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鄢陵縣只樂鎮順羊村的水泥路修好之後,這幾年回家時走得最多的就是這條路。走此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是必經之地。在一個村子一遍遍地經過,總是同樣的風景,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感,於是有時就會在村內拐彎抹角走不通的街道,這樣會有一些新鮮感,消除一些摩托車“旅途”的枯燥乏味。

接著上篇的一家三口騎行路線繼續介紹。

鄢陵縣只樂鄉曹橋村是目的地,返程時拐彎到了只樂鄉西塔莊、東塔莊村,為一位博友拍了塔莊村,騎自行車繼續東行,挺長的一段野外麥田間的小水泥路,走了挺遠的一段距離,一個村子也看不見。過了老潩水上的一座小橋,不遠處就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

這條小街道是安趙村北往東至村子東北角的,之前曾走過這裡,這次想著拍拍村內學校的圖片,就走了村子裡頭。

路旁三個中年農人在路口處閒坐聊天,看到俺一家三口騎自行車經過,好奇地看看,就繼續聊他們的問題了。我偷拍他們,他們應該看到了。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鄢陵縣只樂鎮順羊村的水泥路修好之後,這幾年回家時走得最多的就是這條路。走此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是必經之地。在一個村子一遍遍地經過,總是同樣的風景,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感,於是有時就會在村內拐彎抹角走不通的街道,這樣會有一些新鮮感,消除一些摩托車“旅途”的枯燥乏味。

接著上篇的一家三口騎行路線繼續介紹。

鄢陵縣只樂鄉曹橋村是目的地,返程時拐彎到了只樂鄉西塔莊、東塔莊村,為一位博友拍了塔莊村,騎自行車繼續東行,挺長的一段野外麥田間的小水泥路,走了挺遠的一段距離,一個村子也看不見。過了老潩水上的一座小橋,不遠處就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

這條小街道是安趙村北往東至村子東北角的,之前曾走過這裡,這次想著拍拍村內學校的圖片,就走了村子裡頭。

路旁三個中年農人在路口處閒坐聊天,看到俺一家三口騎自行車經過,好奇地看看,就繼續聊他們的問題了。我偷拍他們,他們應該看到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要進村的時候,在安趙村最北頭兒的十字路口拍一張,村內村外全是水泥路,安趙村的交通出行生活勞作都方便多了。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鄢陵縣只樂鎮順羊村的水泥路修好之後,這幾年回家時走得最多的就是這條路。走此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是必經之地。在一個村子一遍遍地經過,總是同樣的風景,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感,於是有時就會在村內拐彎抹角走不通的街道,這樣會有一些新鮮感,消除一些摩托車“旅途”的枯燥乏味。

接著上篇的一家三口騎行路線繼續介紹。

鄢陵縣只樂鄉曹橋村是目的地,返程時拐彎到了只樂鄉西塔莊、東塔莊村,為一位博友拍了塔莊村,騎自行車繼續東行,挺長的一段野外麥田間的小水泥路,走了挺遠的一段距離,一個村子也看不見。過了老潩水上的一座小橋,不遠處就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

這條小街道是安趙村北往東至村子東北角的,之前曾走過這裡,這次想著拍拍村內學校的圖片,就走了村子裡頭。

路旁三個中年農人在路口處閒坐聊天,看到俺一家三口騎自行車經過,好奇地看看,就繼續聊他們的問題了。我偷拍他們,他們應該看到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要進村的時候,在安趙村最北頭兒的十字路口拍一張,村內村外全是水泥路,安趙村的交通出行生活勞作都方便多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載,安趙“在縣城南20公里,只樂村東南6公里,老潩水南0.5公里處。只樂鄉安趙村委會駐地。1540人,漢族。耕地3710畝。明初,安姓遷此建村,名安莊。清初,趙姓從柏樑鄉圪壋頭村遷入後,更今名。今安姓無,趙姓居多。村呈長方形,面積約15萬平方米。東西街三條各長500米,與南北街均十字相交呈格狀聚落。居住集中,瓦房排列整齊,清同治元年(1862年)曾築有寨,金廢,尚有壕溝環繞。西南隅有8畝魚塘,養有魚。村中心有供銷社一處,東有學校一所,周有林蔭道。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菸葉等。育桐樹、楊樹苗170畝。年收益5萬元。有小型拖拉機70臺,個別村民從事運輸業。全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農戶從事畜牧飼養,已達350頭。有大路東南行3公里過通濟橋通屯溝村。”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幹傻事,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就是互相妒忌,只想成為對方,不想變成自己。就是告別,永不再來,永遠懷念——蕎麥

往村裡走,不遠處路西有一大片墳地,農村的墳墓很多都是在村子的邊緣處,這樣埋葬、祭奠都方便。墳墓於中原農民的心中是艱辛生活中的一種寄託,可以沒有信仰,但祖宗總是不能忘記的。逢年過節,到墳地裡給先人的埋葬處燒上幾張紙,清明節了添上幾掀土,跪在墳前給沉默的墳墓裡的先輩說幾句交待的話語,心裡便覺得似乎陰陽雖兩隔,卻似乎又是可以互相聯繫著的。

墳墓都講個肅穆,種上松柏,長上個十來年,肅穆二字自然就有了。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鄢陵縣只樂鎮順羊村的水泥路修好之後,這幾年回家時走得最多的就是這條路。走此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是必經之地。在一個村子一遍遍地經過,總是同樣的風景,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感,於是有時就會在村內拐彎抹角走不通的街道,這樣會有一些新鮮感,消除一些摩托車“旅途”的枯燥乏味。

接著上篇的一家三口騎行路線繼續介紹。

鄢陵縣只樂鄉曹橋村是目的地,返程時拐彎到了只樂鄉西塔莊、東塔莊村,為一位博友拍了塔莊村,騎自行車繼續東行,挺長的一段野外麥田間的小水泥路,走了挺遠的一段距離,一個村子也看不見。過了老潩水上的一座小橋,不遠處就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

這條小街道是安趙村北往東至村子東北角的,之前曾走過這裡,這次想著拍拍村內學校的圖片,就走了村子裡頭。

路旁三個中年農人在路口處閒坐聊天,看到俺一家三口騎自行車經過,好奇地看看,就繼續聊他們的問題了。我偷拍他們,他們應該看到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要進村的時候,在安趙村最北頭兒的十字路口拍一張,村內村外全是水泥路,安趙村的交通出行生活勞作都方便多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載,安趙“在縣城南20公里,只樂村東南6公里,老潩水南0.5公里處。只樂鄉安趙村委會駐地。1540人,漢族。耕地3710畝。明初,安姓遷此建村,名安莊。清初,趙姓從柏樑鄉圪壋頭村遷入後,更今名。今安姓無,趙姓居多。村呈長方形,面積約15萬平方米。東西街三條各長500米,與南北街均十字相交呈格狀聚落。居住集中,瓦房排列整齊,清同治元年(1862年)曾築有寨,金廢,尚有壕溝環繞。西南隅有8畝魚塘,養有魚。村中心有供銷社一處,東有學校一所,周有林蔭道。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菸葉等。育桐樹、楊樹苗170畝。年收益5萬元。有小型拖拉機70臺,個別村民從事運輸業。全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農戶從事畜牧飼養,已達350頭。有大路東南行3公里過通濟橋通屯溝村。”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幹傻事,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就是互相妒忌,只想成為對方,不想變成自己。就是告別,永不再來,永遠懷念——蕎麥

往村裡走,不遠處路西有一大片墳地,農村的墳墓很多都是在村子的邊緣處,這樣埋葬、祭奠都方便。墳墓於中原農民的心中是艱辛生活中的一種寄託,可以沒有信仰,但祖宗總是不能忘記的。逢年過節,到墳地裡給先人的埋葬處燒上幾張紙,清明節了添上幾掀土,跪在墳前給沉默的墳墓裡的先輩說幾句交待的話語,心裡便覺得似乎陰陽雖兩隔,卻似乎又是可以互相聯繫著的。

墳墓都講個肅穆,種上松柏,長上個十來年,肅穆二字自然就有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曲曲彎彎的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

這個三岔路口看著挺好看的,兩個方向我都曾走過。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鄢陵縣只樂鎮順羊村的水泥路修好之後,這幾年回家時走得最多的就是這條路。走此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是必經之地。在一個村子一遍遍地經過,總是同樣的風景,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感,於是有時就會在村內拐彎抹角走不通的街道,這樣會有一些新鮮感,消除一些摩托車“旅途”的枯燥乏味。

接著上篇的一家三口騎行路線繼續介紹。

鄢陵縣只樂鄉曹橋村是目的地,返程時拐彎到了只樂鄉西塔莊、東塔莊村,為一位博友拍了塔莊村,騎自行車繼續東行,挺長的一段野外麥田間的小水泥路,走了挺遠的一段距離,一個村子也看不見。過了老潩水上的一座小橋,不遠處就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

這條小街道是安趙村北往東至村子東北角的,之前曾走過這裡,這次想著拍拍村內學校的圖片,就走了村子裡頭。

路旁三個中年農人在路口處閒坐聊天,看到俺一家三口騎自行車經過,好奇地看看,就繼續聊他們的問題了。我偷拍他們,他們應該看到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要進村的時候,在安趙村最北頭兒的十字路口拍一張,村內村外全是水泥路,安趙村的交通出行生活勞作都方便多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載,安趙“在縣城南20公里,只樂村東南6公里,老潩水南0.5公里處。只樂鄉安趙村委會駐地。1540人,漢族。耕地3710畝。明初,安姓遷此建村,名安莊。清初,趙姓從柏樑鄉圪壋頭村遷入後,更今名。今安姓無,趙姓居多。村呈長方形,面積約15萬平方米。東西街三條各長500米,與南北街均十字相交呈格狀聚落。居住集中,瓦房排列整齊,清同治元年(1862年)曾築有寨,金廢,尚有壕溝環繞。西南隅有8畝魚塘,養有魚。村中心有供銷社一處,東有學校一所,周有林蔭道。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菸葉等。育桐樹、楊樹苗170畝。年收益5萬元。有小型拖拉機70臺,個別村民從事運輸業。全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農戶從事畜牧飼養,已達350頭。有大路東南行3公里過通濟橋通屯溝村。”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幹傻事,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就是互相妒忌,只想成為對方,不想變成自己。就是告別,永不再來,永遠懷念——蕎麥

往村裡走,不遠處路西有一大片墳地,農村的墳墓很多都是在村子的邊緣處,這樣埋葬、祭奠都方便。墳墓於中原農民的心中是艱辛生活中的一種寄託,可以沒有信仰,但祖宗總是不能忘記的。逢年過節,到墳地裡給先人的埋葬處燒上幾張紙,清明節了添上幾掀土,跪在墳前給沉默的墳墓裡的先輩說幾句交待的話語,心裡便覺得似乎陰陽雖兩隔,卻似乎又是可以互相聯繫著的。

墳墓都講個肅穆,種上松柏,長上個十來年,肅穆二字自然就有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曲曲彎彎的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

這個三岔路口看著挺好看的,兩個方向我都曾走過。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委會“位於只樂鄉東南部,老潩水南岸。轄安趙、石莊、樑寨三村。因村委會駐安趙,故名。2270人,漢族。耕地5327畝。明屬鳴鳳鄉羅寨新保,清屬孝子鄉張橋中保。民國時:1912年屬敦信區,1930年屬第五區,1936年屬第二區望田鎮聯保,1942年屬永寧鄉。建國後:1951年屬第五區,1958年屬只樂人民公社,1962年屬望田區,1964年建安趙大隊,1965年屬只樂公社,1983年後稱今名。以農為主,主產小麥、棉花。有五年制小學一所,9班,學生380名,教師17人——還是來自《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的資料。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鄢陵縣只樂鎮順羊村的水泥路修好之後,這幾年回家時走得最多的就是這條路。走此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是必經之地。在一個村子一遍遍地經過,總是同樣的風景,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感,於是有時就會在村內拐彎抹角走不通的街道,這樣會有一些新鮮感,消除一些摩托車“旅途”的枯燥乏味。

接著上篇的一家三口騎行路線繼續介紹。

鄢陵縣只樂鄉曹橋村是目的地,返程時拐彎到了只樂鄉西塔莊、東塔莊村,為一位博友拍了塔莊村,騎自行車繼續東行,挺長的一段野外麥田間的小水泥路,走了挺遠的一段距離,一個村子也看不見。過了老潩水上的一座小橋,不遠處就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

這條小街道是安趙村北往東至村子東北角的,之前曾走過這裡,這次想著拍拍村內學校的圖片,就走了村子裡頭。

路旁三個中年農人在路口處閒坐聊天,看到俺一家三口騎自行車經過,好奇地看看,就繼續聊他們的問題了。我偷拍他們,他們應該看到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要進村的時候,在安趙村最北頭兒的十字路口拍一張,村內村外全是水泥路,安趙村的交通出行生活勞作都方便多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載,安趙“在縣城南20公里,只樂村東南6公里,老潩水南0.5公里處。只樂鄉安趙村委會駐地。1540人,漢族。耕地3710畝。明初,安姓遷此建村,名安莊。清初,趙姓從柏樑鄉圪壋頭村遷入後,更今名。今安姓無,趙姓居多。村呈長方形,面積約15萬平方米。東西街三條各長500米,與南北街均十字相交呈格狀聚落。居住集中,瓦房排列整齊,清同治元年(1862年)曾築有寨,金廢,尚有壕溝環繞。西南隅有8畝魚塘,養有魚。村中心有供銷社一處,東有學校一所,周有林蔭道。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菸葉等。育桐樹、楊樹苗170畝。年收益5萬元。有小型拖拉機70臺,個別村民從事運輸業。全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農戶從事畜牧飼養,已達350頭。有大路東南行3公里過通濟橋通屯溝村。”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幹傻事,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就是互相妒忌,只想成為對方,不想變成自己。就是告別,永不再來,永遠懷念——蕎麥

往村裡走,不遠處路西有一大片墳地,農村的墳墓很多都是在村子的邊緣處,這樣埋葬、祭奠都方便。墳墓於中原農民的心中是艱辛生活中的一種寄託,可以沒有信仰,但祖宗總是不能忘記的。逢年過節,到墳地裡給先人的埋葬處燒上幾張紙,清明節了添上幾掀土,跪在墳前給沉默的墳墓裡的先輩說幾句交待的話語,心裡便覺得似乎陰陽雖兩隔,卻似乎又是可以互相聯繫著的。

墳墓都講個肅穆,種上松柏,長上個十來年,肅穆二字自然就有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曲曲彎彎的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

這個三岔路口看著挺好看的,兩個方向我都曾走過。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委會“位於只樂鄉東南部,老潩水南岸。轄安趙、石莊、樑寨三村。因村委會駐安趙,故名。2270人,漢族。耕地5327畝。明屬鳴鳳鄉羅寨新保,清屬孝子鄉張橋中保。民國時:1912年屬敦信區,1930年屬第五區,1936年屬第二區望田鎮聯保,1942年屬永寧鄉。建國後:1951年屬第五區,1958年屬只樂人民公社,1962年屬望田區,1964年建安趙大隊,1965年屬只樂公社,1983年後稱今名。以農為主,主產小麥、棉花。有五年制小學一所,9班,學生380名,教師17人——還是來自《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的資料。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小學西院牆外的一片荒地上有兩個松樹,猜想這個位置包括東邊的整個校園過去都是村裡的墳墓。因為年代久遠了,很多墳都成了無主墳,慢慢就平掉了。特別是鄢陵的很多農村學校,都是建在過去的墳場的上邊的。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鄢陵縣只樂鎮順羊村的水泥路修好之後,這幾年回家時走得最多的就是這條路。走此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是必經之地。在一個村子一遍遍地經過,總是同樣的風景,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感,於是有時就會在村內拐彎抹角走不通的街道,這樣會有一些新鮮感,消除一些摩托車“旅途”的枯燥乏味。

接著上篇的一家三口騎行路線繼續介紹。

鄢陵縣只樂鄉曹橋村是目的地,返程時拐彎到了只樂鄉西塔莊、東塔莊村,為一位博友拍了塔莊村,騎自行車繼續東行,挺長的一段野外麥田間的小水泥路,走了挺遠的一段距離,一個村子也看不見。過了老潩水上的一座小橋,不遠處就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

這條小街道是安趙村北往東至村子東北角的,之前曾走過這裡,這次想著拍拍村內學校的圖片,就走了村子裡頭。

路旁三個中年農人在路口處閒坐聊天,看到俺一家三口騎自行車經過,好奇地看看,就繼續聊他們的問題了。我偷拍他們,他們應該看到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要進村的時候,在安趙村最北頭兒的十字路口拍一張,村內村外全是水泥路,安趙村的交通出行生活勞作都方便多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載,安趙“在縣城南20公里,只樂村東南6公里,老潩水南0.5公里處。只樂鄉安趙村委會駐地。1540人,漢族。耕地3710畝。明初,安姓遷此建村,名安莊。清初,趙姓從柏樑鄉圪壋頭村遷入後,更今名。今安姓無,趙姓居多。村呈長方形,面積約15萬平方米。東西街三條各長500米,與南北街均十字相交呈格狀聚落。居住集中,瓦房排列整齊,清同治元年(1862年)曾築有寨,金廢,尚有壕溝環繞。西南隅有8畝魚塘,養有魚。村中心有供銷社一處,東有學校一所,周有林蔭道。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菸葉等。育桐樹、楊樹苗170畝。年收益5萬元。有小型拖拉機70臺,個別村民從事運輸業。全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農戶從事畜牧飼養,已達350頭。有大路東南行3公里過通濟橋通屯溝村。”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幹傻事,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就是互相妒忌,只想成為對方,不想變成自己。就是告別,永不再來,永遠懷念——蕎麥

往村裡走,不遠處路西有一大片墳地,農村的墳墓很多都是在村子的邊緣處,這樣埋葬、祭奠都方便。墳墓於中原農民的心中是艱辛生活中的一種寄託,可以沒有信仰,但祖宗總是不能忘記的。逢年過節,到墳地裡給先人的埋葬處燒上幾張紙,清明節了添上幾掀土,跪在墳前給沉默的墳墓裡的先輩說幾句交待的話語,心裡便覺得似乎陰陽雖兩隔,卻似乎又是可以互相聯繫著的。

墳墓都講個肅穆,種上松柏,長上個十來年,肅穆二字自然就有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曲曲彎彎的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

這個三岔路口看著挺好看的,兩個方向我都曾走過。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委會“位於只樂鄉東南部,老潩水南岸。轄安趙、石莊、樑寨三村。因村委會駐安趙,故名。2270人,漢族。耕地5327畝。明屬鳴鳳鄉羅寨新保,清屬孝子鄉張橋中保。民國時:1912年屬敦信區,1930年屬第五區,1936年屬第二區望田鎮聯保,1942年屬永寧鄉。建國後:1951年屬第五區,1958年屬只樂人民公社,1962年屬望田區,1964年建安趙大隊,1965年屬只樂公社,1983年後稱今名。以農為主,主產小麥、棉花。有五年制小學一所,9班,學生380名,教師17人——還是來自《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的資料。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小學西院牆外的一片荒地上有兩個松樹,猜想這個位置包括東邊的整個校園過去都是村裡的墳墓。因為年代久遠了,很多墳都成了無主墳,慢慢就平掉了。特別是鄢陵的很多農村學校,都是建在過去的墳場的上邊的。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學校與村裡的祖墳之間的荒篇

上有兩間紅磚紅瓦小屋,不知道是什麼人的住處。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鄢陵縣只樂鎮順羊村的水泥路修好之後,這幾年回家時走得最多的就是這條路。走此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是必經之地。在一個村子一遍遍地經過,總是同樣的風景,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感,於是有時就會在村內拐彎抹角走不通的街道,這樣會有一些新鮮感,消除一些摩托車“旅途”的枯燥乏味。

接著上篇的一家三口騎行路線繼續介紹。

鄢陵縣只樂鄉曹橋村是目的地,返程時拐彎到了只樂鄉西塔莊、東塔莊村,為一位博友拍了塔莊村,騎自行車繼續東行,挺長的一段野外麥田間的小水泥路,走了挺遠的一段距離,一個村子也看不見。過了老潩水上的一座小橋,不遠處就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

這條小街道是安趙村北往東至村子東北角的,之前曾走過這裡,這次想著拍拍村內學校的圖片,就走了村子裡頭。

路旁三個中年農人在路口處閒坐聊天,看到俺一家三口騎自行車經過,好奇地看看,就繼續聊他們的問題了。我偷拍他們,他們應該看到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要進村的時候,在安趙村最北頭兒的十字路口拍一張,村內村外全是水泥路,安趙村的交通出行生活勞作都方便多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載,安趙“在縣城南20公里,只樂村東南6公里,老潩水南0.5公里處。只樂鄉安趙村委會駐地。1540人,漢族。耕地3710畝。明初,安姓遷此建村,名安莊。清初,趙姓從柏樑鄉圪壋頭村遷入後,更今名。今安姓無,趙姓居多。村呈長方形,面積約15萬平方米。東西街三條各長500米,與南北街均十字相交呈格狀聚落。居住集中,瓦房排列整齊,清同治元年(1862年)曾築有寨,金廢,尚有壕溝環繞。西南隅有8畝魚塘,養有魚。村中心有供銷社一處,東有學校一所,周有林蔭道。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菸葉等。育桐樹、楊樹苗170畝。年收益5萬元。有小型拖拉機70臺,個別村民從事運輸業。全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農戶從事畜牧飼養,已達350頭。有大路東南行3公里過通濟橋通屯溝村。”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幹傻事,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就是互相妒忌,只想成為對方,不想變成自己。就是告別,永不再來,永遠懷念——蕎麥

往村裡走,不遠處路西有一大片墳地,農村的墳墓很多都是在村子的邊緣處,這樣埋葬、祭奠都方便。墳墓於中原農民的心中是艱辛生活中的一種寄託,可以沒有信仰,但祖宗總是不能忘記的。逢年過節,到墳地裡給先人的埋葬處燒上幾張紙,清明節了添上幾掀土,跪在墳前給沉默的墳墓裡的先輩說幾句交待的話語,心裡便覺得似乎陰陽雖兩隔,卻似乎又是可以互相聯繫著的。

墳墓都講個肅穆,種上松柏,長上個十來年,肅穆二字自然就有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曲曲彎彎的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

這個三岔路口看著挺好看的,兩個方向我都曾走過。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委會“位於只樂鄉東南部,老潩水南岸。轄安趙、石莊、樑寨三村。因村委會駐安趙,故名。2270人,漢族。耕地5327畝。明屬鳴鳳鄉羅寨新保,清屬孝子鄉張橋中保。民國時:1912年屬敦信區,1930年屬第五區,1936年屬第二區望田鎮聯保,1942年屬永寧鄉。建國後:1951年屬第五區,1958年屬只樂人民公社,1962年屬望田區,1964年建安趙大隊,1965年屬只樂公社,1983年後稱今名。以農為主,主產小麥、棉花。有五年制小學一所,9班,學生380名,教師17人——還是來自《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的資料。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小學西院牆外的一片荒地上有兩個松樹,猜想這個位置包括東邊的整個校園過去都是村裡的墳墓。因為年代久遠了,很多墳都成了無主墳,慢慢就平掉了。特別是鄢陵的很多農村學校,都是建在過去的墳場的上邊的。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學校與村裡的祖墳之間的荒篇

上有兩間紅磚紅瓦小屋,不知道是什麼人的住處。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1999年《許昌教育五十年》載:“安趙小學由安趙、樑寨、石莊三個自然村聯辦,佔地面積3680平方米,教學樓40間,其他房屋20間。1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78人,教職工19人。”

從當時的記載看,安趙村的學生人數、班級數、教學場所比一般的村莊小學都要多一些。教學質量想必是不會差的。看看他們學校的大門就挺好看的


"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只樂鎮安趙村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鄢陵縣只樂鎮順羊村的水泥路修好之後,這幾年回家時走得最多的就是這條路。走此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是必經之地。在一個村子一遍遍地經過,總是同樣的風景,自然會有審美疲勞感,於是有時就會在村內拐彎抹角走不通的街道,這樣會有一些新鮮感,消除一些摩托車“旅途”的枯燥乏味。

接著上篇的一家三口騎行路線繼續介紹。

鄢陵縣只樂鄉曹橋村是目的地,返程時拐彎到了只樂鄉西塔莊、東塔莊村,為一位博友拍了塔莊村,騎自行車繼續東行,挺長的一段野外麥田間的小水泥路,走了挺遠的一段距離,一個村子也看不見。過了老潩水上的一座小橋,不遠處就是鄢陵縣只樂鄉安趙村。

這條小街道是安趙村北往東至村子東北角的,之前曾走過這裡,這次想著拍拍村內學校的圖片,就走了村子裡頭。

路旁三個中年農人在路口處閒坐聊天,看到俺一家三口騎自行車經過,好奇地看看,就繼續聊他們的問題了。我偷拍他們,他們應該看到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要進村的時候,在安趙村最北頭兒的十字路口拍一張,村內村外全是水泥路,安趙村的交通出行生活勞作都方便多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載,安趙“在縣城南20公里,只樂村東南6公里,老潩水南0.5公里處。只樂鄉安趙村委會駐地。1540人,漢族。耕地3710畝。明初,安姓遷此建村,名安莊。清初,趙姓從柏樑鄉圪壋頭村遷入後,更今名。今安姓無,趙姓居多。村呈長方形,面積約15萬平方米。東西街三條各長500米,與南北街均十字相交呈格狀聚落。居住集中,瓦房排列整齊,清同治元年(1862年)曾築有寨,金廢,尚有壕溝環繞。西南隅有8畝魚塘,養有魚。村中心有供銷社一處,東有學校一所,周有林蔭道。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菸葉等。育桐樹、楊樹苗170畝。年收益5萬元。有小型拖拉機70臺,個別村民從事運輸業。全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農戶從事畜牧飼養,已達350頭。有大路東南行3公里過通濟橋通屯溝村。”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幹傻事,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就是互相妒忌,只想成為對方,不想變成自己。就是告別,永不再來,永遠懷念——蕎麥

往村裡走,不遠處路西有一大片墳地,農村的墳墓很多都是在村子的邊緣處,這樣埋葬、祭奠都方便。墳墓於中原農民的心中是艱辛生活中的一種寄託,可以沒有信仰,但祖宗總是不能忘記的。逢年過節,到墳地裡給先人的埋葬處燒上幾張紙,清明節了添上幾掀土,跪在墳前給沉默的墳墓裡的先輩說幾句交待的話語,心裡便覺得似乎陰陽雖兩隔,卻似乎又是可以互相聯繫著的。

墳墓都講個肅穆,種上松柏,長上個十來年,肅穆二字自然就有了。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曲曲彎彎的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

這個三岔路口看著挺好看的,兩個方向我都曾走過。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委會“位於只樂鄉東南部,老潩水南岸。轄安趙、石莊、樑寨三村。因村委會駐安趙,故名。2270人,漢族。耕地5327畝。明屬鳴鳳鄉羅寨新保,清屬孝子鄉張橋中保。民國時:1912年屬敦信區,1930年屬第五區,1936年屬第二區望田鎮聯保,1942年屬永寧鄉。建國後:1951年屬第五區,1958年屬只樂人民公社,1962年屬望田區,1964年建安趙大隊,1965年屬只樂公社,1983年後稱今名。以農為主,主產小麥、棉花。有五年制小學一所,9班,學生380名,教師17人——還是來自《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的資料。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小學西院牆外的一片荒地上有兩個松樹,猜想這個位置包括東邊的整個校園過去都是村裡的墳墓。因為年代久遠了,很多墳都成了無主墳,慢慢就平掉了。特別是鄢陵的很多農村學校,都是建在過去的墳場的上邊的。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安趙村學校與村裡的祖墳之間的荒篇

上有兩間紅磚紅瓦小屋,不知道是什麼人的住處。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1999年《許昌教育五十年》載:“安趙小學由安趙、樑寨、石莊三個自然村聯辦,佔地面積3680平方米,教學樓40間,其他房屋20間。1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78人,教職工19人。”

從當時的記載看,安趙村的學生人數、班級數、教學場所比一般的村莊小學都要多一些。教學質量想必是不會差的。看看他們學校的大門就挺好看的


每日一村 | 只樂鎮安趙村


這種平靜恬淡

與世無爭的農家精神生活

是城裡人所不能體會的

鄢陵的遊子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

小編有話說

鄢陵服務平臺公眾平臺致力於推廣咱村民俗文化、美麗鄉村,歡迎推薦咱村照片、小視頻、自編順口溜、小故事、廣場舞等等,我們會第一時間傳播出去...

圖文來源於: 董佔永博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鄢陵服務平臺在線編輯,如有侵犯請於管理員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