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淺談——晏子說孔子不仁不義,《非儒》篇(3)

1,是非成敗轉頭空,豈知論道一場空

齊景公問晏子說:“孔子為人怎樣?”晏子不答。齊景公又問一次,還是不答。景公說:“對我說孔某人的人很多,都以為是賢人。今我問你,你不回答,為什麼?”晏子答道:“晏嬰不肖,不足以認識賢人。雖如此,晏嬰聽說所謂賢人,進了別國,必要和合君臣的感情,調和上下的怨仇。孔某人到楚國,已經知道了白公的陰謀,而把石乞獻給他。國君幾乎身亡,而白公被殺。晏嬰聽說賢人不虛君主的信任,擁有民心而不作亂。對君王說話必然是對別人有利,教導下民必對君上有利。行義可讓民眾知道,考慮計策可讓國君知道。孔某人精心計劃和叛賊同謀,竭盡心智以行不正當的事。鼓勵下面的人反抗上面,教導臣子殺國君,不是賢人的行為啊。進入別國,而與叛賊結交,不符合義。知道別人不忠,反而促成他叛亂,不是仁義的行為啊。避人後策劃,避人後言說,行義不可讓民眾知曉,謀劃不讓君主知曉。臣晏嬰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的不同之處,所以沒有回答。”景公說:“啊呀!你教給我的很多,不是您,則我終身都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相同。”

中國哲學淺談——晏子說孔子不仁不義,《非儒》篇(3)

評:晏子就是我在《非儒》(2)中提到的,不扣則不鳴之人,你說他是君子吧,墨子說這種扣了才鳴的是虛偽的人,景公問了兩次晏子才評價孔子,那晏子在墨子眼中算什麼呢?有關墨子攻擊孔子這篇,後人也通過此篇攻擊孔子,我後來查閱史料,發現此篇為《列子》中記載:

《列子·說符篇》

白公問孔子問:“人可與微言乎?”孔子不應。白公問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澠之合,易牙嘗而知之。”白公曰:“人故不可與微言乎?”孔子曰:“何為不可?唯知言之謂者乎!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爭魚者濡,逐獸者趨,非樂之也。故至言去言,至為無為。夫淺知之所爭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於浴室。(白公問孔子說:“人可以和別人密謀嗎?”孔子不回答。白公又問道:“如果把石頭投入水中,怎麼樣?”孔子說:“吳國善於潛水的人能把它取出來。”白公又問:“如果把水投入水中,怎麼樣?”孔子說:“淄水與澠水合在一起,易牙嘗一嘗就能辨出來。”白公說:“人本來就不可以和別人密謀嗎?”孔子說:“為什麼不可以?但只有懂得語言的人才能這樣說吧!所謂懂得語言的人,是指不用語言來表達意思的人。爭搶魚蝦的沾溼一身,追逐野獸的跑痛雙腿,並不是樂意這樣乾的。所以最高的語言是不用語言,最高的作為是沒有作為。那些知識淺薄的人所爭論的都是些枝微未節。”白公不能阻止自己叛亂的念頭。終於死在浴室中。)

有關此篇的記載我做二點評論,第一:《列子》和《左傳》類似,都是用當事人在現場的口吻所述,真實性待考究;第二:最高的語言是不用語言,最高的作為是沒有作為,大家發現沒有,這是道家的思想,但是有通過孔子表述,孔子做了那麼多,說了那麼多,不是空談無,思想上有轉嫁的嫌疑。

2,繁文縟節不可取,以及之矛攻彼之盾

孔子到齊國,拜見景公。景公高興,想把尼溪封給他,來告訴晏子。晏子說:“不行。儒家,傲慢而自作主張,不可以教導下民;喜歡音樂而混亂人,不可以讓他們親自治民;主張命而懶於作事,不可以讓他們任官;崇辦喪事哀傷不止,不可以使他們熱愛百姓;異服而作出莊敬的表情,不可以使他們引導眾人。孔某人盛容修飾以惑亂世人,絃歌鼓舞以招集弟子,紛增登降的禮節以顯示禮儀,努力從事趨走、盤旋的禮節讓眾人觀看。學問雖多而不可讓他們言論世事,勞苦思慮而對民眾沒什麼好處,幾輩子也學不完他們的學問,壯年人也無法行他們繁多的禮節,累積財產也不夠花費在音樂上。多方裝飾他們的邪說,來迷惑當世的國君;大肆設置音樂,來惑亂愚笨的民眾。他們的道術不可公佈於世,他們的學問不可以教導民眾。現在君王封孔子以求對齊國風俗有利,不是引導民眾的方法。”景公說:“好。”於是贈孔子厚禮,而不給封地,恭敬地接見他而不問他的道術。孔某人於是對景公和晏子很憤怒。於是把范蠡推薦給田常,告訴南郭惠子,回到魯國去了。過了一段時間,齊國將伐魯國,告訴子貢說:“賜,現在是舉大事的時候了!”於是派子貢到齊國,通過南郭惠子見到田常,勸他伐吳;以教高、國、鮑、晏四姓,不要妨礙田常叛亂;又勸越國伐吳國。三年之內,齊國和吳國都遭滅國的災難,死了大約上億人,是孔某人殺的呀。

中國哲學淺談——晏子說孔子不仁不義,《非儒》篇(3)

兩人政見不合很正常,晏子去世後,孔子評價晏子:救民大眾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3.知重要,行重要,知行是否合一?仁義取捨

孔某人做了魯國的司寇,放棄公家利益而去侍奉季孫氏。季孫氏為魯君之相而逃亡,季孫和邑人爭門關,孔某把國門托起,放季孫逃走。

孔某被困在陳蔡之間,用藜葉做的羹中不見米粒。第十天,子路蒸了一隻小豬,孔某不問肉的來源就吃了;又剝下別人的衣服去沽酒,孔某也不問酒的來源就喝。後來魯哀公迎接孔子,席擺得不正他不坐,肉割得不正他不吃。子路進來請示說:“(您)為何與陳蔡時的(表現)相反呢?”孔某說:“來!我告訴你:當時我和你急於求生,現在和你急於求義。”在飢餓困逼時就不惜妄取以求生,飽食有餘時就用虛偽的行為來粉飾自己。汙邪詐偽之行,還有比這大的嗎?

中國哲學淺談——晏子說孔子不仁不義,《非儒》篇(3)

孔某和他的弟子閒坐,說:“舜見了瞽叟,蹙躇不安。這時天下真危險呀!周公旦不是仁義之人吧,否則為何捨棄他的家室而寄居在外呢?”

孔某的所行,都出於他的心術。他的朋輩和弟子都效法孔某。子貢、季路輔佐孔悝在衛國作亂;陽貨在齊作亂;佛肸以中牟反叛;漆雕開刑殺。殘暴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凡是弟子對於老師,必定學習他的言語,效法他的行為,直到力量不足、智力不及才作罷。現在孔某的行為如此,那麼一般儒士就可以懷疑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