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衛星圖看PM2.5濃度 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發佈

遙感 空氣汙染 經濟 航空航天 新華網 2017-06-13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董瑞豐)各地植被變化趨勢、大型地表水體渾濁程度、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分佈……中國科學院12日發佈“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報告由科研部門作為第三方獨立完成,旨在通過遙感監測提供一套科學客觀的數據和分析結果,為各級政府制定發展規劃、評估實施效果提供借鑑。

該報告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經濟社會發展25項指標中的7項,建立了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的評價指標,緊緊圍繞我國的土地利用、植被狀況、典型城市群區域、大氣狀況、糧食生產形勢、水資源與水環境等熱點問題展開論述,並就京津冀協同發展、胡煥庸線等專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報告主編之一、中科院遙感地球所研究員顧行發說,報告緊扣國家需求和公眾關注,通過彙總大量數據資料,用實證的方法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和建議,代表了科學研究的權威性。

顧行發介紹,遙感是目前人類快速實現全球或大區域對地觀測的唯一手段,已廣泛應用到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國家安全等領域。我國對遙感衛星數據的需求量非常大,遙感技術的進步也非常迅速,以高分衛星為代表的對地觀測能力近年來不斷提升,為開展全國可持續發展遙感動態監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是遙感監測綠皮書系列叢書的第一本。報告主編之一、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閩榕介紹,以綠皮書的形式將遙感監測成果進行出版,是中國遙感界的首次嘗試,也是基於我國遙感界幾十年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結晶。

據瞭解,遙感監測綠皮書未來計劃以每年一本的頻次更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