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梁河慘敗中,楊業是如何從泥淖裡救出宋太宗的?

在高梁河慘敗中,楊業是如何從泥淖裡救出宋太宗的?

在高梁河慘敗中,楊業是如何從泥淖裡救出宋太宗的?

話說高梁河戰事正酣,宋遼兩軍殺得天昏地暗,鬼哭神號。約兩三個時辰後,遼兵傷亡甚重,漸漸不支,向後退卻。宋太宗趙光義見遼兵將要退卻,便手執令旗,驅眾前進。說時遲,那時快,猛聽得數聲炮響,又有遼兵從兩翼,左右殺來。兩翼的領軍人物分別是遼營猛將耶律斜軫與耶律休哥,兩將所率精銳騎兵衝向宋軍,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何況此時宋軍正戰得疲乏,怎禁得兩支生力軍橫衝直撞,頓時抵擋不住,紛紛散亂。遼將趁機率騎直衝宋軍中軍,來取宋太宗,太宗急令諸將護駕,無奈諸將各自對仗,一時無法抽身,宋太宗張惶失措,幸虧輔超舞著鋼刀,呼延贊揮著鐵鞭,前遮後護,救出太宗,向琢州方向逃去。此時,宋朝敗軍也陸續逃回,查檢軍士,喪亡至萬餘人。

時已日暮,正準備入城休息,不料耶律休哥率領騎兵,又復殺到。宋軍剛敗,喘息未定,還有何心排陣,一聽遼軍到來,眾人各尋生路,統作鳥獸散了,就是宋太宗的衛隊也多奔散,都採用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宋太宗也只能騎上御馬,加鞭疾奔,向南逃命。偏偏天色漸暗,蒼茫莫辨,路途又七高八低,蹀躞難行,後面喊殺之聲,仍然不絕於耳。趙光義那時心中越慌,途中越黯,連御馬也一蹺一突跑不過去。趙光義只得將馬韁收緊,用鞭亂捶,御馬忍痛不住,也不管坐的是誰,有什麼危險,索性亂竄,“撲咚”一聲,連馬帶人陷入泥淖中。趙光義忙呼衛隊救駕,無奈衛隊早已逃散,如今前後左右,均無一人。趙光義想自己下騎掀馬,又怕馬足難拔,連自己也會陷入泥淖,不禁仰天大呼道:“我為崔翰所誤,親蹈險境,而今悔之無及了。”

言未已,只見前面火光閃耀,有一隊人馬到來,只是不知是宋軍,還是遼軍,趙光義越發惶惑不安。待來軍行至附近,才看見旗幟上面繡著一個大大的“楊”字,趙光義又不覺喜慰道:“大約是楊業來了。”原來北漢太原城破,楊業降宋後,本已從徵幽、薊,只因宋太宗命他再赴太原,搬運糧械,接濟軍需,所以去了好幾日。怎知途中正逢宋軍兵敗,太宗遇險,聽見太宗的呼救聲,楊業躍馬入淖,把皇帝輕輕掖起,遞交岸上的小將,然後再去牽引御馬,好不容易才得登岸。宋太宗早已在岸上端坐,楊業復率小將拜謁,自稱:“末將救駕來遲,請皇上降罪。”太宗道:“愛卿說哪裡話來,,朕非卿到,恐性命都難保哩。”隨問小將何人?楊業答道:“這是臣兒延朗。”太宗道:“此兒便是千里駒哩。”說話間,後面塵頭起處,似有遼軍追來,太宗皺眉道:“追兵又至,奈何?”楊業答:“請陛下先行一程,由臣父子退敵便了。”說著去牽御馬,哪知馬已臥地,不能再騎,乃返奏太宗道:“御馬不堪再駕,請用臣馬先行。”太宗道:“卿欲退敵,不能無馬,朕看卿裝載餉械,備有驢車,可騰出一乘,由朕暫坐先行罷。”楊業遵旨,遂命部卒騰出驢車,請太宗坐入,並命軍士保護前行,所有餉械,亦一律載回,自與楊延朗(即楊六郎)勒馬待敵。未幾,有軍馬趨至,乃是孟玄喆、崔彥進、劉廷翰、李漢瓊等一班宋將,帶著殘兵敗卒,狼狽不堪。不久,潘美(即小說中的潘仁美)亦復馳到,且問楊業:“將軍有無遇到皇上?”楊業述明情形,潘美道:“後面尚有追兵,如何是好?”楊業道:“楊業父子二人,尚思退敵,今得諸將帥到來,怕他怎的?”潘美自覺懷慚,即命楊業收拾部署殘兵,列陣以待。

不到一時,果有遼兵追至,前隊二將,一曰兀環奴、一曰兀裡奚,楊業策馬掄刀,當先出陣,遼陣二將,一同應戰。楊業舞刀力戰二將,毫不懼怯。唯楊延朗恐父親有失,急挺槍出戰,與遼將兀裡奚對仗。楊業獨戰兀環奴,如貓戲老鼠一般,沒有幾回合,兀環奴便被楊業一刀砍死。兀裡奚心一慌,刀一鬆,被楊延朗當胸一槍,刺落馬下,一道冤魂也飄到閻羅殿裡去了。一干宋將見楊業父子,將遼將斬殺,紛紛上前助陣,遼兵見不可支,慌忙逃命,又由宋軍追殺數裡,奪還貲械若干,方才收兵,馳至定州(今河北定州),與先期到達的宋太宗趙光義會合。戰敗後的趙光義,率軍返回汴京,整日裡怏怏不樂,又生出了不少事端。

由此可見,戰場形勢,千變萬化;驕兵出戰,必敗無疑;哀兵迎敵,死地後生。高梁河之戰已充分應證了這個道理。臨危救主的楊業,此戰後威振宋遼二國,以至於往後便生出了流芳百世的《楊家將演義》。

(全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