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劫匪電影千千萬,挾持人質佔一半”,在眾多的警匪類的電影中,劫持人質題材的往往是最扣人心絃和激動人心的。因為這裡有最激烈的正邪對決,也有最複雜的英雄情懷。英雄往往是站在好人這邊的,但有時候也會站到壞人的那邊。劫匪型的電影往往逃不過邪不壓正的結局,如何把一個壞人演成一個英雄則成為了最大的難題,而這方面兩位好萊塢的著名影帝阿爾·帕西諾和丹澤爾·華盛頓則有些話要說。

阿爾·帕西諾VS丹澤爾·華盛頓

阿爾·帕西諾、丹澤爾·華盛頓好萊塢如雷貫耳的兩大影帝,一個是“黑幫教父”老戲骨,一個是“黑人一哥”伸冤人。兩人都是各自領域裡最優秀的代表人物,但是卻很少的被人聯繫在一起。一方面是因為兩人很少直接合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兩人表演風格完全迥異:阿爾·帕西諾表演主要靠個人張力,他所飾演的角色爆發力極強,比如《疤面煞星》和《聞香識女人》無論是悍匪還是盲人永遠都是無所畏懼戰鬥力爆表;而丹澤爾·華盛頓則剛好相反,他的表演主要靠個人收力,他飾演的角色往往有一種堅如磐石的內斂感覺,《艾利之書》《伸冤人》等電影就是如此,個人氣場極強卻總是收而不發讓人不寒而慄。儘管兩人風格不同,但他們都曾把劫匪演成了英雄。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

《熱天午後》和《迫在眉梢》是阿爾·帕西諾和丹澤爾·華盛頓各自主演的一部關於劫持人質的電影,《熱天午後》主打政治牌,通過阿爾·帕西諾搶劫銀的荒誕行為來諷刺當時美國政府的混亂;《迫在眉梢》主打感情牌,通過丹澤爾·華盛頓挾持醫院救子的故事來反映美國醫療制度的缺陷。一個是阿爾·帕西諾的向天咆哮,一個是丹澤爾·華盛頓的沉重父愛,兩部電影前後相差近30年,卻有著很多異曲同工之妙的地方,兩人都曾把身不由己的劫匪一度演成了人見人愛的英雄,但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第一步:合情合理的動機

“名不正則言不順”凡事得有一個好的動機,在《熱天午後》和《迫在眉梢》中,如果阿爾·帕西諾和丹澤爾·華盛頓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那麼他們只可能成為歷史的罪人而不是人民的英雄。但在電影裡他們都有一個身不由己的苦衷:

《熱天午後》裡,阿爾·帕西諾是一個曾經在銀行上過班的職員,他不是恐怖分子與古惑仔,他搶劫銀行只是為了給自己心愛的男人做個變性手術,而《迫在眉梢》裡丹澤爾·華盛頓只是一個收入微薄的藍領工人,他劫持醫院是為了強迫醫生給自己患有心臟病的兒子做個心臟移植手術,兩人搶劫的原因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自己愛的人。這從本質上定義了兩人並不是壞人,所以在整個挾持過程中他們心中的善要遠遠大於心中的惡,他們雖然破壞了法律,但是卻容易得到道德上的原諒。這一點是他們能得到群眾支持的根本原因。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第二步:強大的個人魅力

並不是所有的人做了壞事都能得到大家的原諒,做好人還是做壞人最終還是得看自己的努力。在《熱天午後》和《迫在眉梢》中阿爾·帕西諾和丹澤爾·華盛頓分別給角色注入了強大的個人魅力,使他們最終逆襲成為了群眾歡呼的對象:

《熱天午後》被很多人譽為阿爾·帕西諾表演最好的電影之一,因為他塑造了一個極其真實又有個性的劫匪桑尼,桑尼看上去是一個毫無章法的搶劫犯,但實際上他心思縝密溫柔博愛。他能抗住巨大的壓力處理好人質的安危,警察的壓迫和同夥不安分的狂躁已實屬不易,同時他對自己所有家人親人的安排又體現了一個深情男人的溫柔。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在極其被動的情況下把輿論的壓力引向警方去,這是人們真正欣賞他的原因。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迫在眉梢》裡的丹澤爾·華盛頓處境沒有阿爾·帕西諾的那麼複雜,但是卻比他急迫得多。丹澤爾·華盛頓的想法和需求很簡單:窮盡一切辦法來逼迫醫生給自己的兒子做心臟手術。他不需要考慮太多外在的因素,但是時間容不得他一拖再拖,所以他全程體現更多的是一種父愛的沉重感,這種父愛自帶強大的感染力,丹澤爾·華盛頓不需要太多過激的語言和行為,單憑一顆對兒子的愛,就足矣融化所有旁觀者的心。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第三步:深層的社會共鳴

如果純粹只是個人行為,那麼一個不顧他人安慰而去劫持銀行或醫院的人,無論如何是不肯能成為英雄的,其中必定是在某一點上激起了社會的共鳴:

《熱天午後》我們目前來看談論的更多的是阿爾·帕西諾天衣無縫的個人演技,但實際上這部電影背後反映的社會問題更加的深刻,《熱天午後》是一部需要結合時代來看的電影,電影拍攝於1974年,當時的美國正深陷越南戰爭泥潭無法自拔,美國群眾對此極為的憤怒和不滿,同時阿爾·帕西諾在電影中高呼的“阿提卡”更是美國監獄暴力鎮壓囚犯的著名醜聞事件(1971年美國政府用不當的方式處理監獄暴動導致42人死亡,引發了美國社會一次巨大的風波)。當時的整個美國社會都壓抑這一種對美國政府的厭倦和不滿,而這種不滿正好通過阿爾·帕西諾飾演的桑尼爆發了出來。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迫在眉梢》最大的看點依然是丹澤爾·華盛頓無可挑剔的演技,在剛剛憑藉《訓練日》獲得奧斯卡影帝之後,丹澤爾·華盛頓趁熱打鐵在《迫在眉梢》裡出演深情父親。這一次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整個社會的無奈。無論社會怎麼發展,短時間內的窮人依舊每天過得膽戰心驚,25萬美金的手術費直接壓垮了丹澤爾·華盛頓的整個家庭,這錢誰來出,醫療保險不承擔,醫院自身有制度,丹澤爾·華盛頓自己更是沒辦法,最後為了愛,只能走上一條極端的道路。這不僅僅只是丹澤爾·華盛頓在電影裡一個人遇到的問題,而是當今社會全世界都面臨的一個難題。

《熱天午後》VS《迫在眉梢》:看兩大影帝是如何演繹經典劫匪的

合情合理的動機給了我們原諒他們的理由;豐富多彩的個人魅力給了我們喜歡上他們的條件;最後他們身上反映的社會問題又讓我們不得不給他們搖旗吶喊,這就是電影裡劫匪變英雄的三個套路。然而罪犯終究還是逃不過法律的制裁的,電影也終究不過是電影。或許誰都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我們不是阿爾·帕西諾也不是丹澤爾·華盛頓,我們當不起“教父”也演不了“伸冤人”,想當英雄,還是老老實實的靠自己的努力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