前進的步伐中前進,在世界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攜手共創亞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文明之間並不應該存在所謂的衝突。相反,文明的交融痕跡、和諧共處的痕跡無處不在。現在我們可以有一個更好的平臺,讓我們相互交流,發揮各自的文明所長,與時代相結合從而改善我生活,這是大家所共同嚮往的。”馬來西亞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胡逸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泰國詩納卡寧威洛大學教授朱章海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人們應該看到不同文化的價值。每一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文化,在科學、藝術等領域中不同文化有著不同的發現和創造,看到所有文化的閃光點並吸取其中的精髓,我們才有了先進的現代文明。

“跨文化的溝通與合作更為重要。就我們的泰國文化來說,我們的文化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值得保護,我很熱愛我們的文化。但同時我很喜歡中國文化獨特的內涵,這兩者並不衝突。現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了,我就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學習了中文”,朱章海說,“大家都看到了中國的發展潛力,中國是亞洲大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只有瞭解中國才能進入中國市場,和中國公司合作。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泰國的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是來自中國的,比如製造企業、旅遊企業等。”

“我從來不覺得一個國家可以離開自己的文化照搬其他文化,也從來不覺得國家可以關起門來獨立發展,我覺得世界都是一體的,發展都是相互成就的。” 朱章海表示。

習近平主席曾多次表示,“中國夢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明交流互鑑不斷深化、成果豐碩。“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未來傳承

亞洲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孕育了燦爛多彩的世界性文明成果,也為推動世界的發展和文明多樣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亞洲新一代的青年則是當之無愧的亞洲文明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當下,在全球範圍內強勢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影響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對於青年一代的影響。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各種來自歐美的主流文化信息充斥著新的信息文化載體,比如各類社交媒體。我們談到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和傳承,更要注意到當前這樣的大背景。”泰中記者協會會長差瓦·瓦尼瓦塔那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青年人對於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責無旁貸。

“老一代人終歸會離去,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一重擔則是落在了青年人的肩上,他們是一個國家、一種文化真正的繼承者。我們現在要培養青年人這樣的意識,我們要鼓勵文化的交流,也要讓他們懂得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守護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陣地’,而且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他說。

“青年是亞洲的未來。”艾因夏姆斯大學國際部主任以斯拉·賽義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大學要賦予青年人更多地機會,更多自我展示的平臺。他們代表著活躍的思維和創新的力量,我們要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實現自我,然後去引領和改變世界,在發展中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青年的交流對國家之間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在交流中青年人互相學習對方的文化和知識,他們把所學到的帶回自己的國家就可以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青年之間的交流預示著未來國家之間更深的交往和合作。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未來可能一起開辦公司,一起做研究,以及在各個領域合作。”目前在華東師範大學就讀的新家坡留學生陳西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張巖

責編:蕾西亞

我在現場 | 為世界發展注入亞洲文明力量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