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內向,不懂表達,是怕別人拒絕TA,還是TA拒絕了全世界?

被拒100天

兒童內向,不懂表達,是怕別人拒絕TA,還是TA拒絕了全世界?

其實這個小標題是TED中一篇演講的題目,但是我想先提出幾個問題:

你們相信心想事成嗎?

被拒絕後,你的心情是沮喪還是認為這很正常?

你此刻的工作狀態是停滯不前還是充滿活力?

在我小時候,我害怕和陌生人交流。心裡想的是:他們不理我怎麼辦,所以我就先不去和他們打招呼。

在長大些,面對老說的批評,我會感覺到整個世界把我拋棄了,後來聽過一句話:其實不是世界拋棄了你,而是你拒絕了這個世界的溫暖。從聽到這句話後,慢慢的開始接受不完美,開始改變自我,嘗試拒絕別人,或者安撫被別人拒絕後的複雜心情。

在《被拒100天》中,主人公是三十幾歲的華裔男子,經營自己的公司。在他小時候像我們很多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夢想。14歲時他給自己這樣寫道:“在25歲之前,我要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而這家公司會買下微軟”。

25歲,依舊是一個要征服世界的他,但是公司還沒有開始創建,到了30歲只是一個平凡的市場經理。主人公感覺到自己卡住了,停滯不前,便開始詢問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那個14歲的小孩哪裡去了?

其實不是沒有進行嘗試,而是每次有了新的想法,想提出一個方案,想在一群人面前講話,此時腦子裡有兩個人在打架:6歲的害怕拒絕的我,和14歲想要征服世界的我。

每次都是6歲的我贏。

當主人公下定決心改變時已經到了30歲,開始創業,好不容易遇到被投資的機會,但是最終被拒絕,此刻覺得拒絕傷害了自己,因此就想著當場放棄。就在放棄的時候,忽然想到比爾•蓋茨,他會在一次被拒絕投資後就放棄嗎?很顯然不會。

此刻,主人公才發現,如果想要成為更好的人,就要戰勝6歲時害怕拒絕的自己。我們總是聽到:不要太在意,你害怕拒絕,克服它就好了嘛!問題的關鍵是怎麼樣克服害怕拒絕?

兒童內向,不懂表達,是怕別人拒絕TA,還是TA拒絕了全世界?

演講者找到了一種方法那就是:

被拒絕療法。出門主動找拒絕,每天都主動找人因為某件事情來拒絕你,要對拒絕變的麻木。

在演講中,他舉了自己的例子:

第一天:找一個美國大漢借100美元,當然作為迴應:No,Why?第一次落荒而逃。伴隨著害怕,緊張流汗。像看見死人一樣害怕。回頭想想,這不正是自己30年的縮影嗎?說到:每次我遇到一點小小的拒絕,便撒腿就跑。

第二天出去找拒絕:所謂的“漢堡續杯”,就是像服務員說:我的漢堡吃完了,你們能像飲料那樣幫我也“續漢堡”嗎?並且解釋了我為什麼要進行漢堡續杯。當然還是失敗。但是第一天緊張到死的感覺已無,僅僅是因為留下來交涉,而不是逃跑。

第三天,走進甜品店像服務員購買奧林匹克五環形狀的甜甜圈,並於老闆進行溝通,怎麼樣製作等,最後成功的買到了五環狀的甜甜圈。

在三天的主動尋找拒絕的事情中,怎麼樣才能從剛開始的不行變成行,那就是:被拒絕後,不要想著逃跑。去和對方交流。

交流的祕訣在於一下兩點:

祕訣一:問對方為什麼不行。

在被拒絕中的一個例子:演講者想把一束鮮花種在別人家的後院,

得到的回答是:NO

為什麼不行呢?

因為後院有很多狗,會把花跑出來,不想浪費你的鮮花,你或許可以去對面試試。

如果不是問了一句:為什麼?我們便會想很多不切實際的事情來埋怨不讓我把花種到他家後院,但實際上僅僅是因為我提供的不是他想要的。就這麼簡單。祕訣一便是:問對方‘Why’.

祕訣二:接下來就是提出對方心中的疑問,‘這很奇怪嗎?’

要贏得別人的信任呢,再提出要求之前先說出對方的疑惑。接下來是一段咖啡館門口招待員:即顧客進門時:歡迎光臨。顧客走出去是:歡迎您下次再來。

當演講者提出這個要求時,咖啡店服務員就懵了:我們這裡從來沒有過這種情況。然後把經理叫了出來

這很奇怪嗎?

當問出這句話的時候,也就代表成功了大半,最後經理找了身服務員的衣服,滿足了這個奇葩的要求。

兒童內向,不懂表達,是怕別人拒絕TA,還是TA拒絕了全世界?

原本我以為要實現理想,必須先達到許多標準,最後我發現要實現理想只需要自己開口去請求。有很多事情不是因為我們可以才去做,而是我們在做的過程中變的可以。

馬丁•路德•金說過:為什麼?

因為我發現那些改變了世界的人,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的人,都是那些遭到開始的拒絕,甚至是暴力拒絕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讓拒絕來定義自己,來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但是忽略了被拒絕後我們的行動是什麼,我們應該用被拒絕後,我們積極的行動來定義自己。

如果我們擁抱了拒絕,嘗試去了解拒絕,那它就會變成我們人生中最大的禮物,去教別人如何把拒絕變成機會。所以在下一次失敗或者拒絕時,想想一下的可能:

不要逃跑,誠心交流,如果你擁抱它們,它們就有可能成為你的禮物。

Ps: 在當我真正按照被拒絕療法做了之後,我發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你原來可以和這個世界的人是如此緊密的聯繫。

就像有次動車上,空調溫度有點低,同行的小夥伴有些瞌睡,尤其在瞌睡的時候,那就是感覺冷,拿出衣服蓋在身上。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把空調溫度調高點,然後我就把這個想法給小夥伴們說了,他們都覺得這不可能吧,動車上怎麼可能為了你一個人把溫度調高。

等了一會,一個女士列車員來了,我就給她說:您好,能把空調溫度調高點嗎?有點冷,你看周圍的人都蓋上了外套。

我得到的回覆是:是這樣的,我們只能調高1-2度,您看行嗎?

那肯定是樂意呀。

有時候,我們覺得不可能或者不會為了自己單獨做的事情,只要開口誠懇的說出自己訴求,就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