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這對美國歌手的歌,一聽過你就再也忘不了它的旋律

你也許從未聽說過西蒙和加芬克爾,卻很有可能在某時某地聽過這首The Sound of Silence。這首歌曾在至少三部電影中出現過,第一部是1967年美國電影《畢業生》,最近的一部則是2009年的《守望者》。一首歌能在這樣大的時間尺度上廣泛傳唱,堪稱經典。

你一定聽過這對美國歌手的歌,一聽過你就再也忘不了它的旋律

我記得少年時代初次聽到時,只感覺旋律憂傷,兩個年輕人的穿著很古老,許多黑白畫面,如此而已。再大些,聽到的多為新世紀新歌手的美妙演繹,毫無人間煙火氣,讓人一聽沉醉,完全無視歌詞。要過了三十歲,才會去仔細看看歌詞在講什麼,然後或多或少,心情就有點沉重起來。

The Sound of Silence(沉默之聲)網上多有闡釋之作,我沒時間精力去仔細看,一千個人有一千首《沉默之聲》,詩一般的歌詞本身就為聽者和讀者提供了巨大的想象和解釋的空間。

這歌寫於六十年代,彼時美國民謠運動與青年覺醒正齊頭並進,二戰後“嬰兒潮”一代對現代社會(物質主義)和世界(冷戰)做出了自己的思考,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提倡和平與愛,反對戰爭,更願意探索生命和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不願被前輩的價值觀和思想所綁架。嬉皮士運動也興起於此時。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保羅在歌詞中對現代文明的反思與嘲諷。但他更進一步指出,即使在嬉皮士這樣的運動中,人們也往往沒有自己的思考,人云亦云,腦子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話多而空洞,滿耳噪音卻聽不到也不願傾聽真實的聲音。畢竟年少輕狂啊,他想喚醒眾人,然而發現自己伸出的手落了空,自己的呼喊被沉默吞噬。

你一定聽過這對美國歌手的歌,一聽過你就再也忘不了它的旋律

不知道猶太背景是否對他的思想產生了影響,但從歌詞中的vision和最後的God they made,prophets看來,這哥們頗有宗教的救世情懷。

最後一段大意說,真理(真相)已經寫在你幾乎每天都經過的地方,寫在社會底層人民天天經過的地方,輕聲低語,但你們還是充耳不聞,執迷不悟:在五光十色的社會表象之下,其實只是一片空虛。這樣的結論,在今天看來,仍然切中肯綮,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的悲哀了。

你一定聽過這對美國歌手的歌,一聽過你就再也忘不了它的旋律

這首歌的詞曲作者是保羅•西蒙(Paul Simon)和他的發小兼搭檔加芬克爾(Art Garfunkel),他們兩人的組合就是70年代大名鼎鼎的Simon & Garfunkel(西蒙和加芬克爾)。保羅的歌聲輕鬆自然,富於情感,加芬克爾嗓音高亢飄逸,富於美感,兩人從少年就相識,配合默契,聲音融合度高,演繹極有感染力,是美國民謠音樂史上影響最大的合唱團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