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起民國軍閥中誰的政治生涯最長,那麼一定不得不提“山西王”閻錫山。從辛亥革命爆發,到國民黨敗逃臺灣,期間他一直能牢牢把控山西省的政權,稱得上民國軍閥中的不倒翁。

"

如果說起民國軍閥中誰的政治生涯最長,那麼一定不得不提“山西王”閻錫山。從辛亥革命爆發,到國民黨敗逃臺灣,期間他一直能牢牢把控山西省的政權,稱得上民國軍閥中的不倒翁。

“山西王”閻錫山生平簡介

圖閻錫山




閻錫山,字百川,1883年10月8日生於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一個地主家。他6歲喪母,9歲入私塾,14歲輟學,隨父到縣城自家開設的吉慶昌錢鋪學習經商,後投機失敗,負債累累,父子二人被迫逃往省會太原躲債。金融投機的時光雖然短暫,但卻為閻錫山後來進行政治活動積累了原始經驗。

1902年,閻錫山投考武備學堂,隔年被保送赴日留學,先後入振武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與岡村寧次、板垣徵次郎等人結識。留學期間,他受到革命思想感染,加入了同盟會的軍事組織"鐵血丈夫團"。

1905年10月加入中國同盟會, 曾會見孫中山並參與制定了中國同盟會的“南響北應”的戰略決策,即中國同盟會在“南部各省起義時,須在晉省遙應”。從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舞臺。

1909年,26歲的閻錫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回國,任山西陸軍小學堂教官、監督。當年11月,奉召赴京參加陸軍部舉辦的留日歸國士官生會試。考列上等。之後閻錫山在幾個月之內即升任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閻錫山並未顯露自己革命黨的身份,而是兩面投機,既派清兵保護撫署,同時又派部隊壓制反抗起義的巡防馬隊營。自己則躲在樹林中觀察局勢,以便見機行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在太原的同盟會員密謀響應。10月28日,閻錫山等中國同盟會會員當即決定起義。29日晨,該標中國同盟會會員楊彭玲、張煌等宣佈起義,公推管帶姚以價為起義軍總司令。起義軍攻入城內,殺死山西巡撫陸鍾琦,成立軍政府,眾人推舉閻錫山為山西都督。

1912年,袁世凱竊據臨時大總統,閻錫山百般討好。一方面,派人賄賂袁世凱的親信樑士詒,一方面聲明脫離國民黨,解散了山西國民黨黨部。二次革命中,閻錫山不但不響應義舉,反倒是對袁世凱更加曲意逢迎,幾次入京覲見,都顯示出恭順之意,這才保住了在山西的位子。1915年,袁世凱稱帝,閻錫山首先向籌安會提供經費2萬元,繼而連電勸進,深得袁世凱歡心,獲封為一等侯。袁世凱死後,閻錫山開始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先後排擠了董崇仁和孔庚等將領,牢牢把握住軍權,接著趕走了省長沈銘昌和孫發緒,而由自己兼任。

1917年,段祺瑞上臺,任命閻錫山為山西省督軍兼省長。閻錫山集山西軍政大權於一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山西王。

但閻錫山的目標不僅於此,他一方面扶植親信擔任晉軍將領,另一方面,不斷擴充軍隊編制,截至1917年8月,閻錫山手上已有4個混成旅,下轄12個步兵團、4個炮兵營、1個機槍營。晉軍逐漸成為一支不容各路諸侯小視的軍事力量。山西修械所在閻錫山的經營下,成為了可以製造步槍、機關槍和大炮的太原兵工廠,躋身國內三大兵工廠之列。

1926年,奉系聯合直系,皖系發動對馮戰爭,閻錫山趁機加入,收編了國民軍韓復渠、石友三、陳希聖的部隊,並命商震一路追擊,將地盤擴張至綏遠,部隊一下擴編增至17個師又8個炮兵團。雄厚的武裝力量成為了他投機政壇的砝碼。

1926年10月,國民政府的北伐軍邀請其參加北伐。閻錫山派親信趙丕廉前往武漢、南京打探情況,靜待戰局變化。直至1927年6月,北伐軍會師鄭州,奉軍潰敗,閻錫山才認定時機來了,宣佈就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出兵娘子關。

1927年9月,晉奉之戰爆發,雙方圍繞涿州展開激戰,晉軍落敗。

1928年2月,蔣介石重組北伐軍,閻錫山藉機捲土重來,迅速佔領石家莊、大同,並與日軍勾結,不費一槍一彈佔領北京和天津。閻錫山的地盤一下擴充至晉冀察綏四省及平津兩市,他本人也成為北方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閻錫山表面上服從蔣介石的領導,暗地裡卻與各路軍閥來往不斷,伺機撈取更大的政治利益。蔣介石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礙於桂系、馮系的掣肘,對閻只能採取姑息的政策。雙方的矛盾於1930年1月趨於公開化,閻錫山通電攻擊蔣介石窮兵黷武,蔣介石也強硬回電,雙方圍繞"國是"問題大打電報戰。閻錫山被各路反蔣派別擁為陸海空軍總司令,下令對蔣宣戰。規模空前的中原大戰爆發。蔣介石重點打擊晉綏軍,閻錫山為保實力,全線撤退,致使馮玉祥陷入不利局面。蔣又用鉅款拉攏張學良入關,反蔣陣營土崩瓦解。

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安排親信看守山西,自己則喬裝潛入大連,遙控晉局。抗戰爆發後,蔣、閻重歸於好,閻錫山重回山西,就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1932年,閻錫山東山再起後,為了緩和與蔣介石的矛盾並消除蔣對閻錫山的疑慮,提出“自強救國”、“造產救國”等口號,成立了經濟建設委員會,制訂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組建了“山西人民公營事業董事會”,全力以赴地進行經濟建設,並把三分之一以上的軍隊用於築路,以表示不再窮兵黷武;對蔣介石的重大決策,表面上則完全擁護。

閻錫山充分利用爭取到的和平環境,依靠自力更生,在數年之內創建了包括採礦、冶金、採煤、發電、機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紡、造紙、捲菸、火柴等輕重工業廠礦的西北實業公司,修築了長達860餘公里的同蒲鐵路,成立了“山西省營業公社”,整頓了山西省銀行,新建了鐵路、鹽業、墾業等銀號,併為“四銀行號”成立了實物準備庫。到抗日戰爭前夕,閻錫山在山西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官僚資本體系,資產達到2億銀元。其規模之大,投資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國內名列前茅。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閻錫山提出"守土抗戰"的主張,在百靈廟向日軍發動猛攻。七七事變後,山西成為抗日的重要戰場。閻錫山與國民黨中央軍、共產黨八路軍聯合抗敵,先後組織了太原會戰,忻口會戰等大規模戰役。

1937年10月,閻錫山集中8萬人的兵力,由衛立煌任前敵總司令,構築了忻口防線。戰鬥十分激烈,雙方損失慘重。中國軍隊頂住了對方空軍、炮兵、步兵的強大火力,頑強阻敵23天,但因敵我力量懸殊,太原、臨汾等地相繼失守。頻頻失利,部隊潰敗,使得閻錫山逐漸喪失了抗日的信心。他有一套自己的哲學,認為"抗日要準備聯日,擁蔣要準備反蔣,聯共要準備反共"。之後陸續出現"十二月事變",《汾陽協定》等事件,閻錫山反共親日的面孔逐漸清晰。日本投降後,閻錫山隨即派重兵進攻上黨解放區,結果鎩羽而歸。

1948年6、7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晉中戰役,晉軍被殲10萬人,閻錫山見大勢已去,逃往南京,後輾轉逃往臺灣,曾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院長、臺灣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

在臺北病重時,閻錫山對一直看護他的賈景德說:他痛惜自己不能追隨蔣介石回大陸去,而深感遺憾。閻給其親屬留下了六點遺囑:一、一切宜簡,不宜奢;二、收輓聯不收挽幛;三、靈前供無花之花木;四、出殯以早為好;五、不要放聲而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記第一百段及第一百二十八段;七、七日之內,每日早晚各讀他選作之《補心錄》一遍。

1960年5月23日,77歲的閻錫山病逝於臺北。

"

如果說起民國軍閥中誰的政治生涯最長,那麼一定不得不提“山西王”閻錫山。從辛亥革命爆發,到國民黨敗逃臺灣,期間他一直能牢牢把控山西省的政權,稱得上民國軍閥中的不倒翁。

“山西王”閻錫山生平簡介

圖閻錫山




閻錫山,字百川,1883年10月8日生於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一個地主家。他6歲喪母,9歲入私塾,14歲輟學,隨父到縣城自家開設的吉慶昌錢鋪學習經商,後投機失敗,負債累累,父子二人被迫逃往省會太原躲債。金融投機的時光雖然短暫,但卻為閻錫山後來進行政治活動積累了原始經驗。

1902年,閻錫山投考武備學堂,隔年被保送赴日留學,先後入振武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與岡村寧次、板垣徵次郎等人結識。留學期間,他受到革命思想感染,加入了同盟會的軍事組織"鐵血丈夫團"。

1905年10月加入中國同盟會, 曾會見孫中山並參與制定了中國同盟會的“南響北應”的戰略決策,即中國同盟會在“南部各省起義時,須在晉省遙應”。從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舞臺。

1909年,26歲的閻錫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回國,任山西陸軍小學堂教官、監督。當年11月,奉召赴京參加陸軍部舉辦的留日歸國士官生會試。考列上等。之後閻錫山在幾個月之內即升任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閻錫山並未顯露自己革命黨的身份,而是兩面投機,既派清兵保護撫署,同時又派部隊壓制反抗起義的巡防馬隊營。自己則躲在樹林中觀察局勢,以便見機行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在太原的同盟會員密謀響應。10月28日,閻錫山等中國同盟會會員當即決定起義。29日晨,該標中國同盟會會員楊彭玲、張煌等宣佈起義,公推管帶姚以價為起義軍總司令。起義軍攻入城內,殺死山西巡撫陸鍾琦,成立軍政府,眾人推舉閻錫山為山西都督。

1912年,袁世凱竊據臨時大總統,閻錫山百般討好。一方面,派人賄賂袁世凱的親信樑士詒,一方面聲明脫離國民黨,解散了山西國民黨黨部。二次革命中,閻錫山不但不響應義舉,反倒是對袁世凱更加曲意逢迎,幾次入京覲見,都顯示出恭順之意,這才保住了在山西的位子。1915年,袁世凱稱帝,閻錫山首先向籌安會提供經費2萬元,繼而連電勸進,深得袁世凱歡心,獲封為一等侯。袁世凱死後,閻錫山開始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先後排擠了董崇仁和孔庚等將領,牢牢把握住軍權,接著趕走了省長沈銘昌和孫發緒,而由自己兼任。

1917年,段祺瑞上臺,任命閻錫山為山西省督軍兼省長。閻錫山集山西軍政大權於一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山西王。

但閻錫山的目標不僅於此,他一方面扶植親信擔任晉軍將領,另一方面,不斷擴充軍隊編制,截至1917年8月,閻錫山手上已有4個混成旅,下轄12個步兵團、4個炮兵營、1個機槍營。晉軍逐漸成為一支不容各路諸侯小視的軍事力量。山西修械所在閻錫山的經營下,成為了可以製造步槍、機關槍和大炮的太原兵工廠,躋身國內三大兵工廠之列。

1926年,奉系聯合直系,皖系發動對馮戰爭,閻錫山趁機加入,收編了國民軍韓復渠、石友三、陳希聖的部隊,並命商震一路追擊,將地盤擴張至綏遠,部隊一下擴編增至17個師又8個炮兵團。雄厚的武裝力量成為了他投機政壇的砝碼。

1926年10月,國民政府的北伐軍邀請其參加北伐。閻錫山派親信趙丕廉前往武漢、南京打探情況,靜待戰局變化。直至1927年6月,北伐軍會師鄭州,奉軍潰敗,閻錫山才認定時機來了,宣佈就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出兵娘子關。

1927年9月,晉奉之戰爆發,雙方圍繞涿州展開激戰,晉軍落敗。

1928年2月,蔣介石重組北伐軍,閻錫山藉機捲土重來,迅速佔領石家莊、大同,並與日軍勾結,不費一槍一彈佔領北京和天津。閻錫山的地盤一下擴充至晉冀察綏四省及平津兩市,他本人也成為北方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閻錫山表面上服從蔣介石的領導,暗地裡卻與各路軍閥來往不斷,伺機撈取更大的政治利益。蔣介石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礙於桂系、馮系的掣肘,對閻只能採取姑息的政策。雙方的矛盾於1930年1月趨於公開化,閻錫山通電攻擊蔣介石窮兵黷武,蔣介石也強硬回電,雙方圍繞"國是"問題大打電報戰。閻錫山被各路反蔣派別擁為陸海空軍總司令,下令對蔣宣戰。規模空前的中原大戰爆發。蔣介石重點打擊晉綏軍,閻錫山為保實力,全線撤退,致使馮玉祥陷入不利局面。蔣又用鉅款拉攏張學良入關,反蔣陣營土崩瓦解。

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安排親信看守山西,自己則喬裝潛入大連,遙控晉局。抗戰爆發後,蔣、閻重歸於好,閻錫山重回山西,就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1932年,閻錫山東山再起後,為了緩和與蔣介石的矛盾並消除蔣對閻錫山的疑慮,提出“自強救國”、“造產救國”等口號,成立了經濟建設委員會,制訂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組建了“山西人民公營事業董事會”,全力以赴地進行經濟建設,並把三分之一以上的軍隊用於築路,以表示不再窮兵黷武;對蔣介石的重大決策,表面上則完全擁護。

閻錫山充分利用爭取到的和平環境,依靠自力更生,在數年之內創建了包括採礦、冶金、採煤、發電、機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紡、造紙、捲菸、火柴等輕重工業廠礦的西北實業公司,修築了長達860餘公里的同蒲鐵路,成立了“山西省營業公社”,整頓了山西省銀行,新建了鐵路、鹽業、墾業等銀號,併為“四銀行號”成立了實物準備庫。到抗日戰爭前夕,閻錫山在山西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官僚資本體系,資產達到2億銀元。其規模之大,投資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國內名列前茅。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閻錫山提出"守土抗戰"的主張,在百靈廟向日軍發動猛攻。七七事變後,山西成為抗日的重要戰場。閻錫山與國民黨中央軍、共產黨八路軍聯合抗敵,先後組織了太原會戰,忻口會戰等大規模戰役。

1937年10月,閻錫山集中8萬人的兵力,由衛立煌任前敵總司令,構築了忻口防線。戰鬥十分激烈,雙方損失慘重。中國軍隊頂住了對方空軍、炮兵、步兵的強大火力,頑強阻敵23天,但因敵我力量懸殊,太原、臨汾等地相繼失守。頻頻失利,部隊潰敗,使得閻錫山逐漸喪失了抗日的信心。他有一套自己的哲學,認為"抗日要準備聯日,擁蔣要準備反蔣,聯共要準備反共"。之後陸續出現"十二月事變",《汾陽協定》等事件,閻錫山反共親日的面孔逐漸清晰。日本投降後,閻錫山隨即派重兵進攻上黨解放區,結果鎩羽而歸。

1948年6、7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晉中戰役,晉軍被殲10萬人,閻錫山見大勢已去,逃往南京,後輾轉逃往臺灣,曾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院長、臺灣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

在臺北病重時,閻錫山對一直看護他的賈景德說:他痛惜自己不能追隨蔣介石回大陸去,而深感遺憾。閻給其親屬留下了六點遺囑:一、一切宜簡,不宜奢;二、收輓聯不收挽幛;三、靈前供無花之花木;四、出殯以早為好;五、不要放聲而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記第一百段及第一百二十八段;七、七日之內,每日早晚各讀他選作之《補心錄》一遍。

1960年5月23日,77歲的閻錫山病逝於臺北。

“山西王”閻錫山生平簡介

臺北閻錫山晚年

人物評價

  1. 孫中山:“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閻錫山夤緣時會登上都督寶座並獲得如此評價,在國內是僅有的一人。”“武昌起義,山西首為響應,共和成立,須首推閻都督之力為最。”
  2. 張聞天:這個戰地動員委員會的組織,確實是向著全面的全民族抗戰的前途前進了一步。因為這個委員會是依據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命令,在司令長官行營直轄之下,所以它的組織,確實也是閻伯川先生的思想向著全民族抗戰的前途前進了一步的具體表示。這種進步是值得我們讚揚的,希望各地的軍政領袖都能夠學習閻先生。
  3. 《財經國家週刊》:在民國一眾赳赳武夫中,閻錫山卻出人意料地對工業建設、貨幣政策、財稅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運行規律有深入而切實的把握。在他幾近40年的全盤掌控下,山西這樣一個無論地理方位和資源稟賦都毫無優勢的內陸省份,在整個民國時代的滿目瘡痍之中保持相對的富庶、平靜,可謂是全盤失敗的民國經濟財政史上一絲微弱的亮色。
  4. 《文匯讀書週報》:“作為山西的‘模範督軍’,閻錫山實際上處在一個獨立王國之中。儘管當時晉西南地區還存在糧食短缺,但閻錫山為一千一百萬人帶來了繁榮,在中國,他們最富裕,因而他便顯得出類拔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