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說完了不同陣營對顏良的評價,再來看看顏良在戰場上的表現。小說第七回中,袁紹謀取冀州時,韓馥手下的大將耿武企圖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斬於馬下。到了第二十五回時,顏良在白馬之戰中力斬宋憲和魏續。這些故事都能體現出顏良的勇猛。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說完了不同陣營對顏良的評價,再來看看顏良在戰場上的表現。小說第七回中,袁紹謀取冀州時,韓馥手下的大將耿武企圖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斬於馬下。到了第二十五回時,顏良在白馬之戰中力斬宋憲和魏續。這些故事都能體現出顏良的勇猛。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這樣的一員猛將卻遇上了一位更為強勁的對手。顏良剛剛在白馬一役中大展神威,便遇上了關羽。結果僅僅一個回合,顏良便被關羽斬於馬下,連腦袋都成了關羽的戰利品。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說完了不同陣營對顏良的評價,再來看看顏良在戰場上的表現。小說第七回中,袁紹謀取冀州時,韓馥手下的大將耿武企圖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斬於馬下。到了第二十五回時,顏良在白馬之戰中力斬宋憲和魏續。這些故事都能體現出顏良的勇猛。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這樣的一員猛將卻遇上了一位更為強勁的對手。顏良剛剛在白馬一役中大展神威,便遇上了關羽。結果僅僅一個回合,顏良便被關羽斬於馬下,連腦袋都成了關羽的戰利品。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看完小說中顏良的故事,讀者不禁要問:顏良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中出現過?他又是否真如小說所言是死在關羽的手裡呢?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說完了不同陣營對顏良的評價,再來看看顏良在戰場上的表現。小說第七回中,袁紹謀取冀州時,韓馥手下的大將耿武企圖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斬於馬下。到了第二十五回時,顏良在白馬之戰中力斬宋憲和魏續。這些故事都能體現出顏良的勇猛。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這樣的一員猛將卻遇上了一位更為強勁的對手。顏良剛剛在白馬一役中大展神威,便遇上了關羽。結果僅僅一個回合,顏良便被關羽斬於馬下,連腦袋都成了關羽的戰利品。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看完小說中顏良的故事,讀者不禁要問:顏良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中出現過?他又是否真如小說所言是死在關羽的手裡呢?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顏良這個人物,並非小說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而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有關他的記載,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當中。不過,史料的記載較為簡單,既沒有顏良的籍貫,也沒有他的表字,就連他何時加入袁紹陣營也沒有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他首次出現在漢末歷史舞臺,並非在白馬一役中,而是在東郡之戰當中。據《三國志•董昭傳》載:“太祖自徵備,徙昭為徐州牧。袁紹遣將顏良攻東郡,又徙昭為魏郡太守,從討良。”令人遺憾的是,史料對這場仗的介紹很少,連最終誰勝誰負都沒有留下記載。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說完了不同陣營對顏良的評價,再來看看顏良在戰場上的表現。小說第七回中,袁紹謀取冀州時,韓馥手下的大將耿武企圖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斬於馬下。到了第二十五回時,顏良在白馬之戰中力斬宋憲和魏續。這些故事都能體現出顏良的勇猛。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這樣的一員猛將卻遇上了一位更為強勁的對手。顏良剛剛在白馬一役中大展神威,便遇上了關羽。結果僅僅一個回合,顏良便被關羽斬於馬下,連腦袋都成了關羽的戰利品。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看完小說中顏良的故事,讀者不禁要問:顏良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中出現過?他又是否真如小說所言是死在關羽的手裡呢?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顏良這個人物,並非小說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而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有關他的記載,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當中。不過,史料的記載較為簡單,既沒有顏良的籍貫,也沒有他的表字,就連他何時加入袁紹陣營也沒有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他首次出現在漢末歷史舞臺,並非在白馬一役中,而是在東郡之戰當中。據《三國志•董昭傳》載:“太祖自徵備,徙昭為徐州牧。袁紹遣將顏良攻東郡,又徙昭為魏郡太守,從討良。”令人遺憾的是,史料對這場仗的介紹很少,連最終誰勝誰負都沒有留下記載。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官渡之戰開始後,顏良奉命進攻白馬,這一點在《三國志•武帝紀》當中有著明確的記載。該傳稱:“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這場仗持續了兩個多月,最終也導致了顏良的陣亡。《三國志•關羽傳》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場仗以顏良被關羽斬殺而告終。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說完了不同陣營對顏良的評價,再來看看顏良在戰場上的表現。小說第七回中,袁紹謀取冀州時,韓馥手下的大將耿武企圖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斬於馬下。到了第二十五回時,顏良在白馬之戰中力斬宋憲和魏續。這些故事都能體現出顏良的勇猛。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這樣的一員猛將卻遇上了一位更為強勁的對手。顏良剛剛在白馬一役中大展神威,便遇上了關羽。結果僅僅一個回合,顏良便被關羽斬於馬下,連腦袋都成了關羽的戰利品。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看完小說中顏良的故事,讀者不禁要問:顏良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中出現過?他又是否真如小說所言是死在關羽的手裡呢?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顏良這個人物,並非小說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而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有關他的記載,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當中。不過,史料的記載較為簡單,既沒有顏良的籍貫,也沒有他的表字,就連他何時加入袁紹陣營也沒有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他首次出現在漢末歷史舞臺,並非在白馬一役中,而是在東郡之戰當中。據《三國志•董昭傳》載:“太祖自徵備,徙昭為徐州牧。袁紹遣將顏良攻東郡,又徙昭為魏郡太守,從討良。”令人遺憾的是,史料對這場仗的介紹很少,連最終誰勝誰負都沒有留下記載。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官渡之戰開始後,顏良奉命進攻白馬,這一點在《三國志•武帝紀》當中有著明確的記載。該傳稱:“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這場仗持續了兩個多月,最終也導致了顏良的陣亡。《三國志•關羽傳》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場仗以顏良被關羽斬殺而告終。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與小說相比可以發現,儘管顏良的確死於關羽之手,但小說中提到的宋憲和魏續並沒有成為顏良的刀下鬼。因為在史料當中,都沒有提到宋憲和魏續參加過官渡之戰,也就不會出現被顏良斬殺的記載。因此,小說中出現的兩人被顏良斬殺的情節不過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為的是突出顏良的武勇。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說完了不同陣營對顏良的評價,再來看看顏良在戰場上的表現。小說第七回中,袁紹謀取冀州時,韓馥手下的大將耿武企圖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斬於馬下。到了第二十五回時,顏良在白馬之戰中力斬宋憲和魏續。這些故事都能體現出顏良的勇猛。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這樣的一員猛將卻遇上了一位更為強勁的對手。顏良剛剛在白馬一役中大展神威,便遇上了關羽。結果僅僅一個回合,顏良便被關羽斬於馬下,連腦袋都成了關羽的戰利品。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看完小說中顏良的故事,讀者不禁要問:顏良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中出現過?他又是否真如小說所言是死在關羽的手裡呢?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顏良這個人物,並非小說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而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有關他的記載,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當中。不過,史料的記載較為簡單,既沒有顏良的籍貫,也沒有他的表字,就連他何時加入袁紹陣營也沒有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他首次出現在漢末歷史舞臺,並非在白馬一役中,而是在東郡之戰當中。據《三國志•董昭傳》載:“太祖自徵備,徙昭為徐州牧。袁紹遣將顏良攻東郡,又徙昭為魏郡太守,從討良。”令人遺憾的是,史料對這場仗的介紹很少,連最終誰勝誰負都沒有留下記載。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官渡之戰開始後,顏良奉命進攻白馬,這一點在《三國志•武帝紀》當中有著明確的記載。該傳稱:“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這場仗持續了兩個多月,最終也導致了顏良的陣亡。《三國志•關羽傳》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場仗以顏良被關羽斬殺而告終。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與小說相比可以發現,儘管顏良的確死於關羽之手,但小說中提到的宋憲和魏續並沒有成為顏良的刀下鬼。因為在史料當中,都沒有提到宋憲和魏續參加過官渡之戰,也就不會出現被顏良斬殺的記載。因此,小說中出現的兩人被顏良斬殺的情節不過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為的是突出顏良的武勇。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從《三國志•關羽傳》的記載可以得知,顏良被殺後,首級也成了關羽的戰利品。但從當時的戰況判斷,關羽斬殺顏良後,曹軍隨即撤出戰場。因此,顏良的無頭屍首也就落在袁紹的手中。以顏良的地位,袁紹一定會為其找一個葬身之地。那麼,顏良的葬身之地在哪裡呢?這一點在史料中並沒有提及,但清代的一本名為《浚縣誌》的地方誌道出了謎底。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說完了不同陣營對顏良的評價,再來看看顏良在戰場上的表現。小說第七回中,袁紹謀取冀州時,韓馥手下的大將耿武企圖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斬於馬下。到了第二十五回時,顏良在白馬之戰中力斬宋憲和魏續。這些故事都能體現出顏良的勇猛。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這樣的一員猛將卻遇上了一位更為強勁的對手。顏良剛剛在白馬一役中大展神威,便遇上了關羽。結果僅僅一個回合,顏良便被關羽斬於馬下,連腦袋都成了關羽的戰利品。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看完小說中顏良的故事,讀者不禁要問:顏良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中出現過?他又是否真如小說所言是死在關羽的手裡呢?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顏良這個人物,並非小說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而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有關他的記載,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當中。不過,史料的記載較為簡單,既沒有顏良的籍貫,也沒有他的表字,就連他何時加入袁紹陣營也沒有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他首次出現在漢末歷史舞臺,並非在白馬一役中,而是在東郡之戰當中。據《三國志•董昭傳》載:“太祖自徵備,徙昭為徐州牧。袁紹遣將顏良攻東郡,又徙昭為魏郡太守,從討良。”令人遺憾的是,史料對這場仗的介紹很少,連最終誰勝誰負都沒有留下記載。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官渡之戰開始後,顏良奉命進攻白馬,這一點在《三國志•武帝紀》當中有著明確的記載。該傳稱:“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這場仗持續了兩個多月,最終也導致了顏良的陣亡。《三國志•關羽傳》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場仗以顏良被關羽斬殺而告終。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與小說相比可以發現,儘管顏良的確死於關羽之手,但小說中提到的宋憲和魏續並沒有成為顏良的刀下鬼。因為在史料當中,都沒有提到宋憲和魏續參加過官渡之戰,也就不會出現被顏良斬殺的記載。因此,小說中出現的兩人被顏良斬殺的情節不過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為的是突出顏良的武勇。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從《三國志•關羽傳》的記載可以得知,顏良被殺後,首級也成了關羽的戰利品。但從當時的戰況判斷,關羽斬殺顏良後,曹軍隨即撤出戰場。因此,顏良的無頭屍首也就落在袁紹的手中。以顏良的地位,袁紹一定會為其找一個葬身之地。那麼,顏良的葬身之地在哪裡呢?這一點在史料中並沒有提及,但清代的一本名為《浚縣誌》的地方誌道出了謎底。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據該書記載,顏良墓位於如今的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縣東的酸棗村附近。該墓墓高約三米,該墓的墓碑是清代康熙年間該縣的縣令劉德新所立。墓碑上有七個大字:“漢將軍顏良墓”。據相關資料介紹,此墓碑長1.6米,厚度為0.26米。


"

說到《三國演義》中袁紹手下的頭號猛將是誰,估計答案會完全一致,非顏良莫屬。小說當中,這個人物的登場方式也與眾不同,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在小說第五回華雄連續斬殺多名關東聯軍將領後,袁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在袁紹心中的地位。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來自敵對陣營的曹操集團又是如何看待顏良這員猛將的呢?小說第二十二回中荀彧與孔融的一番對話揭曉了答案。孔融認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荀彧的回答是這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雖然此言是在貶低顏良,但對他的“勇”也是非常認可的。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說完了不同陣營對顏良的評價,再來看看顏良在戰場上的表現。小說第七回中,袁紹謀取冀州時,韓馥手下的大將耿武企圖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斬於馬下。到了第二十五回時,顏良在白馬之戰中力斬宋憲和魏續。這些故事都能體現出顏良的勇猛。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這樣的一員猛將卻遇上了一位更為強勁的對手。顏良剛剛在白馬一役中大展神威,便遇上了關羽。結果僅僅一個回合,顏良便被關羽斬於馬下,連腦袋都成了關羽的戰利品。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看完小說中顏良的故事,讀者不禁要問:顏良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中出現過?他又是否真如小說所言是死在關羽的手裡呢?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顏良這個人物,並非小說虛構出來的藝術形象,而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有關他的記載,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當中。不過,史料的記載較為簡單,既沒有顏良的籍貫,也沒有他的表字,就連他何時加入袁紹陣營也沒有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他首次出現在漢末歷史舞臺,並非在白馬一役中,而是在東郡之戰當中。據《三國志•董昭傳》載:“太祖自徵備,徙昭為徐州牧。袁紹遣將顏良攻東郡,又徙昭為魏郡太守,從討良。”令人遺憾的是,史料對這場仗的介紹很少,連最終誰勝誰負都沒有留下記載。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官渡之戰開始後,顏良奉命進攻白馬,這一點在《三國志•武帝紀》當中有著明確的記載。該傳稱:“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這場仗持續了兩個多月,最終也導致了顏良的陣亡。《三國志•關羽傳》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場仗以顏良被關羽斬殺而告終。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不過,與小說相比可以發現,儘管顏良的確死於關羽之手,但小說中提到的宋憲和魏續並沒有成為顏良的刀下鬼。因為在史料當中,都沒有提到宋憲和魏續參加過官渡之戰,也就不會出現被顏良斬殺的記載。因此,小說中出現的兩人被顏良斬殺的情節不過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為的是突出顏良的武勇。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從《三國志•關羽傳》的記載可以得知,顏良被殺後,首級也成了關羽的戰利品。但從當時的戰況判斷,關羽斬殺顏良後,曹軍隨即撤出戰場。因此,顏良的無頭屍首也就落在袁紹的手中。以顏良的地位,袁紹一定會為其找一個葬身之地。那麼,顏良的葬身之地在哪裡呢?這一點在史料中並沒有提及,但清代的一本名為《浚縣誌》的地方誌道出了謎底。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據該書記載,顏良墓位於如今的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縣東的酸棗村附近。該墓墓高約三米,該墓的墓碑是清代康熙年間該縣的縣令劉德新所立。墓碑上有七個大字:“漢將軍顏良墓”。據相關資料介紹,此墓碑長1.6米,厚度為0.26米。


此人亡於關羽之手,墓地六十年代尚存,最終被夷為平地


《浚縣誌》中的記載是真是假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塊墓碑後來被浚縣博物館所收藏,至今尚存。不過,顏良墓的境遇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據相關資料記載,顏良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尚存,但在1973年遭到破壞,最終被夷為平地。

參考書籍:《三國志》、《浚縣誌》、《三國演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