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了,最重要的竟然不是關注體溫?

藥品 嬰幼兒護理 育兒錦囊 育兒 椒媽親子時光 2017-06-26

要說當媽以後最怕的事是什麼?十有八九,媽媽們的回答是“孩子病了”。而發燒,大概是孩子生病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了。孩子一發燒,媽媽就自亂了陣腳,拿著耳溫槍時不時地量量體溫,卻忽略的比體溫更重要的那些事。

椒寶的第一次發燒發生出現在她4個多月時,雖然內心還是有著急與心疼,但因為事先有知識的積累,整個過程算是平穩的度過了。接下來,就結合當初我的經驗,談談孩子發燒時,那些比關注體溫更重要的事。

病因

發燒是什麼?發燒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發燒並不算一種疾病,它只是一種症狀,引起這種症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細菌或病毒感染、疫苗反應、出牙等等。只有知道了引起發燒這種症狀的因,我們才能有下一步的“對症下藥”。

孩子發燒了,最重要的竟然不是關注體溫?

像疫苗反應、出牙,我們除了注意觀察,無需過多幹涉,在溫度過高時幫助降溫就可以了。如果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也無需過度擔心,寶寶雖小,但要相信她也有能力打敗“入侵者”,實在有必要時再用藥物干預。

精神狀態

寶寶的身體不會撒謊,但凡有一點力氣,絕對會努力釋放,即使發燒也不例外。所以,寶寶發燒溫度的高低,並非代表了病情的嚴重程度,反而她的精神狀態才是重點。只要能吃能睡,清醒時間還能玩,即使是39度以上的高溫,也過度擔憂。反之,即使只有38度,但卻精神萎靡、昏昏沉沉、不吃不喝,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及時送醫院吧。

孩子發燒了,最重要的竟然不是關注體溫?

這裡有人可能會問,溫度太高會不會燒壞腦子啊?還又回到我們最初說的,發燒是一種表象,不是問題本質。若是真的燒壞腦子,那也不是因為發燒導致的,而是引起發燒的細菌在腦部,引起了腦炎等問題。所以,退燒也只是一種手段,幫助孩子緩解不適,讓她儘可能保證正常的作息。

月齡與時間

寶寶多大了,是在孩子發燒初期我們就應該考慮的問題。如果是3個月以下的孩子,也不適用觀察精神狀態的方式,我們需要第一時間就醫。因為此時的孩子,還太小了,自身的免疫系統還太弱。萬一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那麼細菌就有可能很快影響身體其他的功能,我們不要冒著高風險去自行處理。

孩子發燒了,最重要的竟然不是關注體溫?

除了寶寶的月齡以外,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發燒的時間。一般的病程進展,發燒有反覆是正常的,但持續高熱3天以上,還是建議通過化驗,排除細菌感染的因素。因為一般病毒性的發燒,是自愈性的,也一般在3日內就會好轉了。而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是需要抗生素治療的。

用藥安全

對於寶寶的退燒藥,媽媽們都熟知兩種,泰諾林和美林,對應的有效成分分別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正如前文所言,退燒藥只能幫助孩子退燒,並不能解決發燒背後的根本原因。而發燒也並非必須吃退燒藥,還是要根據孩子的精神狀態。即使超過一般認為的給藥溫度線(38.5度),只要孩子精神狀態還好,也可以不著急給退燒藥。

孩子發燒了,最重要的竟然不是關注體溫?

3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用泰諾林;6個月以上除了泰諾林,還可以用美林。兩種藥不建議混合使用,使用計量不依據月齡,而依據體重。給藥,也是一門學問,安全很重要,一定要仔細看好說明書。

關心媽媽

孩子發燒了,最重要的竟然不是關注體溫?

最後的這一點,是說給爸爸們聽的。孩子發燒最辛苦的就是媽媽了,常常整宿整宿地守著孩子。可這時,有些爸爸不僅不體諒媽媽的辛勞,反而責備“你怎麼帶的孩子?怎麼就發燒了呢?”著實,讓媽媽的心裡又平添幾分難過。所以,即使幫不上什麼忙,也請多給媽媽們一些關心,哪怕只是一個眼神和幾句體諒、鼓勵的話,對媽媽來說,已是彌足珍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