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劇集盤點:網劇臺播劇大混戰,它們憑什麼成為年度劇集?

延禧攻略 扶搖 風再起時 偽裝者 騰訊視頻 鋒芒智庫深壹 2018-12-23

文丨雪映窗

是寒冬已至的小年,還是希望暗藏的拐點?2018年的影視劇市場,有太多值得回望。

這一年,“劇王”難覓、爆款稀缺,影視消費從全民走向圈層;這一年,流量明星與大咖導演價值重估,“質量為王”從未如此重要;這一年,現實題材強勢回潮,從年代、創業到諜戰、情感,“獻禮”是不可繞過的主題。

除此之外,網臺尺度歸一、經典老劇翻拍、豎屏劇開拓創新、服飾妝容吸睛、口碑播放量倒掛等現象,共同組成中國電視劇60週年的紛繁圖景。

2018劇集盤點:網劇臺播劇大混戰,它們憑什麼成為年度劇集?

今日起,【鋒芒智庫】推出2018鋒芒傳媒榜丨十大品質劇集榜單,這樣的盤點要兼顧播放量、收視率與口碑,要彰顯類型與題材的新穎,要反映時代與觀眾的審美變遷——每一部作品,雖各有長短,但在2018年,都值得被讚頌千篇。

一、《大江大河》:主旋律獻禮劇的最後“王炸”

如果要評出2017年度的最大驚喜,講述反貪腐的《人民的名義》當之無愧;巧合的是,萎靡不振的劇集市場在2018年末迎來的最好口碑劇集《大江大河》,也是一部“根正苗紅”的主旋律獻禮劇。

2018年是當之無愧的獻禮劇大年。自國慶節後,一線衛視與央視幾乎被獻禮劇霸屏。無論是《創業時代》《風再起時》《你和我的傾城時光》,還是《北部灣人家》《外灘鐘聲》《我們的四十年》等,獻禮劇雖偶有佳句卻難有佳章。同類題材的扎堆播出,加速了觀眾的審美疲勞。

2018劇集盤點:網劇臺播劇大混戰,它們憑什麼成為年度劇集?

以8.9豆瓣評分開局的《大江大河》點燃了2018年最後的追劇熱潮。這部以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三種視角反映改革開放前十年的現實主義力作,全景式呈現了歷史轉軌時,中國土地上發生的驚天鉅變。

通過構建生動有趣的人物形象,《大江大河》不再是由上及下的思想灌輸,在藝術觀賞性上可圈可點;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點綴人物命運起伏,平民化視角帶來家國同構的藝術魅力;而湧動在《大江大河》中昂揚向上的價值觀與精神引領,才是最值得當下借鑑的時代意義。

二、《延禧攻略》:爽感重啟全民“宮鬥”模式

今年夏天火到一塌糊塗的《延禧攻略》,實在是出人意料的年度黑馬。全民追劇的勢頭,熱搜霸榜的話題,因劇走紅的藝人,還有遠渡重洋的魅力,都讓人們完全忘記在《延禧攻略》開播前,還曾準備群嘲製片人於正。

播放量、豆瓣評分、收視率、熱搜次數……市場衡量劇集的方法有很多種,但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延禧攻略》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這部反套路“黑蓮花”女主角的爽劇,拯救了在口碑危機中的“大女主劇”,擊敗了曾並列年度劇集的強勁對手《如懿傳》,更成為了國劇出海的典型。

2018劇集盤點:網劇臺播劇大混戰,它們憑什麼成為年度劇集?

《延禧攻略》的成功,來自於對年輕觀眾審美變化的精準把握。蘇繡與緙絲所代表的非遺傳承與東方美學,掐準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好奇與迴歸;打怪升級的快餐情節與“睚眥必報”的劇情設定,讓人大呼過癮;宮鬥與職場的微妙對應,彷彿也是藝術創作對現實生活的某種折射,有了現實指南的意義。

三、《扶搖》:女性勵志燃爆暑期檔

附著在《扶搖》身上的標籤可不少——在古裝IP劇的唱衰聲中,它實現了播放與討論聲量的突圍;摒棄瑪麗蘇的套路情節,“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赤子初心,足夠引燃觀眾;獨立的自我人格與平等意識,閃耀著新時代女性的耀眼光芒。

縱觀2018年,古裝IP劇整體表現不佳,但《扶搖》的問世吹散了低迷的市場情緒,打響了暑期檔的頭陣。無論是播放量、會員拉新還是社交話題熱度,《扶搖》都成為同檔期劇集的“頭號玩家”。正得益於《扶搖》的強勢表現,播出平臺騰訊視頻第二、三季度會員增長超出預期,併為騰訊視頻帶來超1000萬的會員拉新。更值得一提的是,《扶搖》還成功出海,是“為國劇爭光,向世界傳播中華赤子心和豐富的民族精神文化”的典範。

2018劇集盤點:網劇臺播劇大混戰,它們憑什麼成為年度劇集?

衝破古裝束縛,傳遞現實溫度,正是《扶搖》“借古喻今”的過人之處:在人物設置上,女主角突破階層隔離,主動掙脫命運束縛,《扶搖》書寫了古代女性勵志傳奇;在情感關係上,勢均力敵、彼此成就的愛情樹立了古裝劇新型戀愛關係,能喚起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鳴;在平息內亂、尋找身世之謎的歷險中,還有“以一人之死換天下人之生”的蒼生胸懷,以及“越是要打壓我,我才越要變強”的堅韌與毅力。

以古裝影像為皮,以現實觸感為骨,輔之以文化質感、文化厚度、文化自信,檸萌影業出品的《扶搖》走出一條獨具一格的網文IP影視化之路。

四、《和平飯店》:“諜戰+”開啟類型劇3.0時代

歷久彌新的諜戰類型劇,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已迎來三個特點分明的發展階段。21世紀初,《潛伏》《黎明之前》等代表著諜戰劇1.0時代,打破了“反特劇”的臉譜化套路;《偽裝者》與《麻雀》則開啟諜戰劇偶像化、年輕化浪潮,“諜戰+偶像”風靡一時;而到了2018年,混搭了喜劇、倫理等元素的“諜戰+”,被稱為類型劇的3.0時代。

年初登場的《和平飯店》,在《愛國者》《脫身》《紅薔薇》等同類劇中脫穎而出,成為諜戰劇2018收視與口碑雙豐收的贏家。其成功祕訣,來自於人物關係構建、故事講述、拍攝手法、價值立意等多方面的突破。

2018劇集盤點:網劇臺播劇大混戰,它們憑什麼成為年度劇集?

幽閉空間中的“密室逃脫”,是《和平飯店》在敘事上的最大創新。“和平飯店”中各方勢力盤踞,10天24小時的“貓鼠遊戲”,讓人物命運互相交織,並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展現智力比拼。為營造沉浸觀感,《和平飯店》既運用了快節奏的跟拍,又使用了喜劇感的緩慢推進式拍攝手法,讓緊張刺激與壓抑沉重氛圍交替出現。

以美劇質感來傳達愛國情懷,《和平飯店》難怪能叫好又叫座。

五、《鎮魂》:“鎮魂女孩”捧出暑期檔爆款

性別女,愛好“男男”,“鎮魂女孩”究竟是怎樣的存在?2018年暑期檔,改編自同名耽美小說的《鎮魂》橫空出世,斷袖之情被虛化為說不清道不明的男性情誼,成功吸引了一大批熱衷BL的女性粉絲,“鎮魂女孩”火速“出圈”。

在“男色時代”,《鎮魂》首先選準了主角。摒棄了當紅流量小生,而是啟用混跡影視圈多年的“熟臉”白宇和朱一龍,其選角標準正是與原著小說的氣質吻合。白宇飾演的趙雲瀾,性格雖然活潑,但心思縝密且深沉;朱一龍飾演的沈巍雖是謙謙君子,但也殺伐決斷。顏值過關的兩人,通過對小說角色的神還原,吸引了第一波書粉。

2018劇集盤點:網劇臺播劇大混戰,它們憑什麼成為年度劇集?

《鎮魂》引發追劇熱潮的關鍵,更在於把握“社會主義兄弟情義”的微妙尺度。兩人“有愛”的互動,成為“鎮魂女孩”們自發創作的無窮素材。無論是表情包、漫畫還是剪輯版視頻,都顯露出耽美劇集的廣闊未來。

頗值得深思的是,在開拓細分市場的先鋒意義外,《鎮魂》還因涉及亡靈鬼魂等元素,遭遇了黯然下線的波折。在網臺標準趨同的當下,《鎮魂》觸碰了內容審查紅線,足以讓後來者借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